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尼沙·买提卡思木;祖里皮亚·塔来提;古丽娜·达吾提;希尔艾力·吐尔逊;斯拉甫·艾白
目的 观察了哥王提取物及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急性毒性大小.方法 小鼠一次灌胃给予了哥王提取物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后,观察14 d内各受试样品小鼠的反应情况及死亡情况.记录各样品不同剂量组小鼠死亡只数,用Bliss法计算出该样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无小鼠死亡的样品,则测定其大给药量.结果 了哥王提取物的LD50为3.276 g/kg;了哥王石油醚部位的LD50为1.691 g/kg;了哥王醋酸乙酯部位的LD50为1.948 g/kg;了哥王正丁醇部位的大给药量为24.364 g/kg;了哥王水部位的大给药量为:32.788 g/kg.结论 了哥王提取物的毒性随脂溶性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推断其毒性成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
作者:张金娟;熊英;张贵林;李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5,2’,4’-三羟基-6,7,5’-三甲氧基黄酮(5,2',4’- trihydroxy -6,7,5 '-trimethoxyflavone,TTF1)诱导人肝癌HepG -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 TTF1作用HepG -2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yt -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TTF1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 -2细胞增殖、诱导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TF1明显降低bcl -2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bax、胞质cyt -c、caspase-3和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TTF1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 -2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香子;张学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 GC - MS)检测人体血液中乙醇代谢产物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G)的方法.方法 1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 Na2)抗凝全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浆,采用高氯酸去蛋白,并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提取物经BSTFA +TMCS(99∶1,v/v)衍生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总离子和选择离子模式(SIM)同时扫描,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样品在0.2~4.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8 8),检出限为0.17 mg/L,绝对回收率位于75.3%~85.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 ~7.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法医学鉴定和临床检验中EtG的分析测定.
作者:于天晓;李青;李剑波;丁世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慈航丹方药3种方法提取液(SBE液、WE液、AE液)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断尾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用玻片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慈航丹方药的3种方法提取液均能显著性地延长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其中SBE提取液作用为明显(P<0.05).结论 慈航丹方药的3种方法提取液均能延长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其中SBE提取液的作用强.
作者:于定荣;孙秀梅;张兆旺;姜仁禹;荆汉卫;王京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益脑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中风大鼠脑组织MMP -9、TIMP -1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与高脂饲料诱导相结合的方法,建立AS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采用ET -1注射法诱导急性脑缺血模型.然后对大鼠进行脑组织含水量计算,同时采用明胶酶谱法和逆明胶酶谱检测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MMP -9与TIMP -1的活性,并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各治疗组;同时,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MMP -9的活性降低,TIMP -1的活性升高.结论 益脑康可能通过恢复大鼠脑组织MMP -9和TIMP -1活性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
作者:陈杰;朱磊;周喜燕;秦秀德;黄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来源黄芪多糖提取物对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其活性差异,对比分析其化学组成.方法 MTT法分别检测黄芪多糖提取物对正常脾淋巴细胞、ConA活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硫酸苯酚法结合重量法分别测定样品中总糖、多糖、醇不溶组分含量.结果 各批样品对正常脾淋巴细胞均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或P<0.05),除SSK外,各样品在低浓度时促增殖作用较强,促增殖率为39.4% ~ 186.4%;XZX、XHS、SLH1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在4 mg·ml-时抑制作用强,抑制率为52.9%~104.0%,作用大小为XZX>XHS>SLH1,其余各批样品无明显抑制作用;各批样品醇不溶组分含量为18.74%~60.67%,多糖含量为7.22%~44.74%,大小顺序为XZX> XHS> SLH1> SLH2> SSK.结论 不同来源黄芪多糖提取物的质量差异十分显著.
作者:谢兴亮;盛艳梅;韩丽;杨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昏迷是急诊常见急症之一,占首诊患者总数的3%左右[1].昏迷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复杂,进展快速,如不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治疗,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虽然细致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诊断线索,但昏迷患者自身不能提供详细的病史及病情,加上不能配合查体,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无论是从时间还是费用角度考虑,我们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完成所有可能的检查,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初步诊断,从而实施抢救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昏迷患者的初步诊断率和急救成功率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院急诊科2010 -01~2010- 12收住的150例非创伤性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如下.
作者:叶先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新药藏药滋补酥油颗粒进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①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采用大给药量法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②长期毒性试验: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观察大鼠长期毒性反应.结果 藏药滋补酥油颗粒急性毒性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大耐受量按浸膏计为80.0 g/kg,该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等效剂量的242.42倍.长期毒性实验,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大鼠在给药期和恢复期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可初步确定大鼠180 d的大安全灌服剂量按浸膏计为13.3 g/kg.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藏药滋补酥油颗粒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银芳;余日跃;多吉;格桑顿珠;德吉;白玛措姆;多杰仁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榲桲子中脂肪酸成分.方法 以石油醚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经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处理后,以气相色谱-质谱(GC -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鉴定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为8.30%,油酸为31.65%,亚油酸为51.86%,亚麻酸为1.90%,不饱和脂肪酸达85.46%.结论 榲桲子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被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麻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作者:哈及尼沙;王强;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 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RP - HPLC梯度洗脱法.采用RP- HPLC法,Phenomenex Prodigy ODS3-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结果 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470 0~1.880 0 μg(r =0.9994),0.056 0~0.224 0 μg(r =0.999 6),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58%(RSD=1.89%),97.35%(RSD=1.66%).结论 初步建立的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全面地评价黄芩茎叶的质量,为科学评价和全面控制黄芩茎叶的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张文岭;石俊英;靳维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其疫情呈逐年增长之势.其中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和增加是使结核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耐多药结核病(M DR - TB)是指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对利福平、异烟肼两种及以上抗结核药产生耐药的结核病[1].MDR - TB具有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死亡率高的特点[2].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核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初始耐药率达7.6%,获得性耐多药率达到17.1%[3].结核耐药率的增加为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耐多药肺结核是目前我国治疗肺结核病中的难题.尽管WHO已制定相关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原则,许多研究亦遵循该原则,但化疗的有效率仍只有30% ~ 40%.多数MDR - TB成为慢性传染源,因此,寻找新药和新的有效治疗措施甚为迫切.山莨菪碱( 654 -2)是一种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近年来654 -2被广泛用于内科临床,多用于治疗肠炎腹泻等疾病.近已有学者将其用于治疗肺结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有关它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报道甚少.本文应用联合化疗加用山莨菪碱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以探讨其疗效.
作者:袁伟;徐康康;曹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母婴同室是指在在产后将产妇产与婴儿安排在病室内,以增进母子情感交流,调畅产妇情志,为后续的哺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产妇及婴儿均有益处.笔者自2009-01 ~2010 - 12对产妇和婴儿实行母婴同室的护理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詹园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湿热型结肠炎中Th1/Th2的状态以及黄芩汤对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 TN BS)法建立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 TNBS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临床活动度观察、结肠组织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检测结肠长度重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NF -γ)、白细胞介素12( IL - 12)、白细胞介素4(IL -4)和白细胞介素10(IL -10)水平.结果 黄芩汤能够有效缓解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临床症状,降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Th1细胞因子INF -γ和IL - 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 -4和IL - 10的表达.结论 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邹颖;迟宏罡;戴世学;封艳玲;刘洪波;郑学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降糖补肾方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TNF -α、IL -6、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注射小剂量STZ,1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血糖值>11.1 mmol/L者为造模成功的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不同剂量干预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后血清TNF -α、IL -6、CRP含量.结果 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NF -α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降糖补肾方高、中剂量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 -6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效果相当;降糖补肾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并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降糖补肾方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炎症状态,对糖尿病大鼠IR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冠杰;唐咸玉;孙璐;孙晓泽;孙景波;罗广波;温建炫;卢绮韵;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补肾调冲方对半乳糖致POF大鼠卵巢储备力及其相关因子INHB、AMH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卵巢储备力降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半乳糖致PO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O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于PND80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日灌服补肾调冲方水溶液,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共4周.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计数各组大鼠卵巢内各级卵泡数目,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SH、LH及E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内INHB及AM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补肾调冲方可使POF大鼠动情周期趋于正常,并能明显降低血清FSH、LH水平(P<0.05),提高E2水平(P<0.05),从而改善POF大鼠血清高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状态;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始基卵泡及窦状卵泡数目均较模型组增多,闭锁卵泡数目则明显减少.②与正常组比较,POF大鼠卵巢INHB及AMH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组大鼠卵巢INHB及AMH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补肾调冲方可明显改善POF大鼠血清高促性素低雌激素状态,促进卵泡发育,抑制卵泡过度闭锁,从而调节卵巢功能,提高卵巢储备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卵巢局部因子INHB及AMH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夏天;柴淑娟;马灵芝;李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补肾方不同的提取部位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探讨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补肾方中的总黄酮提取物;采用水提醇沉-超滤法制备总多糖及<1万,1万~5万,>5万等3个不同分子量段的多糖提取物;分别制备各提取物的大鼠含药血清,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率(MTT法)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提取物组的药效强弱.结果 多糖<1万组、补肾方(全方)组、肾气丸组、总多糖组、多糖1万~5万组和总黄酮组对成骨细胞增殖率数值高于生理盐水组;桂枝汤和多糖>5万组对成骨细胞的增殖率略低于生理盐水组,其中<1万的多糖部位有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 分子量<1万的多糖部位具有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作者:史万忠;詹红生;徐德生;刘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观察艾灸预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A、p21/cip的影响,以探讨艾灸防治AD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每组10只,以双侧海马注入Aβ1-42制作AD大鼠模型,造模前预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百会”、“肾俞”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CyclinA、p21/cip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通过3个疗程的预艾灸治疗,预艾灸组大鼠海马区CylinA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p21/cip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增强(P<0.01).结论 艾灸预刺激对异常表达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AD的病理改变或相关的细胞凋亡,达到防治AD的目的.
作者:刘静;杜艳军;李婧;刘若兰;王晓兰;孙国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 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的吸收均符合二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有一定优势.结论 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叶勇;晏亦林;周莉玲;黄秋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聚类法建立栀子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0~20 min,检测环烯醚萜苷类成分)、440 nm(20 ~30 min,检测西红花苷类成分),以24批栀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4批栀子样品可分为3类.结论 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栀子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继孝;罗光明;陈岩;徐丽芳;曾金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葛根素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抗凝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断尾测定出血时间、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肝素抗凝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葛根素显著延长出、凝血时间;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显著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结论 葛根素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其抗凝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变有关.
作者:于晨;范华英;于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