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勇;晏亦林;周莉玲;黄秋洁
目的 进行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的提取与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一步提取迷迭香精油及抗氧化剂,利用气质联用仪和液质联用仪分别对所得精油和抗氧化剂进行检测.结果 超临界CO2一步提取精油及抗氧化剂的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6 MPa,分离釜I温度56.5℃,夹带剂用量0.6 ml/g,萃取时间1h;萃取的迷迭香精油共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柠檬烯;萃取的抗氧化剂成分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迷迭香酚,含量分别为15.6%、8.4%、3.5%.结论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一步获得迷迭香精油和抗氧化剂,方法简便、快捷、效率高,所得精油品质纯正,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高.
作者:张文成;张海涛;郑仁娟;刘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研究大曲菌种在不同营养条件对滇产三七进行固态生物转化后其皂苷部分的化学变化,寻找药理活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用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和HPLC - MS法,对大曲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三七转化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转化产物中的R1、Rg1、Re、Rb1含量都出现降低;203.4nm、254.4nm波长下,转化产物不仅峰面积的改变,且出现了相对极性偏小的新吸收峰;转化中消失的化合物大多相同,但产生的新化合物也有相同,也存在差异.结论 三七经转化后化学组份发生了明显变化,揭示了药理效果差异的原因,反映了微生物对转化对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转化诱导性,且不同营养源将影响菌种性能的表达,为新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思路.
作者:马伟光;黄之镨;范培红;AndrewMarston;Karine NdjokoIoset;Kurt Hostettnann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维吾尔医药地锦草抗真菌有效部位中芦丁及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2:58,V/V),,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芦丁和槲皮苷线性范围分别在0.42~2.52 μg,0.6~3.6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101.1%,RSD≤3.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地锦草抗真菌有效部位的质量控制.
作者:库尔班尼沙·买提卡思木;祖里皮亚·塔来提;古丽娜·达吾提;希尔艾力·吐尔逊;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152种具有止咳作用的药材为对象,从性、味、归经、功效方面等进行了统计归类,初步分析了性味与止咳类药材成分类型的关系,探讨其规律性,为止咳类中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资料.
作者:光若静;张巧真;张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菊科(Compositae)紫菀属(Aster L.)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灌木,是紫菀族中大的属.据估计全世界约有250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中国有近100种[1].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安徽,此外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及甘肃等地亦有栽培,山东省也可栽培,并且生长良好,是当前中药栽培的好品种[1].该属植物中紫菀(Aster tataricus)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润肺下气,止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支气管、咳嗽、肺结核和咯血等症,民间一般用作治疗毒蛇咬伤和呼吸系统感染等.紫苑属所含化学成分较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对紫菀属中16种植物作过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出的化合物124个,其类型有各种萜类及其苷,其中三萜皂苷是本属主要特征性成分,环肽也是本属很有特色的一类化学成分,此外还有甾醇,香豆素,挥发油等[2].
作者:张应鹏;张海雷;杨云裳;时志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短期禁食对正常Wistar大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禁食对正常Wistar大鼠的安全性,探讨人类合适的禁食时长.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64只,按体质量随机编号分为8组,每组8只.观察禁食期间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形、活动情况等,实验末肉眼观察内脏形态、色泽、腹腔等.各组于实验前及实验结束时,各称一次大鼠的体质量;各组分别在0,12,24,36,48,60,72,96h取血,测定血常规、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结果成年Wistar大鼠禁食后体重均有所下降(P<0.001).成年Wistar大鼠4d禁食期间血常规、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大致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成年Wistar大鼠接受4d的禁食是安全的,人体接受1周甚至2周的禁食可能同样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柯斌;秦鉴;张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准噶尔囊吾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质量标准的建立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结果 得到了性状特征、粉末及根横切面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及薄层色谱特征.结论 所得结果可作为此种药材的鉴别依据.
作者:李莉娜;李慧;王琪;成玉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山西道地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为连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连翘挥发油,以β-蒎烯为内参照,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载气为N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70℃,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60℃,保持0 min,再以10℃·min-1速率升温至220℃,保持0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结果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连翘挥发油GC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33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聚类分析分为两大类.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能从整体上反映连翘挥发油的特征,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张淑蓉;裴晓丽;裴香萍;闫艳;张曼;胡立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新疆乌头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资源概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与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 初步调查了新疆东疆和伊犁地区乌头属植物种类,有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林地乌头、伊犁乌头、空茎乌头5种.结论 新疆乌头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以白喉乌头和准噶尔乌头为主,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赵翡翠;陈良;李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通过组培快速繁殖试管苗,人工栽培青天葵与传统野生药材之间的黄酮类成分是否发生质或量的改变.方法 通过正离子模式电喷雾质谱对不同生长方式青天葵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质谱初步定性比较,表明不同生长方式对青天葵黄酮类成分组成比例有一定影响.结论 不同来源药材的质量评价中不仅要考虑活性成分的含量,同时应增加能反映活性成分比例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袁源;何瑞;詹若挺;王庆煌;李积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脑血流(rCBF)与星形胶质细胞(AS)活化的影响,探讨灯盏乙素的保护作用能否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方法 建立树鼩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通过激光多普勒(LD)血流计测量脑缺血后24h海马CA1区rCBF的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缺血上述时间海马GFAP的表达.于脑缺血后4h给予高、中、低剂量灯盏乙素实施灯盏乙素后适应,并观察其对海马CA1区rCBF和AS活化以及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树鼩脑缺血后24h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AS表达GFAP增强(145±4.1,P<0.01),24h可见AS胀亡.分别实施高、中、低剂量灯盏乙素后适应后24h海马CA1区rCBF逐渐增加(P<0.01),尤以高剂量组明显(19.2±0.66 PU,P<0.01);且AS胀亡的病理改变基本消失.结论 高剂量灯盏乙素可显著延长树鼩脑缺血治疗的“时间窗”;灯盏乙素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rCBF、调控AS活化及改善海马微环境有关.
作者:罗海芸;罗耀辉;后文俊;李树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玉郎伞多糖( YULANGSAN polysaccharides,YLSP)的解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白酒灌胃造模,在饮酒前后,分别给予一定剂量的YLSP、海王金樽片或生理盐水,观察醉酒率、醉酒潜伏期和醉酒时间,并测定小鼠肝脏中乙醇脱氢酶( A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在饮酒前给予YLSP,动物醉酒率降低,醉酒潜伏期延长,小鼠肝脏中ALT、AS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降低,ADH和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YLSP可能通过提高ADH和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损害,有一定的防醉作用.
作者:梁颖娥;付书婕;贝学室;焦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茅根及其复方汤对大鼠IgA肾病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茅根组、茅根复方组与地塞米松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加葡萄球菌肠毒素B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检测大鼠尿红细胞计数(URBC)、24 h尿蛋白定量(U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介素-2(IL -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减少URBC、24h UP、Scr、BUN、PAF,并降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血清IL-2含量(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白茅根及其复方汤对IgA肾病大鼠模型均可明显减少血尿、蛋白尿,减轻病理改变,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白茅根通过刺激机体分泌IL -2,抑制肾脏TGF-β1分泌与表达等而发挥作用.
作者:尹友生;欧俊;韦家智;李运千;李小励;李清初;李康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 HPLC)梯度洗脱法.方法 建立同时测定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的RP - HPLC梯度洗脱法.采用RP- HPLC法,Phenomenex Prodigy ODS3-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为30℃.结果 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470 0~1.880 0 μg(r =0.9994),0.056 0~0.224 0 μg(r =0.999 6),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58%(RSD=1.89%),97.35%(RSD=1.66%).结论 初步建立的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能较全面地评价黄芩茎叶的质量,为科学评价和全面控制黄芩茎叶的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张文岭;石俊英;靳维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生物碱类中药组分的荧光标记方法,并对标记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盐酸麻黄碱组成研究体系.使用带有偏振镜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出荧光各向异性值,以FITC荧光各项异性值对麻黄碱浓度的对数作图,得到荧光偏振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标记比,进行标记效果的评价.结果 生物碱类中药组分的较优标记条件为:100mmol·L-1,pH 9.0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盐酸麻黄碱溶液浓度在1×10-6~1 ×10-3mol·L-1,FITC浓度0.5 mmol·L-1,室温避光反应、过夜.绘制荧光偏振曲线,计算得到rB=0.327.通过测量计算可得盐酸麻黄碱浓度为2.0×10-5mol·L-1、FITC浓度为3×10-5 mol·L-1时标记液的标记比为1.23,与理论符合.结论 建立了生物碱类中药组分的荧光标记方法,基于荧光各向异性测量标记比的新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标记效果的评价.
作者:刘春叶;苗延青;尤静;张雪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为了探明交泰丸镇静催眠的作用机理.方法 以PCPA失眠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选择中枢神经递质5 -HT、NE作为药效学指标,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交泰丸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E、5- H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交泰丸镇静催眠的药效可能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5- HT、NE而发挥作用.
作者:余运龙;全世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其生成MMP -2、TIMP -1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划痕损伤实验、Boyden - chamber细胞侵袭实验观察VSMCs的迁移、侵袭,RT - PCR检测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和迁移(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均能明显下调MMP-2 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TIMP-1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有抑制VASMCs迁移和侵袭的作用,MMP -2表达降低、TIMP -1的表达升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林薇;赵锦燕;郑良朴;曹治云;陈旭征;彭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DPPH法测定沙枣花水提物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 将沙枣花水提物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置成相当于原药材100 mg/ml的溶液,通过DPPH法测定各组分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萃取后的水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强,IC50为1.634 mg/ml,其次是正丁醇层(IC50为2.46mg/ml),乙酸乙酯层(IC50为6.172 5 mg/ml)和石油醚层(IC50为12.562 2 mg/ml).结论 沙枣花水提物各组分对DP-PH·均具有一定清除作用,具有体外抗氧化性,可作为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张振华;解宁湘;王基云;黄晓会;王培香;王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红凤菜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 HPLC - MSn)对黄酮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初步鉴定了5个黄酮类物质,其中槲皮素-3 -O -β - D-吡喃葡萄糖和槲皮素-3 -0 -鼠李糖苷未见文献报道.结论 采用HPLC - MSn可以快速鉴定红凤菜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吕寒;裴咏萍;李维林;徐德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4味芳香开窍药(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1h后,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 250mg·kg -,采用甲酰胺浸泡,荧光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以评价药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BBB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冰片全药(200mg·kg-1)、麝香全药与麝香石油醚提取部位(66.6 mg·kg-1)能显著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脑组织中EB含量;苏合香生药(1.33 2 g·kg-1)、安息香生药与石油醚提取部位(1g·kg-1)有降低EB含量的趋势.结论 麝香、冰片能对抗不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异常增高,表现出对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苏合香与安息香的作用强度弱于麝香、冰片.该类药物对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功能的保护效应是其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的药理学基础之一.实验结果亦提示药物的脂溶性部位可能是其作用于脑组织的物质基础.
作者:倪彩霞;曾南;汤奇;许福会;苟玲;王建;夏厚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