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保忠;杨帆;孙鹏飞;王新成
目的 研究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从短瓣金莲花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85.94%.结论 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脂肪酸及烷烃类,另有少量的酮类和苯酚衍生物.
作者:王如峰;刘瑞凝;王赓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姜黄炮制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姜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指纹图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姜黄炮制后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不大,姜黄素和挥发油的含量明显降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变化不显著,姜黄指纹图谱共标出指纹峰11个,姜黄片则标示出7个.结论 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姜黄经炮制后HPLC指纹图谱指纹峰减少,印证了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有损失的结论.
作者:李敏;唐艳萍;于素玲;杨小多;齐景梁;吴发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认识到护理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难点,才能更好地促进两种教育的融合.文章从思想观念、护理人文教育体系、护理教育者等方面分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田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机理.方法 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模型,使用益气活血复方与赖诺普利对照治疗观察,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和心室重构关系密切的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模型组MM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MM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西药组效果为明显;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中药组为明显.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赖诺普利组,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有着毒副作用小,疗效突出等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作者:马金;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为工业化放大生产螺旋藻激酶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后续的酶学性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配制螺旋藻激酶粗酶液,通过离心沉淀,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凝胶层析来分离提纯螺旋藻激酶,后用SDS-PAGE电泳法验证螺旋藻激酶纯度,测定分子量.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得到了较纯的蛋白,酶回收率达到42.3%,纯化倍数达到6.1.所得螺旋藻激酶的分子量为40 KD.结论 初步探索出较为优化的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作者:肖云晓;陈高斯;庞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 人参经酸提,超滤,碱沉得到组分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纯度鉴定,钼酸铵显色法、三氯化铁沉淀法、蛋白质沉淀法、草酸钙沉淀法进行性质鉴定,1H-NMR、MS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从人参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经鉴定是植酸钙,人参中植酸钙的含量为4.97%.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并鉴定出植酸钙,可为人参药理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王涵;赵雨;杨士慧;邢楠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花苜蓿种子中提取了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结论从宁夏紫花苜蓿种子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含量大的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monol[2-ethylhexyl]ester(12%).
作者:汪岭;雍建平;李久明;姬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锁阳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集锁阳主产区的锁阳样品,粉碎,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料液比:1:7.5;温度:40℃;频率:50 kHz;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色谱条件为:ODS-A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20 min,10%~40%(A),20~60 min,40%(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20μl.以相对保留时间为筛选指标,并结合相似度计算软件标定共有峰.同时,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锁阳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根皮苷含量.结果 共得到10个共有峰.经方法学评价,其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5.0%.经含量测定,不同产地锁阳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根皮苷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单方便、实用、可靠,可作为评价锁阳药材的质量标准.
作者:刘晔玮;陈卫林;郭玫;葛斌;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19种藏药提取物进行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活性的筛选.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的大无毒浓度(TC0)和药物抑制RSV的致病变作用.结果 从19种藏药中筛选出柳兰叶凤毛菊Saussurea epilobioides Maxim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RSV活性,其TC0大于500μg/ml,且在预防给药,直接灭活,给药治疗3种加药方式下均具有抗RSV活性,其中预防给药对RSV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对19种藏药提取物的筛选,发现柳兰叶凤毛菊提取物具有抗RSV的活性.
作者:陈振平;王巧利;曾凡力;李深;鞠怀强;任哲;钱垂文;吉守祥;周建青;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规范化诊断标准.方法 以量表为工具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主客观联合赋权法确立指标权重系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佳证候诊断阈值,运用百分位数法确定程度分级标准.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诊断阈值为220,220≤证候积分<267者为肾气亏虚证轻度,267≤证候积分≤319者为中度,证候积分>319者为重度.结论 以临床资料为载体,以量表为工具,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合理方法,建立证候诊断阈值与程度分级标准,是实现证候诊断规范化的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作者:戴霞;郭伟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葛根素缓释包衣滴丸制备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速释丸芯,然后在丸芯表面包上一层薄膜衣控制其溶出速度.以滴丸硬度、圆整度、光滑度、拖尾度和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筛选丸芯基质;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薄膜衣包衣工艺,并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优选出葛根素缓释包衣滴丸佳制备工艺.结果 筛选出的丸芯基质为PEG6000,其与葛根素比例为5:1;薄膜衣的成膜剂为二醋酸纤维素,其在包衣液中用量为3%;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0.6%;致孔剂为PEG200,用量为0.1%~0.2%;包衣增重5%~7%.所制备的滴丸外观圆整度和光滑度均符合要求,12 h累积溶出度达80%以上,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结论 该工艺简单实用,所制备的缓释滴丸在增加葛根素体外溶出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作者:高秀蓉;许小红;张永模;胡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经乳酸菌发酵的黄芪发酵液抗疲劳保健功能及相关机制.方法 各组小鼠在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糖原含量及血清、肝脏、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有三组发酵液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而黄芪不具有该作用;其中,黄芪-La5能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糖原含量,且肝脏SOD活力明显增加,肌肉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La5具有抗疲劳的保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能源和抗氧化有关.
作者:王曦;许晓燕;郑林用;余梦瑶;江南;杨志荣;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 合成溴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6个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结论 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IC50=0.85~11.60 μmol/L).
作者:郑兴;王小平;刘运美;郭玉;罗星;尹松;代琴;朱琼妮;廖端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辣蓼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辣蓼草采用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的提取条件效率较优;根、茎、叶、果实、全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58%,0.76%,1.80%,3.28%和1.34%.结论 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强,可用于提取辣蓼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汤建;陈妹好;刘瑞江;徐秀泉;于小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蟾毒灵对大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蟾毒灵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 诱导大肠癌细胞周期S期阻滞可能是蟾毒灵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旭;陈腾;奉典旭;陈超;殷佩浩;左青松;陈亚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怀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以茎段、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和NA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选择分化率高的快速繁殖培养条件.结果 怀菊茎段、叶盘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 mg·L-1+NAA 0.1 mg·L-1和MS+6-BA 1 mg·L-1+NAA 0.05 mg·L-1;小苗的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1,生根率达100%.结论 以怀菊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均建立了高效的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
作者:周洲;陈双臣;陈迪新;尹新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建立凤仙透骨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Alhima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和0.1%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12个共有峰构成风仙透骨草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确定了凤仙透骨草药材HPLC中原儿茶酸、东莨菪素两个成分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一致;不同产地12个批次的凤仙透骨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似性较好.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其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凤仙透骨草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朱玲英;钱士辉;沈红;陈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导致伊贝母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低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去皮、高温刺激,切除胚乳,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或GA3,硫脲,KT等化学试剂处理种子.结果 发现去皮与切除胚乳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达到90.0%左右,外源激素和高温刺激效果也较大,均超过50.0%.结论 贝母种子属于种皮休眠和胚休眠的双重类型,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对其破除休眠作用明显.
作者:马生军;沙红;包晓玮;马建荣;王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筛选观察单味中药黄芪、丹参、仙灵脾、雪莲花及复方右归饮含药物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方法 雪莲花乙醇浸泡后定容,其他单味和复方中药水煎定容,高压灭菌.按10倍于任用剂量进行SD大鼠灌胃,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取大鼠股骨和肱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传代3次后,加入含药物血清.药物血清分为15%,10%,5%和1%浓度,作用3 d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雪莲花及右归饮含药血清在3个浓度组促进细胞增殖(P<0.05).结论 雪莲花含药血清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
作者:蔡建平;张爱国;许宝满;谭湘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微波提取板蓝根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 以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含量作为筛选指标,分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及酸碱滴定法测定三者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微波辐照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辐照功率700 W,提取时间12,min(每次6 min,提取两次),30倍药材量的水提取(每次15倍水,提取两次),提取前浸泡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提取率分别达到3.39%,10.25%,6.17%,与回流提取3.5 h的提取率无差异.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节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盛;李祥;陈建伟;程妍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