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叶咀嚼片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卫强;于彩;张文静

关键词:四叶咀嚼片, 总黄酮, 正交优选
摘要:目的 研究四叶咀嚼片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总黄酮为考察指标,用正交实验考察四叶咀嚼片组方的提取方法,运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四叶中荷叶单煎、其他药味合煎的工艺条件,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组方的提取方法以荷叶单煎,其它药物合煎,然后混合的提取方法使其总黄酮含量和干浸青得率均较高;荷叶单煎中总黄酮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60倍90%乙醇,提取3次(2 h,l h,0.5 h),其他五味合煎中总黄酮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50倍90%乙醇,提取3次(2 h,1 h,0.5 h).结论 工艺稳定性良好,为筛选处方提取工艺提供了一种思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抗乙肝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将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作用于乙肝病毒D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以细胞病变(CPE)观察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药物对培养8d的2215细胞分泌的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石油醚提取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99.1μg/ml,大无毒浓度(TCo)为62.5 μg/ml;石油醚提取物对培养8d的2215细胞的HBsAg、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4.2 μg/ml,26.3μg/m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23.6,3.8.结论 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具一定的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为有效部位.

    作者:杨若婧;陈夏静;何袅宇;饶荣;张秀桥;刘焱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化癓消胚汤和甲氨碟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化癓消胚汤和甲氨碟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武汉市中医医院2006-01~2008-12期间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其生命体征稳定,并自愿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7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化癓消胚汤加MTX)35例和对照组(MTX)40例.结果 治疗组的血β-HCG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盆腔包块缩小及子宫直肠陷凹积液吸收比对照组的速度快;中药联合MTX治疗可增强疗效,有效的减少了MTX的使用疗程.结论 静脉滴注MTX合理适时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不仅增强了杀胚功能,还有利于盆腔包块和子官直肠陷凹积液的快速吸收,缩短了MTX的使用疗程,其临床疗效高于单纯使用MTX者.

    作者:丁枫;张压西;赵丹;曾春晖;周黎;彭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成分组成的SPE-HPLC-MS法测定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片中的三七皂苷类成分组成,并建立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分析技术,通过对CID质语图的解析以及与对照品比较,确定主要的三七皂苷类成分.采用C18SPE预处理方法,分别以水和甲醇为淋洗剂和洗脱剂,甲醇洗脱物用于HPLC含量测定.采用Agela-Venu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2 nm.结果 鉴定了7种皂苷成分,其中3种成分首次在复方丹参片中报道.建立了4种主要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b1、Rd)的的SPE-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的平均回收率为95.8%~101.3%,RSD小于3.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环境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提高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标准的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张海江;袁日琴;胡静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基因调控的影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在其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逆转CAG及其癌前病变的进程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过程中除了存在着细胞增殖水平的异常表达外,亦存在着细胞调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文章从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影响角度入手,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CAG及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理.

    作者:谢晶日;孙健伟;梁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新构建我国中药质量检测体系战略策略研究

    中药质量检测的高标准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基础.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中药质量检测标准混乱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个统一该标准的思路,即政府调整和完善中药质量检测标准,并强制中药行业执行该标准,以达到提高我国中药质量的目的.

    作者:屈援;郭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楤木总皂苷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楤木总皂苷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以抑制率为指标观察对肿瘤生长的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对荷瘤小鼠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楤木总皂苷400 mg·kg-1对S180的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3.63%,且能升高荷瘤小鼠细胞因子IL-2、1L-6、IL-12、TNF-α的水平.结论 葱木总皂苷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升高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李蓉;张潇;任美萍;肖顺汉;李华;刘明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黄花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对黄花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棯全草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采用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从黄花棯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植醇(43.67%)、棕榈酸(18.33%)、二十烷(7.28%)和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3.52%).黄花棯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高达到81.3%.结论 揭示了黄花棯挥发油化学物质基础,并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为综合开发利用黄花棯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苏炜;李培源;霍丽妮;刘良铨;郭娜娜;吴采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肿节风颗粒对小型猪腮腺急性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后肿节风颗粒对其外周血和腮腺ROS含量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小型猪随机分成空白组、单照组、药照组.药照组在照射前一周开始给药至腮腺标本的取出,空白组和单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麻醉条件下单照组和药照组均给予15Gy γ射线照射双侧腮腺,空白组给予0 Gy照射.在照射前1天和照射后第10天前腔静脉抽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照射后第10天取双侧腮腺,称取重量后分装,以猪活性氧(ROS)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其ROS的含量.结果 肿节风能促进白细胞的恢复、减缓红细胞的下降、提高血小板的含量;空白组、单照组、药照组ROS的浓度分别为12.50,88.16,13.57 U/ml,药照组和空白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节风对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后外周血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对ROS的清除作用比较明显,对小型猪急性腮腺放射损伤有一定程度的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张海东;王仁生;梁菲菲;马姗姗;肖帅;黎国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桅子对闹羊花肝毒性的解毒效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闹羊花的肝脏毒性以及桅子对闹羊花的肝毒性的解毒效应.方法 ①闹羊花的肝脏毒性试验,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闹羊花水煎剂2周后检测其血清中ALT的含量,并做肝脏病理切片;②桅子对闹羊花肝脏的解毒效应实验,小鼠分别灌胃闹羊花、桅子、闹羊花与不同浓度桅子的水煎剂3周,检测肝脏匀浆中的GSH-Px与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中ALT与TG含量.结果 闹羊花的肝毒性试验中,中浓度闹羊花组血清ALT明显高于空白组;各浓度闹羊花组肝脏病理切片均有损伤,低浓度与中浓度闹羊花组损伤明显(P<0.05,P<0.01).桅子时闹羊花的肝毒性的解毒效应实验中,闹羊花+中浓度桅子、闹羊花+高浓度桅子组肝脏GSH-Px、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闹羊花组,闹羊花+高浓度桅子组肝脏MDA、血清TG含量均显著低于闹羊花组(P<0.05,P<0.01),并且两者配伍小鼠情况更稳定,各组血清ALT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闹羊花对小鼠具有肝毒性,桅子对闹羊花具有解毒效应,作用与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姚敏;金柳燕;代文月;何丽美;高维琴;包怡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顺丁烯二酸单冰片酯在大鼠血清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 研究(+)-顺丁烯二酸单冰片酯在大鼠血清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0只SD健康大鼠灌胃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中(+)-顺丁烯二酸单冰片酯的浓度,采用PK solu 2.0(USA)动力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在大鼠血清中(+)-顺丁烯二酸单冰片酯的吸收相半衰期t1/2(abs)为(0.066±0.035 0)h、分布相半衰期t1/2 α为(0.117±0.082 1)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6.712±4.177)h、表观分布容积vd为(3954.89±844.056)L、达峰时间Tmax为(0.3±0.000 1)h、曲线下总面积AUC为(0.28±0.078 9)mg·h-1·L-1.结论 (+)-顺丁烯二酸单冰片酯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作者:王涛;陈传兵;张荣;王宁生;宓穗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蛋白质组表达谱,探讨参与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病理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及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全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获得了8个有明显规律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有2个蛋白点表达量有所升高,6个差异蛋白点表现为明显下调趋势.结论 研究发现的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慢性乙肝肝郁脾虚证病理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友平;郭芳宏;王磊琼;王小栋;魏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蒙药材多叶棘豆中微量元素的提取方法选择和含量测定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蒙药材多叶棘豆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消化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消解法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超声波法和微波消解法铁提取率较高,锰的差别不大;铁、锰含量分别为625.0,113.3 μg/g(微波消解法);619.1,117.4 μg/g(超声波法);533.3,110.4 μg/g(直接消解法).结论 超声波法和微波消解法适于蒙药材微量元素的提取.

    作者:王书妍;张力;包玉敏;张丽;黄玲玲;郑凤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马棘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马棘L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枝叶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NMR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马棘枝叶中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羽扇豆-20(29)-烯-3-酮(Ⅰ),木栓酮(Ⅱ),3β-乙酰氧基-齐墩果-12-烯-11-酮(Ⅲ),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Ⅳ),β-谷甾醇(Ⅴ),正三十烷醇(Ⅵ).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马棘枝叶中分离得到.

    作者:胡泽华;周静;田力;张鹏;吴继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Wistar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肝缺血再灌注组、参芪注射液加肝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动物缺血90 min再灌4h后采集标本,检测门静脉血清TNF-α、IL-10及血浆ALT水平,肝叶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肝脏缺血90 min再灌注4h后参芪扶正注射液组的鼠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增高,而血清TNF-α及AL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IL-10、抑制TNF-α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翟东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桅子金花丸中桅子苷含量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桅子金花丸中桅子苷含量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方法 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60 cm×75 μm ID,有效长度52 cm);以25 mmol· L-1硼砂+25 mmol·L-1 SDS +4 mmol·L-1磺丁基-β-环糊精+8%(体积分数)甲醇(pH 9.5)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14 kV;重力进样10 s(高度15cm);检测波长238 nm.以维生素B1为内标.结果 桅子苷浓度在21.0~63.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桅子苷平均加样回收率100.5%,方法精密度(RSD)为0.5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桅子金花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晓可;毋福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漏芦的药效研究及现代临床新用

    漏芦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多方面的药效作用和临床用途.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漏芦的药效学研究和现代临床新用进行全面综述,为该药临床的进一步拓展莫定塞础.

    作者:李喜凤;余云辉;高伟利;胡春月;胡利欣;邱天宝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文章从模糊学入手,探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提出针对中医语言的特点,可以将模糊学理论应用在中医翻译中,以求理想化翻译效果.

    作者:李永安;李经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药桃仁的研究概况

    桃仁为活血化淤要药,临床功效显著.现代研究表明桃仁对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文章综述了桃仁的品种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新进展,为桃仁的深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颜永刚;雷国莲;刘静;刘贵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物理-生物法藕联工艺提高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的 应用物理-生物耦联新工艺,对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有效成分得率.方法 采用蒸气爆破和酶解(木质素酶+纤维素酶)甘草粉末后再煎煮提取的方法,获得甘草酸,使用正交实验优化气爆和酶解条件,并用HPLC测定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体系.结果 与常规方法煎煮甘草粉末相比,气爆处理甘草粉末溶出甘草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气爆+酶解处理甘草粉末溶出甘草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0.01).结论 蒸气爆破+酶解工艺提取中药成分,在充分利用中药宝贵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将发挥有益作用,推动中药现代化.

    作者:张娟;明智强;陈益荣;吴力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药抗氧化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证实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杭氧化治疗中有其独到之处且疗效确切.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抗氧化治疗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方面的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张琨;岳宗相;谢春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