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奶制瑞香狼毒中多糖含量的蒽酮-硫酸法测定

韩江伟;杨夏;孙丽君;王玉华

关键词:奶制瑞香狼毒, 多糖, 蒽酮-硫酸法
摘要:目的 建立奶制瑞香狼毒中总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检测波长为620 nm.结果 样品中多糖在10~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8%,RSD为0.73%(n=5).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奶制瑞香狼毒中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特应性皮炎古籍文献的内容评析

    目的 通过对特应性皮炎(AD)中医古籍文献的评价、分析,为临床及科研的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 纳入研究71篇古籍文献,其中48篇(67.6%)提及7种病因病机,以风、湿、热邪致病居多;49篇描述了皮损的好发部位;23篇描述了发病年龄,以儿童期常见;49篇描述了自觉症状,以瘙痒贯穿了该病的始末;58篇古籍文献中的治疗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共涉及30个外治方.结论 从古文献中发掘临床辨治AD的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黄楚君;蔡坚雄;刘炽;黄咏菁;吴大嵘;陈达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让30例符合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女性患者服用加减芍药甘草汤,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2,4周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结果 服用加减芍药甘草汤后患者的血清PRL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高催乳素血症有较好疗效,并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段德香;崔桂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析

    目的 评析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问题和展望.结果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肝郁脾虚型、气虚血淤型、血淤型几种较为成熟的模型.结论 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周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南五层龙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海南五层龙Salacia hainanensis L.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萃取和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卫矛醇(galactitol,1)、肌醇半乳糖苷(α-D-galactopyranosylcyclitol,2)、桫拉希醇(salacinol,3)、棉子糖[D-(+)-raffinose,4]、芒果苷(mangiferin,5).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袁干军;陶宏刚;谢毅强;裴刚;杜方麓;张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辣蓼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辣蓼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总黄酮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4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辣蓼草采用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5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超声提取温度为45℃的提取条件效率较优;根、茎、叶、果实、全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58%,0.76%,1.80%,3.28%和1.34%.结论 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强,可用于提取辣蓼草中的总黄酮.

    作者:汤建;陈妹好;刘瑞江;徐秀泉;于小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腧穴配伍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腧穴配伍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腧穴配伍可达到协同增效作用、拮抗作用,临证时如合理使用腧穴配伍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副反应,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伍不当则可能影响疗效,因此穴位配伍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配穴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黄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真武汤及其组方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真武汤与方中生姜和白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真武汤、生姜、白术和生姜白术阴性样品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真武汤全方共鉴定出82个成分,生姜挥发油鉴定出51个成分,白术挥发油鉴定出21个成分,生姜白术阴性样品鉴定出10个成分,其中真武汤全方挥发油鉴定出的成分占其挥发油样品总含量的80.6%,生姜为91.5%,白术为57.5%,生姜白术阴性样品为91.4%.结论 真武汤挥发油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其他三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较少.

    作者:罗国安;应旭辉;李莎莎;韩凌;王义明;卢传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藏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GC-MS技术,对藏荆芥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和化学成分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荆芥内酯(75.37%)、螺十二烷(3.47%)、2,4-二甲基-1,3-戊二烯(2.70%)、没药醇(1.45%,)、5-壬烯-2-酮(1.0%)等29个组分.结论 藏荆芥挥发油中富含荆芥内酯等成分,与其他荆芥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很大.

    作者:泽仁拉姆;童志平;张垠;刘之华;薛鹏喜;谢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探讨保肝消脂颗粒治疗NAFLD的机理.方法 高脂饲料制备SD大鼠脂肪肝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保肝消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并设空白组.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记录肝指数,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肝匀浆中细胞色素P450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肝指数、肝组织中的细胞色素P45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保肝消脂颗粒治疗后,肝指数、肝匀浆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水平明显下降,其中保肝消脂颗粒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具显著性.结论 保肝消脂颗粒可有效地降低肝组织匀浆细胞色素P450水平,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谢晶日;梁国英;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正交实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虫草花多糖工艺

    目的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虫草花多糖工艺研究.方法 分别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功率,超声波处理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浸提温度为80℃,超声波处理功率14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40min.结论 超声波处理可有效的提高虫草花多糖的提取率.

    作者:李银花;宋卉;李洪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怀菊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目的 建立怀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方法 以茎段、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和NAA,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选择分化率高的快速繁殖培养条件.结果 怀菊茎段、叶盘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 mg·L-1+NAA 0.1 mg·L-1和MS+6-BA 1 mg·L-1+NAA 0.05 mg·L-1;小苗的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1,生根率达100%.结论 以怀菊茎段、叶片为外植体均建立了高效的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

    作者:周洲;陈双臣;陈迪新;尹新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 测定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CLC-ODS色谱柱,波长267nm,流动相:乙腈-水(17:83),流速1 ml/min.结果 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在0.075~6.25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2.3%.结论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操作简便,专属性好.

    作者:谢光波;吴超;范强;周先礼;格桑索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木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从木紫珠Callicarpa arborea Roxb.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ntiarol rutinoside(1)、kelampayosides A(2)、地黄苷(3)、异地黄苷(4)、lirioresinol B(5)、丁香酸(6)、antiaiol(7)、桦木醇(8)、乌苏酸(9)、叶黄素(10)、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玉梅;王飞;肖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发达国家药学教育模式转变分析

    发达国家在药学教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教育模式也一直为其他国家所借鉴.分析发达国家与地区药学教育模式的两次转变,可为中国药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药学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药学教育实现第2次转变,逐步确立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

    作者:蒋君好;陈颖;李勤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酸菌发酵黄芪的抗疲劳保健功能研究

    目的 研究经乳酸菌发酵的黄芪发酵液抗疲劳保健功能及相关机制.方法 各组小鼠在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含量、糖原含量及血清、肝脏、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有三组发酵液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而黄芪不具有该作用;其中,黄芪-La5能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糖原含量,且肝脏SOD活力明显增加,肌肉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黄芪-La5具有抗疲劳的保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能源和抗氧化有关.

    作者:王曦;许晓燕;郑林用;余梦瑶;江南;杨志荣;罗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毛叶丁香醇提物抗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毛叶丁香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实验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P等含量、肝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或P<0.001)、肝系数明显增大(P<0.05)、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5).毛叶丁香醇提物各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水平(P<0.05);也可降低AST水平,低、中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或P<0.01);也可降低T-BIL含量,但不具统计学意义;未见能明显影响肝脏系数,但可使胸腺系数增大至接近正常,低剂量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也显示其保肝作用.结论 毛叶丁香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景霞;吴银屏;付银峰;张志罡;赵炎;李月华;王建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素馨花中总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素馨花中总环烯醚萜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计算总环烯醚萜苷收率(按药材计算)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水冷浸、水煎煮、醇冷浸、醇回流的各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水冷浸佳条件为A3B3C3,水煎煮佳条件为A3B1C3,醇冷浸佳条件为A2B1C3,醇回流佳条件为A3B3C1.各种方法的优组合所得的总环烯醚萜苷收率差别不大.结论 该研究考察的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素馨花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郝婷;赵桂琴;张树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草龙提取物及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草龙各个部位提取物及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醋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抑菌的活性,水提取部位在高质量浓度下仅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石油醚提取物没有抑菌活性;从醋酸乙酯部位分得的没食子酸也有抑菌作用.结论 草龙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的是醋酸乙酯部位;没食子酸单体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韦建华;卢汝梅;周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凤仙透骨草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研究建立凤仙透骨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Alhima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和0.1%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20μl.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12个共有峰构成风仙透骨草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确定了凤仙透骨草药材HPLC中原儿茶酸、东莨菪素两个成分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一致;不同产地12个批次的凤仙透骨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似性较好.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其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凤仙透骨草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朱玲英;钱士辉;沈红;陈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川芎-香附药对源流及功用初探

    川芎一香附药对首见于<丹溪心法>,两药配伍使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药对.文章从药对的来源、配伍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程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