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武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罗国安;应旭辉;李莎莎;韩凌;王义明;卢传坚

关键词:真武汤, 生姜, 白术,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真武汤与方中生姜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真武汤、生姜、白术和生姜白术阴性样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真武汤全方共鉴定出82个成分,生姜挥发油鉴定出51个成分,白术挥发油鉴定出21个成分,生姜白术阴性样品鉴定出10个成分,其中真武汤全方挥发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80.6%,生姜为91.5%,白术为57.5%,生姜白术阴性样品为91.4%.结论 真武汤挥发油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其他三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较少.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建立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连续6周分别灌胃给予50,25和13 g/kg 3个剂量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测算肝指数(HI).结果 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肝匀浆MDA含量(P<0.01),明显降低HI(P<0.05).结论 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慢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参中植酸钙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 人参经酸提,超滤,碱沉得到组分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纯度鉴定,钼酸铵显色法、三氯化铁沉淀法、蛋白质沉淀法、草酸钙沉淀法进行性质鉴定,1H-NMR、MS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从人参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经鉴定是植酸钙,人参中植酸钙的含量为4.97%.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并鉴定出植酸钙,可为人参药理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王涵;赵雨;杨士慧;邢楠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木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从木紫珠Callicarpa arborea Roxb.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ntiarol rutinoside(1)、kelampayosides A(2)、地黄苷(3)、异地黄苷(4)、lirioresinol B(5)、丁香酸(6)、antiaiol(7)、桦木醇(8)、乌苏酸(9)、叶黄素(10)、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玉梅;王飞;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显微鉴别

    目的 对豆科植物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进行显微鉴别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采用生物显微摄影技术真实还原细胞的显微结构特征,并附组织结构及粉末彩图.结果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根横切面的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均密布大量纤维;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纤维束,木质部细胞壁均较厚;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叶横切面的中脉维管束均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均具有乳突状小突起;蝙蝠草与铺地蝙蝠草的粉末均具有晶鞘纤维和草酸钙方晶和针晶,均具有具缘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主要鉴别依据.

    作者:伍小燕;蒙万香;王进声;韦松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正交实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虫草花多糖工艺

    目的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虫草花多糖工艺研究.方法 分别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超声波处理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浸提温度为80℃,超声波处理功率14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40min.结论 超声波处理可有效的提高虫草花多糖的提取率.

    作者:李银花;宋卉;李洪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测定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桃红四物汤乙醇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及清除DPPH活性,建立快速简便的中药复方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方法.方法 以乙醇和水为溶媒分别得到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EFE)和水提液(EFW),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酸含量.测定EFW、EFE、没食子酸(GA)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能力,评价EFW、EFE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Vc)进行比较.结果 EFE、EFw、GA、Vc达到50%清除率所需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20.4±0.1),(33.85±0.1),(0.9±0.1),(2.6±0.4)μg·ml-1.结论 EFE、EFW清除DPPH活性有显著差异,活性强弱与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该方法在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及质量评价方面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提示EFE、EFW有望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作者:杨辉;胡燕峰;郭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吴茱萸营养成分分析

    目的 分析5个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蜜楝中粗纤维、粗脂肪和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吴茱萸、蜜楝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蜜楝中粗纤维、粗脂肪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吴茱萸,分别为15.59%、12.90%和1.34%;不同产地吴茱萸、蜜楝中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5种矿质元素中,Ca的含量高,Cu的含量低.结论 吴茱萸和蜜楝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昝丽霞;徐皓;赵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地鳖纤溶蛋白含药血清对人肝癌和乳腺癌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地鳖纤溶蛋白(EFP)及含药血清对人肝癌HepG-2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EFP,并制备不同浓度EFP小鼠含药血清;采用MTY法分别将EFP和EFP含药血清加入HepG-2和MCF-7细胞悬液中,分别检测增殖抑制效果.结果 EFP直接用药各组均对HepG-2无抑制作用,而EFP含药血清各组对HepG-2细胞均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作用;EFP组和EFP含药血清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结论 EFP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血清药理学方法更能真实的反映药物作用.

    作者:陈冰;韩雅莉;曹付春;黄明星;叶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精粗多糖抗疲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精粗多糖的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方法 抗疲劳实验:考察黄精粗多糖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抗氧化实验:考察黄精粗多糖对溴苯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后MDA含量和GSH-Px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黄精粗多糖高剂量组(0.72 g·kg-1)、中剂量组(0.36 g·kg<'-1)、低剂量组(0.18 g·kg<'-1)和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抗氧化实验加模型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 d.结果 黄精粗多糖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及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黄精粗多糖可显著降低溴苯所致小鼠肝损伤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小鼠肝组织的过氧化物歧化酶GSH-Px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黄精粗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石娟;赵煜;雷杨;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析

    目的 评析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展望.结果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肝郁脾虚型、气虚血淤型、血淤型几种较为成熟的模型.结论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从短瓣金莲花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85.94%.结论 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脂肪酸及烷烃类,另有少量的酮类和苯酚衍生物.

    作者:王如峰;刘瑞凝;王赓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冰片β-环糊精包结物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索β-环糊精包合冰片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包结率和包结物的收得率为指标,以冰片: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对饱和溶液法制备冰片β-环糊精包结物的工艺进行优选;以冰片: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研磨法制备冰片包结物的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饱和溶液法的佳工艺是冰片:β-环糊精(1:6),温度为60 ℃,包合时间为1.5 h;研磨法的佳工艺是冰片:β-环糊精(1:8),包合时间2 h.结论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结物时,β-环糊精用量少,包合时间较短,且收得率和包合率均较高,故饱和溶液法较优.

    作者:郭丽蓉;周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清脑宣窍滴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形态学改变作用研究

    目的 检测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血浆中前列腺素类物质含量、脑组织海马锥体细胞尼氏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探讨清脑宣窍滴丸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给药3 d后复制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再灌22 h后,RIA法测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尼氏体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缺血2 h再灌22 h后,大鼠血浆中炎性介质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清脑宣窍滴丸180,90 mg/kg组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45 mg/kg组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180 mg/kg剂量组增加大鼠皮层、海马CA1区、CA3区锥体细胞尼氏体的积分光密度值.结论 清脑宣窍滴丸可能通过调节TXB2和6-Keto-PGF1α变化,增加海马尼氏体积分光密度来改善急性脑缺血损伤.

    作者:王斌;孙建宁;石任兵;孙文燕;张硕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新进展

    证候是中医研究的关键点和难点,各种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揭示证候与疾病的研究中,模式生物的方法在近20年得到应用广泛,从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角度回顾并探讨证候研究的动物模型问题,倡导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病证结合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揭示现代疾病谱下的疾病机制和中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内涵.

    作者:张慧;杨卫彬;王丽颖;荆志伟;武红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逆散冻干粉中柚皮苷和甘草次酸含量的测定

    目的 对四逆散冻干粉两种成分含量的测定,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1.0 ml/min,柱温28℃,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磷酸水(pH=3),流动相A梯度洗脱(90%~75%乙腈),分析时间为25 min.结果 四逆散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柚皮苷为2.41%,甘草次酸为2.33%,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结论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四逆散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四逆散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越峰;严兴科;李廷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玉林仁东道地大蒜挥发成分研究

    目的 对仁东道地大蒜的挥发成分进行综合的研究.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源自玉林市仁东镇8个不同自然村的大蒜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大约3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28%~33%)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3%~19%).结论 8 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8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可以分为3类.

    作者:周能;周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鉴定

    目的 研究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花苜蓿种子中提取了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结论从宁夏紫花苜蓿种子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含量大的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monol[2-ethylhexyl]ester(12%).

    作者:汪岭;雍建平;李久明;姬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原花青素对蛋白质硝基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蛋白质硝基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索其抑制机理.方法 以BSA为硝化底物、ONOO-1为硝化试剂,根据428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硝基化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而研究原花青素对蛋白质硝基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通过对蛋白质硝基化反应各种影响因素的探讨,发现在37℃,pH 7.2,反应时间90 min以及BSA与ONOO-终浓度比为1:6时,硝基化反应进行为完全.分别在硝基化反应前、反应中以及反应后,向反应体系中引入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的无水乙醇溶液,后发现在硝化反应发生前加入抑制剂,抑制硝化反应的效果为明显;当抑制剂终浓度为8.0×10-5mol/L时,抑制率可达66.89%.与褪黑素的比较实验显示,同条件下,二者对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抑制活性大体相当.抑制机理初步显示原花青素抑制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机理可能是部分清除ONOO-分解后的·OH或直接与ONOO-反应.结论 原花青素抑制蛋白质硝基化反应可能是其对抗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为进一步开发原花青素成为新的临床药物和保健品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梁菊;刘秋伟;吴文澜;尹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莽草酸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时间及温度对莽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 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2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提取时间40 min,莽草酸的收率为3.47%.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周萍;雷娇;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封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对ECP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何斌;周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