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微粉碎技术对麇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宋建平;王丽娟;刘训红;丁玉华

关键词:超微粉碎, 麋鹿角, 提取率, 水溶性蛋白质, 胆固醇, 总磷脂
摘要:目的 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水溶性蛋白质、胆固醇、总磷脂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HPLC-ELSD)、分光光度法比较麋鹿角超微粉与普通粉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变化.结果 麋鹿角超微粉水溶性蛋白质为普通粉的1.41倍;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分别为普通粉的1.2、1.57倍;总磷脂为普通粉的2.53倍.结论 超微粉碎可提高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值得推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目的 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中分别鉴定了24个和19个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1.64%和66.12%,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共有成分为17个.结论 愈伤组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石竹烯(26.92%)、γ-榄香烯(8.25%)、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1s,(1.α,2.β,4.β)]-环己烷(6.55%)、α-石竹烯(3.26%)、(Z)-7,11-二甲基-3-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09%)、反-2-辛烯醛(3.06%)等;试管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反-2-辛烯醛(20.28%)、β-紫罗兰酮(11.82%)、反-2-己烯醛(8.27%)、(E)-壬烯醛(6.91%)、石竹烯(4.92%)等.

    作者:康联伟;宋银;张媛;王喆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辣蓼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辣蓼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辣蓼草采用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的提取条件效率较优;根、茎、叶、果实、全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58%,0.76%,1.80%,3.28%和1.34%.结论 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强,可用于提取辣蓼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汤建;陈妹好;刘瑞江;徐秀泉;于小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伊贝母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伊贝母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低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去皮、高温刺激,切除胚乳,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或GA3,硫脲,KT等化学试剂处理种子.结果 发现去皮与切除胚乳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达到90.0%左右,外源激素和高温刺激效果也较大,均超过50.0%.结论 贝母种子属于种皮休眠和胚休眠的双重类型,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对其破除休眠作用明显.

    作者:马生军;沙红;包晓玮;马建荣;王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玉林仁东道地大蒜挥发成分研究

    目的 对仁东道地大蒜的挥发成分进行综合的研究.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源自玉林市仁东镇8个不同自然村的大蒜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大约3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28%~33%)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3%~19%).结论 8 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8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可以分为3类.

    作者:周能;周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测定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目的 比较桃红四物汤乙醇和水提液中总酚酸含量及清除DPPH活性,建立快速简便的中药复方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方法.方法 以乙醇和水为溶媒分别得到桃红四物汤乙醇提取液(EFE)和水提液(EFW),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酸含量.测定EFW、EFE、没食子酸(GA)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能力,评价EFW、EFE的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Vc)进行比较.结果 EFE、EFw、GA、Vc达到50%清除率所需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20.4±0.1),(33.85±0.1),(0.9±0.1),(2.6±0.4)μg·ml-1.结论 EFE、EFW清除DPPH活性有显著差异,活性强弱与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该方法在中药抗氧化活性成分筛选及质量评价方面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提示EFE、EFW有望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作者:杨辉;胡燕峰;郭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度对茶芎挥发油包合物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温度等对茶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影响,确定佳制备温度条件.方法 应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茶芎挥发油包合物,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含油率为评价包合指标.结果 佳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h).结论 此包合温度条件的包合率、含油率均较高,而且简单可行.

    作者:刘晓燕;张红;程林;许向群;衷友泉;洪年;杨婕;韩修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线粒体CYP4502E1的作用

    目的 研究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线粒体CYP450 2E1的干预作用.方法 28只三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化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其余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一周将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氨基胍治疗组(Ag组).治疗9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内MDA、Cu/Zn-SOD及T-AOC.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力.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Cu/Zn-SOD、T-AOC有明显降低(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显著地降低肝脏匀浆和线粒体MDA含量(P<0.01),Ag组可提高肝脏匀浆T-AOC(P<0.05)和线粒体T-AOC(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性.结论 Ag可能通过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活性,减轻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糖尿病肝脏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存福;汤旭磊;林允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酸菌发酵黄芪的抗疲劳保健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经乳酸菌发酵的黄芪发酵液抗疲劳保健功能及相关机制.方法 各组小鼠在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糖原含量及血清、肝脏、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有三组发酵液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而黄芪不具有该作用;其中,黄芪-La5能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糖原含量,且肝脏SOD活力明显增加,肌肉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La5具有抗疲劳的保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能源和抗氧化有关.

    作者:王曦;许晓燕;郑林用;余梦瑶;江南;杨志荣;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常见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 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 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 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海峰;李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 测定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波长267nm,流动相:乙腈-水(17:83),流速1 ml/min.结果 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在0.075~6.25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2.3%.结论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操作简便,专属性好.

    作者:谢光波;吴超;范强;周先礼;格桑索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机理.方法 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模型,使用益气活血复方与赖诺普利对照治疗观察,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和心室重构关系密切的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模型组MM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MM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西药组效果为明显;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中药组为明显.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赖诺普利组,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有着毒副作用小,疗效突出等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作者:马金;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腧穴配伍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腧穴配伍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腧穴配伍可达到协同增效作用、拮抗作用,临证时如合理使用腧穴配伍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副反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伍不当则可能影响疗效,因此穴位配伍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延胡索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延胡索水提液对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吗啡剂量递增颈背部皮下注射10 d,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在CPP测试后当日,不同剂量延胡索水提液灌胃治疗.结果 在延胡索1 mg·kg-1,2 mg·kg-1组,大鼠吗啡CPP效应6 d消退,相比模型组(21 d消退)提前2/3时程.结论 延胡索单味中药能加速吗啡诱导CPP效应的消退,提示该药具有治疗吗啡精神依赖的潜能.

    作者:吴明松;郭萍;钱刚;杨明理;黄彬;罗素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向固体发酵对川芎活血化淤的增效作用

    目的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研制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灵芎菌质.方法 经过川芎平板初筛法和川芎袋料复筛法,获得能在川芎基质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以及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淤模型中小鼠耳伊文斯蓝的表达量,确定发酵得到的灵芎菌质的活血化淤作用,同时用ABTS法测定了菌株生长时期漆酶的活性.结果 复筛得到三株能够在川芎基质上生长良好的灵芝菌株,其中ZL-13灵芎菌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效果,而且作用显著优于中药材川芎;此外,菌株的漆酶活性越高,发酵形成的菌质活血化淤效果越好.结论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得到的灵芎菌质能显著提高川芎的活血化瘀效果.

    作者:高慧娟;余梦瑶;江南;魏巍;王世宽;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改良益气化痰方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改良益气化痰方主要药理作用.方法 对实验小鼠进行耐高温、耐低张缺氧实验观察,观察其对小鼠的抗疲劳及生存能力的作用.采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方法,观察其对小鼠的镇咳作用.对小鼠尾静脉注入伊文思蓝,观察其对小鼠的化痰效果.结果 改良益气化痰方对小鼠在高温、低氧等应激耐受性的效果显著(P<0.05),并可延长小鼠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的生存时间(P<0.05);改良益气化痰方能延长因氨水导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P<0.05);改良益气化痰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呈现负值,表明改良益气化痰方的化痰效果良好(P<0.05).结论 改良益气化痰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作用,提高应激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同时还具有镇咳化疾作用,因此适用于慢性呼吸道炎症的治疗.

    作者:温丽雅;余红;马荣丽;颜宇琦;杨艳云;方燕锟;张继江;王笑欢;范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理论模型的内容分析法重构

    目的 重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的理论模型.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文献研究设计方案,基本研究过程为明确文献研究对象、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内容分析工具、中医辨治认识的内容分析、定性与定量统计处理、解释比较、构建理论模型.结果 目标文献242篇,分析了整体和局部治疗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初步重构了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框架.结论 中医辨治有辨病、辨证、辨症之分,可以实现相对的规范统一,内容分析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作者:杨小波;李倩;罗云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朱砂及其复方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朱砂及其复方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脏的急性毒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朱砂安神丸高剂量组(20 g·kg-1ig)、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10 g·kg-1ig)和朱砂组(0.3 g·kg-1ig),各组小鼠均早晨给药1次,8 h后断头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肝中汞蓄积量,肝功能,肝指数,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朱砂和朱砂安神丸组小鼠肝脏ALT和AST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三组小鼠肝脏中汞蓄积量均有所增高,并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单次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朱砂组Cyp2a4、cyp2b9、Cyp 2f2、Cyp8b的基因表达下降,cyp3a11和Cyp3a44的基因表达增高: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Cyp2b9和Cyp2f2的基因表达下降;各组对其他基因的表达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给药后,汞在小鼠肝脏中蓄积很少,对肝脏未造成明显损伤,但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作者:何海洋;吴琴;刘杰;时京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草龙各个部位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抑菌的活性,水提取部位在高质量浓度下仅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石油醚提取物没有抑菌活性;从醋酸乙酯部位分得的没食子酸也有抑菌作用.结论 草龙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的是醋酸乙酯部位;没食子酸单体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韦建华;卢汝梅;周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四逆散冻干粉中柚皮苷和甘草次酸含量的测定

    目的 对四逆散冻干粉两种成分含量的测定,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1.0 ml/min,柱温28℃,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磷酸水(pH=3),流动相A梯度洗脱(90%~75%乙腈),分析时间为25 min.结果 四逆散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柚皮苷为2.41%,甘草次酸为2.33%,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结论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四逆散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四逆散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越峰;严兴科;李廷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莽草酸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时间及温度对莽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 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2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提取时间40 min,莽草酸的收率为3.47%.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周萍;雷娇;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