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仲粕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袁带秀;袁志忠;李中正

关键词:杜仲粕, D-半乳糖, 小鼠, 抗衰老, 自由基
摘要:目的 研究杜仲粕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350 mg·kg-1·d-1),杜仲粕组(300 mg· kg-1·d-1),维生素E组(Vit E)(100 mg ·kg-1·d-1).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肝脏组织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衰老模型组相比,杜仲粕组和Vit E组可提高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SOD、GSH-Px、T-AOC活力,降低MDA含量.结论 杜仲粕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生成,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金丝桃苷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生长周期、细胞凋亡及对Caspase蛋白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金丝桃苷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生长周期、细胞凋亡及对Caspase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金丝桃苷对HCT8细胞周期、凋亡率的影响,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进行HCT8凋亡细胞形态学研究,采用比色法检测了金丝桃苷处理HCT8细胞引起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在作用HCT8细胞48h后,细胞周期发生了改变.主要作用于G2/M期,出现了G2/M期细胞大量滞留的现象.可观察到明显的HCT8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逐渐递增.结论 金丝桃苷抗结肠癌作用机制与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有关.

    作者:王丽敏;李爽;张明远;朱秋双;佟关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黔产吴茱萸水煎剂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黔产吴茱萸水煎剂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观察吴茱萸水煎剂累积浓度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并探讨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四氨基吡啶孵育离体胸主动脉后,吴茱萸水煎剂对去除内皮及内皮完整的家兔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 ①吴茱萸水煎剂可使家兔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且肉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收缩作用明显强于去内皮组.②酚妥拉明阻断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α受体后,吴茱萸水煎剂不再使去内皮及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张力增加.③四氨基吡啶与吴苵萸收缩家兔离体胸主动脉平滑肌的作用无关,四乙胺对吴茱萸水煎剂的缩血管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吴茱萸水煎剂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的收缩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其机制与α受体有关.

    作者:陈天琪;杨卫平;王嫣;彭芳;赵云华;纪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基于药效学的青海唐古特大黄的野生和栽培品比较研究

    大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植物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大黄的描述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h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唐古特大黄作为药典规定的大黄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3].本研究选取产自青海的额唐古特大黄,对其野生品和栽培品进行药效学研究,分析比较其临床作用的差异,为唐古特大黄的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作者:虞文妹;武煦峰;徐方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栀子药材中总绿原酸含量的紫外测定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栀子中总绿原酸含量的紫外测定方法.方法 测定栀子中总绿原酸在波长300 nm处的吸光度.结果 此法在6~ 30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Y=30.837X-0.014,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1.37%,RSD=1.96%.结论 紫外测定栀子总绿原酸含量,方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能用于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昊;芦乾;宋伟;魏绍峰;王粟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海南血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龙血树血竭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南血竭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6,8-二甲氧基-3-甲基蒽醌(1)、薯蓣皂苷元(2)、偏诺皂苷元(3)、芥子醛(4)、3,4,2 ',4’-四羟基-3’-甲氧基查耳酮(5)、2’,4’,4-三羟基-3-甲氧基查耳酮(6)、表松脂醇(7)和(3E)-2,3-dihydro-7-hydroxy-3-[(3-hydroxy-4-methoxyphenyl)-methylene]-4H-1-benzopyran-4-one(8).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海南血竭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aureus)有抑制作用.

    作者:申海艳;戴好富;赵友兴;罗应;陈惠琴;梅文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罗布麻和大叶白麻中芦丁与绿原酸含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个产地、三个采集期的罗布麻和大叶白麻中芦丁与绿原酸含量,以此为依据评判大叶白麻是否可完全替代罗布麻入药,并为两种植物人工栽培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对大叶白麻和罗布麻的同一生境和不同生境、相同采集期和不同采集期以及不同器官中芦丁和绿原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就芦丁含量而言,精河产地在初花期和盛花期采摘罗布麻叶佳.就绿原酸含量而言,库尔勒产地在结荚期采摘罗布麻叶佳.结论 大叶白麻不能完全替代罗布麻入药.

    作者:李玉薇;王芳;邓倩;计巧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作者:滕龙;洪芳;何建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概念整合理论与《黄帝内经》隐喻翻译

    隐喻能够填补词汇空缺,增强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从认知功能看,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黄帝内经》中存在大量隐喻,正确的解读和翻译隐喻,能使其内涵得以更准确的传播.文章总结了《黄帝内经》现存英译本,概述了《黄帝内经》隐喻英译的现状及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试图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来研究《黄帝内经》中的隐喻翻译,以期为中医典籍翻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作者:李莫南;张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建业名老中医“理脾为先”学术思想临证应用经验

    小儿多脾病,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黄建业教授主张“理脾为先”,临证从脾入手,灵活应用“理脾七法”、“运脾散”辨治脾系疾病,屡屡显效.

    作者:彭玉;陈竹;邢凤玲;吴筱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金钗石斛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目的 优化金钗石斛多糖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明确金钗石斛多糖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 采用徒手切片和冰冻切片方法制作金钗石斛根、茎和叶片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金钗石斛多糖进行定位分析.结果 徒手切片法比冰冻切片法更适用于金钗石斛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金钗石斛多糖主要分布在根的皮层薄壁细胞、茎的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核叶片薄壁细胞内.多糖在茎内分布多,其次是叶片,根中分布较少.结论 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金钗石斛多糖的快速简便的技术和方法,金钗石斛叶片的开发多糖潜力较大,应充分利用.

    作者:包英华;白音;石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急性缺血性中风属临床危重病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因其临床症状多样且发病原因复杂,导致该病的治疗呈多向性和个体性,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在诸多疗法中,西医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为显著.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以7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谢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化疗并中药斑蝥酸钠治疗前后MMP-2表达水平与卵巢癌转移的关系

    任何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形成需要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和重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破坏ECM中起主要作用[1],并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MMP-2、MMP-9有表达[2].但外周血中的MMPS表达少见报道.新辅助化疗是卵巢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前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杀灭肿瘤细胞,从而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分级.了解卵巢癌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探寻化疗并中药斑蝥治疗前后MMP-2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对卵巢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波;袁野;段永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一贯煎治疗妇科病举隅

    一贯煎为清代名医魏玉璜所创,方出自《续名医类案》,由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6味药组成.具有滋阴疏肝的功效,主治肝肾阴亏,血燥气郁,证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或弦,及疝气瘕聚.在长期临床中,运用该方治疗妇科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其运用举隅如下.

    作者:刘淑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540例研究对象中应激性高血压发生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高血压疾病是心血管系统为常见的疾病,其中由于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引起的血压升高成为应激性高血压.目前,对于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发病原因的认识尚浅.近年来生物反馈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对于临床各类疾病患者负面情绪的调节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究应激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发病原因以及生物反馈治疗和中医药治对于应激性高血压的预防作用,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

    作者:赵博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翠云草中黄酮及酚性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中黄酮及酚性成分.方法 对翠云草全草的6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分离方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翠云草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及酚性化合物,分别为(2S)2,3-二氢-7′-甲氧基扁柏双黄酮(Ⅰ)、芹菜素(Ⅱ)、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Ⅲ)及阿魏酸(Ⅳ).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作者:郑俊霞;郑扬;张磊;赵肃清;方岩雄;张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小包装饮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药小包装饮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中药饮片包装方式,中药小包装饮片是指将加工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根据临床常用剂量用一定包装材料封装,由配方药师直接调配无需称量的一种饮片包装方式.其具有调剂剂量准确,它改变了传统的中药调剂方式,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具有粉尘减少,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药耗,提高配方效率等优点[1],促进了中医药的发

    作者:李原;石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补血草属植物野生资源多样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补血草属植物来源广泛,化学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从补血草属植物的药理作用、栽培及资源利用、应用前景及物种保护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补血草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鸽;张代臻;张蓓蓓;赵玲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从“象”与“枢”探讨三焦

    《内经》言三焦为六腑之一.历代医家对三焦多有阐述,以探讨三焦“形质”为众.中医基础理论构建过程中受“象”思维的影响颇深,以“象”思维去探讨三焦,结合三焦“象”的多层次性,思考三焦之“形”.结合《伤寒论》“少阳为枢”的理论,从“枢”的角度分析三焦功能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三焦.

    作者:卞尧尧;周春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宫瘤清胶囊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差异分析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良性肿瘤,病程长,且生长的速度缓慢,往往以育龄期妇女好发,一般以月经改变、下腹疼痛、经期延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通常分为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手术.有研究表明[1],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孕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导致,而米非司酮是一种炔诺酮的衍生物,能够高度与孕酮受体结合,妨碍孕酮取代受体所结合的部位,以加速子宫肌瘤缩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中,但近年来发现,长期使用米非司酮有一定的副反应,疗效未达到十分理想效果.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宫瘤清胶囊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差异,总结其临床价值如下.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论肩周炎的中医治疗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笔者根据肩周炎病症之所在,联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肩周炎患者60例,其中女性33例,男性27例;40岁以下者11例,40~60岁32例,60岁以上者17例;发生于右肩者37例,发生于左肩者14例,发生于双肩者9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17例,3个月至一年者27例,大于1年者16例.

    作者:姜文清;谷学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