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忠;刘嵩
目的 通过中药狼毒提取液(LD extrat,LDE)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探讨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狼毒提取液处理的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分别在24,48和72 h测定狼毒提取液对黑色素瘤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狼毒提取液诱导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研究细胞凋亡有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狼毒提取液对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并呈现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狼毒提取液作用黑色素瘤B16细胞24 h后,能诱导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分析证实狼毒提取液能下调抗细胞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和上调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蛋白比率下调、引起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率降低.结论 狼毒提取液下调抗细胞凋亡Bcl-2蛋白和上调促细胞凋亡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Bax蛋白比率可能是狼毒提取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莉平;王义善;张国营;刘昆;段慧英;马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昆参颗粒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昆参颗粒治疗组30例和参莲胶囊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3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昆参颗粒能够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药.
作者:赵红;相宏杰;曹志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龙葵体外抗肿瘤作用及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观察法研究龙葵水提物、醇提物及醇提物的5个不同萃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SMME-7721,HepG2和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龙葵水提物、醇提物,龙葵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另外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结论 龙葵水提物、醇提物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其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是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
作者:丁霞;高思国;李冠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五指毛桃保护胃黏膜及其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探索其治疗胃痛的机理,为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幽门结扎法,观察其对幽门结扎大鼠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选用激光多普勒仪观察其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改善作用.结果 五指毛桃水提液对幽门结扎大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具有一定降低的趋势,病理结果显示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具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 五指毛桃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王艳;叶木荣;唐立海;周添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前提下,其发生率为50%~70%[1].由于DVT不易及时发现,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花费大,若引起肺栓塞后病死率高,因此,国内外目前达成的共识是DVT的干预策略应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我科2007-01~2009-12对38例THA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翠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胃癌的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第2位[1].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近百万,其中约2/3的患者来自发展中国家,仅中国就占到42%.胃癌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死亡率更是位居恶性肿瘤之首[2].
作者:南永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板蓝根制剂中腺苷的含量与其抗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腺苷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00 mm,5 μm),检测波长:260 nm,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另将给药后的小鼠,耳廓涂二甲苯致肿胀,比较各组肿胀度差异.结果 腺苷在0.0160~0.160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7%,RSD%=0.79%(n=9).其中板蓝根颗粒(川药)的腺苷含量高.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抗炎模型中,板蓝根颗粒(哈药)抗炎效果好.结论 所用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5个样品总体上腺苷含量与药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绝对,可能制剂中其他抗炎成分产生了协同作用.
作者:王建明;潘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芦荟皮的抗氧化活性,促进芦荟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分别以水、95%乙醇作溶剂,用超声波法和回流法,得到4种芦荟皮提取物.再通过分析其黄酮含量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各提取物的性能.结果 与结论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hydrazyl)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超声波法强于回流法,以95%乙醇作溶剂的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优于水的提取物.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消除能力与其黄酮含量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梁振益;孙达远;张敬迎;林栖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揭示3首方剂防治酒伤的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给药大、中、小剂量组,制备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给药组以中药水煎剂灌胃,对照组代以蒸馏水,检测实验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和肝组织TNF-α mRNA、IL-1βmRNA、IL-6 mRNA、IL-8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散等3首方剂在一定剂量下都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肝脏TNF-α mRNA、IL-1β mRNA、IL-6 mRNA表达(P<0.05或P<0.01,石膏汤对小鼠血清IL-1β的影响除外:P>0.05),只有葛根散大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肝脏IL-8 mRNA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 葛根散等3首方剂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对减轻细胞因子失调产生的损伤效应有重要作用,这可能与该3首方剂的解酒机制有关.
作者:俞琦;田维毅;杨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大黄酚浓度,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药浓度.方法 以0.1%磷酸:甲醇(85:1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5 nm、柱温30℃为色谱条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微囊12 h内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 大黄酚及其微囊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均以一室模型为好.大黄酚微囊AuC<,0-∞>为49.675 μg·h·ml<'-1>,大黄酚AUC<,0-∞>为21.773 μg·h2ml<'-1>.以大黄酚AUC<,0-∞>为参照,大黄酚微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8.1%.结论 实验所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大黄酚含量的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大黄酚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大黄酚制成微囊后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能显著提高大黄酚的稳定性,并能提高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作者:严春临;张季;张丹参;张力;王树;王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探讨川楝子作为)ll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川楝素,再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利用已知工艺得到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1.774mg·g<'-1>和0.843 mg·g<'-1>.然后优化川楝子中川楝素的索氏提取工艺,所得优组合是85℃,70%乙醇,提取7 h,料液比为1:20,川楝素的平均提取含量为1.349 mg·g<'-1>,RSD为1.9%.结论 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虽比川楝韧皮较低,但从实验数据上也说明了川楝子有成为川楝素提取来源的可行性.该研究首次对川楝子中川楝素进行提取工艺考察,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为川楝素的提取研究提供进一步数据支持.
作者:胡芳;容伟;周英;李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落地生根叶抑菌活性成分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抑菌圈直径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超声波提取时间、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优化出佳工艺条件.结果 提取时间60 min、液固比15:1、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50%下对两种菌(番茄早疫、水稻立枯病菌)的抑菌能力好.在此条件下两者的抑菌直径分别为:27.8mm和24.3mm.结论 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抑菌效果较好.
作者:孙辉;赵成爱;周正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预测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方法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表征2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佳子集回归与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化合物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 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灵敏及L00(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结论 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可用于高效黄嘌呤氧化酶拟制剂的设计和开发.
作者:陈艳;堵锡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川西獐牙莱醇提水沉部位抗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性黄疸的保肝作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模型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低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0.9 g/kg BW),高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1.8 g/kg BW)、阳性对照组(80 mg/kg BW联苯双酯),灌胃大鼠8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6 ml/kg BW CCl<,4>,建立大鼠肝损伤性黄疸模型;禁食22 h后,腹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的含量.结果 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TBIL和TBA的含量,并且给药量在0.9 g/kg BW和1.8 g/kg BW时保肝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川西獐牙菜的醇提水沉部位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性黄疸具有显著的降酶退黄功效.
作者:吕坪;杜玉枝;李岑;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龙胆药材中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Kinetex C<,18>(4.6mm×100 mm,2.6 μm),Phenomen;流动相:乙腈-0.4%磷酸(5.0:9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为40℃.结果 马钱酸在0.404 8~3.238 4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0%,RSD=1.39%(n=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控制龙胆质量,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作者:曹悦;樊飞;左代英;孙启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续随子种子中两种大环二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对续随子中两种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 当甲醇浓度为100%,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40℃时,可达到高百分含量1.18%和0.535%.结论 利用该实验方法提取续随子中的Euphorbia factor L1和Euphorbia factor L2,工艺良好,稳定,方法可行.
作者:成英;何兴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冰醋酸扭体法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 紫背金盘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热板和冰醋酸扭体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紫背金盘水提液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易刚强;陈晓阳;李云耀;蔡俊龙;王珏;何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藏药旺拉提取物CE在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CE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CE终浓度分别为10,1,0.1 mg·ml<'-1>)和CE组(终浓度为10 mg·ml<'-1>).免疫组化法鉴定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蛋白的形态结构及表达.结果 培养的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达95%以上;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E预处理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24 h的CE高、中浓度预处理CE发挥着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M1Tr法显示cE中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活性(0.783,0.667 3)比模型组细胞活性(0.603 8)明显升高(P<0.001或P<0.01);TUNEL法显示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凋亡阳性率(11.1%)明显低于模型组细胞凋亡阳性率(32.1%)(P<0.001);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微管蛋白β-tubulinⅢ结构正常,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藏药旺拉提取物CE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其维护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的正常形态及表达有关.
作者:周雅楠;杨彬;戴景峰;覃筱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槐定碱的急性毒性.方法 一次性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槐定碱,观察小鼠毒副反应情况,计算半数致死剂量.结果 给药后,各组小鼠出现短暂自主活动减少,双目紧闭,蜷缩,随后即出现兴奋、跳跃;较低剂量组动物在30min后状态恢复如常,活动自如;高剂量组小鼠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小鼠给药1 h内出现死亡.对各组小鼠死亡数目进行Probit回归分析,确定其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65.193 37 mg/kg,其95%可信区间为59.015 44~74.415 68mg/kg.结论 槐定碱具有一定的毒性,该药对昆明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LD<,50>为65.19337 mg/kg.
作者:梁磊;张绪慧;王晓燕;邓虹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灯盏细辛药材的超高效液相(U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快速、科学的方法.方法 采用BEH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 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进样量1μl,柱温40℃,检测波长290 nm.结果 在16 min内得到灯盏细辛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中8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并对贵州不同产地的12批药材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相似度达到0.97以上.结论 相对于HPLC指纹图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离效率、灵敏度,并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适合于灯盏细辛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林;乔希;黄勇;王永林;官志忠;王爱民;兰燕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