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纪伟;陈旭东;刘喜民;康红玉;孙丹华
目的 观察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惠者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恢复情况.方法 治疗组30例患者服用安络化纤丸,剂量为9g/次,口服,2次/d;对照组27例,口服一般保肝药如当飞利肝宁、肌苷片等.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 安络化纤丸有效改善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肝功能,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治疗后血清肝功能TBIL、DBIL、ALT和AST异常者均恢复正常;血清肝纤维化PⅢP、HA、LN、Ⅳ-C治疗后均值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乏力、上腹饱胀、腹痛腹泻、消瘦目黄明显改善,腹水在治疗组有27例(88.79%)消失,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络化纤丸除了有改善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恢复肝功能外,还有明显减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振;张国华;肖光丽;邹先雄;谢鹏举;赵兵;江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研究麻黄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盐酸麻黄碱溶出量,为复方中药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定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定量测定;HPLC测定麻黄碱含量等化学分析方法,对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薄层色谱结果可见在对照品相应位置上两种饮片均出现相同斑点;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重量,超微饮片分别是传统饮片的1.5,1.25倍;超微饮片中盐酸麻黄碱溶出量是传统饮片的1.77倍.结论 中药饮片经超微粉碎后,药材的性质没有改变,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溶出量增加,效应成分麻黄碱溶出量显著大于传统饮片.
作者:杨碧珍;张祥伟;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山木通根及根茎与茎叶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山木通根及根茎、茎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从根及根茎挥发油中鉴定了9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03%;茎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23%.结论 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作者:王祥培;许乔;许士娜;李雨生;吴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巴戟天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60 只雌性ICR小鼠进行腹腔假手术或切除双侧卵巢,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尼尔雌醇对照组(0.5 mg/kg)和巴戟天低剂量组(2.5 g/d)、巴戟天中剂量组(5 g/d)和巴戟天高剂量组(10 g/d).术后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小鼠子宫质量、体内雌激素水平及子宫组织病理学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巴戟天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小鼠子宫重量及血清雌二醇含量(P<0.05),减轻子宫萎缩程度.结论 巴戟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王寅;张巧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鱼腥草多糖双氧水脱色的佳工艺.方法 以多糖含量和脱色卒为指标,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脱色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脱色佳工艺为:在60℃的条件下,调节pH 9.0,加入双氧水量30%,反应4h.结论 该脱色工艺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合工业化应用.
作者:卢国勇;孟江;廖华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明党参不同器官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组织定位、分布及相对含量变化,为科学评价、合理采收及利用明党参资源植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结合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技术观测明党参中香豆素类成分.激光共聚焦测定波长以珊瑚菜内酯为阳性对照.所记录数据经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体分泌道中,分泌道广泛分布于明党参各个器官,香豆素含量在果实中高.幼嫩期果实高于成熟期果实.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在根的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极显著,显著值分别为:皮层P=0.003(<0.01),分泌道P=0.001(<0.01);在成熟果实分泌道中与其在幼嫩果实分泌道中差异极显著(P=0.001<0.01).结论 明党参根、茎、叶、果实中均含香豆素类成分,分泌道是明党参中香豆素积累的主要场所.
作者:张莹;陈建伟;徐建亚;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不同诱导方法(针刺,紫外,热诱导)诱导家蝇三龄幼虫血淋巴中的抗茵肽的差异性.方法 用不同诱导方法诱导家蝇三龄幼虫,提取血淋巴后,采用梯度乙腈洗脱,应用SDS-PAGE检测抗菌肽的差异性.结果 针刺与未诱导组无明显差异,热诱导组中30%乙腈洗脱组分中在30~71 KD中出现3个差异条带,紫外诱导组50%乙腈洗脱组分在16~20 KD中出现2个差异条带,60%乙腈洗脱组分中在16-20 KD中出现2个差异条带.结论 综合幼虫的成活率及操作的方便性,佳的诱导方法为热诱导.
作者:常楚瑞;吴建伟;国果;付萍;董冰洁;杨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补天灵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增加TLC法鉴别蛇床子及RP-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术(20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6:7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鉴别、含量: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0.050 52~2.526 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n=6).结论 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补天灵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虹;樊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总黄酮的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收率,比吸附量,比解析率和抗氧化特性等为指标,从5种大孔树脂和1种聚酰胺树脂中筛选适宜纯化的树脂,并考察其工艺条件.结果 马齿苋的提取工艺为每次加20倍的70%乙醇溶液,提取2次,提取60 min/次.HPD-600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总黄酮为佳,其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1.5 mg/ml,流速1.5 ml/min,先用9 BV的纯水洗脱杂质,再用70%的乙醇洗脱;得率可达78.234%.结论 HPD-600树脂分离纯化马齿苋总黄酮效果较好,工艺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周毅;曾少娴;王成蹊;李悦山;张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应用于中试或大生产的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对预处理每步留样的树脂进行监测.结果 AB-8型大孔树脂预处理方法为:用2%NaOH 30 L(1.5BV)浸泡2 h后,用蒸馏水反复清洗5次(每次间隔1~2 h),每次40 L(2 BV),至用pH试纸检测呈中性.再用95%乙醇20 L浸泡过夜后.用95%乙醇清洗3次(每次间隔1~2 h).每次20 L(1 BV),装柱,后用40 L左右95%乙醇(2 BV)冲洗柱子,至接出的乙醇液与等倍量蒸馏水混合不变混浊.该方法对有机残留物的洗脱效果较好.预处理的树脂经GC检测,苯、甲苯、和苯乙烯均未检出,达到药用要求.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作者:刘兴国;贾继明;郑亚杰;王贵金;蔡艳;宋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输液是临床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通过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具有用药迅速见效快等特点.但在输液过程中多因药品、输液器及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输液反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探明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诸多因素,供临床参考,以更好地采取防范措施.
作者:李惠;黄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一枝黄花总皂苷和总黄酮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渍疡的影响.方法 给消炎痛前2 h分别腹腔注射一枝黄花总皂苷和一枝黄花总黄酮,6 h后处死动物,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 实验组的溃疡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枝黄花总皂苷及总黄酮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素鹏;裘名宜;李晓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泻肺法、通腑法、通腑泻肺法对实验性大鼠ALI/ARDS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油酸加内毒素方法复制大鼠ALI/ARDS模型,分别采用泻肺方、通腑方、通腑泻肺方灌胃.结果 第3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较模型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和治肠组较模型组IL一6含量降低(P<0.05);第7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IL-6含量降低(P<0.05).对肿瘤坏死因子三者都改善明显,且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IL-1β改善水平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明显优于治肺组;对IL-6改善水平治肺组要优于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结论 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通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和全身的炎症损伤.三组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改善效果,但他们作用靶点不同,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作者:苏景深;刘恩顺;孙增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且完善的测定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甘草苷为对照品,在400nm处测定样品中黄酮含量,通过换算因子的校正,得到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重复性强,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1.55%),测定结果在60 min内稳定;甘草总黄酮的换算因子为(1.98±0.03),测得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为2.3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完善,可准确测定甘草悬浮细胞中总黄酮含量.
作者:文甜甜;高文远;张黎明;王娟;吕连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时麝香及其替代品的药理作用和含测方法进行综述.方法 对近十年有关麝香及其替代品药理作用、药材及制剂含测方法、生物组织中活性成分的含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麝香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人工麝香已作为其替代品在临床使用,麝香酮作为麝香的活性成分和质控指标多采用GC、GC-MS、HPLC等方法进行含测.结论 应积极开展基于麝香功效与物质基础关联的药理作用研究,构建其他活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蓉;杨倩;尹建伟;郑丽娜;朱兰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大鼠体内小青龙汤对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小青龙汤给药组(灌胃给药1 g·5 ml-1·kg-1·d-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 ml·kg-1·d-1),每组6只,连续给药7 d,于第8天灌胃给药小青龙汤(或生理盐水)后1 h静脉注射氨茶碱(15 mg/kg),并进行采血.采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茶碱浓度,并计算茶碱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小青龙汤给药组的茶碱清除率CL显著变小(P<0.05),消除半衰期t1/2和体内滞留时间MRT0→∞,显著延长(P<0.05),而表观分布容积Vz和血药浓度-时间下面积AuC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和小青龙汤组的茶碱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30±0.89,7.22±1.47)h;CL(0.054±0.008,0.044±0.007)L·h-1;Vz(0.408±0.047,0.452±0.037)L;AUC0→∞(239.99±30.24,287.17±50.11)μg·h-1·ml-1;MRT0→∞(7.16±1.13,9.80±2.14)h.结论 在大鼠体内小青龙汤可能抑制茶碱的代谢过程.
作者:李科宇;杨长青;柴桢楠;王曼莉;任习华;罗嵌;金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优化黄芩苷精制工艺的条件,提高黄芩苷精品得率.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黄芩苷精制工艺条件,重点考察保温时间、保温温度、pH值3个因素对黄芩苷精品得率的影响.按照药典规定,采用HPLC对实验中的黄芩苷精品进行测定.结果 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为45 min,保温温度为80℃,pH为2.0的条件下,从黄芩苷粗品中精品得率达到72.7%.结论 该工艺设计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黄芩苷精品得率大大提高.
作者:潘燕;孟庆刚;高明;张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中游离氨基酸、草酸铵的含量影响,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衍生剂,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僵蚕不同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的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各炮制品进行鉴剐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僵蚕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结果 各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谷氧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为高.僵蚕各炮制品的薄层色谱未见明显差异,但僵蚕经过炮制后体内游离氨基酸和草酸铵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炮制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约为生品总量的50%~65%,其中麸炒品低,仅为生品总量的48.8%.就草酸铵而言,各炮制品中草酸铵的含量约为生品总量的60%~82%,其中糖麸炒僵蚕的含量低,姜炙僵蚕、姜麸炒僵蚕其次,而麸炒僵蚕中草酸铵含量下降的少.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僵蚕各指标性成分含量都有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尽相同.不同的炮制方法功效各异,各有所长,应在实际运用中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作者:赵清;徐月清;冯天铸;崔桂华;房慧勇;贾彩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建立能体现临床特点的短暂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对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研究的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和过氧化物诱导小鼠TIA样发作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并比较已有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结果 通过对现有可用于TIA研究的动物模型对比分析,揭示各种模型的适宜范围,并提出对已有模型的改进建议.结论 病症结合的动物模型是能体现TIA临床特点的模型.
作者:乔靖怡;张小磊;王灿;苗明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组分-A3(APS-A3)对对氧磷(PARA)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EVAPVR)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实验对象,以PARA为损伤药物,以APS-A3为保护药,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RR)、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ECMP)及细胞培养液生化指标.结果 APS-A3剂量依赖性(0.1,1,10 mg/ml)地显著减轻了PARA(3.63μmol/L)对血管EDRR的抑制作用,降低了ECMP的增加,保护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阻滞了丙二醛(MDA)浓度的升高以及一氧化氮(NO)浓度的降低(均P<0.05).结论 APS-A3对PARA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S-A3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尹雅玲;李鹏;卢光洲;梁金英;赵繁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