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暖;牛力;赵勇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小青龙颗粒中混合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挥发油包合率和收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环糊精包合小青龙颗粒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g:ml)为8: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120 min,β-环糊精:水为1:15.结论 该工艺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良好.
作者:郑秀玉;李宁;陈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glueose 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葛根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葛根素诱导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组织原位杂交观察凋亡基因GRP78在兔斑块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兔斑块组织原位杂交显示该基因片段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As细胞质中表达增高,可能是葛根素作用靶点之一,如上调该基因,则可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产生一定作用.
作者:赵君玫;魏群;毕红征;沈晓君;张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揭示3首方剂防治酒伤的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给药大、中、小剂量组,制备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给药组以中药水煎剂灌胃,对照组代以蒸馏水,检测实验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和肝组织TNF-α mRNA、IL-1βmRNA、IL-6 mRNA、IL-8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在一定剂量下都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肝脏TNF-α mRNA、IL-1β mRNA、IL-6 mRNA表达(P<0.05或P<0.01,石膏汤对小鼠血清IL-1β的影响除外:P>0.05),只有葛根散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肝脏IL-8 mRNA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 葛根散等3首方剂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减轻细胞因子失调产生的损伤效应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与该3首方剂的解酒机制有关.
作者:俞琦;田维毅;杨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赤芍总苷(TPG)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叔丁基过氧化氢加入培养24h的H9c2细胞造成氧化损伤模型,对比分析正常对照组、tBHP损伤组、不同剂量赤芍总苷保护组的细胞形态、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 tBHP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皱缩变圆,数目明显减少,CK和LDH活力及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增大.与tBHP损伤组相比,TPG保护组细胞数目增多,CK、LDH及MD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早期凋亡细胞减少.结论 TPG对tBHP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稳定心肌细胞膜、清除自由基和抑制心肌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作者:高丽;张哲;许树钦;崔杨;郑阿迪;莫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药效学作用剂量关系,为中药复方超微饮片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对小肠炭末推进率、大肠及小肠内含水量的影响;采用离体结肠平滑肌实验,观察药物对结肠平滑肌收缩振幅的影响.结果 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均可显著增加大肠内含水量,低有效剂量分别是14.82,3.71 g/kg;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均可显著增加小肠内含水量,低有效剂量分别是7.41,29.64 g/kg;药物对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影响不显著.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均可显著改变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的低有效浓度分别是1×10<'-3>,5×10<'-4>g/ml.结论 大承气汤超微饮片低有效剂量是传统饮片的1/2~1/4.
作者:马秀玲;张祥伟;黄添友;佟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昆参颗粒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昆参颗粒治疗组30例和参莲胶囊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昆参颗粒能够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药.
作者:赵红;相宏杰;曹志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该文对近年来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复方制剂从组成、功效及研究应用等方面,按扶正固本、解毒祛邪、益气解毒、益气活血分类进行了综述,总结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优势和特色.
作者:黄世敬;潘菊华;薛柳华;王阶;陈宇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光枝勾儿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评价其药材的质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波长阵列检测器(DAD),乙腈-甲醇-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光枝勾儿茶样品.色谱条件为:Agilent XDBC<,18>(4.6 mm×150 mill,5μm),柱温25℃;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甲醇,C相为0.05%磷酸梯度洗脱(80%~25%C),分析时间95 min;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光枝勾儿茶样品得到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经相似度计算,10批药材整体相似性较好.结论 光枝勾儿茶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为光枝勾儿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滕红丽;郭力城;李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12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512~1 024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341~512 μg/ml;对许兰、犬小孢子、须毛、疣状、紫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μg/ml.结论 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周露;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安惠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荜茇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iper Longum L.,EEPL)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高盐膳食造模,高脂饲料造模4周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于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脾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腹腔巨噬细胞(Mψ),采用中性红法检测Mψ吞噬功能,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的自然杀伤力.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EPL高、中剂量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EEPL各剂量组NK细胞杀伤率和Mψ吞噬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EEPL具有改善IRS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宋娜丽;包·照日格图;万春平;唐志国;方路;马克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包载阿霉素(Dox)的壳聚糖(CS)纳米颗粒并研究其性质.方法 对Dox-CS纳米颗粒的粒径、Zeta电位进行表征,并考察纳米颗粒的包封率、体外释放,同时将该颗粒应用于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CS-Dox纳米颗粒对Dox有较高的包封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Dox被CS纳米颗粒包载后,还保持了较好的抑瘤作用.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Dox的新剂型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郑明彬;龚萍;杨雪梅;吴喜仁;梅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探讨川楝子作为)ll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川楝素,再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利用已知工艺得到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1.774mg·g<'-1>和0.843 mg·g<'-1>.然后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的索氏提取工艺,所得优组合是85℃,70%乙醇,提取7 h,料液比为1:20,川楝素的平均提取含量为1.349 mg·g<'-1>,RSD为1.9%.结论 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虽比川楝韧皮较低,但从实验数据上也说明了川楝子有成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该研究首次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提取工艺考察,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为川楝素的提取研究提供进一步数据支持.
作者:胡芳;容伟;周英;李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吴莱萸提取物(evodiae,EV)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所致大鼠右心室肥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mRNA(ERK-1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MCT 60 mg/kg建立大鼠右室肥大模型.灌胃给药18d,观察大鼠体质量及一般状态,测定右室肥大指数、右室相对质量和肺质量/体质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心室肥大标志基因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mRNA的表达、ERK-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EV 50,100,200 mg/kg均使右室肥大指数、右室相对质量和肺质量/体质量显著降低,ANF,ERK-1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 EV能明显改善MCT引起的大鼠右心室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永双;孙安盛;何娜;吴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冰醋酸扭体法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 紫背金盘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热板和冰醋酸扭体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紫背金盘水提液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易刚强;陈晓阳;李云耀;蔡俊龙;王珏;何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强肌健力方对脾虚证大鼠的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该方药对改善脾虚证的意义.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强肌健力组、右归丸组.采用大黄复制脾虚模型,分别给予蒸馏水、强肌健力方、右归丸灌胃.比较各组动物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正常对照组脾小体中淋巴细胞、胸腺皮质淋巴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正常,而脾虚模型组大鼠的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损伤现象,强肌健力方对已受损伤的各脏器的超微结构得以修复,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强肌健力方对脾虚证大鼠受损的脾脏、胸腺、肾上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玲霓;黄真炎;王立峰;赵慧;陈津岩;李志强;杨冬娣;陈芝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缢蛏多肽(PSC)对小鼠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保健功能评价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廓清能力、迟发型超敏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4项指标研究PSC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观察血清SOD、GSH-Px、MDA含量,研究PSC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SC能促进小鼠胸腺和脾脏发育及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提高小鼠碳廓清能力及血清溶血素水平;PSC还能提高血清SOD、GSH-Px水平,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 PSC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抗氧化作用.
作者:张永娟;郑惠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3种姜黄素类似物对重组人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人PRL-3酶;通过测定PRL-3酶水解底物DiFMUP中磷酸基团生成DiFMU的荧光强度,探讨姜黄素类似物对重组人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计算其IC<,50>值.结果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PRL-3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1.80(7.65~15.32,95%CI),19.92(16.18~23.69,95%CI)和26.19(21.18~31.14,95%CI)μmol/L.结论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是较强的重组人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的抑制剂.
作者:何太平;莫丽儿;梁念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益气活血通络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血糖、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清N0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中药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及弥可保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变,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对其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张文风;钟慧群;汪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氧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模型鼻窦黏膜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针氧疗法治疗((2RS)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针刺组、针氧组,每组6只,建立CRS模型.西药组予克拉霉素25 mg/(kg·d),共14 d;针刺组针刺双侧迎香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和后三里穴,1次/d,共14 d;针氧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9%O<,2>吸氧30 min,1次/d,共14 d.鼻窦黏膜HE染色,光镜观察黏膜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鼻窦黏膜IL-8、TNF-α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鼻窦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腺体和杯状细胞明显增生;IL-8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TNF-α mRNA表达虽较正常组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针氧组鼻窦黏膜上皮修复较好,炎细胞浸润、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不如西药组明显;鼻窦黏膜IL-8 na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TNF-α mRNA表达虽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氧疗法对CR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鼻窦黏膜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辉;朱天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预测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方法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表征2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佳子集回归与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化合物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 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灵敏及L00(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结论 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可用于高效黄嘌呤氧化酶拟制剂的设计和开发.
作者:陈艳;堵锡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