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的经验整理

谈馨媛;路枝红;吴蕾;林琳

关键词:刘伟胜, 肺癌, 名医经验
摘要:目的 通过整理刘伟胜教授辫治肺癌经验,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临床参考,也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方法借鉴.方法 前期通过文献整理,初步整理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经验,并编制《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中医信息采集表》;随后通过收集临床病例,建立数据库,运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频数分析得出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临证经验;后结合面对面专题访谈信息,整理形成刘伟胜教授辨治肺癌经验.结果 跟诊刘伟胜教授收集105例肺癌患者,证型以热毒炽盛、气阴两虚、气虚痰湿等为主;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益气化痰等治法为主;治疗的基本原则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时兼顾对症处理;辨治用药多以教授自拟方“消积饮”为主.结论 融合文献研究、临床跟诊、面对面访谈名老中医的综合方法既能客观、科学的展现名老中医临证规律,又能将名医自身经验、要点归纳其中,能为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模式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百分率、食量、体重等指标,在活体动物水平研究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的治疗作用及特点.结果 各治疗组在消食口服液治疗后食量、体质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消食口服液组为明显(P<0.01);消食口服液组碳末固体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多潘立酮组作用相当,大剂量消食口服液组胃内残留率低于多潘立酮组(P<0.01);在小肠固体推进率的比较中,消食口服液治疗组碳末半固体糊在小肠内推进长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多潘立酮组(P<0.05).结论 消食口服液具有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食量和体重、促进胃肠排空的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吴洪斌;许丹;鲍文菁;刘惠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远志复方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及安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远志复方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和安神作用的研究.方法 抗衰老实验选用注射D-半乳糖溶液法造模,用远志复方不同萃取部位(复方汤剂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提组)对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取血分离血清,取胸腺、脾、肝脏,并计算脏器系数,将肝匀浆,测定血清、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通过研究各组动物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入睡百分率、睡眠延长时间及睡眠潜伏期,观察药物的安神作用.结果 模型组肝脏、血清中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可提高小鼠胸腺系数,肝脏和血清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给药组可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30 min内入睡百分率,睡眠延长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结论 远志复方具有抗氧化及安神作用.

    作者:杨波;朱盼;王艳;王颖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草配方颗粒快速鉴别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甘草配方颗粒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甘草配方颗粒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薄层色谱中甘草配方颗粒中甘草酸铵均能被检识,其余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红外光谱存在15个特征吸收峰.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甘草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罗文汇;毕晓黎;谭志灿;李素梅;江洁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金银花中4种阴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银花中F-、Cl-、SO42-、PO43-4种阴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以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氢氧化钾梯度淋洗,电导检测金银花中4种阴离子的含量.结果 F-、Cl-、SO42-、PO43-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 ~0.50,0.2~1.00,0.2 ~1.00,0.5 ~8.00 mg·L-1,样品加样回收率介于97%~103%之间.结论 离子色谱法可以方便快速地检测4种阴离子,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

    作者:郭新苗;郭庆梅;周凤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桑枝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桑枝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的产区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10mmol/L甲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20μl,进行了12批桑枝样品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12批桑枝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4个特峰,通过相似度计算发现桑枝药材不同产地之间质量有差别,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缩减数据处理量、方法简单可靠,结果与相似度计算结果吻合.结论 桑枝HPLC指纹图谱为桑枝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作者:东莎莎;赵恒强;王晓;吴宏伟;耿岩玲;刘建华;杨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黄素-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以大黄素为原料合成了大黄素-铜(Ⅱ)金属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滴定法分析测定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金属配合物抗氧化活性强于配体.

    作者:潘晓丽;向晖;谢运飞;章从恩;董小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黔产蓝布正有害元素与农药残留分析

    目的 建立蓝布正药材中砷、汞、铅、镉、铜含量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评价贵州不同产地蓝布正的使用价值.方法 药材经高压消解,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上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 除部分样品砷超标外,其他有害元素及有机氯农药残留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为蓝布正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为蓝布正相关制剂的原料来源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正;王永林;关焕玉;何迅;刘童;冉启华;廖尚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区MVD计数和脑梗死体积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穴对大鼠脑缺血区CD34+标识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脑梗死体积比的影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和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和脑梗死体积比.结果 早期电针治疗能有效减少大鼠脑I/R后脑梗死体积比.同时,电针治疗的早期介入明显增强了脑内缺血区MVD增加趋势,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与MVD计数呈负性相关,尤其在I/R 48~ 72 h时间段内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脑缺血区MVD、减少脑梗死体积,对抗缺血缺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樊云;张晓明;左朝;丁玲;余玲玲;陈邦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方格星虫多糖分子量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方格星虫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PolySep-GFC-P 4000(300×7.8 mm),流动相为0.71%硫酸钠溶液(内含0.02%叠氮钠),柱温:35℃,RID-10A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流速0.5 ml·min-1.结果 根据建立的方法测定,得到方格星虫多糖的高效凝胶色谱图,并计算出其重均分子量.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方格星虫多糖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玉明;李家春;钱甜甜;何颖;江叔奇;沈先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错误发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制致敏性药物用药错误查检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5项质量改进措施.结果 致敏性药物用药差错由活动前的28件/周减少到3.25件/周,使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住院病人致敏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

    作者:宋慧英;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曹勇教授应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

    咳嗽是临床常见肺系疾病症状,由于不同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常有咳嗽咯痰,或干咳咽痒,或呛咳,或咳嗽气喘,或反复咳嗽数月不愈等,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往往西药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甚者迁延数月不愈.笔者跟随吾师曹勇教授临床,对诊治患者各种咳嗽有独特的见解,采用止嗽散辨证加减治疗,颇具良效.现加以归纳总结.

    作者:苏广;蒋玥;朱璞玉;曹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宁夏社区回族与汉族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宁夏五市社区回族与汉族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以对比和分析回族和汉族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构成状况和特点,为本地区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社区所在市进行分层,按照人口总体构成比,以社区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宁夏地区五市10个社区常住≥35岁的4200名常住、回族和汉族居民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调查资料,对回族和汉族人群社区脑卒中现患率和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回族居民脑卒中现患率较汉族显著降低;回族居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吸烟、饮酒率均较汉族明显减低(P<0.05);回族居民糖尿病的现患率较汉族增高(P<0.05).结论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可能分别是汉族和回族居民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提倡回族居民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降低脑卒中发病具有重要意义;但回族居民需要控制多糖饮食,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进而预防脑卒中.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杜小利;楚国庆;王孟妍;刘会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论陈潮祖从肝系论治疑难病经验

    陈潮祖(1929-),男,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195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至今.临床方面,于杂病诊治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辨证、遣方、用药经验.下面介绍陈老治疗疑难杂病经验.

    作者:吕林;黄穗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0例临床报道

    目的 探讨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MDS的40例患者进行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共治疗6个月(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观察其对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疗效和其对T淋巴细胞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结果 40例MDS患者中,治疗有效率达到70.0% (28/40),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血小板数量较前升高(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CD3+ 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 +/CD8+比值有明显提高(P<0.05);CD3+ 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毒结清口服液联合沙利度胺对MDS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可能与能诱导MDS患者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程纬民;曾清;朱凌;何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帝内经》中的楚地方言简析

    由于《黄帝内经》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在其语言文字上也不可避免的带上一些时代、地域特征.从《黄帝内经》的楚地方言角度入手,对该书中一些文字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早期理论的民族性、地域性找出语言学证据.

    作者:贾会欣;李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应用Kováts保留指数与质谱对化合物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 6批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中共定性、定量51个化合物,总含量97.976% ~ 98.734%.6批样品中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d-柠檬烯(49.775% ~59.822%),另有2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γ-萜品烯(10.776% ~ 20.121%)与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1.209%~5.400%).不同贮藏年限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不同贮藏期新会陈皮挥发油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基本一致,4年新会陈皮与另5批贮藏年限更长的新会陈皮在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源于茶枝柑的新会陈皮挥发油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2-甲胺基苯甲酸甲酯化学型.

    作者:王坚;陈鸿平;刘友平;刘荣;樊丹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以两个月龄Wistar健康大鼠3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枸杞叶水煎剂低剂量组5g·kg-1·d-1灌胃给药,枸杞叶水煎剂高剂量组10g·kg-1 ·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5 mg· kg-1 ·d-1灌胃,连续用各自受试物饲养两个月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DTNB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用TB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枸杞叶水煎剂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数值上减少(P<0.01).结论 宁夏中宁盛果期枸杞叶可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作者:贾孟辉;张茂;王晓丽;贺晓慧;南一;袁玲;李防栋;刘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溶出情况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监测

    目的 建立起用UPLC检测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水提丹参,定时采样,使用UPLC测定不同时间中酚酸类物质的溶出量.结果 该方法稳定,线性好,精密度佳.结论 可用该方法监测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的溶出量.

    作者:王晓毅;章顺楠;周立红;叶正良;范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青天葵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青天葵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X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A,含0.03%三氟乙酸)-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5℃.结果 建立了青天葵的HPLC-UV的指纹图谱,指出12个共有指纹峰,共指认4个共有峰的成分结构并对不同来源的青天葵药材的相似度进行了比较.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为青天葵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金嫚;韦柳斌;袁经权;周光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凉燥伤肺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凉燥对小鼠呼吸膜超微结构与功能和黏液素基因5ac(MUC5ac)与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 84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A)、常温燥组(B)、凉燥组(C),每组28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12天检测各组Ⅱ型肺泡细胞(ATⅡ)超微结构、二棕榈酰卵磷酯(DPPC)含量、肺MUC5ac基因表达、NF-κB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电镜观察显示B组、C组第6、第12天肺泡隔增宽、ATⅡ微绒毛减少,肺组织MUC5a mRNA表达上调;C组ATⅡ线粒体肿胀、嗜锇板层小体“平均面积”减少,伴DPPC含量、NF-κB与TNF-α下降(P<0.05).结论 凉燥袭肺致ATⅡ能量代谢障碍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受损,受邪部位津液骤伤与肺泡病变抑制NF-κB活性与TNF-α的调节作用并刺激MUC5ac基因表达上调;凉燥之凉可伤肺阳而致肺津不化,病邪之物滞凝成痰而使肺呼吸膜增厚并损“肺通天气”之功,为阐析凉燥伤肺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作者:倪圣;丁建中;张六通;向光盛;黄江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