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锐;孙年喜;马鹏;王俊;李隆云
目的 通过免疫调节功能探讨膨化人参与人参的差异.方法 通过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小鼠淋巴细胞释放IL-1量的影响,探讨人参不同制品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优劣.结果 膨化人参及人参能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小鼠血清IL-1的含量;膨化人参较人参有优势,但是二者同剂量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膨化人参与人参均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瑛;孟建国;王成;申圣丹;王盛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菱角挥发油的效果,为菱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萃取法(ME)提取菱角挥发油, 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法(GC - 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了23个组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13.47%;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组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57.98%.结论 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在成分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别;微波辅助萃取法更适合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提取.
作者:牛凤兰;杨东旭;许维国;刘业;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为<痤疮中医辨证分型指南>的修订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痤疮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得到相关的教材(出版时间1987-01~2007-11)40本,临床著作(出版时间1987-01~2007-11月)121本,期刊(出版时间1994-01~2008-04)58篇,按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冲任不调、痰瘀凝结4型进行归类,不能纳入者归类为其它证型.结果 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冲任不调和痰瘀凝结4型可以涵盖文献中出现的92.6%的证型.结论 <痤疮中医辨证分型指南>能较好地涵盖痤疮证型,系统简洁,易于掌握,有利于临床上痤疮的辨证论治.
作者:李明亮;邹志明;黄文婧;潘超;赖梅生;杨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比色法测定东北特产分蘖葱头中水溶性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以三氯化铝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431 nm.结果 线性范围为1.068~12.816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8%(n=9).结论 该法测定分蘖葱头中水溶性总黄酮的含量简便可行,准确度高.
作者:张沐新;张新茹;刘松艳;杨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雪莲前列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鉴别处方中的雪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雪莲前列栓中绿原酸的含量.使用Waters RpC_(18) (150 mm×4.6 mm,5 μm) ;检测波长:327 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雪莲的特征斑点,HPLC法在绿原酸26.68 ~293.48 μg(r=0.999 8,n=6)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6%(n=9),RSD为1.89%.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希尔艾力·吐尔逊;斯拉甫·艾白;曼尔丹·尼牙孜;吐尔洪;薛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国内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方法 系统检索CNKI、CBM、VIP和万方4个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中文针灸期刊、中医药核心期刊,纳入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国际标准(STRICTA)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12篇文献.根据CONSORT条目,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报告中,89篇(79.46%)描述了各组的基线情况和临床特征;33篇(29.46%)正确描述了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1篇(0.89%)采用盲法,为单盲;尚没有文献提及分配隐藏、样本含量计算及意向治疗(ITT)分析法.根据STRICTA,7篇(6.25%)文献提及用针数目;67篇(59.82%)提及针具型号,24篇(21.43%)提及针刺深度;1篇(0.89%)报告了治疗师的资历.结论 目前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报告质量普遍较低.今后应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针刺临床试验进行规范报告.
作者:孙攀;杜元灏;熊俊;林小苗;陈元武;高翔;肖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谷精草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利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提取谷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化学方法对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且考察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 谷精草中总黄酮含量为5.09%,回收率为102.1%.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能够有效提取谷精草黄酮,而且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谷精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袁建梅;尚学芳;汪应灵;席荣英;赵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长白山区野生款冬花芦丁的含量,为确定其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Diamonsil~(TM)C_(18)柱,流动相乙腈-0.4 %磷酸溶液(20:80),检测波长255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 ℃.结果长白山区野生款冬芦丁的含量从9月下旬开始上升,到10月下旬达到高值,11月上旬稍有下降.结论 长白山区野生款冬在10月下旬质量佳.
作者:汪树理;贺凤成;董金平;杨保田;王艳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确定清眩丸中原料药川芎、白芷共同醇提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实现对浸膏中阿魏酸和欧前胡素的同时测定.以出膏率、欧前胡素得率、阿魏酸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用正交设计-重复实验法考察乙醇浓度和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确定乙醇同时提取川芎和白芷中有效成分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清眩丸中川芎与白芷同时醇提的佳工艺为:85%乙醇,用量8倍,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该法为清眩胶囊原料药川芎与白芷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陈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芦荟外敷、海带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某医院曾接受化疗的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53位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选择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63位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采用芦荟外敷,实验2组采用海带外敷.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极显著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χ~2=9.65,P<0.01;χ~2=7.76,P<0.01),实验1组与实验2组静脉炎发生率无差异(χ~2=0.08,P>0.0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χ~2=87.99,P<0.01;χ~2=87.15,P<0.01),实验1组静脉炎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实验2组(χ~2=39.35,P<0.01).结论 芦荟外敷、海带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优于50%硫酸镁外敷,芦荟外敷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程度方面优于海带外敷.
作者:张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超微归脾丸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灌胃给药45 d后,测定肝脏及脑组织的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和胸腺、肝脾的脏器指数,并与普通归脾丸进行比较.结果 超微归脾丸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的胸腺、脾、肝的脏器指数;肝组织中MDA不同程度下降,SOD及GSH-Px活力不同程度提高,与普通归脾丸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超微归脾丸的抗衰老作用优于普通归脾丸,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桂卉;文雅萍;邹龙;刘东文;蔡光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华补血草根提取物(Limonium sinense Ktze root extract, LSE)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MTT法测定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HepG_2的存活率,检测LSE对离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检测LSE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测定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0.2~0.8 mg/ml LSE可剂量抑制肿瘤细胞HepG_2的增殖;200,400,800 mg/kg LSE对荷瘤小鼠实体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8.6 %、40.7 %及49.0 %.且各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 LSE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和一定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汤新慧;徐力致;高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的病理基础,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是中风病恢复期的重要病机,运用中医取象比类法看待中西医对中风发生的认识,不难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细胞的粘附、聚集以及斑块破裂引起的堵塞管腔,与中医瘀血阻络引起的血流不畅有某些相似之处,为此,深入研究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理论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某些炎性物质的关系,就有可能找到中医药干预缺血中风二级预防的新途径.
作者:陈杰;朱磊;周喜燕;秦秀德;黄燕;蔡业峰;王立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秦艽两个品种大叶秦艽和麻花秦艽水煎液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0只昆明种小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模型组、大叶秦艽水煎液组、麻花秦艽水煎液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4 g/kg),药物组给予相应药物水煎液灌胃(4 g/kg),连续灌胃7 d后药物组与模型组采用1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0 ml/kg)腹腔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24 h后采集全部血样,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结果 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较,ALT与TNF-α水平降低(P<0.05),而IL-10表达的水平则升高(P<0.05),而药物组之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秦艽可增强四氯化碳损伤的肝组织中IL-10的表达, IL-10是介导秦艽保肝效应的重要细胞因子.而秦艽两个品种大叶秦艽和麻花秦艽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是没有差异的.
作者:苏晓聆;李福安;魏全嘉;杨林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珐菲亚极易旺长,严重影响根部生长发育的问题,拟用多效唑调节珐菲亚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以达到控茎促根,提高药材产量.方法 在旺长盛期用不同浓度进行喷施处理.结果有效地适当抑制珐菲亚植株的高长,增强茎杆粗长,促进根部生长.结论多效唑用于珐菲亚的生长调节安全有效.
作者:凌征柱;赵维合;覃文流;姚绍嫦;蓝祖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HPLC-MS/MS测定小鼠肝、心、脾、肺、肾组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浓度的方法.方法 利用肝脏组织进行了提取方法的研究,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匀浆配比等对氧化苦参碱提取回收率的影响;测定以非那雄胺为内标,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检测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结果 组织-水为1:10,在冰水浴中匀浆,以2%正丁醇氯仿混合溶剂的液-液萃取法处理样品;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线性范围均为4~2 000 ng·ml~(-1);定量下限均为4 ng·ml~(-1);各组织方法回收率均在87.1%~110.3%;批内、批间精密度<14%;提取回收率>58.6%.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省时,适用于小鼠各脏组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有军;刘奕明;赵瑞芝;刘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影响,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药物干预红色毛癣菌后分离菌体,按试剂盒要求处理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的作用.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256 μg·ml~(-1)时,可显著降低红色毛癣菌中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P<0.01);不同浓度的地锦草提取物,均可降低红色毛癣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P<0.01).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机制可能与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有关.
作者:安惠霞;李治建;古力娜·达吾提;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为驳骨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驳骨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结构、理化性质.结果 驳骨丹显微的结构特点有:根次生构造不明显,皮层有气室;茎表皮细胞处晶细胞常见,内含大型螺状钟乳体;可见皮孔.叶主脉维管束呈浅槽型,上表皮外被角质层,气孔、腺鳞常见,上、下表皮均含有长圆形或棒状钟乳体的晶细胞;粉末可见腺鳞、钟乳体、石细胞、纤维束、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厚壁细胞等.薄层色谱中可见6个斑点,紫外灯下除1个斑点是黄色荧光外,其他均为鲜红色荧光.驳骨丹共检测出37个色谱峰,初步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鉴定率为70.27%.在已鉴定出的驳骨丹挥发油成分各组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植物醇(含39.70%)、植物酮(含4.75%)、1-辛烯-3-醇(含2.84%)、广藿香醇(含2.74%)等.结论 以上研究对驳骨丹有生药学意义.
作者:陈青;苏玲;朱华;朱意麟;蔡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酵母菌发酵对川乌、附子(黑顺片)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酵母菌直接发酵和以面粉为基质进行酵母菌扩增,之后再与川乌、附子混合两种发酵方法,水煎提取、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得率.结果 酵母菌直接发酵生物碱含量高,酵母菌+面粉再与川乌、附子混合发酵后生物碱含量略低,但浸膏得率高,两种方法发酵均高于传统水提法.结论 酵母直接发酵川乌、附子能明显提高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得率.
作者:葛喜珍;刘洁;苏建树;郑来丽;李利辉;赵有玺;田平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管内皮细胞的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EGb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Gb对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表达均有下调作用(P<0.05).结论 EGb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军;胡滨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