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糖益肾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宋春晖;陈大舜

关键词:降糖益肾活血方, 蛋白激酶C,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目的 探讨经降糖益肾活血方干预后的DN模型大鼠肾组织PKC酶的活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情况,以揭示其在D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福辛普利对照组.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 造模各组大鼠胞膜PKC活性、细胞内总的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中药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与DN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中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大鼠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经降糖益肾活血方干预的DN大鼠TGF-β1表达明显减弱,与DN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降糖益肾活血方能降低肾小球PKC活性.下调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过度表达.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的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

    目的 建立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60%乙醇为溶剂,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结果 紫茎泽兰中总黄酮含量为6.14%,RSD=1.62(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测定,为紫茎泽兰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焱;黄筑艳;宴雨寒;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南五层龙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五层龙Salacia hainanensis L.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萃取和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卫矛醇(galactitol,1)、肌醇半乳糖苷(α-D-galactopyranosylcyclitol,2)、桫拉希醇(salacinol,3)、棉子糖[D-(+)-raffinose,4]、芒果苷(mangiferin,5).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袁干军;陶宏刚;谢毅强;裴刚;杜方麓;张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蟾毒灵对大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蟾毒灵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 诱导大肠癌细胞周期S期阻滞可能是蟾毒灵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旭;陈腾;奉典旭;陈超;殷佩浩;左青松;陈亚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伤科止痛膏的抗炎镇痛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目的 研究伤科止痛膏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该品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该品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伤科止痛膏可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对热板法致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 伤科止痛膏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董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的研究

    目的 制定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方法 采用醋酸乙酯冰浴超声提取,SPE活性炭固相萃取柱净化除杂质,GC-NPD法检测药材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结果 建议将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有机磷类农药大残留限量规定为:甲胺磷:不得检出、敌敌畏:0.2μg/g;乙酰甲胺磷:0.5μg/g;乐果:0.2μg/g;马拉硫磷:0.5μg/g;杀扑磷:2.0μg/g;对硫磷:不得检出;二嗪农:0.2μg/g;乙硫磷:0.5μg/g;甲基对硫磷:不得检出;久效磷:不得检出;氧化乐果:0.05μg/g.结论 该研究为生产绿色中药和保障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余春梅;武小赟;李铁钢;喻强;阳勇;罗维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素馨花中总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素馨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计算总环烯醚萜苷收率(按药材计算)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水冷浸、水煎煮、醇冷浸、醇回流的各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水冷浸佳条件为A3B3C3,水煎煮佳条件为A3B1C3,醇冷浸佳条件为A2B1C3,醇回流佳条件为A3B3C1.各种方法的优组合所得的总环烯醚萜苷收率差别不大.结论 该研究考察的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素馨花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郝婷;赵桂琴;张树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机理.方法 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模型,使用益气活血复方与赖诺普利对照治疗观察,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和心室重构关系密切的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模型组MM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MM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其西药组效果为明显;模型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中药组为明显.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赖诺普利组,说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有着毒副作用小,疗效突出等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作者:马金;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电针配合醒脑开窍法对脑卒中肢体偏瘫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以电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前2个疗程每天治疗1次,第3个疗程隔天治疗1次.治疗前后,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25.71%,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治愈率14.29%,总有效率为85.71%.经统计分析,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配合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安全有效,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优于单纯的醒脑开窍针刺法.

    作者:黄剑;彭支莲;丁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参芪止血胶囊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参芪止血胶囊(SQHC)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SQHC大允许浓度混悬液,50 mL/kg体积给小鼠灌胃,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连续14 d.Wistat大鼠,以SQHC 5.0,2.5和1.25g/kg连续灌胃给药28 d,分别于给药28 d和停药后第14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SQHC单次给药的大耐受量>25 g/kg(相当临床用量的416.7倍);长期用药第2~4周,5.0g/kg和2.5 g/kg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用药28 d结束时SQHC各剂量组Hb含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QHC各剂量组子宫和卵巢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血液学、肝功能、肾功能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意义(P>0.05);主要脏器组织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形态学改变;无动物死亡.停药第14天后,各组动物的血液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鼠口服给参芪止血胶囊Hb含量、子宫和卵巢系数高于对照组,机制有待探讨.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改变.无延迟毒性反应.

    作者:宋素英;刘玉玲;王迎寒;陈光辉;张树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子菜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子菜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葡萄糖临床检测试剂盒检测白子菜对正常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并于葡萄糖消耗实验结束后用MTT法检测白子菜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HepG2细胞置于10-8 mol·L-1胰岛素培养液中36h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用葡萄糖临床检测试剂盒检测白子菜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 白子菜对HepG2细胞增殖无影响,并可促进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结论 白子菜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韦乃球;冼寒梅;杨柯;郝永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认识到护理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难点,才能更好地促进两种教育的融合.文章从思想观念、护理人文教育体系、护理教育者等方面分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田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复方六月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复方六月青(CLYQ)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皮下注射(s.c.)CCl4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LYQ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并设正常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i.g.)生理盐水,其他组i.g.相应的药物,连续4周.于肝左叶同一部位取肝组织约1 cm×1 cm×1 cm大小,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作光镜观察;另一部分约1 cm×1 cm×1 cm大小,固定于2.5%戊二醛作电镜观察.结果 CLYQ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肝小叶结构完整,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CLYQ低剂量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有破坏,尚完整,结节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 CLYQ能有效地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抑制肝纤维化形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士军;张志伟;陈兆霓;林兴;付书婕;黄仁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分别运用微波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3种方案提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确定佳提取方案,并运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3种方案中,微波提取法为佳方案.微波提取法正交实验中,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528 W、微波时间30 s,是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较理想的提取条件(得率为22.19 mg/g).结论 微波法提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方法简单可行,为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严丽芳;叶莉莉;汤新慧;高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双黄连注射液灭菌工艺研究

    目的 对双黄连注射液的灭菌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考察在不同pH、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的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从中筛选出可以确保双黄连注射液质量和稳定性的灭菌条件.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佳灭菌工艺为115℃,35 min.结论 通过三批实验验证该灭菌工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作者:吴春丽;李幸;雷伟;吴洪银;刘宏民;吴继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情志病证病机规律的古医案研究

    目的 探讨情志病证古医案的病机规律.方法 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病种分布、病因、症状、病位、辨证及讧候分布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病机理论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 病因以情志诱发为多,单一情志因素则以怒多;症状中常见20种,其中8种为躯体症状;病位在脏以心、肝、脾为多,在腑则多为胃和胆,奇恒之府则以脑多见;证候类型出现频次多是肝郁脾虚证(53次),其余依次为:肝火犯胃证、肝火炽盛证、惊恐伤神证、肝脾气血两虚证、肝脾气滞讧、痰气互结证、忧伤神气证、肝旺脾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结论 情志致病以气机不畅为中介,导致脏腑损伤,其中以肝、心、脾三脏损害为多,病变初期多见实证,而后渐延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的病机规律.

    作者:张丽萍;武丽;张曼;臧知明;夏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肉桂油微乳中桂皮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油微乳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3:67),检测波长28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桂皮醛在28.8~100.8μg/ml(R2=0.999 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29%,RSD为1.45%.结论 HPLC测定桂皮醛方法便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肉桂油微乳含量的测定.

    作者:易醒;李莉;肖小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根黄分散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根黄分散片中黄芩苷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篮法),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于不同时间取样,采用RP-HPLC法在波长为280 nm处测定黄芩苷的含量,计算根黄分散片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该法加样回收率为97.27%,RSD为0.74%,在1.018~50.9 μg·ml-1范围内浓度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该试验确定的方法,10 min时测定根黄分散片的累积溶出百分率达到标示量的99.10%.结论 根黄分散片批内和批间黄芩苷的溶出累积释放百分率差异小,说明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且重现性好,可用于根黄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辛蕊华;罗永江;李维;郑继方;王贵波;邓素平;罗超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制模成功后进行实验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假手术组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低与中剂量组及高与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脑组织内ICAM-1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病理损害有关.

    作者:王宝亮;苏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新进展

    证候是中医研究的关键点和难点,各种新方法不断应用于揭示证候与疾病的研究中,模式生物的方法在近20年得到应用广泛,从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角度回顾并探讨证候研究的动物模型问题,倡导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病证结合的疾病模型,有助于揭示现代疾病谱下的疾病机制和中医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内涵.

    作者:张慧;杨卫彬;王丽颖;荆志伟;武红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对气滞血淤型胆囊疾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医辨证属气滞血淤型胆囊疾病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麻醉,观察组同时使用舒芬太尼,对照组同时使用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即刻,气腹前5 min,气腹后5,10,15min时SBP,DBP,MAP,HR;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两组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医辨证属气滞血淤型胆囊疾病过程中,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邓明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