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张艳
目的 研究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草龙各个部位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抑菌的活性,水提取部位在高质量浓度下仅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石油醚提取物没有抑菌活性;从醋酸乙酯部位分得的没食子酸也有抑菌作用.结论 草龙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的是醋酸乙酯部位;没食子酸单体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韦建华;卢汝梅;周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十全大补配方颗粒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60Co照射、环磷酰胺、氯霉素注射复合处理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后,给予十全大补配方颗粒进行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对骨髓有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十全大补配方颗粒可促进骨髓细胞从G0/G1期向S期以及S期向G2/M期转化,升高其增殖指数;抑制骨髓细胞凋亡;上调骨髓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十全大补配方颗粒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抑制骨髓细胞凋亡,提高骨髓细胞增殖指数,从而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石娅萍;黄茜;郑轶峰;祝彼得;郭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黄精粗多糖的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方法 抗疲劳实验:考察黄精粗多糖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抗氧化实验:考察黄精粗多糖对溴苯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后MDA含量和GSH-Px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黄精粗多糖高剂量组(0.72 g·kg-1)、中剂量组(0.36 g·kg<'-1)、低剂量组(0.18 g·kg<'-1)和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抗氧化实验加模型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 d.结果 黄精粗多糖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及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黄精粗多糖可显著降低溴苯所致小鼠肝损伤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小鼠肝组织的过氧化物歧化酶GSH-Px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黄精粗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石娟;赵煜;雷杨;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川芎一香附药对首见于<丹溪心法>,两药配伍使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药对.文章从药对的来源、配伍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程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豆科植物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进行显微鉴别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采用生物显微摄影技术真实还原细胞的显微结构特征,并附组织结构及粉末彩图.结果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根横切面的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均密布大量纤维;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纤维束,木质部细胞壁均较厚;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叶横切面的中脉维管束均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均具有乳突状小突起;蝙蝠草与铺地蝙蝠草的粉末均具有晶鞘纤维和草酸钙方晶和针晶,均具有具缘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主要鉴别依据.
作者:伍小燕;蒙万香;王进声;韦松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研制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灵芎菌质.方法 经过川芎平板初筛法和川芎袋料复筛法,获得能在川芎基质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以及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淤模型中小鼠耳伊文斯蓝的表达量,确定发酵得到的灵芎菌质的活血化淤作用,同时用ABTS法测定了菌株生长时期漆酶的活性.结果 复筛得到三株能够在川芎基质上生长良好的灵芝菌株,其中ZL-13灵芎菌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效果,而且作用显著优于中药材川芎;此外,菌株的漆酶活性越高,发酵形成的菌质活血化淤效果越好.结论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得到的灵芎菌质能显著提高川芎的活血化瘀效果.
作者:高慧娟;余梦瑶;江南;魏巍;王世宽;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观察单味中药黄芪、丹参、仙灵脾、雪莲花及复方右归饮含药物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方法 雪莲花乙醇浸泡后定容,其他单味和复方中药水煎定容,高压灭菌.按10倍于任用剂量进行SD大鼠灌胃,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取大鼠股骨和肱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传代3次后,加入含药物血清.药物血清分为15%,10%,5%和1%浓度,作用3 d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雪莲花及右归饮含药血清在3个浓度组促进细胞增殖(P<0.05).结论 雪莲花含药血清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
作者:蔡建平;张爱国;许宝满;谭湘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发达国家在药学教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教育模式也一直为其他国家所借鉴.分析发达国家与地区药学教育模式的两次转变,可为中国药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药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药学教育实现第2次转变,逐步确立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作者:蒋君好;陈颖;李勤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CM)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大鼠血脂水平,同时肝脏取材,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喂饲大鼠12周,抽样检测血脂,确定高脂血症模型成功后分组;高、低剂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CM,0.25,0.5 g/kg·d)]组和阳性药组[血脂康胶囊0.125 g/(kg·d)]每天2次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治疗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TC、HDL-C、LDL-C和APO-A的含量显著增高;肝脏组织发生了中重度的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YDCM高剂量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TC、LDL-C含量,YDCM各剂量组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尤其是YDCM高剂量组肝脏组织形态学与正常肝脏比较接近.结论 YDCM高剂量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LDL-C水平,产生一定的调血脂作用,更为显著的是YDCM能有效改善高血脂性肝脏脂肪样变,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血脂性脂肪肝病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丽华;张俊青;夏文;李星;聂晶;王钰莹;吴芹;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木紫珠Callicarpa arborea Roxb.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ntiarol rutinoside(1)、kelampayosides A(2)、地黄苷(3)、异地黄苷(4)、lirioresinol B(5)、丁香酸(6)、antiaiol(7)、桦木醇(8)、乌苏酸(9)、叶黄素(10)、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玉梅;王飞;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重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的理论模型.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文献研究设计方案,基本研究过程为明确文献研究对象、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内容分析工具、中医辨治认识的内容分析、定性与定量统计处理、解释比较、构建理论模型.结果 目标文献242篇,分析了整体和局部治疗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初步重构了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框架.结论 中医辨治有辨病、辨证、辨症之分,可以实现相对的规范统一,内容分析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作者:杨小波;李倩;罗云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水溶性蛋白质、胆固醇、总磷脂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HPLC-ELSD)、分光光度法比较麋鹿角超微粉与普通粉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变化.结果 麋鹿角超微粉水溶性蛋白质为普通粉的1.41倍;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分别为普通粉的1.2、1.57倍;总磷脂为普通粉的2.53倍.结论 超微粉碎可提高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值得推广.
作者:宋建平;王丽娟;刘训红;丁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延胡索水提液对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吗啡剂量递增颈背部皮下注射10 d,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在CPP测试后当日,不同剂量延胡索水提液灌胃治疗.结果 在延胡索1 mg·kg-1,2 mg·kg-1组,大鼠吗啡CPP效应6 d消退,相比模型组(21 d消退)提前2/3时程.结论 延胡索单味中药能加速吗啡诱导CPP效应的消退,提示该药具有治疗吗啡精神依赖的潜能.
作者:吴明松;郭萍;钱刚;杨明理;黄彬;罗素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力学刺激对SD幼鼠前脂肪细胞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释放影响的研究,为推拿按摩治疗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SD幼鼠前脂肪细胞,从细胞生物力学角度,模拟推拿治疗的按摩作用方式,对细胞实施动态力学刺激,观察动态力学刺激对前脂肪细胞形态及TNF-α表达释放的影响.结果 体外动态力学刺激未对前脂肪细胞的细胞形态产生明显影响,但抑制了前脂肪细胞TNF-α的释放表达(P<0.01).结论 推拿按摩治疗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可能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TNF-α的释放表达,降低脂肪细胞源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而实现.
作者:谢西梅;陈波;崔瑾;杨运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积雪草多糖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对比活性炭、过氧化氢、不溶性壳聚糖对积雪草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脱色工艺.结果 积雪草多糖优脱色工艺为:pH为4.5,25℃,壳聚糖(g):0.5 mg/ml积雪草多糖(100 ml)为3.0:1,脱色60 min,多糖脱色率为62.24%,RSD为0.150 7%(n=5),保留率为80.11%,RSD为0.212 2%(n=5).结论 优脱色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韦媛媛;陈晓伟;彭吉莉;周吴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朱砂及其复方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脏的急性毒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朱砂安神丸高剂量组(20 g·kg-1ig)、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10 g·kg-1ig)和朱砂组(0.3 g·kg-1ig),各组小鼠均早晨给药1次,8 h后断头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肝中汞蓄积量,肝功能,肝指数,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朱砂和朱砂安神丸组小鼠肝脏ALT和AST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三组小鼠肝脏中汞蓄积量均有所增高,并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单次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朱砂组Cyp2a4、cyp2b9、Cyp 2f2、Cyp8b的基因表达下降,cyp3a11和Cyp3a44的基因表达增高: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Cyp2b9和Cyp2f2的基因表达下降;各组对其他基因的表达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给药后,汞在小鼠肝脏中蓄积很少,对肝脏未造成明显损伤,但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作者:何海洋;吴琴;刘杰;时京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辣蓼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辣蓼草采用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的提取条件效率较优;根、茎、叶、果实、全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58%,0.76%,1.80%,3.28%和1.34%.结论 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强,可用于提取辣蓼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汤建;陈妹好;刘瑞江;徐秀泉;于小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姜黄炮制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姜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指纹图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姜黄炮制后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不大,姜黄素和挥发油的含量明显降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变化不显著,姜黄指纹图谱共标出指纹峰11个,姜黄片则标示出7个.结论 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姜黄经炮制后HPLC指纹图谱指纹峰减少,印证了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有损失的结论.
作者:李敏;唐艳萍;于素玲;杨小多;齐景梁;吴发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参芪止血胶囊(SQHC)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SQHC大允许浓度混悬液,50 mL/kg体积给小鼠灌胃,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连续14 d.Wistat大鼠,以SQHC 5.0,2.5和1.25g/kg连续灌胃给药28 d,分别于给药28 d和停药后第14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SQHC单次给药的大耐受量>25 g/kg(相当临床用量的416.7倍);长期用药第2~4周,5.0g/kg和2.5 g/kg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用药28 d结束时SQHC各剂量组Hb含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QHC各剂量组子宫和卵巢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血液学、肝功能、肾功能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意义(P>0.05);主要脏器组织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形态学改变;无动物死亡.停药第14天后,各组动物的血液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鼠口服给参芪止血胶囊Hb含量、子宫和卵巢系数高于对照组,机制有待探讨.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改变.无延迟毒性反应.
作者:宋素英;刘玉玲;王迎寒;陈光辉;张树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线粒体CYP450 2E1的干预作用.方法 28只三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化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其余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一周将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氨基胍治疗组(Ag组).治疗9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内MDA、Cu/Zn-SOD及T-AOC.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力.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Cu/Zn-SOD、T-AOC有明显降低(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显著地降低肝脏匀浆和线粒体MDA含量(P<0.01),Ag组可提高肝脏匀浆T-AOC(P<0.05)和线粒体T-AOC(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性.结论 Ag可能通过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活性,减轻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糖尿病肝脏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存福;汤旭磊;林允信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