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凤仙透骨草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朱玲英;钱士辉;沈红;陈秀梅

关键词:凤仙透骨草,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法
摘要:目的 研究建立凤仙透骨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Alhima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和0.1%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12个共有峰构成风仙透骨草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确定了凤仙透骨草药材HPLC中原儿茶酸、东莨菪素两个成分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一致;不同产地12个批次的凤仙透骨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似性较好.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其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凤仙透骨草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黄连注射液灭菌工艺研究

    目的 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灭菌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考察在不同pH、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的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从中筛选出可以确保双黄连注射液质量和稳定性的灭菌条件.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佳灭菌工艺为115℃,35 min.结论 通过三批实验验证该灭菌工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作者:吴春丽;李幸;雷伟;吴洪银;刘宏民;吴继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溴代白杨素衍生物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目的 研究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 合成溴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6个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结论 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IC50=0.85~11.60 μmol/L).

    作者:郑兴;王小平;刘运美;郭玉;罗星;尹松;代琴;朱琼妮;廖端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新工艺苦豆子片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新工艺苦豆子片的抗菌、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MIC/MBC,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体外抗菌作用;体内抗菌试验采用腹腔分别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建立小鼠感染模型,以其死亡百分率为指标,经X2检验评价新工艺苦豆子片对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动物模型,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镇痛作用;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止泻作用.结果 体外抗菌实验表明,新工艺苦豆子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体内抗菌试验表明,新工艺苦豆子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的小鼠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新工艺苦豆子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有镇痛作用及蓖麻油引起小鼠腹泻有显著的止泻作用.结论 新工艺苦豆子片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和镇痛、止泻作用.

    作者:符正南;王雪;刘燕;姚华;王林林;王歆君;黄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马蹄香散剂和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深入认识马蹄香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液相色谱法(外标法)测定了马蹄香散剂和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含量.结果 低聚果糖在马蹄香、复方谷氨酰胺和参苓健脾胃颗粒中的含量高,而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和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中没有检测出.低聚半乳糖在蒙脱石散中的含量非常高,马蹄香中的含量也比较高,复方谷氨酰胺和参苓健脾胃颗粒盐酸含量低,而小檗碱片和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没有检测出.结论 马蹄香散剂中低聚果糖含量高,蒙脱石散和马蹄香中低聚半乳糖含量高,马蹄香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可能是通过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促进肠道益生菌增多改善胃肠功能来实现.

    作者:张峻;杨成金;肖桦;黄永坤;王承宇;黄根;刘梅;戚勤;吴晖;姚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肉桂油微乳中桂皮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油微乳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3:67),检测波长28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桂皮醛在28.8~100.8μg/ml(R2=0.999 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29%,RSD为1.45%.结论 HPLC测定桂皮醛方法便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肉桂油微乳含量的测定.

    作者:易醒;李莉;肖小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雄银杏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分析雌雄银杏根、茎、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K、Ca、Zn、Cu、Ni、Co、Cd等7种元素在雌树中的含量偏高,Mg、Fe两种元素在雄树中的含量偏高.结论 雌雄银杏根、茎、叶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作者:卢志标;吴争荣;马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赶黄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目的 为赶黄草显微鉴定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分别取赶黄草药材叶片粉末、新鲜植株叶片和茎,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叶横切面、叶粉末、茎横切面的结构特征.结果 确定了赶黄草茎、叶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为赶黄草的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孙佩;童文;杨晓;黄璐琳;胡尚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让30例符合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女性患者服用加减芍药甘草汤,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2,4周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 服用加减芍药甘草汤后患者的血清PRL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有较好疗效,并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段德香;崔桂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电针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电针智三针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含量,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血浆ET-1含量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 经电针智三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VD大鼠水迷宫成绩显著提高(P<0.05或P<0.01),血浆ET-1含量降低(P<0.05).结论 电针智三针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ET-1含量、调节脑血流量,继而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有关.

    作者:唐中生;陆莹;宋华;谢高宇;周洪谦;张作涛;罗亚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封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对ECP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何斌;周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芍不同炮制品对原发性痛经药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 考察樟帮炮制与药典炮制白芍饮片对原发性痛经解痉、镇痛、活血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评价镇痛作用;测量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考察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造大鼠痛经模型,记录炮制品拮抗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兴奋作用.结果 不同白芍炮制品均有镇痛,延长凝血、出血时间,抑制缩宫素诱导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与药典白芍炮制品比较,樟帮白芍炮制品对上述改善作用明显.结论 白芍樟帮炮制品的解痉、镇痛、活血作用优于药典炮制品.

    作者:江雁;张凌;熊贤兵;刘海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丹参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治疗组.实验90 d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骨量、牙槽骨组织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增加57.14%(P<0.05);IGF-Ⅰ表达变少、变弱(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减少50%(P<0.05);牙槽骨IGF-Ⅰ表达变多、增强(P<0.05).结论 丹参能促进牙槽骨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

    作者:张晓燕;崔燎;吴铁;刘运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猩猩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对大戟属植物猩猩草Euphorbia cyathoph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 NMR和E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猩猩草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十六烷酸(Ⅰ)、β-谷甾醇(Ⅱ)、stigmast-5-ene-3,7一diol(Ⅲ)、11-氧代-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germanicolacetate(Ⅴ).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琳;穆淑珍;姜春勇;葛永辉;张建新;郝小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明清医家应用外科丹药概述

    回顾外科丹药在明清时期使用的历史,认为明清时期,医家对三品一条枪及降丹、升丹的创造使用,对升丹、降丹的配制烧炼和,临床应用的总结,以及重视疼痛等副作用的处理等,说明当时对丹药在外科疮疡的作用认识已较成熟.明清成为古代中医外科对丹药认识和应用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作者:江玉;和中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特应性皮炎古籍文献的内容评析

    目的 通过对特应性皮炎(AD)中医古籍文献的评价、分析,为临床及科研的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71篇古籍文献,其中48篇(67.6%)提及7种病因病机,以风、湿、热邪致病居多;49篇描述了皮损的好发部位;23篇描述了发病年龄,以儿童期常见;49篇描述了自觉症状,以瘙痒贯穿了该病的始末;58篇古籍文献中的治疗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共涉及30个外治方.结论 从古文献中发掘临床辨治AD的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黄楚君;蔡坚雄;刘炽;黄咏菁;吴大嵘;陈达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改良益气化痰方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改良益气化痰方主要药理作用.方法 对实验小鼠进行耐高温、耐低张缺氧实验观察,观察其对小鼠的抗疲劳及生存能力的作用.采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方法,观察其对小鼠的镇咳作用.对小鼠尾静脉注入伊文思蓝,观察其对小鼠的化痰效果.结果 改良益气化痰方对小鼠在高温、低氧等应激耐受性的效果显著(P<0.05),并可延长小鼠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的生存时间(P<0.05);改良益气化痰方能延长因氨水导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P<0.05);改良益气化痰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呈现负值,表明改良益气化痰方的化痰效果良好(P<0.05).结论 改良益气化痰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作用,提高应激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同时还具有镇咳化疾作用,因此适用于慢性呼吸道炎症的治疗.

    作者:温丽雅;余红;马荣丽;颜宇琦;杨艳云;方燕锟;张继江;王笑欢;范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度对茶芎挥发油包合物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温度等对茶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影响,确定佳制备温度条件.方法 应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茶芎挥发油包合物,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含油率为评价包合指标.结果 佳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1.5h).结论 此包合温度条件的包合率、含油率均较高,而且简单可行.

    作者:刘晓燕;张红;程林;许向群;衷友泉;洪年;杨婕;韩修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e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蕲艾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丹参组.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蕲艾提取液组可下调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蕲艾提取液可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熊振芳;胡慧;邢彩珍;李华成;张赤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常见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 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 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 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海峰;李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微粉碎技术对麇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

    目的 考察超微粉碎技术对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水溶性蛋白质、胆固醇、总磷脂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HPLC-ELSD)、分光光度法比较麋鹿角超微粉与普通粉主要成分提取率的变化.结果 麋鹿角超微粉水溶性蛋白质为普通粉的1.41倍;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分别为普通粉的1.2、1.57倍;总磷脂为普通粉的2.53倍.结论 超微粉碎可提高麋鹿角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值得推广.

    作者:宋建平;王丽娟;刘训红;丁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