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部沸腾法提取三七多糖的研究

翁艳英;韦藤幼;童张法

关键词:内部沸腾法, 提取温度, 三七多糖, 最佳操作参数, 预处理, 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乙醇, 体积分数, 提取时间, 提取工艺, 提取方法, 速度提高, 实验分析, 多糖得率, 提取率, 解吸剂, 单因素, 醇回流, 传统法
摘要:目的 探讨内部沸腾法对大分子物质-三七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减压内部沸腾法预处理三七物料以除去皂苷、黄酮、单糖等小分子物质,然后再采用常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多糖,以单因素实验分析操作参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内部沸腾法提取三七多糖的佳操作参数为:体积分数为80%的解吸剂,液料比为15:1,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8 min,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6%、含量为62.8%.与乙醇回流预处理后水提的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得率增加2.1%、速度提高15倍及乙醇用量减少2.5倍.结论 内部沸腾法提取三七多糖比传统法优势明显.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脑宣窍滴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形态学改变作用研究

    目的 检测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血浆中前列腺素类物质含量、脑组织海马锥体细胞尼氏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探讨清脑宣窍滴丸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给药3 d后复制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再灌22 h后,RIA法测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尼氏体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缺血2 h再灌22 h后,大鼠血浆中炎性介质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清脑宣窍滴丸180,90 mg/kg组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α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45 mg/kg组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180 mg/kg剂量组增加大鼠皮层、海马CA1区、CA3区锥体细胞尼氏体的积分光密度值.结论 清脑宣窍滴丸可能通过调节TXB2和6-Keto-PGF1α变化,增加海马尼氏体积分光密度来改善急性脑缺血损伤.

    作者:王斌;孙建宁;石任兵;孙文燕;张硕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芍不同炮制品对原发性痛经药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 考察樟帮炮制与药典炮制白芍饮片对原发性痛经解痉、镇痛、活血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评价镇痛作用;测量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考察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造大鼠痛经模型,记录炮制品拮抗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兴奋作用.结果 不同白芍炮制品均有镇痛,延长凝血、出血时间,抑制缩宫素诱导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与药典白芍炮制品比较,樟帮白芍炮制品对上述改善作用明显.结论 白芍樟帮炮制品的解痉、镇痛、活血作用优于药典炮制品.

    作者:江雁;张凌;熊贤兵;刘海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结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外科常见病,约占胆石症之15%~25%[1].2009-06~2010-06,我院采取十二指肠镜配合中医中药系统治疗胆总管结石引发的梗阻性黄疸,在退黄时间、恢复肝功能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健;孔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理论模型的内容分析法重构

    目的 重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认识的理论模型.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的文献研究设计方案,基本研究过程为明确文献研究对象、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内容分析工具、中医辨治认识的内容分析、定性与定量统计处理、解释比较、构建理论模型.结果 目标文献242篇,分析了整体和局部治疗的中医辨病、辨证规律,初步重构了中医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框架.结论 中医辨治有辨病、辨证、辨症之分,可以实现相对的规范统一,内容分析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作者:杨小波;李倩;罗云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郁金煎剂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郁金煎剂对实验性胃渍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水浸应激、利血平和无水乙醇诱发胃溃疡及大鼠醋酸刺激性、幽门结扎性胃渍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结果 郁金煎剂能使各种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明显增加.结论 郁金具有较好的抗急慢性胃溃疡作用.

    作者:赵雷;张博男;白静;贾欣;吕华;刘淑梅;张楠;齐亚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析

    目的 评析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展望.结果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肝郁脾虚型、气虚血淤型、血淤型几种较为成熟的模型.结论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延胡索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延胡索水提液对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吗啡剂量递增颈背部皮下注射10 d,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在CPP测试后当日,不同剂量延胡索水提液灌胃治疗.结果 在延胡索1 mg·kg-1,2 mg·kg-1组,大鼠吗啡CPP效应6 d消退,相比模型组(21 d消退)提前2/3时程.结论 延胡索单味中药能加速吗啡诱导CPP效应的消退,提示该药具有治疗吗啡精神依赖的潜能.

    作者:吴明松;郭萍;钱刚;杨明理;黄彬;罗素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参芪止血胶囊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参芪止血胶囊(SQHC)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SQHC大允许浓度混悬液,50 mL/kg体积给小鼠灌胃,观察急性毒性反应,连续14 d.Wistat大鼠,以SQHC 5.0,2.5和1.25g/kg连续灌胃给药28 d,分别于给药28 d和停药后第14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SQHC单次给药的大耐受量>25 g/kg(相当临床用量的416.7倍);长期用药第2~4周,5.0g/kg和2.5 g/kg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用药28 d结束时SQHC各剂量组Hb含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QHC各剂量组子宫和卵巢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血液学、肝功能、肾功能和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意义(P>0.05);主要脏器组织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形态学改变;无动物死亡.停药第14天后,各组动物的血液学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脏器系数等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鼠口服给参芪止血胶囊Hb含量、子宫和卵巢系数高于对照组,机制有待探讨.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无异常改变.无延迟毒性反应.

    作者:宋素英;刘玉玲;王迎寒;陈光辉;张树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伤科止痛膏的抗炎镇痛作用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目的 研究伤科止痛膏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模型,观察该品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该品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伤科止痛膏可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和棉球性肉芽组织增生,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对热板法致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 伤科止痛膏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董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 蟾毒灵对大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蟾毒灵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 诱导大肠癌细胞周期S期阻滞可能是蟾毒灵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旭;陈腾;奉典旭;陈超;殷佩浩;左青松;陈亚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线粒体CYP4502E1的作用

    目的 研究氨基胍对糖尿病(消渴)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线粒体CYP450 2E1的干预作用.方法 28只三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化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其余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一周将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氨基胍治疗组(Ag组).治疗9周后处死大鼠.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内MDA、Cu/Zn-SOD及T-AOC.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力.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肝脏匀浆和肝脏线粒体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Cu/Zn-SOD、T-AOC有明显降低(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显著地降低肝脏匀浆和线粒体MDA含量(P<0.01),Ag组可提高肝脏匀浆T-AOC(P<0.05)和线粒体T-AOC(P<0.01).与DM组相比,Ag组能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酶活性.结论 Ag可能通过降低肝脏线粒体CYP450 2E1活性,减轻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糖尿病肝脏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存福;汤旭磊;林允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伊贝母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伊贝母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低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去皮、高温刺激,切除胚乳,流水冲洗等物理方法或GA3,硫脲,KT等化学试剂处理种子.结果 发现去皮与切除胚乳的方法均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达到90.0%左右,外源激素和高温刺激效果也较大,均超过50.0%.结论 贝母种子属于种皮休眠和胚休眠的双重类型,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对其破除休眠作用明显.

    作者:马生军;沙红;包晓玮;马建荣;王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积雪草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目的 对积雪草多糖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对比活性炭、过氧化氢、不溶性壳聚糖对积雪草多糖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脱色工艺.结果 积雪草多糖优脱色工艺为:pH为4.5,25℃,壳聚糖(g):0.5 mg/ml积雪草多糖(100 ml)为3.0:1,脱色60 min,多糖脱色率为62.24%,RSD为0.150 7%(n=5),保留率为80.11%,RSD为0.212 2%(n=5).结论 优脱色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韦媛媛;陈晓伟;彭吉莉;周吴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常见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 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 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 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王海峰;李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的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

    目的 建立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60%乙醇为溶剂,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含量.结果 紫茎泽兰中总黄酮含量为6.14%,RSD=1.62(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紫茎泽兰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测定,为紫茎泽兰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焱;黄筑艳;宴雨寒;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显微鉴别

    目的 对豆科植物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进行显微鉴别比较研究,为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种药用植物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采用生物显微摄影技术真实还原细胞的显微结构特征,并附组织结构及粉末彩图.结果 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根横切面的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均密布大量纤维;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茎横切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纤维束,木质部细胞壁均较厚;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叶横切面的中脉维管束均呈半月形,韧皮部外侧均具有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均具有乳突状小突起;蝙蝠草与铺地蝙蝠草的粉末均具有晶鞘纤维和草酸钙方晶和针晶,均具有具缘纹孔导管和螺纹导管.结论 以上显微特征可作为蝙蝠草和铺地蝙蝠草的主要鉴别依据.

    作者:伍小燕;蒙万香;王进声;韦松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分别运用微波法、超声波法和酶解法3种方案提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确定佳提取方案,并运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3种方案中,微波提取法为佳方案.微波提取法正交实验中,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528 W、微波时间30 s,是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较理想的提取条件(得率为22.19 mg/g).结论 微波法提取中华补血草根总黄酮方法简单可行,为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严丽芳;叶莉莉;汤新慧;高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非对数滴定法测定葡萄内酯的解离常数

    目的 测定水不溶弱碱性药物葡萄内酯的解离常数(pKb).方法 采用Benet法和Chtten and Harris法.利用葡萄内酯易溶于丙酮的性质,选用不同比例丙酮-水混合物为溶剂进行滴定,然后利用Benet法进行pKb的计算.结果 葡萄内酯pKb为9.7527,为弱碱性药物.结论 Benet法和Chtten and Harris法可有效测定难溶于水的弱碱性药物的pKb.

    作者:黎艳刚;陈海芳;涂明珠;魏玲;王发英;杨武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精粗多糖抗疲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精粗多糖的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方法 抗疲劳实验:考察黄精粗多糖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抗氧化实验:考察黄精粗多糖对溴苯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后MDA含量和GSH-Px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黄精粗多糖高剂量组(0.72 g·kg-1)、中剂量组(0.36 g·kg<'-1)、低剂量组(0.18 g·kg<'-1)和空白对照组(蒸馏水),抗氧化实验加模型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 d.结果 黄精粗多糖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及增加小鼠肝糖原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黄精粗多糖可显著降低溴苯所致小鼠肝损伤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小鼠肝组织的过氧化物歧化酶GSH-Px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黄精粗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石娟;赵煜;雷杨;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葛根素包衣缓释滴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素缓释包衣滴丸制备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速释丸芯,然后在丸芯表面包上一层薄膜衣控制其溶出速度.以滴丸硬度、圆整度、光滑度、拖尾度和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筛选丸芯基质;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薄膜衣包衣工艺,并以体外溶出度为指标,优选出葛根素缓释包衣滴丸佳制备工艺.结果 筛选出的丸芯基质为PEG6000,其与葛根素比例为5:1;薄膜衣的成膜剂为二醋酸纤维素,其在包衣液中用量为3%;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0.6%;致孔剂为PEG200,用量为0.1%~0.2%;包衣增重5%~7%.所制备的滴丸外观圆整度和光滑度均符合要求,12 h累积溶出度达80%以上,释药机制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方程.结论 该工艺简单实用,所制备的缓释滴丸在增加葛根素体外溶出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作者:高秀蓉;许小红;张永模;胡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