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测定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杨辉;胡燕峰;郭春燕

关键词:DPPH·, 桃红四物汤, 分光光度法, 抗氧化
摘要:目的 比较桃红四物汤乙醇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及清除DPPH活性,建立快速简便的中药复方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方法.方法 以乙醇和水为溶媒分别得到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EFE)和水提液(EFW),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酸含量.测定EFW、EFE、没食子酸(GA)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能力,评价EFW、EFE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Vc)进行比较.结果 EFE、EFw、GA、Vc达到50%清除率所需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20.4±0.1),(33.85±0.1),(0.9±0.1),(2.6±0.4)μg·ml-1.结论 EFE、EFW清除DPPH活性有显著差异,活性强弱与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该方法在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及质量评价方面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提示EFE、EFW有望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怀菊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目的 建立怀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以茎段、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和NA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选择分化率高的快速繁殖培养条件.结果 怀菊茎段、叶盘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 mg·L-1+NAA 0.1 mg·L-1和MS+6-BA 1 mg·L-1+NAA 0.05 mg·L-1;小苗的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1,生根率达100%.结论 以怀菊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均建立了高效的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

    作者:周洲;陈双臣;陈迪新;尹新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伊贝母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伊贝母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低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去皮、高温刺激,切除胚乳,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或GA3,硫脲,KT等化学试剂处理种子.结果 发现去皮与切除胚乳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达到90.0%左右,外源激素和高温刺激效果也较大,均超过50.0%.结论 贝母种子属于种皮休眠和胚休眠的双重类型,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对其破除休眠作用明显.

    作者:马生军;沙红;包晓玮;马建荣;王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分别运用微波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3种方案提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确定佳提取方案,并运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3种方案中,微波提取法为佳方案.微波提取法正交实验中,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528 W、微波时间30 s,是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较理想的提取条件(得率为22.19 mg/g).结论 微波法提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方法简单可行,为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严丽芳;叶莉莉;汤新慧;高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发达国家药学教育模式转变分析

    发达国家在药学教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教育模式也一直为其他国家所借鉴.分析发达国家与地区药学教育模式的两次转变,可为中国药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药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药学教育实现第2次转变,逐步确立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作者:蒋君好;陈颖;李勤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让30例符合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女性患者服用加减芍药甘草汤,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2,4周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 服用加减芍药甘草汤后患者的血清PRL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有较好疗效,并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段德香;崔桂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参芪止血胶囊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参芪止血胶囊(SQHC)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SQHC大允许浓度混悬液,50 mL/kg体积给小鼠灌胃,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连续14 d.Wistat大鼠,以SQHC 5.0,2.5和1.25g/kg连续灌胃给药28 d,分别于给药28 d和停药后第14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SQHC单次给药的大耐受量>25 g/kg(相当临床用量的416.7倍);长期用药第2~4周,5.0g/kg和2.5 g/kg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用药28 d结束时SQHC各剂量组Hb含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QHC各剂量组子宫和卵巢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血液学、肝功能、肾功能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意义(P>0.05);主要脏器组织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形态学改变;无动物死亡.停药第14天后,各组动物的血液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鼠口服给参芪止血胶囊Hb含量、子宫和卵巢系数高于对照组,机制有待探讨.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改变.无延迟毒性反应.

    作者:宋素英;刘玉玲;王迎寒;陈光辉;张树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锁阳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锁阳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集锁阳主产区的锁阳样品,粉碎,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料液比:1:7.5;温度:40℃;频率:50 kHz;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色谱条件为:ODS-A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20 min,10%~40%(A),20~60 min,40%(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20μl.以相对保留时间为筛选指标,并结合相似度计算软件标定共有峰.同时,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锁阳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根皮苷含量.结果 共得到10个共有峰.经方法学评价,其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5.0%.经含量测定,不同产地锁阳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根皮苷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实用、可靠,可作为评价锁阳药材的质量标准.

    作者:刘晔玮;陈卫林;郭玫;葛斌;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木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从木紫珠Callicarpa arborea Roxb.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ntiarol rutinoside(1)、kelampayosides A(2)、地黄苷(3)、异地黄苷(4)、lirioresinol B(5)、丁香酸(6)、antiaiol(7)、桦木醇(8)、乌苏酸(9)、叶黄素(10)、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玉梅;王飞;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载长春新碱微泡的体外释药性质研究

    目的 考察载长春新碱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GA-PEG)微泡的体外释药性质.方法 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微泡,测定微泡的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不同分子量PLGA,PLGA-PEG加入比例,以及施加超声对微泡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所制备微泡平均粒径约为1.27μm,包封率为(37.63±0.61)%,Zeta电位为-24.88 mV,低分子量PLGA微泡释药速率较快,添加PLGA-PEG的微泡释药速率增加,体外施加超声可加速药物释放.结论 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微泡体外释放的影响,为载药微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凌旭;张良珂;袁佩;李攀;冉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1].患者由于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代谢均出现异常,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极易并发各种感染,而当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愈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医院对近两年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鉴定

    目的 研究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花苜蓿种子中提取了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结论从宁夏紫花苜蓿种子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含量大的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monol[2-ethylhexyl]ester(12%).

    作者:汪岭;雍建平;李久明;姬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真武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真武汤与方中生姜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真武汤、生姜、白术和生姜白术阴性样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真武汤全方共鉴定出82个成分,生姜挥发油鉴定出51个成分,白术挥发油鉴定出21个成分,生姜白术阴性样品鉴定出10个成分,其中真武汤全方挥发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80.6%,生姜为91.5%,白术为57.5%,生姜白术阴性样品为91.4%.结论 真武汤挥发油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其他三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较少.

    作者:罗国安;应旭辉;李莎莎;韩凌;王义明;卢传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莽草酸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时间及温度对莽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 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2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提取时间40 min,莽草酸的收率为3.47%.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周萍;雷娇;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目的 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中分别鉴定了24个和19个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1.64%和66.12%,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共有成分为17个.结论 愈伤组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石竹烯(26.92%)、γ-榄香烯(8.25%)、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1s,(1.α,2.β,4.β)]-环己烷(6.55%)、α-石竹烯(3.26%)、(Z)-7,11-二甲基-3-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09%)、反-2-辛烯醛(3.06%)等;试管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反-2-辛烯醛(20.28%)、β-紫罗兰酮(11.82%)、反-2-己烯醛(8.27%)、(E)-壬烯醛(6.91%)、石竹烯(4.92%)等.

    作者:康联伟;宋银;张媛;王喆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研究

    目的 制定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方法 采用醋酸乙酯冰浴超声提取,SPE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质,GC-NPD法检测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结果 建议将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大残留限量规定为:甲胺磷:不得检出、敌敌畏:0.2μg/g;乙酰甲胺磷:0.5μg/g;乐果:0.2μg/g;马拉硫磷:0.5μg/g;杀扑磷:2.0μg/g;对硫磷:不得检出;二嗪农:0.2μg/g;乙硫磷:0.5μg/g;甲基对硫磷:不得检出;久效磷:不得检出;氧化乐果:0.05μg/g.结论 该研究为生产绿色中药和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余春梅;武小赟;李铁钢;喻强;阳勇;罗维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腧穴配伍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腧穴配伍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腧穴配伍可达到协同增效作用、拮抗作用,临证时如合理使用腧穴配伍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副反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伍不当则可能影响疗效,因此穴位配伍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微粉碎技术对麇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目的 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水溶性蛋白质、胆固醇、总磷脂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HPLC-ELSD)、分光光度法比较麋鹿角超微粉与普通粉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变化.结果 麋鹿角超微粉水溶性蛋白质为普通粉的1.41倍;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分别为普通粉的1.2、1.57倍;总磷脂为普通粉的2.53倍.结论 超微粉碎可提高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值得推广.

    作者:宋建平;王丽娟;刘训红;丁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CM)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大鼠血脂水平,同时肝脏取材,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喂饲大鼠12周,抽样检测血脂,确定高脂血症模型成功后分组;高、低剂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CM,0.25,0.5 g/kg·d)]组和阳性药组[血脂康胶囊0.125 g/(kg·d)]每天2次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治疗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TC、HDL-C、LDL-C和APO-A的含量显著增高;肝脏组织发生了中重度的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YDCM高剂量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TC、LDL-C含量,YDCM各剂量组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尤其是YDCM高剂量组肝脏组织形态学与正常肝脏比较接近.结论 YDCM高剂量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LDL-C水平,产生一定的调血脂作用,更为显著的是YDCM能有效改善高血脂性肝脏脂肪样变,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血脂性脂肪肝病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丽华;张俊青;夏文;李星;聂晶;王钰莹;吴芹;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技术,对藏荆芥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和化学成分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荆芥内酯(75.37%)、螺十二烷(3.47%)、2,4-二甲基-1,3-戊二烯(2.70%)、没药醇(1.45%,)、5-壬烯-2-酮(1.0%)等29个组分.结论 藏荆芥挥发油中富含荆芥内酯等成分,与其他荆芥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很大.

    作者:泽仁拉姆;童志平;张垠;刘之华;薛鹏喜;谢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显微鉴别

    目的 对豆科植物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进行显微鉴别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采用生物显微摄影技术真实还原细胞的显微结构特征,并附组织结构及粉末彩图.结果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根横切面的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均密布大量纤维;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纤维束,木质部细胞壁均较厚;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叶横切面的中脉维管束均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均具有乳突状小突起;蝙蝠草与铺地蝙蝠草的粉末均具有晶鞘纤维和草酸钙方晶和针晶,均具有具缘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主要鉴别依据.

    作者:伍小燕;蒙万香;王进声;韦松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