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王兴;辛秀;王敏智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颖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食管黏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共28 d.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食管下段及胃PH值检测,取食管下段组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黏膜增生和采用QRT-PCR技术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食管下段和胃的PH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和胃PH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祁永福;赵健雄;王学习;徐中;许馨文;王海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新疆假龙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观察新疆假龙胆对AA大鼠足肿胀、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新疆假龙胆能有效抑制关节肿胀及减轻炎症的发展,降低AA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结论 新疆假龙胆具有良好的抗RA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红英;李文红;周晓涛;丁剑冰;王亚男;侯敏;苏琦;李大伟;马飞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通督强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强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舒颗拉内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并检测P物质.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明显,治疗后疼痛评分组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两组P物质含量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强脊手法能提高疗效的优良率,降低疼痛评分和P物质含量.
作者:廖军;陈水金;徐腾;王心城;王诗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东方肉穗草中的主要杭癌活性成分之一异鼠李素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异鼠李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DAPI染色法对细胞凋亡进行形态学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异鼠李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效应.异鼠李素处理48h的IC50为60μmol/L.荧光显微形态学检测显示异鼠李素处理HepG2细胞后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结论 研究表明东方肉穗草异鼠李素可以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左爱仁;汪满红;万春鹏;周寿然;王晓崴;邱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抓痧调神法推拿对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大平台对照组(对照组)、睡眠剥夺模型组(模型组)、抓痧调神法推拿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后两组分别行以抓痧调神法和口服中药解郁安神颗粒治疗.取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5-HIAA、NE及DA进行含量变化的观测.结果 抓痧调神法推拿可以有效调节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与其他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抓痧调神法推拿可能是通过调节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状态而起到治疗失眠症的作用.
作者:张欣;刘明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金败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Ⅰ],角鲨烯(squalene,Ⅱ)、nardostachin(Ⅲ),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Ⅳ).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康东周;姜英子;安仁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桅子苷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冷冻(-20℃)、冷藏(4℃),37℃,60℃];缓冲液种类[磷酸盐(pH 6.2、pH 7.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pH8.6);硼酸盐(pH9.3)];光照及超声(200,400,600 W)等因素对桅子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桅子苷溶液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32.01C+6.128,r=0.999 9.桅子苷在质量浓度0.32~80μg-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符合要求.桅子苷溶液在冷冻(-20℃)、冷藏(4℃)、37℃时、30d内基本稳定,60℃时,10 d后药物开始降解;在pH 6.2~9.3的各缓冲液中96 h内基本稳定;光照24 h对药物的稳定性也基本无影响;以200 W功率超声20 min,桅子苷溶液基本稳定,以400 W和600 W功率超声时,12 min后药物开始降解.结论 桅子苷溶液的稳定性良好,在常温及光照下基本稳定性,在药学及临床上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张海燕;陈晓燕;万娜;郑琴;杨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HUVEC的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H2O2构建凋亡模型,运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激光共聚焦测定钙离子浓度.结果 人工麝香可以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的活力.结论 人工麝香对HUV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艳丽;蒋凤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病的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六君子汤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小鼠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及各剂量六君子汤灌胃治疗,末次灌胃2周后,处死小鼠,计算每只小鼠每克胃组织中所含菌落数.结果 六君子汤大、中剂量治疗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接近甚至超过正常对照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六君子汤大剂量治疗组双歧杆菌数量较小剂量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君子汤大剂量治疗组肠球菌数量较模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H Pylori定植密度为10(2)~10(3) CFU/g,各治疗组H Pylori 定植密度为10(1)~10(2) CFU/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六君子汤可以通过扶植胃内正常菌群、改善胃内微生态环境,来有效的阻止H.Pylori在胃内定居或增殖,且六君子汤对正常菌群的扶植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王平;田维毅;何光志;王文佳;韩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紫金砂杭菌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语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紫金砂抗菌活性部位进一步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即升麻素(cimifugin,1)、去甲升麻素(norcimifugin,2)、前胡苷V(decuroside V,3)、异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4)、pabularinone (5)、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6)、蔗糖(sucrose,7).结论 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但飞君;褚立军;田瑛;董俊兴;蔡正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TNBS灌肠法,结肠黏膜EGF表达检测采用RT-PCR方法.结果 模型组动物结肠黏膜EGF表达3d时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7,14d表达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无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及SASP给药组3,7,14 d结肠黏膜EGF表达量逐渐增高,其中14 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EGF在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先降低后增高的过程,可能与机体本身修复机制启动有关;药物干预可以增加EGF表达,且随时间延长作用增强,可能是其发挥促黏膜修复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燕舞;黄秋凌;王汝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车前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进行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鉴定与GAP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Diamonsil C18柱(5 μm,250 mm ×4.6 mm,迪马),流动相为乙腈-0.5%的乙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采用梯度洗脱.结果 过对江西道地产区10批车前子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分析,共检出10个分离度良好的共有峰.同时对全国其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14批样品也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车前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及GAP建设的可靠依据及研究车前子种质资源的有力手段.
作者:曾金祥;朱继孝;朱玉野;罗光明;吴波;王劭华;张忠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从伦理学角度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药物临床实验与伦理的关系.文章分析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药物临床实验与伦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处理矛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药物临床试验与医学伦理学之间的矛盾是辨证的统一等观点,结论明确提出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的重要性,提出严格利益冲突的伦理审查、普及公众的安全性及生命伦理学意识、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合理补偿等对策.
作者:李强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肝癌细胞对艾叶水提物的敏感性.方法 制备艾叶水提物溶液,以17.5,35,70 mg(艾叶)/ml分别处理HepG2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的生长状态,MTT法测定肝癌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测试肝癌细胞的增殖潜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艾叶水提物处理肝癌细胞12 h均使细胞严重皱缩,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持续皱缩,甚至死亡,其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处理肝癌细胞12~48h,细胞OD值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数72 h后各处理组10个以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为0,对照组为100%.结论 肝癌细胞对艾叶水提物极敏感,能导致细胞皱缩,阻止细胞增殖,终诱导细胞死亡.进一步研究艾叶水提物的活性部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美珍;操凤;肖安菊;鲁争;喻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回顾了神农香菊近些年来的研究状况,全面综述神农香菊的亲缘关系、花蕾的组织培养、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神农香菊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田耀平;卢金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扶芳藤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用药组,Longa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酶联免疫标记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 扶芳藤提取物可降低再灌注3,6,12,24 h后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论 扶芳藤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有关.
作者:肖艳芬;肖健;王坤;运晨霞;韦海宏;黄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黑果枸杞红色素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SD大鼠以黑果枸杞红色素各按大耐受量(MTD)等体积灌胃,记录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采用平板掺入法,分加与不加S-9混合液两种,选清洁级昆明种小鼠,取胸骨骨髓制片,检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选雄性小鼠,取附睾制片,查小鼠精子崎形率;90 d喂养实验,观察生长发育、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检查、生化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雌雄性小、大鼠均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及死亡;在加与不加S-9的情况下,均未呈现致突变作用;小鼠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均呈阴性;90 d喂养大鼠,全部存活,且发育良好,选定各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 黑果枸杞红色素对两种性别的大、小鼠的MTD均大于30 000 mg/kg·bw),说明该产品属实际无毒物;三项致突变实验结果阴性;大鼠 90 d喂养实验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
作者:赵晓辉;陶燕铎;邵贇;梅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使用川芎嗪对SH-SYS5Y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SH-SY5Y细胞72 h发生自噬.分为3组,正常组为完全培养基,模型组采用Hanks液替代培养基进行饥饿诱导,治疗组在诱导自噬前加入川芎嗪与Hanks液共孵育.兔抗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MAP1-LC3-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检测各组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模型组出现典型自噬细胞形态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LC3荧光强度明显降低,治疗组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组明显降低,治疗组细胞由G0/G1期所占比例减少,进入S期和G2/M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川芎嗪可以抑制SH-SY5Y细胞自体吞噬,这一作用可能与川芎嗪抑制胞内钙超载和刺激细胞由G0/G1 期进入S期和G2/M 期有关.
作者:赵秋振;张辉;薄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反馈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 设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练习反馈表>(下称<反馈表>)应用于实验组(42名本科生),与同期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组(40名本科生)运用教学对比试验法比较两个班基础护理操作测试成绩,并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使用<反馈表>的意见.结果 实验班基础护理操作测试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P<0.01);调查显示<反馈表>能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培养觉错能力,提高练习效率.结论 <反馈表>有助于促进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
作者:皮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丹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尾壳核和皮质区bFGF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以成年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的均值加两倍标准差和加一倍标准差为参照标准,将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记忆正常组、记忆减退组、牛珀小剂量组及牛珀大剂量组.牛珀至宝丹0.05,0.1 g/(kg·d)连续给药 15 d 后,Mom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尾壳核及皮质区bFGF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第4~5天,牛珀大剂量组大鼠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与记忆减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牛珀大剂量组大鼠第Ⅱ象限停留时间、第一次平台穿越时间、穿越平台次数与记忆减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牛珀大剂量组大鼠脑尾壳核和皮质区bFGF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与记忆减退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牛珀至宝丹对老年记忆减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牛珀至宝丹增加脑尾壳核及皮质区bFGF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有关.
作者:谢斌;邹国明;兰杨;汪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