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娟;余梦瑶;江南;魏巍;王世宽;罗霞
目的 分析5个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蜜楝中粗纤维、粗脂肪和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吴茱萸、蜜楝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蜜楝中粗纤维、粗脂肪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吴茱萸,分别为15.59%、12.90%和1.34%;不同产地吴茱萸、蜜楝中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5种矿质元素中,Ca的含量高,Cu的含量低.结论 吴茱萸和蜜楝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昝丽霞;徐皓;赵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红舌与证素的关系,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随机选取当代的全国295位著名中医专家的7680例医案,统计红舌在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中出现的频数、频率以及红舌涉及各种证素的频数、频率,并选择红舌涉及频率高的几种证素,对它们各自出现红舌的比率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536例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高的病位证素是肝、肾、脾、胃,肝的病例中出现红舌的比率高于肾、脾、胃(P<0.01);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高的病性证素是热、阴虚,红舌在热、阴虚病例中出现的比率亦高于其他病性证素(P<0.01).结论 红舌与病性证素热、阴虚及病位证素肝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戴芳;唐亚平;龚超奇;王飞;周艳;朱文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山茱萸水提液的佳提取工艺及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选定山茱萸水提液的佳提取工艺,然后根据佳提取工艺制备山茱萸水提液,采用碘呈色法研究不同浓度山茱萸水提液对α-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 山茱萸水提液的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每次90min、加水量6倍,在此工艺下制备的山茱萸水提液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400mg/ml时,抑制率高达46.20%.结论 均匀设计法优选山茱萸水提液提取工艺简便可行,根据所优选的提取工艺制备的山茱萸水提液对α-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茜;朱亚利;张德甫;胡巧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灭菌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考察在不同pH、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的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从中筛选出可以确保双黄连注射液质量和稳定性的灭菌条件.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佳灭菌工艺为115℃,35 min.结论 通过三批实验验证该灭菌工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作者:吴春丽;李幸;雷伟;吴洪银;刘宏民;吴继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丹参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治疗组.实验90 d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骨量、牙槽骨组织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增加57.14%(P<0.05);IGF-Ⅰ表达变少、变弱(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减少50%(P<0.05);牙槽骨IGF-Ⅰ表达变多、增强(P<0.05).结论 丹参能促进牙槽骨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
作者:张晓燕;崔燎;吴铁;刘运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根黄分散片中黄芩苷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篮法),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于不同时间取样,采用RP-HPLC法在波长为280 nm处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计算根黄分散片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该法加样回收率为97.27%,RSD为0.74%,在1.018~50.9 μg·ml-1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试验确定的方法,10 min时测定根黄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达到标示量的99.10%.结论 根黄分散片批内和批间黄芩苷的溶出累积释放百分率差异小,说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根黄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辛蕊华;罗永江;李维;郑继方;王贵波;邓素平;罗超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真武汤与方中生姜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真武汤、生姜、白术和生姜白术阴性样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真武汤全方共鉴定出82个成分,生姜挥发油鉴定出51个成分,白术挥发油鉴定出21个成分,生姜白术阴性样品鉴定出10个成分,其中真武汤全方挥发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80.6%,生姜为91.5%,白术为57.5%,生姜白术阴性样品为91.4%.结论 真武汤挥发油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其他三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较少.
作者:罗国安;应旭辉;李莎莎;韩凌;王义明;卢传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奶制瑞香狼毒中总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检测波长为620 nm.结果 样品中多糖在10~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0.73%(n=5).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奶制瑞香狼毒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韩江伟;杨夏;孙丽君;王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为赶黄草显微鉴定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分别取赶黄草药材叶片粉末、新鲜植株叶片和茎,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叶横切面、叶粉末、茎横切面的结构特征.结果 确定了赶黄草茎、叶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为赶黄草的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孙佩;童文;杨晓;黄璐琳;胡尚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原花青素对蛋白质硝基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索其抑制机理.方法 以BSA为硝化底物、ONOO-1为硝化试剂,根据428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硝基化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而研究原花青素对蛋白质硝基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通过对蛋白质硝基化反应各种影响因素的探讨,发现在37℃,pH 7.2,反应时间90 min以及BSA与ONOO-终浓度比为1:6时,硝基化反应进行为完全.分别在硝基化反应前、反应中以及反应后,向反应体系中引入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的无水乙醇溶液,后发现在硝化反应发生前加入抑制剂,抑制硝化反应的效果为明显;当抑制剂终浓度为8.0×10-5mol/L时,抑制率可达66.89%.与褪黑素的比较实验显示,同条件下,二者对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抑制活性大体相当.抑制机理初步显示原花青素抑制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机理可能是部分清除ONOO-分解后的·OH或直接与ONOO-反应.结论 原花青素抑制蛋白质硝基化反应可能是其对抗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之一,为进一步开发原花青素成为新的临床药物和保健品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梁菊;刘秋伟;吴文澜;尹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大戟属植物猩猩草Euphorbia cyathoph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 NMR和E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猩猩草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十六烷酸(Ⅰ)、β-谷甾醇(Ⅱ)、stigmast-5-ene-3,7一diol(Ⅲ)、11-氧代-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germanicolacetate(Ⅴ).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琳;穆淑珍;姜春勇;葛永辉;张建新;郝小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1].患者由于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代谢均出现异常,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极易并发各种感染,而当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愈率.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医院对近两年住院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仁东道地大蒜的挥发成分进行综合的研究.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源自玉林市仁东镇8个不同自然村的大蒜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大约30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28%~33%)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3%~19%).结论 8 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法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8个自然村的大蒜油可以分为3类.
作者:周能;周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莽草酸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时间及温度对莽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 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2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提取时间40 min,莽草酸的收率为3.47%.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周萍;雷娇;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穿蛭膏对骨关节炎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均用Hulth法建立实验性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药组穿蛭膏右膝关节外敷,3d1次,4周后实验家兔摄取侧位X线片并采用放免法检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用药组关节液中IL-1β的含量和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关节液中IL-1β的含量和TNF-α的含量水平下降(P<0.05).结论 穿蛭膏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曲保忠;杨帆;孙鹏飞;王新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锁阳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集锁阳主产区的锁阳样品,粉碎,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料液比:1:7.5;温度:40℃;频率:50 kHz;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色谱条件为:ODS-A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20 min,10%~40%(A),20~60 min,40%(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20μl.以相对保留时间为筛选指标,并结合相似度计算软件标定共有峰.同时,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锁阳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根皮苷含量.结果 共得到10个共有峰.经方法学评价,其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5.0%.经含量测定,不同产地锁阳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根皮苷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实用、可靠,可作为评价锁阳药材的质量标准.
作者:刘晔玮;陈卫林;郭玫;葛斌;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β-环糊精包合冰片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包结率和包结物的收得率为指标,以冰片: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对饱和溶液法制备冰片β-环糊精包结物的工艺进行优选;以冰片:β-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研磨法制备冰片包结物的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饱和溶液法的佳工艺是冰片:β-环糊精(1:6),温度为60 ℃,包合时间为1.5 h;研磨法的佳工艺是冰片:β-环糊精(1:8),包合时间2 h.结论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结物时,β-环糊精用量少,包合时间较短,且收得率和包合率均较高,故饱和溶液法较优.
作者:郭丽蓉;周莉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为工业化放大生产螺旋藻激酶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后续的酶学性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配制螺旋藻激酶粗酶液,通过离心沉淀,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凝胶层析来分离提纯螺旋藻激酶,后用SDS-PAGE电泳法验证螺旋藻激酶纯度,测定分子量.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得到了较纯的蛋白,酶回收率达到42.3%,纯化倍数达到6.1.所得螺旋藻激酶的分子量为40 KD.结论 初步探索出较为优化的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作者:肖云晓;陈高斯;庞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何斌;周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力学刺激对SD幼鼠前脂肪细胞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释放影响的研究,为推拿按摩治疗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SD幼鼠前脂肪细胞,从细胞生物力学角度,模拟推拿治疗的按摩作用方式,对细胞实施动态力学刺激,观察动态力学刺激对前脂肪细胞形态及TNF-α表达释放的影响.结果 体外动态力学刺激未对前脂肪细胞的细胞形态产生明显影响,但抑制了前脂肪细胞TNF-α的释放表达(P<0.01).结论 推拿按摩治疗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可能通过抑制前脂肪细胞TNF-α的释放表达,降低脂肪细胞源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而实现.
作者:谢西梅;陈波;崔瑾;杨运宽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