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王平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氧疗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模型鼻窦黏膜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针氧疗法治疗((2RS)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针刺组、针氧组,每组6只,建立CRS模型.西药组予克拉霉素25 mg/(kg·d),共14 d;针刺组针刺双侧迎香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和后三里穴,1次/d,共14 d;针氧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9%O<,2>吸氧30 min,1次/d,共14 d.鼻窦黏膜HE染色,光镜观察黏膜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鼻窦黏膜IL-8、TNF-α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鼻窦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腺体和杯状细胞明显增生;IL-8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TNF-α mRNA表达虽较正常组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针氧组鼻窦黏膜上皮修复较好,炎细胞浸润、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不如西药组明显;鼻窦黏膜IL-8 na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TNF-α mRNA表达虽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氧疗法对CR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鼻窦黏膜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辉;朱天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大黄酚浓度,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药浓度.方法 以0.1%磷酸:甲醇(85:1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5 nm、柱温30℃为色谱条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 大黄酚及其微囊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均以一室模型为好.大黄酚微囊AuC<,0-∞>为49.675 μg·h·ml<'-1>,大黄酚AUC<,0-∞>为21.773 μg·h2ml<'-1>.以大黄酚AUC<,0-∞>为参照,大黄酚微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8.1%.结论 实验所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大黄酚含量的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大黄酚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大黄酚制成微囊后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能显著提高大黄酚的稳定性,并能提高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作者:严春临;张季;张丹参;张力;王树;王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四逆散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05%磷酸水,流动相A梯度洗脱(10%~90%乙腈),分析时间为150 min.结果 10批四逆散样品获得240 nm确定了20个共有峰,210 nm确定了24个共有峰,相似度分析结果均在0.99以上.结论 四逆散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全面控制四逆散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作者:李越峰;严兴科;余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光枝勾儿茶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评价其药材的质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波长阵列检测器(DAD),乙腈-甲醇-磷酸缓冲液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光枝勾儿茶样品.色谱条件为:Agilent XDBC<,18>(4.6 mm×150 mill,5μm),柱温25℃;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甲醇,C相为0.05%磷酸梯度洗脱(80%~25%C),分析时间95 min;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10批光枝勾儿茶样品得到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经相似度计算,10批药材整体相似性较好.结论 光枝勾儿茶药材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为光枝勾儿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滕红丽;郭力城;李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绿体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取野生刺五加叶片,利用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测量叶绿体长、宽、周长和面积,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刺五加叶绿体超微结构间存在较大差异,叶绿体平均长、宽、周长分别为3.72μm、1.62μm、9.63 μm,面积为5.17 μm<'2>,叶绿体宽与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19 38.结论 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其长、宽、周长、面积可以作为鉴定刺五加产地来源的指标,叶绿体宽度可作为茎中剌五加苷B含量的早期鉴定指标.
作者:王明艳;韩秀玲;吴鹏;殷必轩;邢朝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候钩藤的总碱含量,探讨其中枢药理作用,比较其与中药钩藤的差异.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候钩藤总碱的含量;采用小鼠自主活动实验及戊巴比妥钠诱导催眠实验,观察候钩藤的镇静催眠作用;通过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候钩藤的抗惊厥作用.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到候钩藤带钩茎枝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0.038%(g/g),钩藤的带钩茎枝的总碱含量为0.207%(g/g).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候钩藤提取物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个数,并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减少士的宁致小鼠惊厥死亡数.候钩藤高剂量(20 g/kg)组的中枢抑制作用较显著,与钩藤组(15 g/kg)无明显差异(P>0.05),但候钩藤中、低剂量组的药理作用与钩藤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候钩藤总碱含量较钩藤低.候钩藤具有一定程度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剂量有一定关系.
作者:莫志贤;严愉妙;周晓君;陈文倩;陈毅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脂溶性成分.方法 用石油醚萃取了哥王的95%乙醇提取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50种化合物,其中所鉴定成分占总流出峰面积的85.3%.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哥王的毒性提供了实验数据及理论依据.
作者:刘明;李玮;徐丹;周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大剂量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口服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考察其释药影响因素.方法 以聚氧乙烯为悬浮膨胀剂制备渗透泵片,单因素考察影响释药的因素,再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结果 制备了大剂量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12 h内的累积释放度可达到80%以上,聚氧乙烯、增塑剂用量及衣膜厚度是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 岩白菜素渗透泵片制备简便,12 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
作者:吴敏;尹蓉莉;周朝森;龙然;郑恩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荜茇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Piper Longum L.,EEPL)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高盐膳食造模,高脂饲料造模4周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于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脾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腹腔巨噬细胞(Mψ),采用中性红法检测Mψ吞噬功能,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的自然杀伤力.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EEPL高、中剂量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EEPL各剂量组NK细胞杀伤率和Mψ吞噬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EEPL具有改善IRS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宋娜丽;包·照日格图;万春平;唐志国;方路;马克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淡白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淡白舌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淡白舌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 病位证素中,脾、肾在淡白舌病例中出现频率高,它们各自出现淡白舌的比率亦较高,且淡白舌对它们相关的诊断权值高.结论 淡白舌与病位证素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戴芳;唐亚平;匡艳红;龚超奇;周艳;王飞;朱文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4 凤尾蕨科14.1 凤尾蕨又名凤尾草,系凤尾蕨科凤尾蕨植物凤尾蕨Pteriscretica L.的全草,生于海拔2 500 m以下的疏林下、路边、溪边,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利湿,止血生肌,解毒消肿等作用,主治泄泻,痢疾,黄疸,水肿,咳血,尿血,便血,刀伤出血,跌打肿痈,疮痈,水火烫伤[4~10,12,13].
作者:周涛;赵能武;孙庆文;张敬杰;赵俊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杜仲对SD大鼠闭合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杜仲促进早期血管生成作用及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 造模168只,双盲随机分14组(每组12只),分别以杜仲汤、生理盐水灌胃.在骨折后1,2,3,5,7,14,21 d,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并作计数对比分析.结果 杜仲组1,2,3 d 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但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21 d杜仲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强,5,7 d VEGF达到峰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仲在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正向调高VEGF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断端微血管新生增殖,加快骨痂毛细血管重建塑形,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汤群珍;邹来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针对藏药新药研究现状及战略优势,提出藏药新药研发战略建议.
作者:童丽;热增才旦;李文渊;杨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生药学>第5版在前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一是对生药拉丁名的写法做了调整;二是对一些相同植物中文名和生药名适当进行了更名处理.为促进生药学课堂教学,通过对教材内容优化,重视总论教学,对各论内容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核心,同时引入本草著作中的药材渊源历史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作者:张永忠;刘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家种黄管秦艽进行抗炎、镇痛品质评价,研究其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二甲苯耳肿胀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比较野生黄管秦艽、家种黄管秦艽与麻花秦艽的抗炎、镇痛作用.同时比较了黄管秦艽水提物及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野生黄管秦艽、家种黄管秦艽与麻花秦艽均能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率、醋酸腹腔注射致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黄管秦艽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物抗炎、镇痛作用显著.结论 家种黄管秦艽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物为其有效部位.
作者:金岩;赵磊;吴定慧;余晓晖;陈旅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蛇足石杉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同工酶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在叶中POD检测到8条酶带,EST检测到7条酶带;在茎中POD检测到4条酶带,EST检测到6条酶带;在根中POD检测到5条酶带,EST检测到5条酶带.两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蛇足石杉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作者:袁带秀;钟飞;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西部地区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在甘肃、陕西、宁夏、四川及青海5个主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利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对不同产地野生秦艽的形态组织进行评价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野生秦艽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产地秦艽的显微比较和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不同地区秦艽药材的内部构造和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研究为秦艽野生种群保护、保证药材质量和寻找新的替代品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吴迪;晋玲;崔治家;赵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黄芪是一味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多糖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也已开展并取得很大进展,现就黄芪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仝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宾川獐牙菜(Swertia bbwhuanensis)的化学成分,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宾川獐牙莱乙醇提取物,再经MCI、硅胶和D101等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MS、<'1>H-NMR、<'13>C-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宾川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3,5-djmethoxyxanthone,Ⅰ),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bel-lidifodin,Ⅱ),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Ⅲ),獐牙菜苦苷(swertamarin,Ⅳ).结论 4个化合物皆为首次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兆云;王聪;张桢;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大米草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佳树脂;又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佳树脂纯化大米草总黄酮的工艺参数.结果 5种树脂中,Hz-816树脂对大米草总黄酮纯化效果较好,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量达26.79mg/g,解吸率为90.10%;用4倍柱体积蒸馏水、2倍柱体积10%乙醇洗脱除去杂质后,换用50%乙醇4倍柱体积洗脱得纯化后的大米草总黄酮溶液,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5.36%.结论 Hz-816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可较好地纯化大米草总黄酮.
作者:李盈蕾;陈建华;陈丽娟;陶欣;朱佑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