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刘春明;胡蕴梅;张语迟
目前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癌癌前病变,使中药预防胃癌成为可能.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观察、动物实验以及分子水平研究方面论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杨少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内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1].该病主要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病程相对较长,患者的痛苦感大等特点,西医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抑酸、抗菌、保护胃黏膜等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的病情在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在治疗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症状[2].
作者:赵智宏;马兴婷;段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历代医家均认为清晨是诊法适宜的时间,而中医望诊具体的光照环境客观化数据未见报道.该研究是中医舌面一体检测系统研发的一部分.结果显示,晴天上午10时左右室内、光照充足自然光线下,距窗口2~3m处光线佳,光线充足柔和,肉眼观察人脸及舌象效果较好,是理想的中医望诊环境;在室内同一地点,相同的光照环境下,色温和照度相对稳定,色温平均值为(5127.88±564.2)K,照度平均值为(2655±689.1)Lx.该测量结果可作为人造光源环境设计及中医诊室设计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中医望诊光源环境设计的参考标准.同时也验证了传统中医对望诊环境的要求,与现代对颜色判读客观化要求接近,进一步验证了中医理论有其科学性及实用性.
作者:宫爱民;董秀娟;邸丹;燕海霞;许朝霞;王忆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新疆特色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与传统中药雷公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抗炎作用效果及机制差异,为维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比较维药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对AA大鼠足踝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组织病理及血清中促炎因子sICAM-1及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及雷公藤均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减轻炎症发展,并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雷公藤、槌果藤可有效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结论 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雷公藤均可起到抗RA作用,假龙胆水煎剂、槌果藤可有效地降低血清中TNF-α的水平,但在降低血清中sICAM-1水平上,槌果藤优于假龙胆水煎剂.
作者:周文涛;周晓涛;朱明;王亚男;苏琦;李大伟;马飞飞;丁剑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2/100 Hz电针刺激(eleetroacupuneture stimulation,EAS)对正常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运用2/100 Hz交替频率刺激双下肢“足三里”及“三阴交”穴位,每天1次刺激,重复3d,观察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相同参数重复刺激6次,每天1次,检测不同时间点外周血细胞因子IL-6及IL-2的改变.结果 与只扎针不电针组比较,2/100 Hz交替频率EAS组NK活性升高;第1、3天外周血IL-6水平升高,IL-2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2/100Hz交替频率EAS可增强正常小鼠的NK活性,其作用可能与电针上调IL-6水平有关.
作者:胡志苹;黄志华;王旻;王韵;黄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钟爱,野生蘑菇因其味美无污染而颇受青睐.因毒蕈种类繁多,常因误食而频频出现中毒事件,其毒素可致脏器严重损害,病死率高.而重症中毒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所收治了13例因毒蕈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回顾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大鼠口服中药复方麻黄制剂后血浆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为研究中药复方麻黄制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Synergi 4u Polar-RP 80A(250 mm ×4.60 mm,4μm)色谱柱,以甲醇-0.092%磷酸(含0.04%三乙胺、0.02%二正丁胺)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 麻黄碱在1.43 ~ 45.7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伪麻黄碱在1.35 ~43.1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回收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两者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5%.结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动物体内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测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志鹏;朱盛山;李苑新;霍务贞;吴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海蜇酶解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提取海蜇多肽,用超滤方法获得不同分子量的酶解液,从还原体系、羟自由基清除体系和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3方面,研究海蜇酶解液抗氧化肽的活性.结果 不同分子量的海蜇酶解物具有较强还原性,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均较强,且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从分子量来看,小于3KDa组分抗氧化活性强,当浓度为15 mg/ml时,其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2.27%和78.25%.结论 海蜇酶解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小分子肽的抗氧化活性强.
作者:龙吟;杨永芳;甄茹;陈鹏;申林;严容芳;郑玉寅;李丽;丁国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更好地执行《中国药典》2010版,确保毒性中药用药安全、合理.方法 对《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毒性中药品种及品种项下内容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内容比较分析.结果 《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含有毒性中药品种增加至83种,在品种质量控制技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注意等方面与《中国药典》2005版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修订,但某些品种的部分项目内容还存在不完善、不确定之处.结论 《中国药典》2010版对毒性中药在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品种进行了标准化的规范,少数品种仍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性的方法,以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对艾滋病患者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贫血组高于其他两组的四诊资料为:疲乏、咽干、腰酸、气短、淡白舌、齿痕舌、薄苔,细脉,弱脉,沉脉等症状;消化道异常组高于其他两组四诊资料为:食欲不振、汗出异常、腹胀、大便异常、特殊汗出、淡红舌、红舌,黄苔、弦脉;痒疹组高于其他两组的四诊资料为:面色异常、神志异常、痿软舌、厚苔、数脉.结论 HAART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以脾气虚弱证为突出证型,贫血以肾气亏虚证为突出证型,痒疹组以血热生风证为突出证型.
作者:陈莉华;金艳涛;张晓伟;李强;谢正;郭会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太子参中的多糖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太子参中的多糖,通过正交试验选出太子参中的多糖佳提取工艺.结果 佳工艺参数:料液比为1:8,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 在此条件下太子参中多糖提取量可达6.17%.
作者:赵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橄榄苦苷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橄榄苦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灌胃给予橄榄苦苷100 mg·kg-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液.以甲醇-水-甲酸( 63:37:1)为流动相,Agi-lent C18为色谱柱,在紫外波长276 nm下检测,应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拟合房室模型,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 选定条件下橄榄苦苷峰形良好,线性范围为0.052~0.263 m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3%,准确度RE为-0.190%,加样回收率为96.900% ~ 102.700%.大鼠灌胃橄榄苦苷100 mg·kg-1后,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ax为5.440 h,t1/2(α)为2.164 h,t1/2(β)为35.292 h,Cmax为0.113 μg/μl,AUC为6.254,CL为15.990.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强,适用于橄榄苦苷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营松;苏占辉;刘丽艳;赵桂琴;陈四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现状,肝脏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以及NR4A家族在肝脏糖代谢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文献综述的方法.结果 外源cAMP和胰岛素在NR4As和GLUT8表达中起重要作用;NR4As对GLUT8表达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NR4A家族在肝脏糖代谢中的分子机制对于研究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峰;华春;李建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中对中药注射液中鞣质控制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自制含吐温-80的中药注附录注射液1及市售样品进行鞣质定性、定量对比检查,将结果与现行的规定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 在自制的中药注射液1及市售品种中,吐温-80对鞣质的定性检验干扰较小,可以采用定量检查方法对该品中所含的鞣质进行含量测定.
作者:刘涛;苟小军;徐玉玲;王艳艳;詹永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死亡率高居榜首.2008年,全世界大约有152万人被诊断为肺癌,131万人死于肺癌,超过了其它任何一种肿瘤[1].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80%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差,目前肺癌年平均存活率仅12%左右而Ⅰ期肺癌手术后5年存活率达70%,表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解决目前肺癌高死亡率的关键.早期肺癌与肺部感染常有相似症状,中晚期肺癌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得到明确诊断[2].而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价、复发转移、愈后判断及寻找治疗靶位的具有重要的意义[1].
作者:舒畅;袁岳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建立Aβ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分析含地黄饮子脑脊液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PC12细胞离体培养,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吸弃培养液,分别加入空白培养液10%、正常脑脊液10%、含安理申脑脊液10%、含地黄饮子脑脊液5%、含地黄饮子脑脊液10%、含地黄饮子脑脊液20%,并加培养液补至等量,即成为:空白组、模型组、安理申组、地黄饮子低剂量组、地黄饮子中剂量组、地黄饮子高剂量组,37℃孵育2h.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加入4μl经老化处理终浓度为10μ mol/L的Aβ25-35,建立AD细胞模型,空白组则加入4μl空白培养液,继续37℃孵育24h.然后收集培养液,离心细胞.检测各组PC12细胞培养液中MDA、SOD、CAT、GSH-Px的含量.结果 地黄饮子能降低Aβ25-35损伤PC-12细胞培养液中的MDA含量,提高PC-12细胞培养液中SOD的活性、提高CAT、GSH-Px的含量即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PC-12细胞的损伤.结论 含地黄饮子脑脊液可能通过改善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状态,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降低的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作者:谢宁;于淼;姚辛敏;关慧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脑通口服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用超声血流计观察心脑通口服液对家兔脑血流和脑血管阻力的影响;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XNT对家兔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 心脑通口服液对家兔脑血流量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对脑血管阻力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家兔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心脑通口服液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新安;都模勤;付贵峰;吴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作者:梁颖;王雷;王学艳;周雪琴;张志慧;杨新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解毒化浊方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以我院2010-04~201104治疗的15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一组患者在月经第1~5天予以解毒化浊方,口服给药,同时非经期配合使用解毒化浊方予以中药灌肠治疗,为观察组;一组患者经期予以解毒化浊方,口服给药,为对照1组;一组患者月经周期予以通液术后联合环丙沙星片口服给药,为对照2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有效率、输卵管畅通率及妊娠率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在临床疗效及妊娠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经期口服解毒化浊方配合非经期使用解毒化浊方灌肠治疗对于输卵管炎性不孕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培红;李佃贵;刘京芳;裴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lflux gastri - 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它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我们临床用自拟中药煎服治疗本病六十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闻海军;王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