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刚;吴原;吴月娟;苏婕;刘秀颖;唐玉兰;余璐
目的 研究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浓氨水诱咳模型观察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并以镇咳效应为药效指标,进行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 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二室模型特征.结论 牛蒡子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且药效强度较高,作用时间长.
作者:袁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考察大头陈的药理作用.方法 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测定药物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其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其镇静作用;同时对大头陈的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大头陈提取物(40 g·kg<'-1>)对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大头陈提取物(10,40 g·kg<'-1>)给药0.5 h对小鼠自主活动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1h对小鼠自主活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大头陈提取物LD<,50>为81.47 g·kg<'-1>(95%可置信限为54.61~121.55 g·kg<'-1>).结论 大头陈具有明显的抗腹泻、抗炎和镇静等药理作用,同时对小鼠有急性毒性.
作者:张琴;张明明;邵帅;彭文艳;王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吴莱萸提取物(evodiae,EV)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mRNA(ERK-1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建立大鼠右室肥大模型.灌胃给药18d,观察大鼠体质量及一般状态,测定右室肥大指数、右室相对质量和肺质量/体质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心室肥大标志基因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mRNA的表达、ERK-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V 50,100,200 mg/kg均使右室肥大指数、右室相对质量和肺质量/体质量显著降低,ANF,ERK-1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EV能明显改善MCT引起的大鼠右心室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永双;孙安盛;何娜;吴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渍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增加TLC法鉴别延胡索、白及及RP-HPLC法测定大黄浸膏的含量.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44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鉴别、含量: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大黄素0.003 824~0.152 96 μg(r=0.999 9)、大黄酚0.007 168~0.286 72μg(r=0.999 7)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n=6).结论 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渍平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虹;樊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龙胆药材中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Kinetex C<,18>(4.6mm×100 mm,2.6 μm),Phenomen;流动相:乙腈-0.4%磷酸(5.0:9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为40℃.结果 马钱酸在0.404 8~3.238 4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0%,RSD=1.39%(n=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控制龙胆质量,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作者:曹悦;樊飞;左代英;孙启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核桃花中槲皮素与山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方法 采用HPLC-DAD对槲皮素与山萘酚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1200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Eclipse XDB-C<,18>(5 μm,20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0.025%磷酸水溶液(60:40)为洗脱剂,流速0.80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70 nm.结果 槲皮素的回归曲线为Y=840.635 69X+41.133 35,在0.166~3.32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8;山萘酚的回归曲线为Y=276.537 60X-6.610 06,在0.052~1.03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6.槲皮素与山萘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和99.0%,RSD分别为1.16%和1.31%;样品含槲皮素和山萘酚分别为0.23%和0.0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可以作为核桃花中槲皮素与山萘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赵磊;李阳;侯嘉;余晓晖;郝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消积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医院制剂-消积颗粒从原材料、成品、临床使用及实验室研究进行一系列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消积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结论 中药制剂安全性评价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定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作者:丁毅;谈瑄忠;张晓甦;许慧琴;毛春琴;陆兔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揭示3首方剂防治酒伤的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给药大、中、小剂量组,制备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给药组以中药水煎剂灌胃,对照组代以蒸馏水,检测实验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和肝组织TNF-α mRNA、IL-1βmRNA、IL-6 mRNA、IL-8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在一定剂量下都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肝脏TNF-α mRNA、IL-1β mRNA、IL-6 mRNA表达(P<0.05或P<0.01,石膏汤对小鼠血清IL-1β的影响除外:P>0.05),只有葛根散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肝脏IL-8 mRNA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 葛根散等3首方剂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减轻细胞因子失调产生的损伤效应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与该3首方剂的解酒机制有关.
作者:俞琦;田维毅;杨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瑞香素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TLR1~10 mRNA及IL-12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瑞香素对B淋巴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分离T、B淋巴细胞;MTT法探讨瑞香素作用B淋巴细胞的适宜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瑞香素对B细胞TLRI~10 mRNA及IL-12 mRNA表达影响,同时检测用抗TLR4单抗封闭B细胞TLR4后TLR mRNA及IL-1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瑞香素浓度为6.25~25.00 μg/ml时对B细胞增殖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与SPA有较好协同作用,以浓度为12.50 μg/ml瑞香素作用强;瑞香素作用的未封闭组与封闭组的B细胞TLR4 mRNA、TLR9 mRNA、IL-12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封闭组B细胞TLR4 mR-NA、TLR9 mRNA、IL-1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 天然免疫途径中TLR4、TLR9参与瑞香素从基因转录水平增加IL-12的分泌,从而增强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尧荣凤;姜青龙;傅颖媛;曾小平;况南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肿节风不同部位中异嗪皮啶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异嗪皮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不同季节肿节风中总黄酮和异嗪皮啶含量有一定差异,10~12月份药材中含量相对较高,叶中总黄酮含量高,茎、根、根须中含量接近;异嗪皮啶以根中含量较高,叶中含量较低.结论 采收肿节风药材在10~12月份为宜,分析肿节风药材时,样品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叶、茎、根须和根;增加对总黄酮的含量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斌;李忠贵;李雁霞;曾宪仪;朱才庆;余华;魏东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石市黄石港区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监测点常住居民2009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采用国际通用ICD-10死因编码,运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等软件进行计算及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人群为170407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婴儿死亡率7.98‰.平均期望寿命是74.95岁,女性高于男性.报告死亡率5.59‰,危害人群的主要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人群平均期望寿命高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是威胁黄石市黄石港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因素.
作者: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川西獐牙莱醇提水沉部位抗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性黄疸的保肝作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模型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低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0.9 g/kg BW),高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1.8 g/kg BW)、阳性对照组(80 mg/kg BW联苯双酯),灌胃大鼠8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6 ml/kg BW CCl<,4>,建立大鼠肝损伤性黄疸模型;禁食22 h后,腹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的含量.结果 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TBIL和TBA的含量,并且给药量在0.9 g/kg BW和1.8 g/kg BW时保肝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川西獐牙菜的醇提水沉部位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性黄疸具有显著的降酶退黄功效.
作者:吕坪;杜玉枝;李岑;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杜仲对SD大鼠闭合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杜仲促进早期血管生成作用及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 造模168只,双盲随机分14组(每组12只),分别以杜仲汤、生理盐水灌胃.在骨折后1,2,3,5,7,14,21 d,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并作计数对比分析.结果 杜仲组1,2,3 d 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但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21 d杜仲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强,5,7 d VEGF达到峰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仲在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正向调高VEGF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断端微血管新生增殖,加快骨痂毛细血管重建塑形,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汤群珍;邹来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对D-半乳糖损伤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3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半乳糖组皮下注射的5%D-半乳糖,剂量为100 mg/kg,仙灵骨葆组皮下注射100 mg/kg 5%的D-半乳糖+灌胃给药270 mg/kg的仙灵骨葆,连续给药3个月后,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测定肝脏组织匀浆液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肝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组的AST、MDA明显增加,SOD明显减少,显微镜下观察到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有脂肪样变性,胞浆疏松、肿胀.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整齐,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与D-半乳糖组相比,仙灵骨葆治疗90 d后肝脏AST、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增加,组织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未见任何脂肪样变性.结论 D-半乳糖可造成雄性大鼠肝损伤、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水平增加,仙灵骨葆能有效防治D-半乳糖雄性大鼠肝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
作者:戴娟秀;吴铁;张新乐;吴光良;李彬;张益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中药狼毒提取液(LD extrat,LDE)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探讨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狼毒提取液处理的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分别在24,48和72 h测定狼毒提取液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狼毒提取液诱导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研究细胞凋亡有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狼毒提取液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并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狼毒提取液作用黑色素瘤B16细胞24 h后,能诱导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狼毒提取液能下调抗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和上调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蛋白比率下调、引起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率降低.结论 狼毒提取液下调抗细胞凋亡Bcl-2蛋白和上调促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率可能是狼毒提取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莉平;王义善;张国营;刘昆;段慧英;马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肝癌BEL-7402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芪总苷培养12,24,48 h,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芪总苷对细胞的作用.结果 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并且上调p53基因表达.结论 黄芪总苷可抑制肝癌BEL-7402的增殖,其抑制肝癌BEL-7402作用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黄熠;胡火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蛇足石杉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同工酶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在叶中POD检测到8条酶带,EST检测到7条酶带;在茎中POD检测到4条酶带,EST检测到6条酶带;在根中POD检测到5条酶带,EST检测到5条酶带.两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蛇足石杉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作者:袁带秀;钟飞;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顶菊的抑菌作用.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黄顶菊不同浓度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黄顶菊不同溶剂提取液对以上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与阳性对照比较;在各种不同提取物中,80%的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强;大肠杆菌对黄顶菊提取物敏感.结论 黄顶菊叶有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芦站根;周文杰;孙世卫;王艳超;王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风车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荭草素(Ⅲ),异荭草素(Ⅳ),异牡荆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蒋才武;高淑景;黄健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ylori,简称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相关性胃炎主要予抑酸、抗HP等治疗.
作者:高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