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孙征;王登科;张海宇;韩金利;马全瑞;张焱;王效军;秦毅
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导致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同时也可能是胃MALT淋巴瘤、胃癌等的主要致病原因,故已引起足够重视,在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时,在治疗方案上已向标准化发展,特别是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中抗Hp治疗已常规应用,但在具体药物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差异,且抗生素联用具有较大的副作用,成功根除Hp率较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H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改善了临床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众多中医外科古籍中仅见四种本草图,即忍冬藤图、麦饭石图、乌蔹莓图、大佛指甲草图,均为外科常用特效药,其中大佛指甲草药名不见本草著作记载,初步考证应为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的全草.
作者:熊晓滨;胡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山仙颗粒(SXG)含药血清对S-180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以揭示其临床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0%及100%的SXG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180肉瘤细胞,分别用MTT比色法和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在24,48,72 h后,含药血清对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对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XG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P<0.01),其中100% SXG含药血清组在24,48,72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61%,41.44%,46.69%.SABC法表明,SXG含药血清可使Bax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100% SXG含药血清组在24,48,72 h Bax表达率分别为59.26%,64.28%,68.19%,具有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 大鼠SXG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S-180肉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Bax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应小平;吴肖晓;方艳;胥冰;王小平;郭兰生;赵延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简单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银杏内酯B.方法 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采用Symmetry C18(3.9 mm×150 mmID,5μm)柱分离,以甲醇-乙酸铵溶液(10 mmol·L-1) (85:1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 血浆中银杏内酯B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0~200 ng·ml-1,定量下限为1.0ng·m1-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88%,准确度(RE)在±2.61%范围内.未观察到GB明显的基质效应.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适用于银杏内酯B的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潘见;袁媛;吴泽宇;惠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中核苷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24孔板培养法和MTT法观察白花蛇舌草核苷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作用.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24孔板,白花蛇舌草核苷呈现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体外抑瘤实验表明,白花蛇舌草核苷对两种细胞株起效的低药物浓度分别为100 μg/ml和50μg/ml,半数致死量IC50分别是248.1 μg/ml和147.7 μg/ml.结论 白花蛇舌草核苷具有抗肿瘤活性.
作者:张鹏;赵启韬;杨培民;代龙;魏永利;高鹏;曹广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肺孢子菌肺炎( pneumocystis jeroveci pneumonia,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俗称艾滋病)患者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很多报道85%的AIDS患者病程中至少是发生一次以上的PCP,25%死于本病.AIDS患者易发生PCP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导致呼吸衰竭,为AIDS患者主要死亡原因[1].我院在2005年到2011年7月共诊治的69例AIDS合并PCP,占同期所有AIDS患者中26.3%.本文总结了对这些患者的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黄水香;黄新造;郝凯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刺五加多糖对氧糖剥夺诱导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采用氧糖剥夺(OGD)及厌氧袋相结合法建立缺血诱导神经细胞继发损伤模型,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MDA含量和SOD酶活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多糖干预后PC12细胞氧化损伤明显减轻,细胞SOD酶活力提高,细胞内MDA含量及LDH释放量降低.结论 刺五加多糖对OGD引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五加多糖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作者:唐瑛;雷呈祥;刁波;刘李娜;杨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山荷降压颗粒剂中芦丁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芦丁和绿原酸浓度分别在50~250 μg·ml-1(r =0.999 8)和20 ~ 100μg·ml-(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芦丁和绿原酸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9.81%(RSD=0.38%)和100.51% (RSD=0.76%).3批制剂测定结果显示,芦丁含量为1.926mg·g-1(RSD=0.45%),绿原酸含量为3.177 mg·g-1 (RSD=0.43%).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关枫;付起凤;葛正华;王艳宏;崔明宇;张衍秀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枳实、枳壳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的方法,对枳实、枳壳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Cosmosil C18液相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0: 80),检测波长λ=283nm.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对照品分别在0.211 ~4.220,0.051 1~ 1.022 0,0.220 ~4.4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7.1%(RSD0.9%)、97.3%(RSD 1.0%)、98.3%(RSD 1.1%).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有效的评价枳实、枳壳药材的质量.
作者:康四和;邓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1],心理因素引起疾病得到公认.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转变时期,产妇在此期间可受到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而造成身心障碍[2].保持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好产褥期护理及家庭保健对产妇机体恢复及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
作者:佘翠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2/100 Hz电针刺激(eleetroacupuneture stimulation,EAS)对正常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运用2/100 Hz交替频率刺激双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每天1次刺激,重复3d,观察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相同参数重复刺激6次,每天1次,检测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细胞因子IL-6及IL-2的改变.结果 与只扎针不电针组比较,2/100 Hz交替频率EAS组NK活性升高;第1、3天外周血IL-6水平升高,IL-2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2/100Hz交替频率EAS可增强正常小鼠的NK活性,其作用可能与电针上调IL-6水平有关.
作者:胡志苹;黄志华;王旻;王韵;黄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新疆特色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与传统中药雷公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抗炎作用效果及机制差异,为维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比较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对AA大鼠足踝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组织病理及血清中促炎因子sICAM-1及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均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减轻炎症发展,并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雷公藤、槌果藤可有效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结论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雷公藤均可起到抗RA作用,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可有效地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但在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上,槌果藤优于假龙胆水煎剂.
作者:周文涛;周晓涛;朱明;王亚男;苏琦;李大伟;马飞飞;丁剑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致残性疾病之一[1],其发病对于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2],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首要疾患之一.因此,探寻有效治疗方法与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是目前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难题.我科将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以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资料回顾性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卞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明辨湿热类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但辨证中尚存在一些辨证不规范的问题.针对湿热类慢性乙肝辨证中存在的诸如证型名称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要辨证规范化,需明辨湿热的偏重与湿热的部位,尤其是要注意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作者:郑秀丽;尚亚楠;王政;冯全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滋阴益气活血法对衰老及衰老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衰老模型组、衰老糖尿病模型组、石斛合剂组.除正常组外,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致衰老,继以高脂高糖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衰老糖尿病模型.疗程结束后取血测血脂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取胰腺采用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血脂有升高趋势.血FFA水平上升(P<0.05),衰老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升高(TG、TC、LDLC升高(P<0.01),HDLC降低(P<0.01).血FFA水平也上升(P<0.05),衰老及衰老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衰老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石斛合剂组TG、TC、LDLC、FFA等指标均改善(P<0.01或P<0.05),尤其FFA明显下降(P<0.01),胰腺组织Caspase-3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衰老糖尿病模型大鼠呈现脂代谢异常,胰腺组织细胞凋亡增多;而滋阴益气活血法(石斛合剂)可改善模型大鼠脂代谢,抑制胰腺组织细胞的凋亡.
作者:余文珍;陈丽娟;施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CCl4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组织损伤情况,考察左旋虾青素的保肝作用.结果 左旋虾青素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氨基转氨酶的含量,明显提高大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P<0.01),大鼠肝脏MDA含量得到明显降低(P <0.05,P<0.01),有效减轻肝细胞的坏死程度减轻肝细胞的坏死程度.结论 左旋虾青素对四氯化碳( 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罗文基;张坤水;陈逸生;黄丽娟;蔡小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抑郁症在乳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并成为一种精神危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章试从未病先防、欲病先调、已病防变三个方面探析“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抑郁症中的运用.
作者:叶金竹;吴晓勇;郑东海;陈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合成4个新的黄豆苷元酯类化合物和1个黄豆苷元醚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脑缺氧活性.方法 以黄豆苷元(DZ)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酰化、烃化、缩合反应合成4个新的黄豆苷元酯类化合物和1个黄豆苷元醚类化合,通过小鼠常压耐缺氧模型对化合物进行药理活性评价.结果与结论 5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NMR确证.化合物Ⅰ和Ⅳ较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具有更好的抗缺氧活性.
作者:李英兰;王淑君;刘丹;高瑞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温燥对BALB/c小鼠气道AQP5和Muc5ac表达的影响,探讨温燥诱发咳嗽的机理.方法 SPF级BALB/c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温燥模型Ⅰ组(WⅠ组)、温燥模型Ⅱ组(WⅡ组)、桑杏汤治疗组(S组),置人工气候箱内按“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条件进行造模.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AQP5 mRNA和Muc5ac mRNA在小鼠气道内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AQP5和Muc5 ac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WⅠ组小鼠气道AQP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Muc5a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这种变化趋势随着温燥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但这种增加的趋势可被桑杏汤抑制.结论 温燥可能通过改变AQP5和Muc5ac的表达而诱发咳嗽.
作者:王明明;张六通;丁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初步探讨沙棘籽原花青素对糖尿病1CR小鼠心、脑组织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130只,按体重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造膜组1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 13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时照组、沙棘籽原花青素高、中、低(50,100,150 mg· kg-1)剂量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200 mg/kg),4周后,测定心肌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与NOS活性明显增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沙棘籽原花青素治疗组SOD、GSH-Px活性有所增强.结论 沙棘籽原花青素可减轻糖尿病ICR小鼠心、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作者:牟景阳;李玉香;梁军;张志宁;杨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