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次乌头碱对乳大鼠原代培养心肌细胞Ca2+及Cx43表达的影响

李志勇;谭鹏;孙建宁;刘永刚;李彦文

关键词:次乌头碱, 心肌细胞, 钙离子, Cx43
摘要:目的 观察次乌头碱对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30,60,120 μmol/L的次乌头碱在15,30,60 min对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次乌头碱作用心肌细胞15 min后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水平.结果 次乌头碱能提高心肌细胞[ Ca2+]i,这种作用在给药后15 min时显著,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Ca2+]i下降;次乌头碱作用心肌细胞15 min能降低心肌细胞Cx43的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次乌头碱能促进心肌细胞内Ca2+增高,进而导致细胞Cx43表达降低,增加心肌细胞发生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降糖补肾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IL-6、CRP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糖补肾方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TNF -α、IL -6、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注射小剂量STZ,1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血糖值>11.1 mmol/L者为造模成功的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不同剂量干预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血清TNF -α、IL -6、CRP含量.结果 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NF -α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降糖补肾方高、中剂量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 -6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效果相当;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降糖补肾方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炎症状态,对糖尿病大鼠IR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冠杰;唐咸玉;孙璐;孙晓泽;孙景波;罗广波;温建炫;卢绮韵;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河南金银花产地深加工的探讨

    对目前河南金银花产地深加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可供河南选择的金银花产地深加工的方法,以期促进河南金银花产业的发展.

    作者:杨俊杰;豆成林;李娟;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石墨炉测定铅含量方法研究

    目的 对石墨炉测定铅含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以石墨炉测定重金属铅含量为宗旨,考察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基本改进剂等因素.结果 通过实验条件优化,样品峰的拖尾现象得到解央,校正曲线从原来的0 999 473提高到0 999 903.结论 该方法能大程度改善样品峰的双峰和拖尾现象,具有简洁、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重金属铬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徐向彩;李家忠;龚治湘;郭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滇产三七固态生物转化后的化学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大曲菌种在不同营养条件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HPLC - MS法,对大曲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三七转化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转化产物中的R1、Rg1、Re、Rb1含量都出现降低;203.4nm、254.4nm波长下,转化产物不仅峰面积的改变,且出现了相对极性偏小的新吸收峰;转化中消失的化合物大多相同,但产生的新化合物也有相同,也存在差异.结论 三七经转化后化学组份发生了明显变化,揭示了药理效果差异的原因,反映了微生物对转化对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化诱导性,且不同营养源将影响菌种性能的表达,为新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思路.

    作者:马伟光;黄之镨;范培红;AndrewMarston;Karine NdjokoIoset;Kurt Hostettnann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结合中药治疗在念珠菌性阴道炎病人治疗中的有效性探讨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本病具有常规阴道用药后症状易好转,停药后又易复发;要彻底治愈,常规阴道用药至少3个月经周期;病人心理压力大等特点,致使很多病人对这一疾病在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存在着误区[1].医嘱依从性是以病人的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认为,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越高时,其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2.3].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医嘱依从性低与复发率高的特点,我科大胆尝试在中药抗念珠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以提高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预防复发.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显色剂对续断皂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分别用3种显色法显色,方法A显色剂为浓硫酸:甲醇(4∶1);方法B显色剂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醋酸乙酯(2∶8∶10);方法C显色剂为高氯酸.结果 方法B专属性较差,方法A和C均适合不同提取物中续断皂苷的测定,方法A加样回收率优于方法C.结论 方法A为佳显色方法.

    作者:邓雅婷;刘莉;刘美佑;李新方;杨欣;梅其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用GC - 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1和33种成分,海南龙血树茎脂溶性成分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0.33%)和环木菠萝烷醇(8.51%);其血竭脂溶性成分主要有薯蓣皂苷元(10.62%)和7-羟基-4 '-甲氧基黄烷(9.88%),其中8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结论 海南龙血树茎及其血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着差异,在入药和研究中都应区别对待.

    作者:罗应;王辉;左文健;戴好富;梅文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炮制对生药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概述

    文章综述了炮制对生药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成分——挥发油、生物碱、苷类、多糖、鞣质及微量元素的影响,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钟伯雄;张婉;刘伟志;秦阿娜;庞宗然;崔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2种大孔树脂对辽东楤木皂苷吸附特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优选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 比较了12种大孔树脂对辽东楤木叶中总皂苷的吸附性能,以辽东楤木叶中的代表成分辽东楤木叶总皂苷量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辽东楤木叶总皂苷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AB -8树脂对辽东楤木叶干粉中总皂苷吸附性能好,达到静态交换容量为30.4 mg·ml-1树脂,吸附率为93.2%,动态吸附量为23.8mg·ml-1干树脂,吸附率为94.0%,解吸率为81.0%.结论 筛选树脂应综合考虑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和树脂的孔径、比表面积、极性等参数.

    作者:吕邵娃;刘栋;胡畔盼;王秋红;肖洪斌;匡海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壮腰健肾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进行性骨骼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2].以中、下胸椎和上腰椎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于同时并存骨质疏松症,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效果不理想,维持时间短,且止痛药副作用大.因此,研究骨丢失的关键机制及治疗骨质疏松的新靶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和方法,已成为目前防治骨质疏松所关注的热点[3,4].我科2008 -06~2010 -0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9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为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输卵管妊娠病情相关因子与其主要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病情相关因子与该病主要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输卵管妊娠临床诊治观察表,对856例输卵管妊娠住院病例的病情因子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病情因子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均值,并通过t检验查验均值间的差异.结果 年龄、停经天数、血清β - HCG水平、妊娠包块大径(B超测量)这4个病情因子在该病主要证型中的均值存在差异.结论 年龄、停经天数、血清β - HCG水平、妊娠包块大径的不同均值水平,可预示输卵管妊娠不同的中医病理结局.

    作者:邱扬;邓高丕;宋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川半夏资源可溶蛋白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

    目的 为阐明川半夏资源间亲缘关系,准确鉴定半夏药材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采用SDS - PAGE技术分析对以川半夏资源为主的23份半夏材料以及2份掌叶半夏材料的叶片和块茎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 叶片共分离出19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11 ~18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14.5条.块茎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带纹,3条带纹为所有材料共有,每份材料可分离出4 ~12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9.4条.与块茎可溶蛋白图谱相比较,叶片可溶蛋白图谱能更好的鉴定半夏与掌叶半夏;无论是块茎还是叶片,其可溶蛋白在GS值为0.817水平上所有材料都可以聚为五大类,染色体数目相同或相近的材料有聚在一起的趋势.结论 川半夏资源具有较丰富的可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叶片可溶蛋白图谱可用于鉴别半夏与掌叶半夏,但块茎可溶蛋白图谱难以区分二者.

    作者:潘红梅;吴卫;申浩;官玲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与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 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RP - HPLC梯度洗脱法.采用RP- HPLC法,Phenomenex Prodigy ODS3-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结果 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470 0~1.880 0 μg(r =0.9994),0.056 0~0.224 0 μg(r =0.999 6),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58%(RSD=1.89%),97.35%(RSD=1.66%).结论 初步建立的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全面地评价黄芩茎叶的质量,为科学评价和全面控制黄芩茎叶的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张文岭;石俊英;靳维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湿热型结肠炎中Th1/Th2的状态以及黄芩汤对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 TN BS)法建立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 TNBS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临床活动度观察、结肠组织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检测结肠长度重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NF -γ)、白细胞介素12( IL - 12)、白细胞介素4(IL -4)和白细胞介素10(IL -10)水平.结果 黄芩汤能够有效缓解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临床症状,降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Th1细胞因子INF -γ和IL - 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 -4和IL - 10的表达.结论 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邹颖;迟宏罡;戴世学;封艳玲;刘洪波;郑学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艾灸预刺激对AD大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A,p21/cip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A、p21/cip的影响,以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CyclinA、p21/cip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通过3个疗程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区CylinA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p21/cip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增强(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对异常表达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AD的病理改变或相关的细胞凋亡,达到防治AD的目的.

    作者:刘静;杜艳军;李婧;刘若兰;王晓兰;孙国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抢救15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昏迷是急诊常见急症之一,占首诊患者总数的3%左右[1].昏迷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复杂,进展快速,如不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治疗,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虽然细致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诊断线索,但昏迷患者自身不能提供详细的病史及病情,加上不能配合查体,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无论是从时间还是费用角度考虑,我们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完成所有可能的检查,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初步诊断,从而实施抢救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昏迷患者的初步诊断率和急救成功率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院急诊科2010 -01~2010- 12收住的150例非创伤性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如下.

    作者:叶先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的合成

    以甘草次酸为原料,采用经典的克莱门森还原制备了11-脱氧甘草次酸,接着在不同的催化体系中(浓硫酸、浓盐酸、干盐酸气)研究了合成了甘草次酸甲酯的佳条件,结果表明以干盐酸气催化可获得较高的产率.并在该条件下合成了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合成的化合物经过IR,1 HNMR,13CNMR等进行了表征.

    作者:雍建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叶和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 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66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4.33%,其中芳樟醇含量高达25.84%;从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6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30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0.09%,含量高的成分为棕榈酸(39.78%)和油酸(22.91%).结论 青藤仔叶和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很大不同.叶挥发油中绝大多数化学成分为萜的含氧衍生物(47.77%),茎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75.95%),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青藤仔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霍丽妮;李培源;陈睿;邓超澄;卢汝梅;卢澄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5种化学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目的 研究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在体肠吸收,比较小檗碱等5种化学成分在小肠吸收率及吸收系数的异同.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灌流后药液5种化学成分含量及吸收系数,考察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小檗碱等5种化学成分在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 随着黄连配比增加,5种化学成分的吸收率有增加趋势,且黄连吴茱萸6∶1时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吸收率均比黄连吴茱萸1∶1和2∶1的吸收率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5种化学成分的Ka值与Kapp值有增加趋势,且黄连吴茱萸6∶1时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及吴茱萸次碱的Ka值均比黄连吴茱萸1∶1、2∶1的Ka值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增加黄连的配伍比例,均有利于黄连和吴茱萸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黄连吴茱萸的配伍可能在于小肠吸收,且吴茱萸比例越少,黄连吸收越好;黄连比例 越多,吴茱萸吸收越好,黄连吴茱萸为6∶1时黄连与吴茱萸的吸收效果好.

    作者:黄雪君;涂瑶生;孙冬梅;曾晓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准噶尔橐吾根的生药鉴别

    目的 对准噶尔囊吾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质量标准的建立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结果 得到了性状特征、粉末及根横切面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及薄层色谱特征.结论 所得结果可作为此种药材的鉴别依据.

    作者:李莉娜;李慧;王琪;成玉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