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平;莫丽儿;梁念慈
在合理使用专家的数学理论中,专家的可信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首先专家意见的可信程度是客观存在和可以测定的,同时专家又是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中有各自不同专业的专家.所以测定不同领域专家的可信度有较大的难度.研究该问题是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使用价值的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对医学领域中某一方面的专家的可信度的研究分析,从理论上得出测定其专家可信度的理论和方法,进而为一般专家可信度的测定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李苏卫;贾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分为3组,即常氧培养组、低氧培养组及低氧培养+丹参组,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O/EB染色和Annexin V -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进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丹参能够显著减少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调节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低氧条件下,丹参对HUVEC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作者:唐莉;邓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益气活血通络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弥可保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血糖、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清N0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中药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及弥可保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变,益气活血通络中药对其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张文风;钟慧群;汪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板蓝根制剂中腺苷的含量与其抗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腺苷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00 mm,5 μm),检测波长:260 nm,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另将给药后的小鼠,耳廓涂二甲苯致肿胀,比较各组肿胀度差异.结果 腺苷在0.0160~0.160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7%,RSD%=0.79%(n=9).其中板蓝根颗粒(川药)的腺苷含量高.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抗炎模型中,板蓝根颗粒(哈药)抗炎效果好.结论 所用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5个样品总体上腺苷含量与药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绝对,可能制剂中其他抗炎成分产生了协同作用.
作者:王建明;潘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glueose 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葛根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葛根素诱导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组织原位杂交观察凋亡基因GRP78在兔斑块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兔斑块组织原位杂交显示该基因片段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As细胞质中表达增高,可能是葛根素作用靶点之一,如上调该基因,则可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产生一定作用.
作者:赵君玫;魏群;毕红征;沈晓君;张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氧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模型鼻窦黏膜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针氧疗法治疗((2RS)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针刺组、针氧组,每组6只,建立CRS模型.西药组予克拉霉素25 mg/(kg·d),共14 d;针刺组针刺双侧迎香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和后三里穴,1次/d,共14 d;针氧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9%O<,2>吸氧30 min,1次/d,共14 d.鼻窦黏膜HE染色,光镜观察黏膜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鼻窦黏膜IL-8、TNF-α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鼻窦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腺体和杯状细胞明显增生;IL-8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TNF-α mRNA表达虽较正常组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针氧组鼻窦黏膜上皮修复较好,炎细胞浸润、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不如西药组明显;鼻窦黏膜IL-8 na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TNF-α mRNA表达虽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氧疗法对CR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鼻窦黏膜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辉;朱天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免疫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一般体征、血清电解质、脏器系数、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等相关指标检测,研究其对湿困脾胃动物免疫及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大鼠一般体征,增加自发活动次数,增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增加血清糖、蛋白、脂类含量,降低血清K<'+>,Na<'+>,Cl<'->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增加血清IgG含量.结论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免疫及代谢功能,这可能是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瑶;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离纯化仙人掌多糖主要组分,观察仙人掌多糖主要组分(ODP-Ⅰ a)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从野生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Haw.中采用超声提取法并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得到仙人掌多糖组分ODP-Ⅰ a、ODP-Ⅰ b和ODP-Ⅱ'.以活性氧(H<,2>O<,2>)作用于离体正常大鼠红细胞,观察ODP-Ⅰa对红细胞溶血率、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红细胞膜蛋白巯基含量和膜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的影响.结果 ODP-Ⅰ a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和高铁血红蛋白的产生;提高H<,2>O<,2>氧化损伤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同时,能够抑制H<,2>O<,2>引起的膜蛋白巯基含量的降低和红细胞膜蛋白高分子聚合物的形成.结论 ODP-Ⅰ a对活性氧引起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龙岩;兰琦杰;曾富华;饶力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润燥灵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SS模型小鼠,观察润燥灵方对SS模型小鼠唾液分泌功能和病理学改变.结果 SS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和唾液流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加用润燥灵治疗后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有明显改善,其疗效与强的松对照组相当(P>0.05).SS模型鼠颌下腺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润燥灵能够改善其病理学指标.结论 润燥灵方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有治疗作用.
作者:马武开;贾二涛;刘丽敏;姚血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光枝勾儿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评价其药材的质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波长阵列检测器(DAD),乙腈-甲醇-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光枝勾儿茶样品.色谱条件为:Agilent XDBC<,18>(4.6 mm×150 mill,5μm),柱温25℃;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甲醇,C相为0.05%磷酸梯度洗脱(80%~25%C),分析时间95 min;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光枝勾儿茶样品得到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经相似度计算,10批药材整体相似性较好.结论 光枝勾儿茶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为光枝勾儿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滕红丽;郭力城;李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张氏益胃汤对胃溃疡大鼠TNF-α、IL-8表达的影响,探讨张氏益胃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西药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Okbae乙酸涂抹法复制实验性胃溃疡模型,中药治疗组给予张氏益胃汤灌胃,西药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灌胃,共14d;实验后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和IL-8含量的变化.结果 溃疡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两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均能较溃疡模型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P<0.05),胃溃疡面积亦明显减小(P<0.01).结论 张氏益胃汤可以降低溃疡大鼠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胡素敏;张小萍;谢斌;严小军;施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标记在中药材中的应用进展,对其在藻类、菌类、种子植物和动物类药材中的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物种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材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指导.方法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DNA分子标记在该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给中药材的生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DNA分子标记作为中药材研究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作者:杨洋;蒋林;陈金龙;林乐维;乐敏丽;周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昆参颗粒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昆参颗粒治疗组30例和参莲胶囊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昆参颗粒能够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药.
作者:赵红;相宏杰;曹志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南方红豆杉枝多糖,确定优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结果 依据回归方程确定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温度81℃,提取时间12 min,水料比25:1.结论 采用该工艺条件,提取3次,红豆杉多糖的提取率为5.581%.
作者:谢清若;郑立文;凌新龙;李克林;黄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续随子种子中两种大环二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对续随子中两种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 当甲醇浓度为10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40℃时,可达到高百分含量1.18%和0.535%.结论 利用该实验方法提取续随子中的Euphorbia factor L1和Euphorbia factor L2,工艺良好,稳定,方法可行.
作者:成英;何兴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独一味镇痛止血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醋酸扭体法和小鼠断尾法,对独一味茎叶70%乙醇渗漉提取物,经聚酰胺和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各个部分进行了镇痛、止血活性筛选.结果 经聚酰胺分离的水洗脱部分有明显的镇痛、止血作用,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30%醇洗脱部分镇痛、止血作用明显.结论 70%乙醇渗漉提取物经聚酰胺后的水洗脱部分,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部分是独一味镇痛、止血的主要活性部位.
作者:桑育黎;郝延军;陈沉;徐嘉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活血化淤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微循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活血化淤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进展现状,并对现有的问题予以讨论与展望.
作者:冯静静;刘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维胃方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尿液代谢表型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灼烧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自愈组与维胃方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代谢物谱.运用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寻找表征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的生物标记物;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考察维胃方不同剂量组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根据标记物水平的变化解释相关机制.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液代谢物谱具有显著差异;获得的生物标记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等,两组标记物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维胃方不同剂量组的物质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回调,以中剂量组幅度大.结论 胃溃疡大鼠出现代谢异常,维胃方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机能有效治疗胃溃疡,且以中剂量为佳;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揭示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作者:彭树灵;刘晓伟;张真瑞;贺红燕;杨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藏药旺拉提取物CE在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CE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CE终浓度分别为10,1,0.1 mg·ml<'-1>)和CE组(终浓度为10 mg·ml<'-1>).免疫组化法鉴定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蛋白的形态结构及表达.结果 培养的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达95%以上;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E预处理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24 h的CE高、中浓度预处理CE发挥着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M1Tr法显示cE中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活性(0.783,0.667 3)比模型组细胞活性(0.603 8)明显升高(P<0.001或P<0.01);TUNEL法显示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凋亡阳性率(11.1%)明显低于模型组细胞凋亡阳性率(32.1%)(P<0.001);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结构正常,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藏药旺拉提取物CE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其维护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的正常形态及表达有关.
作者:周雅楠;杨彬;戴景峰;覃筱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强肌健力方对脾虚证大鼠的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该方药对改善脾虚证的意义.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强肌健力组、右归丸组.采用大黄复制脾虚模型,分别给予蒸馏水、强肌健力方、右归丸灌胃.比较各组动物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正常对照组脾小体中淋巴细胞、胸腺皮质淋巴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正常,而脾虚模型组大鼠的脾脏、胸腺、肾上腺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损伤现象,强肌健力方对已受损伤的各脏器的超微结构得以修复,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强肌健力方对脾虚证大鼠受损的脾脏、胸腺、肾上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玲霓;黄真炎;王立峰;赵慧;陈津岩;李志强;杨冬娣;陈芝喜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