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李立;刘林;黄仁彬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风车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荭草素(Ⅲ),异荭草素(Ⅳ),异牡荆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蒋才武;高淑景;黄健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建立一套适合于喀西茄的AFLP技术体系.方法 比较CTAB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DNA的效果;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引物、dNTPs和Mg<'2+>,优化选择性扩增体系.结果 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优于CTAB法,加入50 ng/μl的两种引物各1.0 μl,2 mmol/L dNTPs 2.4μl和25 mmol/L Mg<'2+>1.6 μl的选择性扩增体系优.结论 建立了适合于喀西茄的AFLP技术体系.
作者:池小妹;庄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渍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增加TLC法鉴别延胡索、白及及RP-HPLC法测定大黄浸膏的含量.含量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440 nm;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鉴别、含量:阴性对照均无干扰;含量:大黄素0.003 824~0.152 96 μg(r=0.999 9)、大黄酚0.007 168~0.286 72μg(r=0.999 7)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n=6).结论 所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渍平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虹;樊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龙胆药材中马钱酸、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Kinetex C<,18>(4.6mm×100 mm,2.6 μm),Phenomen;流动相:乙腈-0.4%磷酸(5.0:9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为40℃.结果 马钱酸在0.404 8~3.238 4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0%,RSD=1.39%(n=6);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控制龙胆质量,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作者:曹悦;樊飞;左代英;孙启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全国各中药材市场及所在地商贸、医院、制药、保健及土特产等部门调查,摸清了冬虫夏草药材的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样品收集鉴定相结合.结果 经样品分类学鉴定统计,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假冒伪劣品有9种,其中亚香棒虫草、江西虫草等4种出现频率高、量大;发现缺乏统一的商品药材规格和行业标准等问题.结论 研究为下一步研究制订冬虫夏草药材商品规格的行业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秦松云;赵纪峰;刘翔;王昌华;舒抒;钟国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没食子总鞣质提取方法,测定没食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 以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采用水浸泡、70%甲醇超声、50%乙醇搅拌、80%丙酮浸泡等提取方法提取得浸膏,用HPLC测没食子酸含量,用干酪素法测总鞣质含量.结果 不同溶剂提取工艺中,鞣质提取率高低顺序为甲醇超声>水浸>乙醇搅拌>丙酮浸泡;没食子中没食子酸含量为2.25%.结论 甲醇超声提取物中总鞣质含量高,该方法可为提取没食子中总鞣质的提取方法.
作者:范晓红;李治建;斯拉甫·艾白;周露;孟繁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核桃花中槲皮素与山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方法 采用HPLC-DAD对槲皮素与山萘酚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1200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Eclipse XDB-C<,18>(5 μm,20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0.025%磷酸水溶液(60:40)为洗脱剂,流速0.80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70 nm.结果 槲皮素的回归曲线为Y=840.635 69X+41.133 35,在0.166~3.32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8;山萘酚的回归曲线为Y=276.537 60X-6.610 06,在0.052~1.03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6.槲皮素与山萘酚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和99.0%,RSD分别为1.16%和1.31%;样品含槲皮素和山萘酚分别为0.23%和0.0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可以作为核桃花中槲皮素与山萘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赵磊;李阳;侯嘉;余晓晖;郝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杜仲对SD大鼠闭合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杜仲促进早期血管生成作用及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 造模168只,双盲随机分14组(每组12只),分别以杜仲汤、生理盐水灌胃.在骨折后1,2,3,5,7,14,21 d,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并作计数对比分析.结果 杜仲组1,2,3 d 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但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21 d杜仲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强,5,7 d VEGF达到峰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杜仲在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正向调高VEGF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断端微血管新生增殖,加快骨痂毛细血管重建塑形,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汤群珍;邹来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治疗组82例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7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74/82例),对照组为78.2%(61/78例),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和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脂各项指标、血清CRP、NO和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方向(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理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作者:陈红燕;彭绍蓉;杨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大多中医院校注重<方剂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却忽略了对考试模式的改革,笔者在分析了规行<方剂学>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构建多元化考试模式的观点,以期促进方剂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西平;张晓丹;邓中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消积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医院制剂-消积颗粒从原材料、成品、临床使用及实验室研究进行一系列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消积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是安全的.结论 中药制剂安全性评价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定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作者:丁毅;谈瑄忠;张晓甦;许慧琴;毛春琴;陆兔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瑞香素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TLR1~10 mRNA及IL-12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瑞香素对B淋巴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分离T、B淋巴细胞;MTT法探讨瑞香素作用B淋巴细胞的适宜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瑞香素对B细胞TLRI~10 mRNA及IL-12 mRNA表达影响,同时检测用抗TLR4单抗封闭B细胞TLR4后TLR mRNA及IL-1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瑞香素浓度为6.25~25.00 μg/ml时对B细胞增殖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与SPA有较好协同作用,以浓度为12.50 μg/ml瑞香素作用强;瑞香素作用的未封闭组与封闭组的B细胞TLR4 mRNA、TLR9 mRNA、IL-12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封闭组B细胞TLR4 mR-NA、TLR9 mRNA、IL-1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 天然免疫途径中TLR4、TLR9参与瑞香素从基因转录水平增加IL-12的分泌,从而增强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尧荣凤;姜青龙;傅颖媛;曾小平;况南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苏木水煎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苏木水煎液0.8,1.5,3 g·kg<'-1>组、依帕司他组等6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STZ(55 mg/kg),成功造模后苏木水煎液组分别给予0.8,1.5,3 g·kg<'-1>苏木水煎液,依帕司他组给予依帕司他10mg·kg<'-1>,连续灌胃6周.6周末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后一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糖、体重、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处死大鼠,检测肾脏指数、肾脏病理.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苏木水煎液各组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P<0.05),减少24 h尿蛋白排出(P<0.05),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P<0.05),减轻肾脏病理改变.结论 苏木水煎液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减轻肾损伤和改善肾功能.
作者:张红;章卓;黄小波;李华;孙玉红;黄新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鸦胆子油微囊中油酸、亚油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中等极性的OV-17(苯基甲基硅酮)(30 m×0.32 mm×0.50 μm)毛细管柱,采用恒温检测,柱温220℃,进样器温度230℃,氢火焰检测器温度240℃.结果 油酸甲酯在5.94~38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990 4X-0.501 2,相关系数R<'2>=0.999 9;亚油酸甲酯在5.37~340 μg/m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0.837 5X-0.548 5,相关系数R=0.999 9.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RSD=1.5%)和98.0%(RSD=1.8%).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鸦胆子油微囊中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蔡冰;陈钢;温露;吴晓燕;刘广泉;黄锡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黄连解毒汤组、卡托普利组和模型组3组,8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通过BP-6动物无创血压测试仪测定各组治疗前血压,连续给药6周,1次/d,第1,2,4,6周的第7天下午定时测量各组血压,6周后由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血栓素A<,2>(TX-A<,2>)、6酮前列环素(6-K-PG)、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黄连解毒汤和卡托普利均可降低SHR血压、TX-A<,2>、ET-1、MDA、ANG-Ⅱ和vWF,增加6-K-PG、NO和SOD.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降低SHR的血压,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志伟;岳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淡白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淡白舌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淡白舌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 病位证素中,脾、肾在淡白舌病例中出现频率高,它们各自出现淡白舌的比率亦较高,且淡白舌对它们相关的诊断权值高.结论 淡白舌与病位证素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戴芳;唐亚平;匡艳红;龚超奇;周艳;王飞;朱文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冰醋酸扭体法观察紫背金盘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 紫背金盘水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热板和冰醋酸扭体所致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紫背金盘水提液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易刚强;陈晓阳;李云耀;蔡俊龙;王珏;何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川西獐牙莱醇提水沉部位抗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性黄疸的保肝作用.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模型对照组(20 ml/kg BW蒸馏水)、低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0.9 g/kg BW),高浓度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组(1.8 g/kg BW)、阳性对照组(80 mg/kg BW联苯双酯),灌胃大鼠8d.末次给药2 h后,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6 ml/kg BW CCl<,4>,建立大鼠肝损伤性黄疸模型;禁食22 h后,腹动脉采血,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的含量.结果 川西獐牙菜醇提水沉部位可以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TBIL和TBA的含量,并且给药量在0.9 g/kg BW和1.8 g/kg BW时保肝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论 川西獐牙菜的醇提水沉部位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性黄疸具有显著的降酶退黄功效.
作者:吕坪;杜玉枝;李岑;魏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免疫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一般体征、血清电解质、脏器系数、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等相关指标检测,研究其对湿困脾胃动物免疫及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大鼠一般体征,增加自发活动次数,增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增加血清糖、蛋白、脂类含量,降低血清K<'+>,Na<'+>,Cl<'->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增加血清IgG含量.结论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免疫及代谢功能,这可能是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瑶;刘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蛇足石杉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两种同工酶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在叶中POD检测到8条酶带,EST检测到7条酶带;在茎中POD检测到4条酶带,EST检测到6条酶带;在根中POD检测到5条酶带,EST检测到5条酶带.两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蛇足石杉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
作者:袁带秀;钟飞;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