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董燕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丹参素,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对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A、B分别为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0%,99.16%,99.96%,RSD均<0.96%,三个批号的样品中丹参素含量分别为8.18,8.43及8.35 mg/ml;原儿茶醛含量分别为1.27,1.40 mg/ml及1.39 mg/ml,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6.43,6.47及6.42mg/ml.结论 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度高,可作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指标.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七叶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七叶莲中的微量元素.方法 用硝酸-高氯酸进行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七叶莲样品中Al、Ba、Ca、Co、Cu、Fe、Mg、Mn、Ni、P、Sr、Ti、Zn、V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5% ~ 1.35%,回收率为97%~110%,研究表明七叶莲中含比较丰富的Ca、Mg、Mn、Al、Zn、Fe等元素,微量元素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结论 ICP-AES法具有测定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的特点,适用于七叶莲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作者:张慧;林小凤;刘嘉;黄玉香;许瑞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的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

    目的 建立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的薄层荧光分析法.方法 以甲醇为溶剂制备牛蒡子药材提取液,在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进行分离,以荧光激发波长280 nm线性扫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0.27 ~ 1.35 μg范围内,牛蒡苷的积分荧光强度A与质量m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为98%.测得牛蒡子样品中牛蒡苷的含量为6.01%.结论 实验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的定量分析.

    作者:王淑静;魏永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模型豚鼠血清SOD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对衰老模型豚鼠血清SOD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SODmRNA)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Ⅰ组)、模型对照组(Ⅱ组)、灵龟八法预防组(Ⅲ组)、神阙预防组(Ⅳ组)、灵龟八法治疗组(Ⅴ组)、神阙治疗组(Ⅵ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溶液建立衰老豚鼠模型.预防组在进行造模的同时分别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神阙穴艾炷灸,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神阙穴艾炷灸治疗.观察各组豚鼠生命质量评分、血清SOD活性、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相关基因(Cu/Zn-SODmRNA及Mn-SOD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造模结束后,Ⅰ组未出现衰老症状,预防组(Ⅲ、Ⅳ组)出现少许衰老迹象,且血清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及治疗组(Ⅴ、Ⅵ组)出现明显的衰老症状,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与Ⅰ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结束后,Ⅱ组的血清SOD活性与造模后无明显改变;两个治疗组血清SOD活性升高,与造模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与治疗组的肾组织Cu/Zn-SODmRNA和Mn-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接近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个预防组SOD活性及肾组织Cu/Zn-SODmRNA和Mn-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SOD活性及肾组织Cu/Zn-SODmRNA和Mn-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对衰老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优于神阙穴艾炷灸.结论 灵龟八法延缓衰老机理可能与调节SOD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对衰老模型豚鼠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艾炷灸对衰老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优于神阙穴艾炷灸.

    作者:赵彩娇;黄蓉;董苡余;朱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区MVD计数和脑梗死体积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对大鼠脑缺血区CD34+标识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脑梗死体积比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脑梗死体积比.结果 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减少大鼠脑I/R后脑梗死体积比.同时,电针治疗的早期介入明显增强了脑内缺血区MVD增加趋势,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与MVD计数呈负性相关,尤其在I/R 48~ 72 h时间段内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脑缺血区MVD、减少脑梗死体积,对抗缺血缺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樊云;张晓明;左朝;丁玲;余玲玲;陈邦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溶出情况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监测

    目的 建立起用UPLC检测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水提丹参,定时采样,使用UPLC测定不同时间中酚酸类物质的溶出量.结果 该方法稳定,线性好,精密度佳.结论 可用该方法监测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的溶出量.

    作者:王晓毅;章顺楠;周立红;叶正良;范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提取三棱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三棱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L9(34),以溶媒体积(A)、提取时间(B)和提取次数(C)为参数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用量为药材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林琪宇;苏湘耘;杨菁;彭腾;余成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蒙药皂矾三味漱口液的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化蒙药皂矾三味漱口液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诃子总多酚、总三萜和亚铁离子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加水量和提取时间对皂矾三味漱口液中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 皂矾三味漱口液佳提取工艺为A2B2C2.结论 根据中试试验结果可知,该方法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皂矾三味漱口液的提取并使用工业化生产.

    作者:斯钦;代那音台;王青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香薷药材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 建立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结果 低极性成分、中极性成分、高极性成分分别在以环己烷-乙酸乙酯(20∶0.1)、氯仿-甲醇(40∶1)、丙酮-冰醋酸(2∶1)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香薷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作者:喻志标;李晶;余良忠;虞金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制致敏性药物用药错误查检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致敏性药物用药差错由活动前的28件/周减少到3.25件/周,使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

    作者:宋慧英;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肾脾阳虚对实验大鼠脑组织Klotho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采用肌注氢化可的松和灌胃大黄水煎液复合方法复制肾脾阳虚模型大鼠,观察肾脾阳虚对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形态及Klotho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肾脾阳虚模型大鼠衰老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桂附理中丸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大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同时灌胃大黄水煎液,维生素E组灌胃维生素E混悬液,桂附理中丸组灌胃桂附理中丸混悬液,共30 d.透射电镜下观测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取大脑海马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lotho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lotho蛋白表达.结果 肾脾阳虚模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细胞器及神经元出现衰老表现,桂附理中丸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轮廓清晰,无细胞器及神经元细胞衰老征象,用药效果明显优于维生素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脑海马Klotho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附理中丸组大鼠Kloth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肾脾阳虚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细胞衰老的病理改变明显,表明肾脾阳虚可导致大鼠衰老.肾脾阳虚可导致模型大鼠大脑海马Klotho表达水平下降,温补肾脾方药可上调Klotho的表达,改善大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的病理改变,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Klotho蛋白低表达是肾脾阳虚模型大鼠衰老的可能机制.

    作者:周艳艳;郭煜晖;周安方;徐安莉;赵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对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B三种丹参水溶性成分,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A、B分别为水∶二甲基甲酰胺∶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 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0%,99.16%,99.96%,RSD均<0.96%,三个批号的样品中丹参素含量分别为8.18,8.43及8.35 mg/ml;原儿茶醛含量分别为1.27,1.40 mg/ml及1.39 mg/ml,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6.43,6.47及6.42mg/ml.结论 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度高,可作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董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

    文章探讨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的相关内容.在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5位教授的咨询预调查的基础上,于全国范围内遴选26位知名专家,邀请专家对肝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常见症状作出重要性评价.将得到的肝系病证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舌脉特征等相关信息通过内容效度和系统聚类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标准化分析,通过整个分析过程建立了肝系病证的辨证要素系统.

    作者:史话跃;吴承玉;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咳喘灵滴丸的质量研究

    目的 拟定小儿咳喘灵滴丸质量标准,使小儿咳喘灵滴丸的质量可控.方法 对麻黄、苦杏仁、板蓝根、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麻黄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 鉴别方法简便,重现性和专属性良好,盐酸麻黄碱在0.282~2.5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RSD为1.02%,重现性试验RSD为1.06%,稳定性试验RSD为0.45%,供试品在22 h内基本稳定,回收率试验RSD为0.65%,含量限度为每丸含盐酸麻黄碱(C17H24O10)不得少于71.10 μg/丸.结论 小儿咳喘灵滴丸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和专属性良好,小儿咳喘灵滴丸质量可控.

    作者:夏忠玉;孙国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桑枝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桑枝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的产区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10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20μl,进行了12批桑枝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12批桑枝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4个特峰,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桑枝药材不同产地之间质量有差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缩减数据处理量、方法简单可靠,结果与相似度计算结果吻合.结论 桑枝HPLC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作者:东莎莎;赵恒强;王晓;吴宏伟;耿岩玲;刘建华;杨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海芋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9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海芋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1,2-dihydro-6,8-dimethoxy-7-hydr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N1,N2-bis-[2-(4-hydroxyphenyl)ethyl]-2,3-naphthalene dicarboxamide(1)、cannabisin F(2)、棕榈酸(3)、棕榈酸甘油酯、(4)β-谷甾醇-3-O-6-棕榈酰葡萄糖苷、(5)和尿嘧啶(6).结论 化合物l ~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朱玲花;孟令杰;叶文才;周光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梅花鹿鹿茸Ⅰ型胶原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梅花鹿鹿茸Ⅰ型胶原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选择诱导分化和促成骨的佳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P活性,并用改良Gomori法进行ALP染色,采用茜素红法进行钙化结节染色.采用RT-PCR法检测成骨分化的关键因子RunX2 mRNA的表达,成骨标志物ALP mRNA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2.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促进BMSCs的增殖使ALP活性降低,5~40 g·L-1的鹿茸Ⅰ型胶原抑制BMSCs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使ALP活性增加显著且促进钙化结节的形成.RT-PCR检测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上调RunX2、ALP基因的表达,而2.5g·L-1的鹿茸Ⅰ型胶原则下调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论 梅花鹿鹿茸Ⅰ型胶原可以通过上调RunX2基因的表达诱导BMSCs向OB分化,且与浓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艳双;罗速;张大方;曲晓波;李娜;谭寅凤;李枫;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养阴消荨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原因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皮肤黏膜血管的暂时性充血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水肿,会引起瘙痒和风疹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肥大细胞的活化在该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种卡介菌提取物,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及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的作用,常用作慢性荨麻疹的基础治疗[2].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不如联合方案,如联合西药方案(依匹斯汀、左西替利嗪和曲尼司特)或中药方案(定痒汤)治疗等[3,4].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以益气解表,养血祛风为主,而养阴消荨汤中的成分具有解毒活血、清热透邪及解毒的作用,故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5].因此,本研究采用养阴消荨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培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刺补泻手法仿真治疗系统研制的构想

    通过对“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动态监测系统”采集的参数波形图的分析,并对针刺补泻手法时针体受力进行公式推理,我们认为通过已研制的仪器改变其左右捻转的角速度和上提下插的速度(即左右捻转及上提下插用力的轻重)可以达到针刺补泻手法的仿真.

    作者:闵友江;凌方;杨华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穴位埋线联合“触发点”刺络放血配合伽马刀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触发点”刺络放血配合伽马刀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伽马刀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触发点”刺络放血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的疼痛程度、目赤的证候评分比较中,实验组患者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触发点”刺络配合伽马刀对三叉神经痛具有镇痛效果快且持久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曲;刘薪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莫若林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中医临床具有治疗优势的一类疾病.莫若林教授为广西名老中医,学尊内经、伤寒、温病诸大经典,博采百家之长,擅长诊治脾胃病及肺系疾病,尤其是在中医脾胃病辨证论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从医50余年,治愈大量脾胃病.笔者有幸跟随莫老学习,耳濡目染,深感其积累的临床经验之宝贵,总结研究、继承推广其学术经验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丽萍;陈延强;秦艳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