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应;王辉;左文健;戴好富;梅文莉
目的 评价四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外周血CD40/CD40L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给药10d,观察小鼠结肠重量指数、病理变化及病理损伤评分以评价四神丸疗效,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肠炎小鼠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结肠重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治疗小鼠结肠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而且模型组小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同时除高剂量组外,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镜下可见黏膜上皮完整或少量受损,炎细胞散在性分布,淋巴滤泡增生,基底层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溃疡修复.在CD40/CD40L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细胞CD40分子表达明显偏高(P<0.05),而CD40L分子表达明显偏低(P<0.0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可见CD40分子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CD40L分子表达则明显偏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四神丸可有效缓解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与调节外周血CD40/CD40L信号有关.
作者:黄小英;赵海梅;管咏梅;万盼婷;童文婷;刘端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优显色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断总皂苷含量,分别用3种显色法显色,方法A显色剂为浓硫酸:甲醇(4∶1);方法B显色剂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醋酸乙酯(2∶8∶10);方法C显色剂为高氯酸.结果 方法B专属性较差,方法A和C均适合不同提取物中续断皂苷的测定,方法A加样回收率优于方法C.结论 方法A为佳显色方法.
作者:邓雅婷;刘莉;刘美佑;李新方;杨欣;梅其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掌握河北嶂石岩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该地区有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67科、163属、197种,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其中菊科、唇形科、豆科种类多,主要分布于农田灌草丛、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高山草甸,从药效来看,以清热、理血、祛痰止咳等药用植物为主,抗肿瘤、抗癌药种类可观,可予以重点利用.结论 加强濒危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实现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作者:闫路娜;任路强;焦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4味芳香开窍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1h后,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 250mg·kg -,采用甲酰胺浸泡,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以评价药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BBB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冰片全药(200mg·kg-1)、麝香全药与麝香石油醚提取部位(66.6 mg·kg-1)能显著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苏合香生药(1.33 2 g·kg-1)、安息香生药与石油醚提取部位(1g·kg-1)有降低EB含量的趋势.结论 麝香、冰片能对抗不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异常增高,表现出对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苏合香与安息香的作用强度弱于麝香、冰片.该类药物对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是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的药理学基础之一.实验结果亦提示药物的脂溶性部位可能是其作用于脑组织的物质基础.
作者:倪彩霞;曾南;汤奇;许福会;苟玲;王建;夏厚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白刺中3种酚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咖啡酸).方法 经过固相萃取后的白刺在色谱条件为: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甲酸缓冲液,流速1 ml/min时进行梯度洗脱.结果 3种酚酸类化合物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 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6.1%(RSD=1.9%),95.8%(RSD =2.1%),97.4%(RSD =2.2%).结论 通过固相萃取技术以及HPLC法测定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为白刺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陈晨;赵晓辉;文怀秀;陶燕铎;邵赟;梅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化腐再生法对糖尿病肌腱坏死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理.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化腐再生组、单纯化腐组、单纯再生组、对照组.所有大鼠均采用物理化学联合方式造成两处表皮及肌腱坏死创口,之后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换药治疗,并进行分泌物提取,观察创面的面积(cm2)与分泌物中活性因子的变化,并加以分析.结果 在肌腱坏死大鼠模型的治疗中,与其他方法治疗相比,化腐再生组创面剩余面积较其他组明显缩小,在修复中后期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创面渗出液中的总蛋白、总氨基酸、溶菌酶单位面积含量在不同时期显著增加,与创面愈合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化腐再生法对糖尿病大鼠肌腱坏死模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疗法,其机理可能与各种活性因子共同作用有关.
作者:张朝晖;徐强;马静;刘现周;朱朝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在长期用药中对大鼠肝功能及血细胞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蒙药紫花高乌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20d后,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球记数仪测定大鼠腹主动脉血中的生化指标( ALT、AST)和血细胞数.结果 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长期服用对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但会使大鼠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结论 紫花高乌头全草醇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长时间服用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但由于升高红细胞、血小板量会增加血液粘滞度,可能会对微循环产生影响.
作者:韩瑞兰;吕玲玲;张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在我国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教育部和卫生部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近视率已居世界第2位[1].青少年近视的早期往往表现为调节性近视,即因长时间明视近物,出现调节紧张,调节一时不能完全放松,而引发远视力下降.如对于调节性近视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往往引起眼部的器质性病变,即发展成所谓的真性近视.对于2009年04~ 2010 - 10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调节性近视患者运用复方决明片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波;袁芳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2009 - 01~2010 - 10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服务可以使医疗和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可提高患者掌握知识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崔立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5,2',4’- trihydroxy -6,7,5 '-trimethoxyflavone,TTF1)诱导人肝癌HepG -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TTF1作用HepG -2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yt -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TTF1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 -2细胞增殖、诱导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TF1明显降低bcl -2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bax、胞质cyt -c、caspase-3和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TTF1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 -2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香子;张学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茵陈蒿汤经方颗粒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成分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Elite SinoChrom ODS - AP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 -0.02%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7 min,19%→28%A;28 ~32 min,28%→80%A;32~42 min,80%A).结果 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9.200~1.840 0μg,0.1020 ~0.0204 μg,0.188 2~0.037 6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3种剂型中的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大黄酸的含量均有差异,可为茵陈蒿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红玲;曹佩雪;潘卫东;梁光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降糖补肾方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TNF -α、IL -6、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注射小剂量STZ,1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血糖值>11.1 mmol/L者为造模成功的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不同剂量干预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血清TNF -α、IL -6、CRP含量.结果 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NF -α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降糖补肾方高、中剂量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 -6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效果相当;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降糖补肾方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炎症状态,对糖尿病大鼠IR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冠杰;唐咸玉;孙璐;孙晓泽;孙景波;罗广波;温建炫;卢绮韵;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新药藏药滋补酥油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①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采用大给药量法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②长期毒性试验: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观察大鼠长期毒性反应.结果 藏药滋补酥油颗粒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大耐受量按浸膏计为80.0 g/kg,该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等效剂量的242.42倍.长期毒性实验,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大鼠在给药期和恢复期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可初步确定大鼠180 d的大安全灌服剂量按浸膏计为13.3 g/kg.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藏药滋补酥油颗粒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银芳;余日跃;多吉;格桑顿珠;德吉;白玛措姆;多杰仁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进行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的提取与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一步提取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利用气质联用仪和液质联用仪分别对所得精油和抗氧化剂进行检测.结果 超临界CO2一步提取精油及抗氧化剂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6 MPa,分离釜I温度56.5℃,夹带剂用量0.6 ml/g,萃取时间1h;萃取的迷迭香精油共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柠檬烯;萃取的抗氧化剂成分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酚,含量分别为15.6%、8.4%、3.5%.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一步获得迷迭香精油和抗氧化剂,方法简便、快捷、效率高,所得精油品质纯正,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高.
作者:张文成;张海涛;郑仁娟;刘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A、p21/cip的影响,以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CyclinA、p21/cip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通过3个疗程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区CylinA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p21/cip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增强(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对异常表达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AD的病理改变或相关的细胞凋亡,达到防治AD的目的.
作者:刘静;杜艳军;李婧;刘若兰;王晓兰;孙国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维吾尔医药地锦草抗真菌有效部位中芦丁及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2:58,V/V),,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芦丁和槲皮苷线性范围分别在0.42~2.52 μg,0.6~3.6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101.1%,RSD≤3.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地锦草抗真菌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
作者:库尔班尼沙·买提卡思木;祖里皮亚·塔来提;古丽娜·达吾提;希尔艾力·吐尔逊;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了解没食子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强弱及特点,测定急性毒性的相关参数.方法 小鼠观察检疫3d,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没食子提取物组:3.25,4.25,5.75,7.5,10.0 g/kg.bw剂量组,灌胃给予没食子提取物,观察其毒性表现.结果 没食子提取物组随着剂量的增加,毒性反应表现越明显,小鼠死亡只数也随之增加;空白对照组动物均无异常.结论 没食子提取物小鼠口服急毒LD50为4.41 g/kg;没食子提取物可能对胃肠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作者:李治建;阿布都吉力力·阿不都艾尼;孟繁龙;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小鼠随机分成9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40 mg·kg-1,ig)对照组和山豆根总成分、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以100,200和400 mg·kg-13个剂量组ig,每组10只.给药7d,分别于第7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以造成免疫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8小时摘眼球取血,称量肝脾,记录肝脾指数,检测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SOD和GSH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能够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P<0.05)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含量(P<0.05);提高SOD、GSH含量(P<0.05);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P<0.01).结论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山豆根总成分相近,稳定肝细胞膜正常结构,加强组织修复,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周明眉;范自全;赵爱华;祝路;贾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 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 - 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 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然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的变化;采用RT -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VIP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 眼针治疗D- 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VIP的释放、下调VIP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王德山;王艳杰;李任锋;刘旭东;刘慧慧;柴继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其生成MMP -2、TIMP -1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划痕损伤实验、Boyden - chamber细胞侵袭实验观察VSMCs的迁移、侵袭,RT - PCR检测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均能明显下调MMP-2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TIMP-1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有抑制V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MMP -2表达降低、TIMP -1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林薇;赵锦燕;郑良朴;曹治云;陈旭征;彭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