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双;孙安盛;何娜;吴芹
目的 通过中药狼毒提取液(LD extrat,LDE)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探讨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狼毒提取液处理的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分别在24,48和72 h测定狼毒提取液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狼毒提取液诱导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研究细胞凋亡有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狼毒提取液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并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狼毒提取液作用黑色素瘤B16细胞24 h后,能诱导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狼毒提取液能下调抗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和上调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蛋白比率下调、引起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率降低.结论 狼毒提取液下调抗细胞凋亡Bcl-2蛋白和上调促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率可能是狼毒提取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莉平;王义善;张国营;刘昆;段慧英;马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胃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运用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不同剂量组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标记物水平的变化解释相关机制.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液代谢物谱具有显著差异;获得的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等,两组标记物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维胃方不同剂量组的物质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以中剂量组幅度大.结论 胃溃疡大鼠出现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机能有效治疗胃溃疡,且以中剂量为佳;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揭示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作者: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贺红燕;杨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桂枝-甘草是经方中常用的配伍组合,两者配伍,辛甘化阳,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著名的经方药对.文章对桂枝与甘草配伍的意义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刘萍;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对荷瘤鼠脾细胞因子和N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肿瘤(S180)模型组,环磷酰胺对照组,香菇多糖实验组.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放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匀浆TNF-α、IL-2和IL-6含量,ELISA法检测IL-10的含量.结果 香菇多糖能使荷瘤鼠脾组织匀浆中TNF-α、IL-2、IL-6水平升高,使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0.01.荷瘤鼠应用香菇多糖后,脾NK活性恢复接近正常.结论 香菇多糖对脾NK活性具有促进效应,可影响多种脾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林卡莉;张赛男;林卡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并选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25篇,均为中文发表.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的合并OR分别等于4.63和3.53,95%的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3.51,6.11)和(2.71,4.60).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4.56%);银杏达莫注射液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79.90%,显著高于对照组(54.02%).结论 根据Meta分析显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无可靠证据显示该药的安全性高.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且缺乏一些重要的终点指标和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目前尚不能就此得出结论,需要设计更加合理、严格执行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查勇;李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α-细辛醚对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的影响及对laminin β<,1>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α-细辛醚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至第9天,随机将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α-细辛醚(7.5 μg/ml)组、模型+α-细辛醚(15 μg/ml)组、模型+α-细辛醚(30 μg/ml)组、模型+2 μl无水乙醇组,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在12,24,48 h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lanaininβ<,1>在处理后24 h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造模后少数神经元会发生迁移、融合,加α-细辛醚组均能减少神经细胞膜LDH的渗透.②在24 h,模型组laminin β<,1> mRNA表达增加,各浓度α-细辛醚均能抑制laminin β<,1> mRNA的表达(均P<0.05).③免疫组化显示laminin β<,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对照组(0.094 7±0.025 86),模型组(0.135 1±0.026 16),模型+30 μg/ml α-细辛醚组(0.097 9±0.032 81).结论 α-细辛醚能减少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神经元的细胞膜损伤,抑制laminin β<,1>基因及蛋白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α-细辛醚抗癫痫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马美刚;吴原;吴月娟;苏婕;刘秀颖;唐玉兰;余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卡托普利组和模型组3组,8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通过BP-6动物无创血压测试仪测定各组治疗前血压,连续给药6周,1次/d,第1,2,4,6周的第7天下午定时测量各组血压,6周后由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血栓素A<,2>(TX-A<,2>)、6酮前列环素(6-K-PG)、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黄连解毒汤和卡托普利均可降低SHR血压、TX-A<,2>、ET-1、MDA、ANG-Ⅱ和vWF,增加6-K-PG、NO和SOD.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降低SHR的血压,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志伟;岳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对D-半乳糖损伤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3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和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半乳糖组皮下注射的5%D-半乳糖,剂量为100 mg/kg,仙灵骨葆组皮下注射100 mg/kg 5%的D-半乳糖+灌胃给药270 mg/kg的仙灵骨葆,连续给药3个月后,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测定肝脏组织匀浆液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肝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组的AST、MDA明显增加,SOD明显减少,显微镜下观察到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有脂肪样变性,胞浆疏松、肿胀.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整齐,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质丰富,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与D-半乳糖组相比,仙灵骨葆治疗90 d后肝脏AST、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增加,组织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未见任何脂肪样变性.结论 D-半乳糖可造成雄性大鼠肝损伤、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水平增加,仙灵骨葆能有效防治D-半乳糖雄性大鼠肝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
作者:戴娟秀;吴铁;张新乐;吴光良;李彬;张益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取野生刺五加叶片,利用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测量叶绿体长、宽、周长和面积,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绿体超微结构间存在较大差异,叶绿体平均长、宽、周长分别为3.72μm、1.62μm、9.63 μm,面积为5.17 μm<'2>,叶绿体宽与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19 38.结论 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长、宽、周长、面积可以作为鉴定刺五加产地来源的指标,叶绿体宽度可作为茎中剌五加苷B含量的早期鉴定指标.
作者:王明艳;韩秀玲;吴鹏;殷必轩;邢朝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小青龙颗粒中混合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挥发油包合率和收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小青龙颗粒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g:ml)为8: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120 min,β-环糊精:水为1:15.结论 该工艺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良好.
作者:郑秀玉;李宁;陈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大多中医院校注重<方剂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却忽略了对考试模式的改革,笔者在分析了规行<方剂学>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构建多元化考试模式的观点,以期促进方剂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西平;张晓丹;邓中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针对藏药新药研究现状及战略优势,提出藏药新药研发战略建议.
作者:童丽;热增才旦;李文渊;杨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肝癌BEL-7402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黄芪总苷培养12,24,48 h,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芪总苷对细胞的作用.结果 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黄芪总苷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并且上调p53基因表达.结论 黄芪总苷可抑制肝癌BEL-7402的增殖,其抑制肝癌BEL-7402作用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黄熠;胡火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消积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医院制剂-消积颗粒从原材料、成品、临床使用及实验室研究进行一系列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消积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结论 中药制剂安全性评价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定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作者:丁毅;谈瑄忠;张晓甦;许慧琴;毛春琴;陆兔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独一味镇痛止血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和小鼠断尾法,对独一味茎叶70%乙醇渗漉提取物,经聚酰胺和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各个部分进行了镇痛、止血活性筛选.结果 经聚酰胺分离的水洗脱部分有明显的镇痛、止血作用,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30%醇洗脱部分镇痛、止血作用明显.结论 70%乙醇渗漉提取物经聚酰胺后的水洗脱部分,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部分是独一味镇痛、止血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桑育黎;郝延军;陈沉;徐嘉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跌打止痛微乳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丁香罗勒油、八角茴香油、桉油、川芎、大黄、蛇床子、独活等7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丁香酚和蛇床子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TLC法能定性检出丁香罗勒油、八角茴香油、桉油、川芎、大黄、蛇床子、独活,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丁香酚在0.051 5~0.927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蛇床子素在5.20~93.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跌打止痛微乳喷雾剂的质量.
作者:郭丽蓉;刘宏伟;周莉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杜仲对SD大鼠闭合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杜仲促进早期血管生成作用及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 造模168只,双盲随机分14组(每组12只),分别以杜仲汤、生理盐水灌胃.在骨折后1,2,3,5,7,14,21 d,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并作计数对比分析.结果 杜仲组1,2,3 d 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但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21 d杜仲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强,5,7 d VEGF达到峰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仲在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正向调高VEGF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断端微血管新生增殖,加快骨痂毛细血管重建塑形,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汤群珍;邹来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南方红豆杉枝多糖,确定优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结果 依据回归方程确定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温度81℃,提取时间12 min,水料比25:1.结论 采用该工艺条件,提取3次,红豆杉多糖的提取率为5.581%.
作者:谢清若;郑立文;凌新龙;李克林;黄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对体内外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双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的影响;用S<,180>荷瘤小鼠检测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并能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抑瘤作用.结论 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
作者:李兴暖;牛力;赵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金银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金银花总黄酮消除自由基能力.方法 建立比色法测定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实验条件;采用L<,9>(3<'4>)正交实验,考察浸提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操作温度等因素对金银花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金银花提取液中总黄酮;参照Fenton反应原理研究金银花中总黄酮清除·OH作用.结果 金银花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40%乙醇为提取剂,采用料液比1:20(m:V),在80℃下提取3h;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较好分离富集金银花总黄酮;金银花总黄酮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金银花总黄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沈玲玲;胡志军;王志良;陆梦依;陈建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