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谈瑄忠;张晓甦;许慧琴;毛春琴;陆兔林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药效学作用剂量关系,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对小肠炭末推进率、大肠及小肠内含水量的影响;采用离体结肠平滑肌实验,观察药物对结肠平滑肌收缩振幅的影响.结果 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均可显著增加大肠内含水量,低有效剂量分别是14.82,3.71 g/kg;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均可显著增加小肠内含水量,低有效剂量分别是7.41,29.64 g/kg;药物对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影响不显著.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均可显著改变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的低有效浓度分别是1×10<'-3>,5×10<'-4>g/ml.结论 大承气汤超微饮片低有效剂量是传统饮片的1/2~1/4.
作者:马秀玲;张祥伟;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藏药旺拉提取物CE在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CE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CE终浓度分别为10,1,0.1 mg·ml<'-1>)和CE组(终浓度为10 mg·ml<'-1>).免疫组化法鉴定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蛋白的形态结构及表达.结果 培养的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达95%以上;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E预处理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24 h的CE高、中浓度预处理CE发挥着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M1Tr法显示cE中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活性(0.783,0.667 3)比模型组细胞活性(0.603 8)明显升高(P<0.001或P<0.01);TUNEL法显示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凋亡阳性率(11.1%)明显低于模型组细胞凋亡阳性率(32.1%)(P<0.001);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结构正常,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藏药旺拉提取物CE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其维护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的正常形态及表达有关.
作者:周雅楠;杨彬;戴景峰;覃筱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并选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25篇,均为中文发表.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的合并OR分别等于4.63和3.53,95%的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3.51,6.11)和(2.71,4.60).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4.56%);银杏达莫注射液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79.90%,显著高于对照组(54.02%).结论 根据Meta分析显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无可靠证据显示该药的安全性高.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且缺乏一些重要的终点指标和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目前尚不能就此得出结论,需要设计更加合理、严格执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查勇;李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浓氨水诱咳模型观察牛蒡子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并以镇咳效应为药效指标,进行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 牛蒡子水提物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二室模型特征.结论 牛蒡子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且药效强度较高,作用时间长.
作者:袁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张氏益胃汤对胃溃疡大鼠TNF-α、IL-8表达的影响,探讨张氏益胃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西药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Okbae乙酸涂抹法复制实验性胃溃疡模型,中药治疗组给予张氏益胃汤灌胃,西药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灌胃,共14d;实验后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和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溃疡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两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均能较溃疡模型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P<0.05),胃溃疡面积亦明显减小(P<0.01).结论 张氏益胃汤可以降低溃疡大鼠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胡素敏;张小萍;谢斌;严小军;施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探讨川楝子作为)ll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川楝素,再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利用已知工艺得到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1.774mg·g<'-1>和0.843 mg·g<'-1>.然后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的索氏提取工艺,所得优组合是85℃,70%乙醇,提取7 h,料液比为1:20,川楝素的平均提取含量为1.349 mg·g<'-1>,RSD为1.9%.结论 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虽比川楝韧皮较低,但从实验数据上也说明了川楝子有成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该研究首次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提取工艺考察,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为川楝素的提取研究提供进一步数据支持.
作者:胡芳;容伟;周英;李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硫酸长春新碱硅壳纳米颗粒(VCR-SiNPs)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在盐酸氟化钠催化条件下成功制备包载硫酸长春新碱的硅壳纳米颗粒.以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催化剂的摩尔比、加药量对VCR-SiNPs的影响;透析法分析药物释放行为;MTT法研究其体外抗癌活性.结果 随着盐酸与氟化钠摩尔比的增大VCR-SiNPs的粒径逐渐增大;加药量为2 mg时载药量高,为(7.26±0.16)%,包封率达(72.6±0.7)%.优化工艺制备的VCR-SiNPs平均粒径为(102.4±1.65)nm,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半数抑制率(IC50)为5.4μmol/L,是游离药物的56.25%.结论 制备的VCR-SiNPs可缓释药物,抗癌效果明显优于游离药物.
作者:郑翠芳;龚萍;郑明彬;张鹏飞;石碧华;刘小平;蔡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合理使用专家的数学理论中,专家的可信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首先专家意见的可信程度是客观存在和可以测定的,同时专家又是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中有各自不同专业的专家.所以测定不同领域专家的可信度有较大的难度.研究该问题是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使用价值的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医学领域中某一方面的专家的可信度的研究分析,从理论上得出测定其专家可信度的理论和方法,进而为一般专家可信度的测定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李苏卫;贾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赤芍总苷(TPG)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加入培养24h的H9c2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对比分析正常对照组、tBHP损伤组、不同剂量赤芍总苷保护组的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 tBHP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皱缩变圆,数目明显减少,CK和LDH活力及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大.与tBHP损伤组相比,TPG保护组细胞数目增多,CK、LDH及MD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早期凋亡细胞减少.结论 TPG对tBHP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稳定心肌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心肌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作者:高丽;张哲;许树钦;崔杨;郑阿迪;莫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穿蛭膏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腹腔注射乙酸法造成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造成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角又菜胶、皮下包埋棉球法分别造成大鼠慢性炎症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等剂量的赋形剂、蒸馏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穿蛭膏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以考察穿蛭膏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 穿蛭膏高、中、低剂量组对热板法的痛闲值提高率分别为32.48%,27.82%和15.49%,(P<0.05);对大鼠足肿胀率分别为14.26%,16.47%,18.34%,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表明穿蛭膏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对慢性炎症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欧阳瑾;曹志友;王新成;王冬梅;雷均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大黄酚浓度,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药浓度.方法 以0.1%磷酸:甲醇(85:1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5 nm、柱温30℃为色谱条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 大黄酚及其微囊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均以一室模型为好.大黄酚微囊AuC<,0-∞>为49.675 μg·h·ml<'-1>,大黄酚AUC<,0-∞>为21.773 μg·h2ml<'-1>.以大黄酚AUC<,0-∞>为参照,大黄酚微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8.1%.结论 实验所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大黄酚含量的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大黄酚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大黄酚制成微囊后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能显著提高大黄酚的稳定性,并能提高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作者:严春临;张季;张丹参;张力;王树;王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川西獐牙莱醇提水沉部位抗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性黄疸的保肝作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模型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低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0.9 g/kg BW),高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1.8 g/kg BW)、阳性对照组(80 mg/kg BW联苯双酯),灌胃大鼠8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6 ml/kg BW CCl<,4>,建立大鼠肝损伤性黄疸模型;禁食22 h后,腹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的含量.结果 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TBIL和TBA的含量,并且给药量在0.9 g/kg BW和1.8 g/kg BW时保肝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川西獐牙菜的醇提水沉部位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性黄疸具有显著的降酶退黄功效.
作者:吕坪;杜玉枝;李岑;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风车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荭草素(Ⅲ),异荭草素(Ⅳ),异牡荆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蒋才武;高淑景;黄健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卡托普利组和模型组3组,8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通过BP-6动物无创血压测试仪测定各组治疗前血压,连续给药6周,1次/d,第1,2,4,6周的第7天下午定时测量各组血压,6周后由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血栓素A<,2>(TX-A<,2>)、6酮前列环素(6-K-PG)、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黄连解毒汤和卡托普利均可降低SHR血压、TX-A<,2>、ET-1、MDA、ANG-Ⅱ和vWF,增加6-K-PG、NO和SOD.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降低SHR的血压,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志伟;岳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预测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方法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表征2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佳子集回归与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化合物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 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灵敏及L00(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结论 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可用于高效黄嘌呤氧化酶拟制剂的设计和开发.
作者:陈艳;堵锡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梅核气为咽喉部有异常感觉,如有梅核气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如球塞感、紧迫感、粘着感、搔痒感、虫爬感、无吞咽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1],但不妨碍饮食,咽内检查也没有异常,常以中年妇女多见,相当于西医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症.本病症状虽然不重,但大多数患者思想负担较重,甚至认为得了不治之症[2].笔者试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此病90例,治疗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松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黄芪是一味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多糖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也已开展并取得很大进展,现就黄芪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仝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胃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运用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不同剂量组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标记物水平的变化解释相关机制.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液代谢物谱具有显著差异;获得的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等,两组标记物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维胃方不同剂量组的物质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以中剂量组幅度大.结论 胃溃疡大鼠出现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机能有效治疗胃溃疡,且以中剂量为佳;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揭示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作者: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贺红燕;杨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桉叶油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25只健康性成熟的昆明种小鼠孕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分别在小鼠妊娠第12~16天用100,200,400 mg/kg·d的桉叶油进行灌胃,每天一次,同时设花生油对照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观察孕鼠的体质量增长情况;于妊娠第16天处死各组孕鼠,检查母体妊娠及胎鼠发育及畸形情况.结果 桉叶油各实验组胚胎植入总数、活胎数、死胎数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桉叶油高、中剂量组孕鼠增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桉叶油各剂量组活胎鼠平均体质量、身长、尾长均较溶剂对照组高,但只有中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胎鼠平均体质量、尾长明显低于溶剂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鼠骨骼骨化情况、前肢芽软骨发育Neubert评分在3个桉叶油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桉叶油对小鼠无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在中剂量下对胎鼠的生长发育似有促进作用.环磷酰胺对小鼠有胚胎毒性.
作者:张宏;李啸红;余永莉;吴琼;兰美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免疫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一般体征、血清电解质、脏器系数、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等相关指标检测,研究其对湿困脾胃动物免疫及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大鼠一般体征,增加自发活动次数,增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增加血清糖、蛋白、脂类含量,降低血清K<'+>,Na<'+>,Cl<'->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增加血清IgG含量.结论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免疫及代谢功能,这可能是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瑶;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