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隶书;程东岩;范艳君;刘永宏
目的 建立血浆苦参碱的GC-MS联用分析法,测定经皮给药后苦参碱在小鼠肺、肾、皮、脾、肝和心组织中的含量;观察苦参碱微乳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苦参碱微乳经小鼠背部皮肤给药,用GC-MS分析法测定苦参碱在小鼠各组织中浓度分布;15只家兔随机分为1组、2组和模型对照组,各组麻醉后,兔耳全皮层至软骨膜损伤造瘢痕模型.1组和2组分别预防性给苦参碱微乳,模型对照组给空白微乳;生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苦参碱在32~8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3 5),低检出限量1 ng·ml-1,日间和日内RSD均小于2.9%,绝对回收率为70.0%~78.6%.苦参碱微乳经皮给药后,苦参碱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肺、肾、皮、脾、肝和心,肺中的苦参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苦参碱微乳对1、2组家兔耳部创伤有明显的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论 GC-MS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可用以测定组织中苦参碱的含量.苦参碱微乳对家兔耳部创伤有明显的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由于苦参碱在小鼠肺中含量高,可以推测苦参碱微乳,不仅可以预防创伤性瘢痕增生,而且还可以作为临床预防肺纤维化用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吕建华;魏红;张振;郭瑞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us of cajal,ICC)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llase,nNOS)和Cajal间质细胞c-kit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nNOS和c-kit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靶向调控机制可能与NO和ICC有关.
作者:邹颖;郑学宝;戴世学;迟宏罡;叶秋丽;吴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补天灵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增加TLC法鉴别蛇床子及RP-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术(2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6:7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鉴别、含量: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0.050 52~2.526 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n=6).结论 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补天灵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虹;樊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山木通根及根茎与茎叶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木通根及根茎、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根及根茎挥发油中鉴定了9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03%;茎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23%.结论 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作者:王祥培;许乔;许士娜;李雨生;吴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应用于中试或大生产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对预处理每步留样的树脂进行监测.结果 AB-8型大孔树脂预处理方法为:用2%NaOH 30 L(1.5BV)浸泡2 h后,用蒸馏水反复清洗5次(每次间隔1~2 h),每次40 L(2 BV),至用pH试纸检测呈中性.再用95%乙醇20 L浸泡过夜后.用95%乙醇清洗3次(每次间隔1~2 h).每次20 L(1 BV),装柱,后用40 L左右95%乙醇(2 BV)冲洗柱子,至接出的乙醇液与等倍量蒸馏水混合不变混浊.该方法对有机残留物的洗脱效果较好.预处理的树脂经GC检测,苯、甲苯、和苯乙烯均未检出,达到药用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作者:刘兴国;贾继明;郑亚杰;王贵金;蔡艳;宋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人类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实验检测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光镜、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在0.32μg/ml作用于48 h后,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1 000μg/ml;光镜、电镜下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明显浓缩,核聚集成团块,形成凋亡小体,有的边聚于核膜下呈新月形等典型的凋亡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明显的DNA梯形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形条带.结论 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朱大诚;赵志冬;高永涛;周军;欧阳永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烯雌酚所致大鼠子宫痛经症模型,以针刺作对照,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 艾灸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具有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NO的含量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艾灸治疗后,子宫组织ET-1含量降低,而NO含量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艾灸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提示艾灸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子宫组织中ET-1、NO活性有关.
作者:姚合梅;陈盼碧;黄小瑾;何秀丽;王兴桂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雪莲巴布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扩散收集不同时间点的透皮接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浓度,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以相关系数(r)为评价标准,进行3个指标拟合精度的综合比较,Higuchi方程拟合精度高.结论 雪莲巴布剂体外透皮特性符合Higuchi方程.
作者:段红;翟科峰;邢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灵丹油清咽喷雾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配比进行优选;另外进行了抗氧剂、防腐剂及矫味矫臭荆筛选.结果 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吐温80和乙醇作为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与灵丹草油比例为9:1时,可制得外观稳定的灵丹草油微乳.结论 按研究确定的工艺参数,所制得的灵丹油清咽喷雾荆澄清透明,性质稳定.
作者:和芳;余启荣;高柏丽;何渭清;李家平;胡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毛发元素变化与雄激素源性脱发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为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研究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辨证分型与毛发的超微结构关系,为本病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 雄激素性脱发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观察元素含量,并对脱发惠者进行中西医分型分析比较及用电镜扫描毛发标本进行分析观察,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在发根中前、中、后、左、右5个部位的相互比较及发干中前、中、后、左、右5个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但毛发发根元素含量存在不同排序.五组发根和发干元素比较中,Na,Mg,K,ca,Al,s,P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0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与18例正常人的毛发在前发根、前发干、中发根、中发干的比较,其中O,Na,Mg,K,ca,S,CI,zn,P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②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辩证分型中,湿热内蕴、血虚风燥、肝肾不足在中发根K元素含量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雄激素源性脱发与毛发元素含量变化存在相关性.②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辨证分型与毛发微量元素有一定关联.对指导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有帮助.
作者:蒋燕;莫祥银;王克宇;赵丽欣;沙燕;代昌波;魏跃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叶胡颓子根和茎的抗菌作用,为大叶胡颓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乙醇分别对大叶胡颓子根、茎进行提取,通过纸片法和平板法,测定其醇提物对4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和革兰氏阳性代表菌(枯草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大叶颓子根、茎对5种供试菌皆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低抑菌浓度(MIC)均较低.结论 大叶胡颓子根和茎中存在有效抗菌成分,有望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新药材.
作者:刘建萍;由宝昌;张晓晖;姜宁;张雨辰;赵智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以脾胃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腻苔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菌总数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脾胃湿热证患者50例为实验组(黄腻苔必备),30例正常舌象健康者为正常组(淡红舌,薄白苔),观察实验组黄腻苔分级,检测正常组和实验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舌苔细菌总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舌上皮Al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舌苔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舌上皮细胞凋亡减少,两者呈负相关(P<0.05);实验组舌苔细菌总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随着舌苔严重程度分级的增加,细菌总数增多,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脾胃湿热证黄腻苔同时存在着舌上皮细胞凋亡的明显减少和细菌总数的增多,且黄腻苔越重,舌上皮细胞凋亡减少越明显,细菌总数的增加也越多.两指标的变化反映了脾胃湿热证舌苔的严重程度.
作者:阙铁生;卓冬婷;吕军影;黄李平;黄耀全;朱莲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及引种栽培白芍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44批白芍样品(含2批赤芍药材和5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l,柱温40℃.检测波长230nm,分析时间60 min,平衡时间14min.结果 确定了白芍药材中的14个共有峰,经相似度分析,可将白芍药材分成3类.不同质量等级白芍样品色谱指纹图谱中两个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如下:优质品在(5-10):1左右;一般品在(3.0~3.5):1之间;劣质品在(1.0~3.0):1之间.4批引种栽培白芍药材与其他主产地白芍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之上,且其共有峰的LC-MS测定结果与其它白芍药材一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面积比为(5-10):1.结论 引种栽培的白芍药材与主产地白芍药材质量一致,且更加稳定可控,因此可以作为白芍药材的新来源;建立的白芍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峰高比的变化规律,可应用于全面控制白芍药材的质量.
作者:代冬梅;陆萍;江海亮;邹建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藏药70味珍珠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MCAO/R大鼠分为3组:藏药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做对照.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l区神经细胞凋亡数、Bcl-2、Ba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藏药组及西药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Bax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Bcl-2阳性细胞数及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藏药70味珍珠丸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促凋亡基因Bax水平,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提高Bcl-2/Bax比值有关.
作者:吴穹;刘永年;郭新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大鼠体内小青龙汤对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小青龙汤给药组(灌胃给药1 g·5 ml-1·kg-1·d-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 ml·kg-1·d-1),每组6只,连续给药7 d,于第8天灌胃给药小青龙汤(或生理盐水)后1 h静脉注射氨茶碱(15 mg/kg),并进行采血.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茶碱浓度,并计算茶碱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小青龙汤给药组的茶碱清除率CL显著变小(P<0.05),消除半衰期t1/2和体内滞留时间MRT0→∞,显著延长(P<0.05),而表观分布容积Vz和血药浓度-时间下面积AuC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和小青龙汤组的茶碱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30±0.89,7.22±1.47)h;CL(0.054±0.008,0.044±0.007)L·h-1;Vz(0.408±0.047,0.452±0.037)L;AUC0→∞(239.99±30.24,287.17±50.11)μg·h-1·ml-1;MRT0→∞(7.16±1.13,9.80±2.14)h.结论 在大鼠体内小青龙汤可能抑制茶碱的代谢过程.
作者:李科宇;杨长青;柴桢楠;王曼莉;任习华;罗嵌;金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文章综述了药食两用海洋藻类龙须菜的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包括龙须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应用等方面,为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思路.
作者:陆崇玉;邓赟;宋欣;邱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细胞核受体,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一种亚型.众多研究证实PPARγ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癌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炎性反应关系密切;以PPARγ为信号通路的中草药提取物的相关研究成为药物开发新热点;诸多中草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PPARγ激动剂或是拮抗剂,影响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文章意在探讨以PPARγ为靶点的中药有效成分对于糖脂代谢的调节及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王国强;尚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筛选刺玫果总黄酮的佳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刺玫果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刺玫果总黄酮,并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佳纯化工艺为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50%乙醇解吸,药材与树脂比为2:1.其总黄酮含量可达50%以上.结论 此工艺简便可行,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作者:程东岩;王隶书;范艳君;刘永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HPLC-ELSD法建立人参药材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25℃,气体压力25psi、增益500、加热器级别66%、漂移管温度75℃.结果 以人参皂苷Rb1为参照物,通过对10批吉林通化产的不同批次的人参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标定了9个共有峰,并利用<中国药典>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计算出其相似度均在0.99以上.结论 该方法可为更好地控制人参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蔡艳;贾继明;刘兴国;郑亚杰;王贵金;郭文胜;宋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艾叶油对小鼠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昆明种孕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设置阴性对照组(花生油)、艾叶油实验组(高剂量组2 ml/kg、中剂量组1 ml/kg、低剂量组0.5 ml/kg)、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12.5 mg/kg).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自孕12 d开始灌胃,1次/d,连续5d;阳性对照组于孕1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2.5 mg/kg)1次.各组孕鼠均于孕第16天处死后取出1/2数量胎鼠行阿利新蓝和茜素红骨骼双染,对前肢芽进行Neubert评分,观察胎鼠主要骨骼骨化点的发育.结果 在胎鼠肢芽和骨骼发育时,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艾叶油对胎鼠肢芽和骨骼发育无毒性影响.
作者:兰美兵;李啸红;江惠彩;张宏;余永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