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检查508例临床分析

方月兰;薛白;赵萍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 诊断性刮宫, 异常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官腔镜检查诊断官腔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8例妇科疾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35例绝经前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官腔镜下阳性发现者为125例(37.31%),包括子宫内膜息肉59例(17.61%),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4.48%),子宫内膜增殖51例(15.22%);4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有阳性发现者12例,其中子宫内膜癌3例(6.82%);41例不孕症患者中有阳性发现者25例(60.97%),主要是子宫畸形和宫腔粘连.结论 对于绝经前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应强调官腔镜联合诊断性刮宫;对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应首选官腔镜检查;宫腔镜是宫腔疾病有效的检查手段.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6例,根据介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分为股动脉组46例,桡动脉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 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出血、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并发症、难以入眠、疼痛不适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较少,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贾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AT-GluR6-9C与pMON原核表达载体重组体的构建

    目的 表达和纯化TAT-GluR6-9C小肽,用于脑缺血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方法 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获得TAT-GluR6-9C小肽的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MON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JM109进行筛选、序列测定.结果 ①经化学合成并退火得到了TAT-GluR6-9C的双链cDNA;②酶切鉴定能观察到TAT-GluR6-9C和pMON两条带;③TAT-GluR6-9C测序图谱与GenBank报道完全一致.结论 获得了含目的 基因TAT-GluR6-9C的pMON原核表达载体重组体.

    作者:胡书群;刘东海;张光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44例血清HBs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136例HBeAg阴性组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8.7%和5.1%,108例HBeAg阳性组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3%和88.9%.当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1.0 × 103 copies/ml时,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O;当HBV携带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 × 107 copies/ml时,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92.6%.乳汁中HBV-DNA含量随血清中HBV-DNA含量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8279,P<0.01).结论 HBsAg阳性产妇要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中HBV-DNA的含量,以安全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当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 X107copies/ml时,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作者:刘敏;张萌;张言超;陈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难治性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热程长,剧烈咳嗽,病情迁延不愈.12例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心肌损害以及肝功能受损.所有病例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短期使用甲基泼尼松龙,31例加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30例治愈出院,2例转院,1例好转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儿童难治性MPP使用足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带cuff血液透析导管颈内静脉长期留置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作者:胡军建;徐建华;任月运;杨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 研究动脉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62例重度脓毒症患者测定人院时和治疗后6 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 h乳酸清除率.根据24 h内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一般资料.再按照6 h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3组,比较病死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分析,判断动脉乳酸清除率评价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随着6 h乳酸清除率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预后判断上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结论 6 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方法.

    作者:崔广清;冒秀宏;孙卫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147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77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荚他嗪20 mg,3次/d口服,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曲美他嗪组临床显效率(61.0%vs.44.3%,P<0.05)、总有效率(93.5%vs.64.3%,P<0.05)均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组LVEDD低于对照组[(56.0±3.3)mm vs.(59.8±4.6)mm,P<0.05],LVEF高于对照组(46.3%±3.2%vs.41.1%±3.4%,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CHF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巧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宫腔镜检查5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官腔镜检查诊断官腔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8例妇科疾病宫腔镜检查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35例绝经前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官腔镜下阳性发现者为125例(37.31%),包括子宫内膜息肉59例(17.61%),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4.48%),子宫内膜增殖51例(15.22%);44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有阳性发现者12例,其中子宫内膜癌3例(6.82%);41例不孕症患者中有阳性发现者25例(60.97%),主要是子宫畸形和宫腔粘连.结论 对于绝经前后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应强调官腔镜联合诊断性刮宫;对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应首选官腔镜检查;宫腔镜是宫腔疾病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方月兰;薛白;赵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第一跖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98只足第一跖背动脉,将其分为2组(A组:糖尿病未并发糖尿病足,n=80;B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n=18),并与正常足(C组,n=64)进行对照,观察第一跖背动脉的来源、走行、血流通畅及充盈情况,分析血管内径、内膜厚度、血流频谱(包括频谱形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结果 血管内径:B组低于C组(P<0.01),A、C组无明显差异(P>0.05);内膜厚度:3间组无明显差异(P>0.05);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A、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第一跖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能为糖尿病足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作者:郭志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快速心房起搏诱导猪持续性房颤心房组织ACE2表达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猪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表达和替米沙坦干预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小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快速心房起搏组(RAP组)、替米沙坦干预组(起搏+替米沙坦,ARB组),每组各6头猪.对照组安置起搏器(AOO)但不行起搏刺激,其余各组安置起搏器,给予500次/min的快速右心房起搏2周,制成慢性房颤实验模型.各组均给予相同饲料喂养.替米沙坦(1.5 mg·kg-1·d-1)混于饲料中,并提前3天应用于ARB组;2周后处死所有实验猪,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心房组织ACE2蛋白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心房组织ACE2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RAP组心房组织ACE2阳性染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ARB干预组ACE2阳性染色较RAP组明显增加,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AP组ACE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替米沙坦干预组ACE2蛋白表达较RAP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房颤心房肌组织中ACE2表达下调,替米沙坦对房颤的效应可能与其上调ACE2有关.

    作者:李思召;王志荣;张超群;徐晤;张辉;郑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各型颈椎病影像诊断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各型颈椎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探讨各型颈椎病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征象;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等征象;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以及CTA或MRA显示椎动脉扭曲、狭窄、变形等征象;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没有其他典型征象,影像诊断尤其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各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经济而有效地达到诊断临床各型颈椎病的目的.

    作者:余浩;张祖燕;李赛;朱炜炜;刘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成年女性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安全剂量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成年女性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安全剂量.方法 100例择期全麻手术女性患者,根据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剂量不同,随机均分为F0、F1、F2、F3、F4组(n=20).动、静脉穿刺成功后,F0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ml,F1~ F4组分别静脉输注芬太尼1、2、3、4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注射速度为10μg/s).记录各组注药前(T0)、注药后5 min(T1)、10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同时观察记录各组注药完毕至10 min SpO2下降到90%的患者例数.结果 ①与F0组相比F1、F2组MAP、HR无显著差异(P>0.05),F3、F4组MAP、HR有明显差异(P<0.05).②与F0组相比F1组SpO2、PaO2无显著差异(P>0.05),F2、F3、F4组SpO2、PaO2有明显差异(P<0.05).③与F0组相比,F1、F2组SpO2下降到90%的患者例数无显著差异F3、F4组SpO2下降到90%的患者例数有明显筹异(P<0.05).结论 成年女性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未见MAP、HR、SpO2、PaO2明显改变,计量达到2 μg/kg可以引起MAP、HR、SpO2、PaO2的改变.

    作者:薛涛;陈华军;周士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卵巢间质内血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探查对42例PCOS患者的卵巢间质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并与36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PCOS患者卵巢间质内血流比对照组丰富,双侧动脉血流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阴道彩超检测卵巢问质内血流对PCOS患者的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徐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给予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对微波消融并发症的原冈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配合术中的操作,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红北;鹿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冰帽应用对复杂性热性惊厥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冰帽应用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神志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78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热程中应用冰帽,观察其对患儿惊厥后神志恢复时间有无影响.结果 78例中首次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25例,神志恢复时间(8±1.2)min;应用冰帽后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神志恢复时间较以往未应用时缩短3 min以上者48例,无明显变化者5例.结论 冰帽应用可以缩短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神志恢复时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用丙泊酚麻醉,B组应用地佐辛+丙泊酚,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后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发症、术后宫缩痛VAS评分和患者留院观察时间.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镇痛效果良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延周;王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及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治疗22例成人桡骨头骨折,术中应尽量减少环状韧带的损伤,术后制动2~ 3周,进行屈肘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结果 定期随访1~3年,平均1.6年,术后无骨间后神经症状,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18例,良4例.结论 对于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术能获得满意疗效且功能恢复好.

    作者:卢文海;周冰;郭开今;辛兵;郑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从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对89例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总结探讨该护理方法 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结果 术后1~ 6个月随访,89例患者中,81例Ⅰ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愈合延迟,6例术后血肿,经清创、换药,切口Ⅱ期愈合.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效果确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梁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伴发心脏结构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伴发心脏结构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306例孕龄20~ 39周,临床上疑有胎儿心律失常或存在其他异常的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在306例研究对象中检测出心律失常者62例,其中期前收缩39例,包括房性期前收缩31例,室性期前收缩8例;心动过速15例,包括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窒上性心动过速5例;心动过缓8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62例心律失常胎儿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5例.结论 胎儿心律失常为胎儿期常见的非结构性异常,多不伴有明显心血管畸形或其他胎儿畸形,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持续性胎儿心动过缓多与严重先天性心脏结构缺损有关,应引起医生及孕妇警惕.

    作者:张红;赵跃华;刁晓梅;张曙萱;杨晓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蛋白C、蛋白S的改变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及抗凝血因子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A)、蛋白S活性(PS:A),对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血管病变和伴发血管病变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vWF、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血管病变组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病,变组vWF、PC:A、PS:A异常分布率分别为91.4%、85.0%、45.5%,vWF含量与PC:A呈负相关(r=-0.741,P<0.05),与PS:A呈负相关(r=-0.765,P<0.05),PC:A与PS:A含量呈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血浆vWF、PC:A、PS:A检测在糖尿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明良;温海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