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应性皮炎古籍文献的内容评析

黄楚君;蔡坚雄;刘炽;黄咏菁;吴大嵘;陈达灿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古籍, 文献, 内容评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特应性皮炎(AD)中医古籍文献的评价、分析,为临床及科研的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71篇古籍文献,其中48篇(67.6%)提及7种病因病机,以风、湿、热邪致病居多;49篇描述了皮损的好发部位;23篇描述了发病年龄,以儿童期常见;49篇描述了自觉症状,以瘙痒贯穿了该病的始末;58篇古籍文献中的治疗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共涉及30个外治方.结论 从古文献中发掘临床辨治AD的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观察

    目的 观察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大鼠模型.观测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唾液分泌量、体重、进食量、颌下腺指数及脾和胸腺免疫器官指数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津血源颗粒小剂量组、模型组及佐剂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进食量减少,但无明显差异;津血源颗粒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唾液分泌量从造模第14天起明显增加(P<0.05),颌下腺指数、脾指数及胸腺指数极其明显减小(P<0.01).结论 津血源颗粒对SS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汪红仪;许超;李庆平;钱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封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及对ECP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何斌;周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马蹄香散剂和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深入认识马蹄香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液相色谱法(外标法)测定了马蹄香散剂和5种治疗胃肠病药物中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含量.结果 低聚果糖在马蹄香、复方谷氨酰胺和参苓健脾胃颗粒中的含量高,而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和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中没有检测出.低聚半乳糖在蒙脱石散中的含量非常高,马蹄香中的含量也比较高,复方谷氨酰胺和参苓健脾胃颗粒盐酸含量低,而小檗碱片和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没有检测出.结论 马蹄香散剂中低聚果糖含量高,蒙脱石散和马蹄香中低聚半乳糖含量高,马蹄香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可能是通过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促进肠道益生菌增多改善胃肠功能来实现.

    作者:张峻;杨成金;肖桦;黄永坤;王承宇;黄根;刘梅;戚勤;吴晖;姚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五种中药(或方剂)含药血清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筛选研究

    目的 筛选观察单味中药黄芪、丹参、仙灵脾、雪莲花及复方右归饮含药物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方法 雪莲花乙醇浸泡后定容,其他单味和复方中药水煎定容,高压灭菌.按10倍于任用剂量进行SD大鼠灌胃,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取大鼠股骨和肱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规培养传代3次后,加入含药物血清.药物血清分为15%,10%,5%和1%浓度,作用3 d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雪莲花及右归饮含药血清在3个浓度组促进细胞增殖(P<0.05).结论 雪莲花含药血清具有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的作用.

    作者:蔡建平;张爱国;许宝满;谭湘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丹参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治疗组.实验90 d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骨量、牙槽骨组织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增加57.14%(P<0.05);IGF-Ⅰ表达变少、变弱(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组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减少50%(P<0.05);牙槽骨IGF-Ⅰ表达变多、增强(P<0.05).结论 丹参能促进牙槽骨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

    作者:张晓燕;崔燎;吴铁;刘运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真武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真武汤与方中生姜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真武汤、生姜、白术和生姜白术阴性样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真武汤全方共鉴定出82个成分,生姜挥发油鉴定出51个成分,白术挥发油鉴定出21个成分,生姜白术阴性样品鉴定出10个成分,其中真武汤全方挥发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80.6%,生姜为91.5%,白术为57.5%,生姜白术阴性样品为91.4%.结论 真武汤挥发油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其他三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较少.

    作者:罗国安;应旭辉;李莎莎;韩凌;王义明;卢传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木香及其麸煨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

    目的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木香及其麸煨品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香及其麸煨品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鉴定.结果 木香生品中的挥发油含量及油中主要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均高于麸煨品.生品挥发油共分离出76个峰,鉴定了其中34个化合物;麸煨品挥发油共分离出63个峰,鉴定了22个化合物.结论 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张旭;姜潆津子;侯影;贾天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分析鉴定

    目的 研究宁夏紫花苜蓿种子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醚作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花苜蓿种子中提取了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与结论从宁夏紫花苜蓿种子提取的挥发性物质中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含量大的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monol[2-ethylhexyl]ester(12%).

    作者:汪岭;雍建平;李久明;姬晓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探讨保肝消脂颗粒治疗NAFLD的机理.方法 高脂饲料制备SD大鼠脂肪肝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保肝消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并设空白组.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记录肝指数,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肝指数、肝组织中的细胞色素P45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保肝消脂颗粒治疗后,肝指数、肝匀浆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保肝消脂颗粒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保肝消脂颗粒可有效地降低肝组织匀浆细胞色素P450水平,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谢晶日;梁国英;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电针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电针智三针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情况、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含量,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血浆ET-1含量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 经电针智三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VD大鼠水迷宫成绩显著提高(P<0.05或P<0.01),血浆ET-1含量降低(P<0.05).结论 电针智三针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ET-1含量、调节脑血流量,继而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有关.

    作者:唐中生;陆莹;宋华;谢高宇;周洪谦;张作涛;罗亚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雄银杏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分析雌雄银杏根、茎、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K、Ca、Zn、Cu、Ni、Co、Cd等7种元素在雌树中的含量偏高,Mg、Fe两种元素在雄树中的含量偏高.结论 雌雄银杏根、茎、叶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作者:卢志标;吴争荣;马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根黄分散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根黄分散片中黄芩苷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篮法),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于不同时间取样,采用RP-HPLC法在波长为280 nm处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计算根黄分散片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该法加样回收率为97.27%,RSD为0.74%,在1.018~50.9 μg·ml-1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试验确定的方法,10 min时测定根黄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达到标示量的99.10%.结论 根黄分散片批内和批间黄芩苷的溶出累积释放百分率差异小,说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根黄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辛蕊华;罗永江;李维;郑继方;王贵波;邓素平;罗超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微波提取法在板蓝根有效部位提取中的应用

    目的 优选微波提取板蓝根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 以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含量作为筛选指标,分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及酸碱滴定法测定三者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微波辐照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辐照功率700 W,提取时间12,min(每次6 min,提取两次),30倍药材量的水提取(每次15倍水,提取两次),提取前浸泡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提取率分别达到3.39%,10.25%,6.17%,与回流提取3.5 h的提取率无差异.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节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盛;李祥;陈建伟;程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的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

    目的 建立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60%乙醇为溶剂,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结果 紫茎泽兰中总黄酮含量为6.14%,RSD=1.62(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测定,为紫茎泽兰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焱;黄筑艳;宴雨寒;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喜炎平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抗菌作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喜炎平对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在兔体内抗菌作用的影响,观察临床喜炎平伍用头孢唑林的疗效.方法 将健康家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组注射喜炎平,第2组注射头孢唑啉,第3组注射头孢唑啉加喜炎平,第4组注射头孢噻肟,第5组注射头孢噻肟加喜炎平.用量:喜炎平13mg·kg-1,头孢唑林70 mg·kg-1,头孢噻肟65 mg·kg-1,连续耳缘静脉注射7 d后取耳缘静脉血3 ml,后离心得血清,按微生物法测定各组药物的抗菌活性.选择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的患者100例,年龄10个月~14岁,病程2~6 d,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1·d-1,头孢唑啉20~40 mg·kg-1·d-1;对照组50例,给予头孢唑啉20~40mg·kg-1·d-1.疗程1周.结果 喜炎平在体内外无明显抗菌作用,对兔体内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抗菌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P<0.05).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率为78.0%(P<0.01).结论 喜炎平与头孢唑啉和头孢噻肟联用有协同作用.

    作者:熊南燕;姜燕;姜彩娥;王雪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毛叶丁香醇提物抗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毛叶丁香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实验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P等含量、肝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或P<0.001)、肝系数明显增大(P<0.05)、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5).毛叶丁香醇提物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水平(P<0.05);也可降低AST水平,低、中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或P<0.01);也可降低T-BIL含量,但不具统计学意义;未见能明显影响肝脏系数,但可使胸腺系数增大至接近正常,低剂量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也显示其保肝作用.结论 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景霞;吴银屏;付银峰;张志罡;赵炎;李月华;王建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常见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 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 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 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海峰;李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参中植酸钙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 人参经酸提,超滤,碱沉得到组分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纯度鉴定,钼酸铵显色法、三氯化铁沉淀法、蛋白质沉淀法、草酸钙沉淀法进行性质鉴定,1H-NMR、MS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从人参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经鉴定是植酸钙,人参中植酸钙的含量为4.97%.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并鉴定出植酸钙,可为人参药理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王涵;赵雨;杨士慧;邢楠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新进展

    证候是中医研究的关键点和难点,各种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揭示证候与疾病的研究中,模式生物的方法在近20年得到应用广泛,从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角度回顾并探讨证候研究的动物模型问题,倡导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病证结合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揭示现代疾病谱下的疾病机制和中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内涵.

    作者:张慧;杨卫彬;王丽颖;荆志伟;武红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向固体发酵对川芎活血化淤的增效作用

    目的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研制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灵芎菌质.方法 经过川芎平板初筛法和川芎袋料复筛法,获得能在川芎基质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以及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淤模型中小鼠耳伊文斯蓝的表达量,确定发酵得到的灵芎菌质的活血化淤作用,同时用ABTS法测定了菌株生长时期漆酶的活性.结果 复筛得到三株能够在川芎基质上生长良好的灵芝菌株,其中ZL-13灵芎菌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效果,而且作用显著优于中药材川芎;此外,菌株的漆酶活性越高,发酵形成的菌质活血化淤效果越好.结论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得到的灵芎菌质能显著提高川芎的活血化瘀效果.

    作者:高慧娟;余梦瑶;江南;魏巍;王世宽;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