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醒;李莉;肖小年
目的 研究姜黄炮制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法 通过姜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指纹图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姜黄炮制后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不大,姜黄素和挥发油的含量明显降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变化不显著,姜黄指纹图谱共标出指纹峰11个,姜黄片则标示出7个.结论 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姜黄经炮制后HPLC指纹图谱指纹峰减少,印证了姜黄炮制后有效成分有损失的结论.
作者:李敏;唐艳萍;于素玲;杨小多;齐景梁;吴发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何斌;周敏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改良益气化痰方主要药理作用.方法 对实验小鼠进行耐高温、耐低张缺氧实验观察,观察其对小鼠的抗疲劳及生存能力的作用.采用氨水致小鼠咳嗽方法,观察其对小鼠的镇咳作用.对小鼠尾静脉注入伊文思蓝,观察其对小鼠的化痰效果.结果 改良益气化痰方对小鼠在高温、低氧等应激耐受性的效果显著(P<0.05),并可延长小鼠在高温、缺氧情况下的生存时间(P<0.05);改良益气化痰方能延长因氨水导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并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P<0.05);改良益气化痰方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呈现负值,表明改良益气化痰方的化痰效果良好(P<0.05).结论 改良益气化痰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增强机体抵抗力作用,提高应激能力以及耐缺氧能力,同时还具有镇咳化疾作用,因此适用于慢性呼吸道炎症的治疗.
作者:温丽雅;余红;马荣丽;颜宇琦;杨艳云;方燕锟;张继江;王笑欢;范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红舌与证素的关系,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 随机选取当代的全国295位著名中医专家的7680例医案,统计红舌在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中出现的频数、频率以及红舌涉及各种证素的频数、频率,并选择红舌涉及频率高的几种证素,对它们各自出现红舌的比率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536例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高的病位证素是肝、肾、脾、胃,肝的病例中出现红舌的比率高于肾、脾、胃(P<0.01);红舌病例中,出现频率高的病性证素是热、阴虚,红舌在热、阴虚病例中出现的比率亦高于其他病性证素(P<0.01).结论 红舌与病性证素热、阴虚及病位证素肝的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戴芳;唐亚平;龚超奇;王飞;周艳;朱文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降糖益肾活血方干预后的DN模型大鼠肾组织PKC酶的活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情况,以揭示其在D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福辛普利对照组.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 造模各组大鼠胞膜PKC活性、细胞内总的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中药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与DN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中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大鼠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经降糖益肾活血方干预的DN大鼠TGF-β1表达明显减弱,与DN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降糖益肾活血方能降低肾小球PKC活性.下调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过度表达.
作者:宋春晖;陈大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雌雄银杏根、茎、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 K、Ca、Zn、Cu、Ni、Co、Cd等7种元素在雌树中的含量偏高,Mg、Fe两种元素在雄树中的含量偏高.结论 雌雄银杏根、茎、叶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作者:卢志标;吴争荣;马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Wiste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蕲艾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丹参组.猪血清腹腔内注射法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蕲艾提取液组可下调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蕲艾提取液可下调Bcl-2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熊振芳;胡慧;邢彩珍;李华成;张赤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技术,对藏荆芥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和化学成分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荆芥内酯(75.37%)、螺十二烷(3.47%)、2,4-二甲基-1,3-戊二烯(2.70%)、没药醇(1.45%,)、5-壬烯-2-酮(1.0%)等29个组分.结论 藏荆芥挥发油中富含荆芥内酯等成分,与其他荆芥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很大.
作者:泽仁拉姆;童志平;张垠;刘之华;薛鹏喜;谢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特应性皮炎(AD)中医古籍文献的评价、分析,为临床及科研的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71篇古籍文献,其中48篇(67.6%)提及7种病因病机,以风、湿、热邪致病居多;49篇描述了皮损的好发部位;23篇描述了发病年龄,以儿童期常见;49篇描述了自觉症状,以瘙痒贯穿了该病的始末;58篇古籍文献中的治疗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共涉及30个外治方.结论 从古文献中发掘临床辨治AD的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黄楚君;蔡坚雄;刘炽;黄咏菁;吴大嵘;陈达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为工业化放大生产螺旋藻激酶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为后续的酶学性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配制螺旋藻激酶粗酶液,通过离心沉淀,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凝胶层析来分离提纯螺旋藻激酶,后用SDS-PAGE电泳法验证螺旋藻激酶纯度,测定分子量.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得到了较纯的蛋白,酶回收率达到42.3%,纯化倍数达到6.1.所得螺旋藻激酶的分子量为40 KD.结论 初步探索出较为优化的螺旋藻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作者:肖云晓;陈高斯;庞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析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展望.结果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肝郁脾虚型、气虚血淤型、血淤型几种较为成熟的模型.结论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优选云南松松针中莽草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莽草酸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时间及温度对莽草酸收率的影响.结果 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25℃,料液比为1:25,提取3次,提取时间40 min,莽草酸的收率为3.47%.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周萍;雷娇;刘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薏苡仁注射液(康莱特)对人肺腺癌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康莱特抗肺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A549细胞,分别加入5,10,15,20,25μl/ml康菜特,对照组加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孵育24,48 h,MTT方法测定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20 μl/ml康莱特孵育48 h后,收集细胞,RT-PCR、Western blot分别测定PC-NA、P21、P27和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康莱特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康莱特处理后,G1期的细胞均显著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20μl/ml康莱特处理A549细胞48 h后,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21、P27及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康莱特可通过下调PCNA表达、上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和P27,以及P53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周期,发挥其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刘翠霞;周坤;王亚珍;吕品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毛叶丁香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实验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P等含量、肝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或P<0.001)、肝系数明显增大(P<0.05)、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5).毛叶丁香醇提物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水平(P<0.05);也可降低AST水平,低、中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或P<0.01);也可降低T-BIL含量,但不具统计学意义;未见能明显影响肝脏系数,但可使胸腺系数增大至接近正常,低剂量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也显示其保肝作用.结论 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景霞;吴银屏;付银峰;张志罡;赵炎;李月华;王建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CM)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大鼠血脂水平,同时肝脏取材,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喂饲大鼠12周,抽样检测血脂,确定高脂血症模型成功后分组;高、低剂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CM,0.25,0.5 g/kg·d)]组和阳性药组[血脂康胶囊0.125 g/(kg·d)]每天2次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治疗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TC、HDL-C、LDL-C和APO-A的含量显著增高;肝脏组织发生了中重度的脂肪变性;与模型组比较,YDCM高剂量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TC、LDL-C含量,YDCM各剂量组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的脂肪变性,尤其是YDCM高剂量组肝脏组织形态学与正常肝脏比较接近.结论 YDCM高剂量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LDL-C水平,产生一定的调血脂作用,更为显著的是YDCM能有效改善高血脂性肝脏脂肪样变,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血脂性脂肪肝病的治疗药物.
作者:王丽华;张俊青;夏文;李星;聂晶;王钰莹;吴芹;余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腧穴配伍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腧穴配伍可达到协同增效作用、拮抗作用,临证时如合理使用腧穴配伍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副反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伍不当则可能影响疗效,因此穴位配伍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确诊为慢性淤胆型肝炎的患者90例,随即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5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12周为1个疗程.以肝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轻度或中度异常,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2.2%,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BI-LI、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而ALP、GGT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张建军;张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部沸腾法对大分子物质-三七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减压内部沸腾法预处理三七物料以除去皂苷、黄酮、单糖等小分子物质,然后再采用常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多糖,以单因素实验分析操作参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内部沸腾法提取三七多糖的佳操作参数为:体积分数为80%的解吸剂,液料比为15:1,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8 min,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6%、含量为62.8%.与乙醇回流预处理后水提的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得率增加2.1%、速度提高15倍及乙醇用量减少2.5倍.结论 内部沸腾法提取三七多糖比传统法优势明显.
作者:翁艳英;韦藤幼;童张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挥发性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从短瓣金莲花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样品总量的85.94%.结论 短瓣金莲花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脂肪酸及烷烃类,另有少量的酮类和苯酚衍生物.
作者:王如峰;刘瑞凝;王赓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新工艺苦豆子片的抗菌、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MIC/MBC,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体外抗菌作用;体内抗菌试验采用腹腔分别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建立小鼠感染模型,以其死亡百分率为指标,经X2检验评价新工艺苦豆子片对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动物模型,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镇痛作用;采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新工艺苦豆子片的止泻作用.结果 体外抗菌实验表明,新工艺苦豆子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体内抗菌试验表明,新工艺苦豆子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的小鼠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新工艺苦豆子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有镇痛作用及蓖麻油引起小鼠腹泻有显著的止泻作用.结论 新工艺苦豆子片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和镇痛、止泻作用.
作者:符正南;王雪;刘燕;姚华;王林林;王歆君;黄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