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尕西;陈卫川
文章探讨肝系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专家意见征询研究的相关内容.在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5位教授的咨询预调查的基础上,于全国范围内遴选26位知名专家,邀请专家对肝系病位特征及基础证的常见症状作出重要性评价.将得到的肝系病证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舌脉特征等相关信息通过内容效度和系统聚类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标准化分析,通过整个分析过程建立了肝系病证的辨证要素系统.
作者:史话跃;吴承玉;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针刺过程中针体受力的动态监测系统”采集的参数波形图的分析,并对针刺补泻手法时针体受力进行公式推理,我们认为通过已研制的仪器改变其左右捻转的角速度和上提下插的速度(即左右捻转及上提下插用力的轻重)可以达到针刺补泻手法的仿真.
作者:闵友江;凌方;杨华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60例患者治疗方案的总结,探讨疏肝化浊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化浊药物辨证施治.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复常以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24周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肝脏病理学的改变,2组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疏肝化浊法治疗肝纤维化,能改善纤维化指标,保护肝功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作者:张伯鹏;赵艳;宋春霞;刘文君;张金川;马玉杰;李纯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李忠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四十余载,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以及自身特色针法治疗眼病,并且对各类疑难杂症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在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面独有心得,临床效果较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对于李忠仁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阮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清脑复神液治疗轻度认知障碍(肾虚痰瘀证)(MCI)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MCI病例32例,口服清脑复神液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通过精神心理学测试量表、症状积分比较等手段,评价清脑复神液改善MCI记忆减退症状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MMSE量表、临床记忆量表(量表总评分/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连线A测验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临床记忆量表(联想学习/人像特点联系回忆)、连线B测验、Boston命名量表、画钟测验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后、1月后、2月后及3月后与用药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清脑复神液可有效改善MCI患者记忆减退症状,提高记忆认知水平.
作者:李斌;葛玉霞;伍文彬;焦小柯;黄英;王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荨麻疹的致病原因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皮肤黏膜血管的暂时性充血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水肿,会引起瘙痒和风疹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肥大细胞的活化在该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种卡介菌提取物,具有稳定肥大细胞及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的作用,常用作慢性荨麻疹的基础治疗[2].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不如联合方案,如联合西药方案(依匹斯汀、左西替利嗪和曲尼司特)或中药方案(定痒汤)治疗等[3,4].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以益气解表,养血祛风为主,而养阴消荨汤中的成分具有解毒活血、清热透邪及解毒的作用,故可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5].因此,本研究采用养阴消荨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培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功能损害并呈进行性恶化的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内环境稳定性遭到破坏,血液中毒素的堆积也不断增加,导致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失调,进而累及消化、心血管、神经等多系统脏器.罗仁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和科研研究三十余年,对肾性血尿、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结石等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笔者师从罗教授学习多年,见其治疗尿毒症颇有良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毕建璐;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桑杏汤的水提工艺条件.方法 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水提佳工艺为:第1次补足吸水量后加10倍量水浸泡2h,其余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孟军华;张盛;黄荣增;丁建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从中医宏观与辨证的角度切入,对比中西医学科思想的差异与优劣,阐述在中医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融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等理论精髓指导蛋白质组学研究,构建独具中医特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新体系,试图解决蛋白质研究中出现表浅化等问题,进一步深化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
作者:祝美珍;曾石森;齐玉洁;苏春寿;朱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氯仿浸出物的含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附录中浸出物含量测定法.结果 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品的浸出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山东产虎掌南星质量为佳.结论 不同溶剂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为天南星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积累了参考数据.
作者:孙稚颖;周凤琴;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非路径组)与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其腹泻、脓血便、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症状均可得到有效控制,但路径组在改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方面,疗效优于非路径组(P<0.05);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都比非路径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都比非路径组减少,控制了医疗成本,改善了医疗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燕;黄穗平;黄绍刚;张声生;沈洪;唐志鹏;吕永慧;余泽云;熊明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研究,为中医药干预CIN提供依据.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结果 281例CIN患者CINI 109例,CINII 77例,CINIII 95例.CINI患者体质频数由高到低是: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CINII患者: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CINIII患者: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结论 CIN不同级别患者的主要体质都与湿邪为患有关,体质调理应以化痰祛湿为主.
作者:朱丽红;杜冬青;董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对大鼠脑缺血区CD34+标识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脑梗死体积比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脑梗死体积比.结果 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减少大鼠脑I/R后脑梗死体积比.同时,电针治疗的早期介入明显增强了脑内缺血区MVD增加趋势,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与MVD计数呈负性相关,尤其在I/R 48~ 72 h时间段内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脑缺血区MVD、减少脑梗死体积,对抗缺血缺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樊云;张晓明;左朝;丁玲;余玲玲;陈邦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三叶因子1(TFF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胃炎(CSG)和消化性溃疡(PU)患者共75例[包括脾气虚证(PQDS) 22例,脾胃湿热证(PWHS) 53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标记法检测各组胃粘膜EGF、TFF1、ICAM-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各组及其亚型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气虚及脾胃湿热证组中,Hp阳性者均高于同证型Hp阴性者(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气虚证、脾胃湿热及其湿热并重、湿重于热亚型Hp阳性者TFF1表达均升高(P<0.05);脾胃湿热证Hp阳性者表达高于同证型Hp阴性者(P<0.01).除脾气虚证Hp阴性者外,各组及其亚型ICAM-1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脾胃湿热表达高于脾气虚证(P<0.05);脾胃湿热证Hp阳性者表达高于同证型Hp阴性者(P<0.01).结论 EGF、TFF1、ICAM-1在Hp相关胃病脾气虚和脾胃湿热证中蛋白水平的高表达初步提示其“邪正相争”的病理状态;脾气虚证以正气尚能一定程度抗邪为特点;脾胃湿热证则显示邪气亢盛,邪正交争剧烈至“正气”一定程度受损;ICAM-1可能从某种程度反应“湿邪致病”的病理机制;Hp与湿热病邪在致病上互为因果,可一定程度加剧“邪正交争”的亢奋状态.
作者:周建红;胡玲;邢海伦;罗琦;郑晓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洋葱的通便作用特点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燥结型与脾虚型两种便秘模型,观察洋葱提取物对便秘小鼠排便情况及碳末推进的影响;采用离体方法观察洋葱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肠管的影响.结果 在燥结型便秘模型中,洋葱提取物可提高小鼠黑便粒数、粪便总粒数、粪便重量和小肠推进率;在脾虚型便秘模型中,洋葱提取物可以提高小鼠的排便潜伏期、粪便总粒数及粪便重量;在大鼠离体肠管试验中,洋葱提取物可对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离体大鼠肠管强直性收缩,并使肠管的振动幅度增强.结论 洋葱具有通便作用,但对不同类型便秘小鼠影响不同;洋葱的通便作用可能与肠管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
作者:黄麟媛;翟海峰;宣边斐;崔凯茜;黄建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陈潮祖(1929-),男,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195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至今.临床方面,于杂病诊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辨证、遣方、用药经验.下面介绍陈老治疗疑难杂病经验.
作者:吕林;黄穗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多个分支学科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中医药院校科研专业学生来说,优化生物学相关课程的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应针对其专业需求,切实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富有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医药人才服务,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赵丕文;胡秀华;李亚东;杨向竹;黄春芳;赵俊云;陈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肺系疾病症状,由于不同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常有咳嗽咯痰,或干咳咽痒,或呛咳,或咳嗽气喘,或反复咳嗽数月不愈等,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往往西药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甚者迁延数月不愈.笔者跟随吾师曹勇教授临床,对诊治患者各种咳嗽有独特的见解,采用止嗽散辨证加减治疗,颇具良效.现加以归纳总结.
作者:苏广;蒋玥;朱璞玉;曹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越来越受到关注.海洋糖类物质不仅作为结构成分和能量物质存在,如在高盐、高压等逆境条件下,海洋糖类物质还对生物体起着良好的保护性作用.海洋糖类物质具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肿瘤等,使它们在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和精细化学方面有着优良的应用潜能.文章对有良好应用潜能的海洋糖类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归纳,预示了海洋糖类物质在化妆品中的广阔前景.
作者:于国友;王天琦;吴海歌;姚子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以大黄素为原料合成了大黄素-铜(Ⅱ)金属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滴定法分析测定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金属配合物抗氧化活性强于配体.
作者:潘晓丽;向晖;谢运飞;章从恩;董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