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雪平
采用红外光谱一维谱图及二阶导数宏观指纹鉴定的方法对屏边三七、疙瘩七、峨眉三七和种植三七的块根、叶原药材的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原药材红外光谱一维谱图及二阶导数图谱显示,屏边三七、疙瘩七、峨眉三七和种植三七为近缘种种质资源的关系,初步判断种植三七与峨眉三七的种缘关系近,屏边三七与疙瘩七的种缘关系较为接近.
作者:张志信;张仕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龙牙百合对药物依赖性便秘大鼠肠道的传输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和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各组n=10).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及各剂量组用限水不禁食的方法造成大鼠便秘,继给各组大鼠用大黄行灌胃治疗,如此反复多次,使大鼠形成药物依赖性便秘,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在大鼠药物依赖性便秘模型基础上,各剂量组给予龙牙百合灌胃,以观察龙牙百合对该疾病模型大鼠的作用.肠道传输功能的观察指标:单位时间粪便排出量、首粒大便排出时间、硫酸钡小肠推进率;并用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给龙牙百合前后的比较.结果 ①模型组和各剂量组造模时比正常对照组单位时间粪便排出量少、质硬,肠道的传输功能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正常对照组大鼠则无任何特殊表现.③高剂量治疗组经喂药治疗后一般情况较好,肠道的传输功能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高剂量龙牙百合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药物依赖性便秘大鼠胃肠道的传输功能.
作者:巫全胜;高健群;钱宁;吴曙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通过统计近十年中文数据库文献中6936例乌头碱类药物中毒案例的资料,探讨和分析了乌头属植物中毒的病例来源、药物来源、中毒原因、药物剂型、临床表现、中毒预后情况及解救措施等各种因素.药物来源是引起药物中毒的重要因素,而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用药过量是本类药物主要中毒原因.因此,注意这几方面将有助于有效控制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芙蓉;邹大江;闪仁龙;许直来;马兰花;梅之南;黄先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痰对高脂饮食大鼠高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对活血化痰方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分为活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用罗格列酮.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清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活血化痰组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大鼠肝脏FFA和TG水平,降低ALT活性,降低肝脏系数,防止肝脏组织脂肪性病变.结论 活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具有一定的防治脂肪肝作用.
作者:孙云霞;杜斌;王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法对SD大鼠骨折模型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手术造成SD大鼠胫骨中下段骨缺损模型32只,随机分成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法进行治疗,给予淫羊藿、当归中药煎液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的第7,15,21,30,42天分别取两组大鼠进行骨折处X线摄片观察并评分,在造模的第21,42天分别选两组大鼠处死后在原骨折部位取材,制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组(n=16)与对照组(n=16)相比较,在造模第7天时X线影像学无明显差异(P>0.05),在造模第21天以后治疗组X线影像、组织形态学改变,骨痂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可改善骨折断端局部血运状态,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生成,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羿;党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医药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方面具有多靶点、多向调节的作用.文章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脑血流量改变、钙离子超载、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一氧化氮脑神经毒性和保护作用、自由基损伤和氧化作用及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八个方面,就近几年中药单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干预的实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陶录岭;刘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紫红獐牙菜进行系统的药材鉴定研究.方法 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进行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 详细描述了紫红獐牙菜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含量测定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结论 所得结果可以为药材鉴定、质量标准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紫红獐牙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水仙;陈晓勇;夏从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临床抗生素相关苔腻症的发生逐年增加.文章通过对抗生素进行剖析,认为其作用类似于中药苦寒、祛邪之品易损伤脾胃,致湿浊内生而引起苔腻相关症状;初步提出其治疗当以芳香运脾化浊为先,辅以调理气机为法,并注重“治未病”和“既病防变”的原则.
作者:苏玲玲;胡玲;陈万群;陈苇菁;劳绍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叶下珠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聚酰胺薄膜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叶下珠提取物中总多酚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下珠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没食子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采用UV-Vis法,叶下珠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在41.6 ~166.4 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7.43%,RSD为1.16%;采用HPLC法,叶下珠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在100.5~ 670.0n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7.71%,RSD为1.23%.结论 该文建立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叶下珠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冀德富;郭东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苗药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熏蒸组(水熏组)、低浓度熏蒸组(低熏组)、高浓度熏蒸组(高熏组),各10只.4%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建立大鼠OA模型,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抽取血液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苗医熏蒸对大鼠膝关节活动有明显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高熏组和低熏组NO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苗药皮部熏蒸可以抑制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及炎症反应.
作者:张小珊;王兴桂;李佳;韩浩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灭螨液的体外杀螨效果、治疗蠕形螨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离体活螨成虫分别置于灭螨液、2%甲硝唑溶液及空白基质组中;将面部蠕形螨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灭螨液组(107例)和2%甲硝唑溶液对照组(61例),两组均于每天早、晚各1次分别将灭螨液及2%甲硝唑溶液涂于整个面部,连续用药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体外用药4h后,灭螨液组螨虫全部死亡,与2%甲硝唑组(杀螨率62.26%)和空白基质组(杀螨率12.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1.50,P<0.001);灭螨液组临床治疗的愈显率为63.55%,2%甲硝唑组的愈显率为4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1,P<0.01).结论 灭螨液具有较强的体外杀螨作用,治疗蠕形螨病安全有效.
作者:崔金环;王琛;徐颖;李玉奎;窦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手针针刺不同时程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了解合适的针刺时程在建立针刺动物实验模型以及临床针刺治疗中的科学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SD大鼠“后三里”穴5,10,15,20,25 min,采用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检测大鼠针刺前后的痛阈,利用统计学STATA 10.0处理分析数据.结果 ①针刺5 min,针刺前痛阈值(6.12±0.26)针刺后痛阈值(7.95±0.27);针刺10 min,针刺前痛阈值(5.31±0.51)针刺后痛阈值(9.27±0.44);针刺15 min,针刺前痛阈值(5.44±0.24)针刺后痛阈值(10.57±0.45);针剌20 min,针刺前痛阈值(5.29±0.22)针刺后痛阈值(10.34±0.34);针刺25 min,针刺前痛阈值(4.55±0.32)针刺后痛阈值(9.87±1.01);经配对t检验比较,均显示出有意义的差异(p<0.01).②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0.27)与针刺10 min后痛阈值(9.27±0.44)配对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05);针刺5 min后痛阈值(7.95 ±0.27)与针刺15 min后痛阈值(10.57±0.45)配对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意义的改变(P<0.05).③针刺15min后痛阈值(10.57±0.45)与针刺20 min后痛阈值(10.34±0.34)以及针刺25min后痛阈值(10.8 ±0.89)分别配对t检验比较,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 =0.658 3;P=0.686 2).结论 手针平补平泻针刺大鼠“后三里”腧穴15 min、即可达到较佳的调节大鼠痛阈的针刺效果.
作者:杨晓明;鲁赛帅;孟凡迅;黄凯;常爽;陶松;石诚;杜文俊;汪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补血草属植物来源广泛,化学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从补血草属植物的药理作用、栽培及资源利用、应用前景及物种保护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为补血草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鸽;张代臻;张蓓蓓;赵玲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蜡梅属植物为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药用植物,其根、茎、叶、花蕾和果均可入药,具有巨大的药用开发潜力.近年来,有关蜡梅属植物药用价值方面研究逐渐被人们关注,文章对蜡梅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蜡梅属植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凌云;张志斌;邹峥嵘;朱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消化性溃疡(Peptic Ucer,PU)是胃肠道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以下的病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Castric UC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为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1].患者有周期性上腹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且易复发.
作者:张红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笔者根据肩周炎病症之所在,联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肩周炎患者60例,其中女性33例,男性27例;40岁以下者11例,40~60岁32例,60岁以上者17例;发生于右肩者37例,发生于左肩者14例,发生于双肩者9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17例,3个月至一年者27例,大于1年者16例.
作者:姜文清;谷学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对青春期大鼠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及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 5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6ml·kg-1·d-1和雷公藤多12 mg·kg-1·d-1灌胃4周,停药后24h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睾酮浓度,观察睾丸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其余大鼠于停药4周后检测上述各指标.结果 停药24h,两组大鼠血清睾酮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雷公藤多苷组少数生精细胞胞质桥分离.停药4周,雷公藤多苷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降低(P<0.05),生精细胞稀少,核空泡样变,胞质桥分离,精子消失,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分离,曲细精管基膜迂曲、断裂,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基膜断裂,血管腔狭窄.结论 雷公藤多苷以12 mg·kg-1 ·d-1剂量用药4周可造成青春期大鼠睾丸组织迟发性损伤,表现为生精细胞减少,支持细胞、血睾屏障受损,并引起血清睾酮含量迟发性降低.
作者:陆彪;崔瑞琴;冷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大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植物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大黄的描述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h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唐古特大黄作为药典规定的大黄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3].本研究选取产自青海的额唐古特大黄,对其野生品和栽培品进行药效学研究,分析比较其临床作用的差异,为唐古特大黄的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作者:虞文妹;武煦峰;徐方铭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熊果酸在体外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变化、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熊果酸处理HL-60细胞后,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证实熊果酸对细胞抑制作用强,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微镜下可见HL-60细胞出现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边缘;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深染,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熊果酸作用24 h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熊果酸体外可抑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凋亡基因Bcl-2,survivin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李剑敏;宋海鹏;姚淑琼;张斌;何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UV、HPLC测定广东4种钩藤植物的总碱以及毛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物种、不同部位间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毛钩藤碱含量,以Hypersil ODS C18(4.6 mm×20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含0.50%三乙胺,冰乙酸调pH 5.3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体积10.00μl,柱温为40.00C,245 nm波长下检测分析;以UV测定总碱含量,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 毛钩藤碱在0.02 ~0.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30%,RSD=1.600%;总碱含量在不同物种、不同部位里存在差异性,其线性范围为2.00~ 10.00 μg/ml,r =0.998 4.结论 该法准确,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较好,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对钩藤属植物不同物种、不同部位的总碱以及有效成分毛钩藤碱合量测定.
作者:严愉妙;罗超华;方丽华;雷晓林;刘伟;莫志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