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雄银杏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卢志标;吴争荣;马志刚

关键词:雌雄, 银杏, 金属元素, 原子吸收
摘要:目的 分析雌雄银杏根、茎、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K、Ca、Zn、Cu、Ni、Co、Cd等7种元素在雌树中的含量偏高,Mg、Fe两种元素在雄树中的含量偏高.结论 雌雄银杏根、茎、叶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提取法在板蓝根有效部位提取中的应用

    目的 优选微波提取板蓝根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 以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含量作为筛选指标,分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及酸碱滴定法测定三者含量,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微波辐照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辐照功率700 W,提取时间12,min(每次6 min,提取两次),30倍药材量的水提取(每次15倍水,提取两次),提取前浸泡时间为15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总木脂素、总有机酸、总生物碱提取率分别达到3.39%,10.25%,6.17%,与回流提取3.5 h的提取率无差异.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方便、节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盛;李祥;陈建伟;程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溴代白杨素衍生物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目的 研究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 合成溴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6个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结论 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IC50=0.85~11.60 μmol/L).

    作者:郑兴;王小平;刘运美;郭玉;罗星;尹松;代琴;朱琼妮;廖端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近二十年川贝母研究的文献定量分析及评价

    川贝母是具有代表性的川产道地名贵药材,其性苦、甘,微寒,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润肺之功,多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证.其药品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tz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tata Hsiacl et K.C 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和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1].

    作者:阎博华;丁红;丰芬;邵明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明清医家应用外科丹药概述

    回顾外科丹药在明清时期使用的历史,认为明清时期,医家对三品一条枪及降丹、升丹的创造使用,对升丹、降丹的配制烧炼和,临床应用的总结,以及重视疼痛等副作用的处理等,说明当时对丹药在外科疮疡的作用认识已较成熟.明清成为古代中医外科对丹药认识和应用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作者:江玉;和中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雌雄银杏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分析雌雄银杏根、茎、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K、Ca、Zn、Cu、Ni、Co、Cd等7种元素在雌树中的含量偏高,Mg、Fe两种元素在雄树中的含量偏高.结论 雌雄银杏根、茎、叶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作者:卢志标;吴争荣;马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吐泻肚痛胶囊急性毒性的研究

    目的 观察小鼠在短时间内灌胃吐泻肚痛胶囊药粉的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经口给药测定小鼠口服吐泻肚痛胶囊的急性毒性.以36 g·kg-1·d-1剂量的吐泻肚痛胶囊药粉(相当于吐泻肚痛胶囊临床每日用量的480倍)灌胃小鼠,连续14 d,观察服药14 d后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果 小鼠的一般活动、食欲、精神、大小便等均未见异常,体质量未见下降,也未见动物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吐泻肚痛胶囊口服给药无明显急性毒性表现.

    作者:苏健裕;沈会平;石磊;刘国琴;唐昭;温叶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显微鉴别

    目的 对豆科植物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进行显微鉴别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采用生物显微摄影技术真实还原细胞的显微结构特征,并附组织结构及粉末彩图.结果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根横切面的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均密布大量纤维;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纤维束,木质部细胞壁均较厚;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叶横切面的中脉维管束均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均具有乳突状小突起;蝙蝠草与铺地蝙蝠草的粉末均具有晶鞘纤维和草酸钙方晶和针晶,均具有具缘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主要鉴别依据.

    作者:伍小燕;蒙万香;王进声;韦松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南五层龙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五层龙Salacia hainanensis L.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萃取和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卫矛醇(galactitol,1)、肌醇半乳糖苷(α-D-galactopyranosylcyclitol,2)、桫拉希醇(salacinol,3)、棉子糖[D-(+)-raffinose,4]、芒果苷(mangiferin,5).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袁干军;陶宏刚;谢毅强;裴刚;杜方麓;张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析

    目的 评析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展望.结果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肝郁脾虚型、气虚血淤型、血淤型几种较为成熟的模型.结论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线粒体CYP4502E1的作用

    目的 研究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线粒体CYP450 2E1的干预作用.方法 28只三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化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其余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一周将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氨基胍治疗组(Ag组).治疗9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内MDA、Cu/Zn-SOD及T-AOC.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力.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Cu/Zn-SOD、T-AOC有明显降低(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显著地降低肝脏匀浆和线粒体MDA含量(P<0.01),Ag组可提高肝脏匀浆T-AOC(P<0.05)和线粒体T-AOC(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性.结论 Ag可能通过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活性,减轻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糖尿病肝脏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存福;汤旭磊;林允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e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蕲艾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丹参组.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蕲艾提取液组可下调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蕲艾提取液可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熊振芳;胡慧;邢彩珍;李华成;张赤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外科常见病,约占胆石症之15%~25%[1].2009-06~2010-06,我院采取十二指肠镜配合中医中药系统治疗胆总管结石引发的梗阻性黄疸,在退黄时间、恢复肝功能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健;孔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降糖益肾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经降糖益肾活血方干预后的DN模型大鼠肾组织PKC酶的活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情况,以揭示其在D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福辛普利对照组.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 造模各组大鼠胞膜PKC活性、细胞内总的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中药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与DN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中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大鼠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经降糖益肾活血方干预的DN大鼠TGF-β1表达明显减弱,与DN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降糖益肾活血方能降低肾小球PKC活性.下调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过度表达.

    作者:宋春晖;陈大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酒精对其的影响

    目的 在模拟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研究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以及酒精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法进行测量.结果 其作用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二者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是一个自发过程,且以静电作用结合为主,酒精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 绿原酸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但会受到酒精的影响.

    作者:贾昊迪;王建明;刘宪英;房琳琳;秦芳;颜羽;黄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参中植酸钙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 人参经酸提,超滤,碱沉得到组分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纯度鉴定,钼酸铵显色法、三氯化铁沉淀法、蛋白质沉淀法、草酸钙沉淀法进行性质鉴定,1H-NMR、MS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中植酸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从人参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经鉴定是植酸钙,人参中植酸钙的含量为4.97%.结论 该研究首次从人参中分离并鉴定出植酸钙,可为人参药理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王涵;赵雨;杨士慧;邢楠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柳兰叶凤毛菊等19种藏药提取物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19种藏药提取物进行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活性的筛选.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ogenic effect,CPE)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的大无毒浓度(TC0)和药物抑制RSV的致病变作用.结果 从19种藏药中筛选出柳兰叶凤毛菊Saussurea epilobioides Maxim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RSV活性,其TC0大于500μg/ml,且在预防给药,直接灭活,给药治疗3种加药方式下均具有抗RSV活性,其中预防给药对RSV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对19种藏药提取物的筛选,发现柳兰叶凤毛菊提取物具有抗RSV的活性.

    作者:陈振平;王巧利;曾凡力;李深;鞠怀强;任哲;钱垂文;吉守祥;周建青;王一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血病K562/A02细胞Mdrl基因的表达及解毒化淤药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解毒化淤药含药血清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Mdrl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解毒化淤药含药血清处理后K562/A02细胞Mdrl基因的表达,并与干扰素作对照.结果 解毒化淤药含药血清能够降低K562/A02细胞Mdrl基因的表达.结论 解毒化淤药含药血清通过降低K562/A02细胞Mdrl耐药基因的表达,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

    作者:李玉莹;马武开;严鲁萍;姚宇红;黄礼明;姚血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朱砂及其复方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朱砂及其复方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脏的急性毒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朱砂安神丸高剂量组(20 g·kg-1ig)、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10 g·kg-1ig)和朱砂组(0.3 g·kg-1ig),各组小鼠均早晨给药1次,8 h后断头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肝中汞蓄积量,肝功能,肝指数,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朱砂和朱砂安神丸组小鼠肝脏ALT和AST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三组小鼠肝脏中汞蓄积量均有所增高,并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单次给药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朱砂组Cyp2a4、cyp2b9、Cyp 2f2、Cyp8b的基因表达下降,cyp3a11和Cyp3a44的基因表达增高:朱砂安神丸低剂量组Cyp2b9和Cyp2f2的基因表达下降;各组对其他基因的表达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次给药后,汞在小鼠肝脏中蓄积很少,对肝脏未造成明显损伤,但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诱导和抑制作用.

    作者:何海洋;吴琴;刘杰;时京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为慢性淤胆型肝炎的患者90例,随即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5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12周为1个疗程.以肝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轻度或中度异常,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BI-LI、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而ALP、GGT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张建军;张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理论模型的内容分析法重构

    目的 重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的理论模型.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文献研究设计方案,基本研究过程为明确文献研究对象、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内容分析工具、中医辨治认识的内容分析、定性与定量统计处理、解释比较、构建理论模型.结果 目标文献242篇,分析了整体和局部治疗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初步重构了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框架.结论 中医辨治有辨病、辨证、辨症之分,可以实现相对的规范统一,内容分析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作者:杨小波;李倩;罗云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