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木香中两个7,8位开环型木脂素的结构鉴定

黄泽豪;范世明

关键词:红木香, 7, 8-开环型木脂素, 结构解析, 南五味子属
摘要:目的 对福建民间药物红木香Kadsura longipedunculata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经质谱、核磁共振(包括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红木香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7′R,8′S)-3,4- methylenedioxy-3′4′- dimethoxy-7,8- seco-7,7′- epoxylignan -7,8- dione和machilolin -A.结论 化合物1、2均为南五味子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莪术配伍抑制MKN -45裸鼠人原位胃癌模型肿瘤生长、转移及COX -2表达的增效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黄芪与莪术配伍的抗肿瘤作用及对COX -2的抑制作用,探讨二者配伍后对于抗肿瘤是否具有增效作用.方法 采用MKN -45裸鼠人原位胃癌模型,设黄芪与莪术的配伍组、黄芪组、莪术组、塞来昔布组和空白组,以电子天平检测各药物组的裸鼠原位移植瘤的质量,肉眼数取肝脏转移灶数量,RT -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 -2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于第3周对肿瘤生长、COX -2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强,于第6周表现出对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配伍组和塞来昔布组的作用显著优于黄芪组和莪术组(P<0.01),且至第6周时配伍组对肿瘤肝转移和COX -2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塞来昔布组(P<0.05).结论 黄芪与莪术配伍后可以显著提高抗肿瘤作用,并且对COX -2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

    作者:骆殊;邵佳;沈洪;刘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要素提取及应证组合研究

    目的 规范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方法 采用“降维升阶”的研究方法:先将复杂的证候分解为简单的证候要素,再将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形成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结果 入选的126篇帕金森病中医证型文献,共涵盖临床病例数3495例,通过频数、频率统计及卡方检验,从中得出帕金森病常见的6个证候要素:阴虚、内风、血瘀、气虚、痰和血虚.6个证候要素之间有机组合,共得到34种应证组合形式.结论 运用“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即可达到规范中医证候的目的.该研究完善了帕金森病中医辨证体系,促进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向规范化、标准化的转变,使其更为客观、科学.

    作者:闫川慧;张俊龙;郭蕾;李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麇鹿角无机元素的ICP - MS分析

    目的 分析麋鹿角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麋鹿角中23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建立麋鹿角无机元素指纹谱,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麇鹿角中无机元素组成相似,其含量有所差异;麋鹿角中各元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同作用;P、Ca、Mg、Sn等是麋鹿角的特征元素.结论 为麇鹿角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宋建平;王丽娟;刘训红;傅兴圣;许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良姜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优化

    目的 针对高良姜提取物的复杂体系,建立起高良姜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多离子色谱图(MIC)数据进行色谱条件优化.结果 获得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Shim - pack VP - ODS柱(2.0 mm× 250 mm,5μm),流动相A为0.1%HAC水溶液,流动相B为15%乙腈+40%甲醇+45%四氢呋喃,梯度洗脱程序为0~ 20 min、39% ~61%B:20~30 min、61%-100%B:流速0.2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在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下,高良姜提取物中8个主要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比值的RSD(n =5)均小于3.0%,色谱峰峰面积比值的RSD(n =5)均小于5.0%.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专属性好,能够充分展现高良姜提取物的化学组成特性,可为成分复杂且含量相差悬殊的天然产物分析提供借鉴.

    作者:邓亦峰;罗辉;梁念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β -甘草次酸对HO -8910PM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18β -甘草次酸(18β - glycyrrhetinic acid,18β - GA)对人高转移卵巢癌HO - 8910PM细胞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Fas,FasL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药物作用HO - 8910PM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FITC法检测Fas,FasL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8β-GA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 - 8910PM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药物使8910PM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凋亡增加.FITC检测发现Fas,FasL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18β -GA通过上调HO - 8910PM中Fas,FasL蛋白表达,促使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提示18β -GA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潜在药物.

    作者:陈杰;庞江琳;覃燕梅;梁念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莱阳沙参茎叶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伞形科植物莱阳沙参茎叶提取物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为扩大药用资源和食用资源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莱阳沙参茎叶的不同提取液(A、B),对照组与给药组连续15 d给药,于第10天进行致敏攻击,测量攻击前后足跖厚度的差值(足跖肿胀度).结果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莱阳沙参茎叶提取物15 d,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A高、B低、B高剂量组及西洋参胶囊组小鼠左足跖肿胀度明显升高(P <0.01或P<0.05),且随剂量的增加,有增强趋势.结论 莱阳沙参茎叶具有促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作用.

    作者:吕方军;许一平;叶国华;隋在云;张钦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萹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分析萹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萹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分析并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索氏提取出油率为0.72%,利用Xcalibur工作站NIST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出65个化合物.结论 萹蓄挥发油鉴定成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9.28%,其中主要成分为n- hexadecanoic acid(23.04%)和(Z) -9 - octadecenoic acid(11.51%).

    作者:许福泉;郭雷;郭赣林;阎斌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异地驯化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异地驯化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产地蔓荆集中驯化一年后干燥成熟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 各野生蔓荆从海边或者湖边沙地移至水肥条件较好的壤土中驯化一年后,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平均含量反而下降了56.1%.结论 生长环境对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作者:李剑芳;孙维洋;徐凌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中药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中药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除正常对照组外,SD大鼠高脂饲料饲养12周后,腹腔注射STZ 30 mg/kg,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中药治疗组,治疗20周.定期监测大鼠饮水量、饲料消耗量、尿量、体质量和空腹血糖.结果 77.27%大鼠成活成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饮水量、饲料消耗量、尿量显著增多,体质量明显减轻,血糖显著升高(P<0.05).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中药治疗可显著减轻大鼠“三多一少”表现,与模型组比较,P<0.05,可降低血糖,与模型组比较,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效果逐渐明显.结论 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复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中药对其有积极治疗作用.

    作者:李黎莉;陈志强;王月华;张江华;李林林;张雪云;王凤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

    简述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的生平和经历,入华后遵从中国风俗、潜心儒家思想、广交各地文人,所采用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世称“利玛窦规矩”.利氏在华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撰成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认为中医药简单有效,规律独到.1595年所著的《西国记法》,主张“脑主记忆”,对我国传统医学“心主神明”理论,产生重大冲击.

    作者:杨奕望;吴鸿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赤雹根总皂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赤雹根总皂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 -6、TNF -α的影响.方法 以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将造模成功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赤雹根总皂苷160,80,40 mg/(kg·d)组和雷公藤12 mg/( kg·d)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正常对照.连续灌胃给药21 d.观测各组大鼠继发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给药后第22天,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 - 1β、IL -6、TNF -α含量.结果 赤雹根总皂苷能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侧的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教(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 1β、IL -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赤雹根总皂苷灌胃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IL- 1β、IL -6、TNF -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赤雹根总皂苷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且该作用与抑制IL-1β、IL -6、TNF -α的合成有关.

    作者:陈建双;于海荣;张玉玲;佟继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从《黄帝内经》两个译本谈翻译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法教学

    学术界对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文章以《黄帝内经》两个译本为例,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分析了《黄帝内经》的不可译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翻译方法,以求为高水平的《黄帝内经》翻译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燕燕;张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行气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78例临症体会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乳腺增生疾病,主要好发20~45岁妇女,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左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范畴-[1].临床常见自觉乳房胀痛、刺痛,兼有胸闷、嗳气等症状.

    作者:胡赐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北疆地区刺山柑多酚类物质消长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北疆地区刺山柑中多酚类物质消长规律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Folin - Ciocalteu法,测定北疆地区刺山柑多酚类物质含量,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北疆地区刺山柑多酚类物质含量6月花蕾中达到25.72 mg/g,自由基清除率高.结论 刺山柑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抗氧化活性也存在不同,石河子地区刺山柑6月份花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抗氧化活性强.

    作者:蒋雯雯;马淼;郭艳;左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痛经疾病中医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的文献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疾病临床症状特点及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89~2008年涉及到原发性痛经和中医的文献资料,将文献中病例数、证型类0和频次、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经色,用EXCEL软件录入后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痛经患者多见于年轻未婚女性,疼痛多于经前或经期明显,瘀血内阻贯穿于此病的整个发病过程,是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主要病机.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对该病进行中医证型分布临床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作者:杨爱萍;陈群;路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疏毛吴茱萸提取物缓解家兔离体肠肌痉挛的谱效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疏毛吴茱萸提取物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与缓解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痉挛的相关性,建立“谱-效关系”,为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疏毛吴茱萸缓解肠肌痉挛各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结合离体肠肌试验观察疏毛吴茱萸各提取部位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分析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疏毛吴茱萸水、醇提取物缓解肠肌痉挛的HPLC指纹图谱,标示出醇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有20个特征峰和水提取物19个特征峰,并且醇提取物保留了传统水煎液的药效,进一步鉴定了醇提取物特征峰中的8个化学成分.结论 该研究为疏毛吴茱萸缓解肠肌痉挛有效部位及提取方法质量标准的控制提供了参考,对疏毛吴茱萸缓解肠肌痉挛、达到中医温中止痛的谱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何前松;杨卫平;张丽艳;王晖;忙如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齐墩果酸衍生物研究进展

    齐墩果酸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大量天然和合成的齐墩果烷结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文章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钱珊;何宇新;吴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化脓灸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化脓灸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化脓灸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制备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对模型动物施以化脓灸处理.选择肝组织TIMP -1和MMP -2基因表达量定量分析、肝组织病理、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为实验指标,观察化脓灸治疗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化脓灸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TIMP-1mRNA水平(P<0.05),但对MMP - 2mRNA指标作用不明显.同时,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水平,显著减轻肝脏细胞的病理损伤.结论 化脓灸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1MP -1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吴娟;胥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狼毒类中药的研究概述

    狼毒有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作用药,有大毒,临床用于治疗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淋巴结核等.狼毒早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但作为狼毒用的中草药品种较多,其成分、功效存在较大差异,在《广东地产药材》中收载的广东狼毒也有狼毒的部分功效.

    作者:田素英;梅全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改善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 在证实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治疗原定性痛经有效的基础上,观察对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10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关元穴组(简称关元穴组)、艾灸神阙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各52例.两组分别根据其经期常见伴随症状分为: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两组均于经前4d行艾灸治疗(关元穴组艾灸关元,神阙穴组艾灸神阙),1次/d,20 min/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 关元穴组有效率90.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元定组优于对照组(P<0.01).关元穴组小腹坠胀、腰酸、乳房胀痛、泄泻的有效率为91.30%,94.12%,16.67%,86.96%;对照组有效率为58.33%,65.52%,11.76%,50.00%.与对照组比较,小腹坠胀、腰酸、泄泻治疗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房胀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定性痛经.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小腹坠胀、腰酸、泄泻症状,但对乳房胀痛症状无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宋云娥;薛晓倩;谢洪武;徐放明;陈日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