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目的 寻找炒焦麦麸健脾的有效部位.方法 用离体回肠法观察炒焦麦麸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 炒焦麦麸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的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其中水提液效果突出,水提液中醋酸乙酯部位效果明显,该部位成分对家兔离体小肠的作用亦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炒焦麦麸健脾的有效成分主要位于醋酸乙酯部位.
作者:岳岭;华永庆;崔小兵;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探讨蔓荆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进行提取,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 蔓荆子萃取物得率为9.36%,GC-MS共分离出66个组分,初步鉴定出30种成分,主要成分为9,17-十八烷二烯酸、7-异丙基-1,1,4a-三甲基-1,2,3,4,4a,9,10,10a-八氢菲等,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时含量.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蔓荆子萃取物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亚敏;林文津;徐榕青;刘洪旭;严杨彤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当归中总黄酮,并测定当归中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以乙醇-水为溶剂,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结果 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50时,测得当归中总黄酮含量1.59%.当归黄酮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青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这4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1.0,0.50,1.0 mg·ml-1.结论 当归黄酮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天然抑菌剂.
作者:李谷才;魏文亭;高堂杰;李立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我国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首次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加拿大一枝黄花超临界萃提取挥发性成分的得率为0.78%,共鉴定出30个成分,占所有成分的96.78%,主要成分为烷烃(6个,占43.41%)、倍半萜含氧化物(8个,占18.04%)、二萜含氧化物(2个,占6.40%)和单萜含氧化物(6个,占5.51%)、三萜(1个,占3.89%)和倍半萜(3个,占1.74%)含量不大.结论 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及倍半萜含氧化物和二萜含氧化物,并且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因产地和提取方法的不而相异.
作者:曾志新;彭春良;秦路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概念不清、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以及现阶段中医临床思维的西化倾向是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明确中西医结合概念则有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可以集中人财物进行攻关,更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而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并遵循循证思想,则是中西医临床研究的宝贵成功经验.根据真理一元论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和西医理论终会融合,达到大统一.
作者:贾运滨;魏江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骨肉瘤细胞系U2OS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黄芩素对U2OS细胞株活性的影响,检测其抑制骨肉瘤细胞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应用形态学观察、FCM,测定黄芩素对U2OS细胞的调亡作用,并进行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 黄芩素对U2OS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细胞G0/G1期阻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有核碎裂、染色体凝集,对U2OS细胞的IC50值为(39.5±9.2)μmol·L-1(P<0.05)结论黄芩素对骨肉瘤U2OS细胞株的增殖有凋亡抑制作用.
作者:陈会明;尹军强;罗文敏;沈靖南;贾强;兰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证候研究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几十年来,国家和多学科研究者始终不遗余力的对证候概念、证候规范化和证候实质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成果未能诠释中医证候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科学内涵,依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近年来,研究复杂生命体系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兴起,各种组学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其中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能够从代谢网络终端表象的整体角度反映生物体功能水平的研究技术,其在中医证候实质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受到重视.
作者:韩建科;魏聪;常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板蓝根活性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Vero细胞活性程度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研究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苷激酶和DNA多聚酶的影响.结果 板蓝根提取部位在病毒感染早期抑制了单纯疱疹病毒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和DNA多聚酶的复制.结论 板蓝根活性部位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细胞的早期阶段可以降低病毒即刻早期基因--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和DNA多聚酶的mRNA,发挥杭病毒作用.
作者:董伟;张军峰;何立巍;高峰;佟书娟;詹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新疆维吾尔传统药物芳香新塔花Ziziphora clirnopodioides Lam.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芳香新塔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①,芹莱素②,柯伊利素③,山茶酚④,金丝桃苷⑤,槲皮素⑥共6个黄酮类成分.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伟俊;顾政一;满尔哈巴;赵军;石峰;何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系统研究贵州产菝葜属(Smilax L.)及肖菝葜属(Heterosmilax K.)常见8个品种的药材性状特征.方法 用TLC鉴别该类品种的指标性成分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及薯蓣皂苷元.结果 在药材性状特征上建立了检索表,为该类品种的性状特征提供了专属性的鉴别依据.薄层鉴别中菝葜属及肖菝葜属常见8个品种均含有落新妇苷及白藜芦醇,但仅3个品种含薯蓣皂苷元,即短梗菝葜、黑叶菝葜及小叶菝葜,而药典品种菝葜及土茯苓则未检测出薯蓣皂苷元.结论 该研究方法重复性及专属性较好,简单易行,可为该类品种的新资源开发利用及品种间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韦欣;任广聪;孙庆文;董立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陕西秦岭山区百里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百里香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出52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624%.结论 陕西秦岭山区百里香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酚(20.873%)、香荆芥酚(16.580%)、对伞花烃(15.623%)、龙脑(4.648%)、樟脑(3.563%)、芳樟醇(2.954%).
作者:苗延青;汤颖;吴亚;刘春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工麝香对HUVEC的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探讨其对HUVEC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H2O2构建凋亡模型,运用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激光共聚焦测定钙离子浓度.结果 人工麝香可以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的活力.结论 人工麝香对HUV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洪艳丽;蒋凤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以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动态观测采收期内贵州兴义地区黄褐毛忍冬品质.方法 采用HPLC法,Agilient C18柱(250 mm ×4.6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0.4%磷酸(13:8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对一个月采收的13个样品进行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结论 黄褐毛忍冬中绿原酸的含量平均值为2.32%,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中金银花的规定值.
作者:杨培;张永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五泉穴对Broca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五泉穴组(涌泉、上廉泉、左右旁廉泉、聚泉)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的穴位(哑门、廉泉、通里)38例.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73.2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刺五泉穴治疗Broca失语疗效好,起效快,是治疗Broca失语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现民;岳敏;胡兴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从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两种丹参叶均含酚酸类、黄酮类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与根不同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与白花丹参叶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对脑梗塞具有保护作用,对脑缺血的保护强于根;临床上用丹参叶治疗扁平疣,其注射液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丹参叶还被开发成保健茶,用于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病.
作者:史国玉;周凤琴;郭庆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实验拟验证不同剂量青蒿琥酯叶模型大鼠血白介素-17(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5,5,10,20,40 mg/(kg·d)青蒿琥酯治疗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各组动物灌服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时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结果 与模型时照组相比,各组IL-17及VEGF的浓度均下降(P<0.01),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IL-17:r=0.56,P=0.003<0.01;VEGF:r=0.54,P=0.003<0.01).而组间对比,在青蒿琥酯浓度达到20 mg/(kg ·d)治疗组时抑制达到高峰.结论 青蒿琥酯能下调佐剂性关节炎血IL-17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且下降的幅度与青蒿琥酯的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杨敏;石宇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结晶等方法对诺丽鲜果及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诺丽鲜果和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诺丽鲜果中分离并鉴定出了β-谷甾醇、异东莨菪辛内脂、熊果酸、熊果酸甲酯共4个化合物.而从诺丽发酵汁中分离鉴定出了β-谷甾醇、双-[(2-乙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东莨菪亭内脂共3个化合物.结论 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中共有的化学成分为β-谷苗醇.
作者:龚敏;苏奎;杨先会;符文英;邓世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银杏外种皮中莽草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生长期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5 mmol/L磷酸溶液-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17 nm,流速为1.0 ml/min;检测不同生长期的银杏外种皮中莽草酸含量.结果 莽草酸在5~3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7%(RSD=3.01%).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银杏外种皮中莽草酸的定量分析.
作者:林於;马廉举;刘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方法为了研究微波法提取玉米须总黄酮的工艺和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药用部位玉米须黄酮含量的差别.分别采用微波、热回流法研究玉米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结果 微波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60%、功率为60O W、料夜比1:20、提取时间16min.热回流法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70%,温度80℃,料夜比1:30,提取时间2h.微波法和热回流所得总黄酮佳提取率为4.55%,3.17%.同一品种成熟期玉米须中黄酮含量高于乳熟期、成熟期柱头含量高于花柱.结论 微波提取法优于回流法.
作者:周鸿立;董卫权;肖振晶;杨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统计分析2005-01-2009-06间国内期刊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专业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文献4101篇,其中论文数量较2005年以前增长明显,研究热点内容及趋势较前有所变化.结论 我国SLE的研究力量仍以风湿病学、皮肤病学、肾脏病学三大学科为主;狼疮性肾炎及自身抗体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但亦有不少新的研究主题涌现.
作者:吴元胜;袁娟娜;原榕珍;夏婕;方雅莹;梁德洪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