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琳;周芳;张越非;池汝安
目的 对苦荬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结果 苦荬菜属植物含三萜、甾醇、倍半萜、黄酮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过敏、抗白血病、保肝、护脑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研究开发苦荬菜属植物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刘胜民;谢卫东;孟凡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简要概述了分散片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分散片的崩解机理和原辅料的特性,指出中药分散片崩解性不佳的原因在于中药提取物复杂的物理性质;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将粉体学表面改性技术引入中药分散片的研制过程,用以解决中药分散片中存在的崩解性不佳、稳定性差问题,并初步阐述了对中药分散片进行粉体表面改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作者:韩丽;韦娟;张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对课题组近年探索虚寒证-基因组的研究进行概述,展示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方法 在万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典型虚寒证患者筛选的背景中,通过病证结合、普查辨证、家系分析、温针反证、温肾反证、动物实验等6种研究角度作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虚寒证的差异表达基因较为集中地出现于代谢与免疫两类基因,对这一趋势初步总结出虚寒证的代谢类候选基因,即LPL脂蛋白脂肪酶1等35条基因.结论 虚寒证的发生涉及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候选基因只是极其有限的第一步探索,对预选的代谢类基因功能模块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寒证的本质.
作者:杨红亚;韩玉萍;徐全壹;王静;王米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菱角挥发油的效果,为菱角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萃取法(ME)提取菱角挥发油, 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法(GC - 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了23个组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13.47%;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0个组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是57.98%.结论 不同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在成分及相对含量上有明显差别;微波辅助萃取法更适合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提取.
作者:牛凤兰;杨东旭;许维国;刘业;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金花茶种子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丙酮-水法从金花茶种子中提取总多酚,利用正交实验优选总多酚佳提取工艺,考察丙酮浓度、时间、温度、提取次数及料液比对总多酚收率的影响.结果 总多酚的佳提取工艺为:25倍量的50%丙酮-水,80℃,提取3次,4 h/次,总多酚含量为9.59%,总多酚的收率为1.71%.结论 丙酮-水提取法可用于金花茶种子中总多酚的提取,其中提取溶剂倍量和提取温度对总多酚提取的影响较大.
作者:唐前;罗燕英;唐玲;黄连冬;于大永;冯宝民;王永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以健脾补肾、化痰祛淤法治疗脾肾亏虚、痰浊内阻型高脂血症(HL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调脂作用及对内皮功能影响的机理.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表数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肾化痰祛瘀剂加氟伐他汀胶囊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氟伐他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主要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CRP,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的CRP,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脂血症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身证候,联合氟伐他汀胶囊,调脂疗效好,还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尚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作者:谢庆斌;刘中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地黄寡糖胶囊,对其进行质量研究,制定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所含的水苏糖进行了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梓醇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TLC)中可以检出水苏糖特征性斑点;梓醇在0.2~1.8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97%,RSD为1.11%.结论地黄寡糖胶囊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能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杨菁;安阳;刘影;宋扬;于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蒿鳖养阴软坚方中虎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虎杖苷进行了定量分析,色谱柱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1:79),检测波长:30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虎杖苷得到完全分离,在1.688~16.88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为2.5%(n=6).结论 此方法可将虎杖苷从复方中充分的提取分离,专属性强,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蒿鳖养阴软坚方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琼;张玉萍;方步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娑罗子中的脂肪含量,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不同产地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种子娑罗子中的脂肪.对汉中天台山产娑罗子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各个成分.结果 共分离出两个馏分,非极性馏分和极性馏分.其中非极性馏分32种,主要有:正二十九烷(15.07%),正三十一烷(10.85%),正二十七烷(7.00%),正二十五烷(6.99%),正二十三烷(6.27%),正二十四烷(5.59%),正二十六烷(5.74%),正二十八烷(5.12%)等.极性馏分22种,其中一种未知成分,不饱和脂肪酸6种,分别为:反式-油酸(4.21%),顺式-油酸(3.43%),亚油酸(0.96%),共轭亚油酸(0.10%),十六碳烯(9)酸(0.15%),15-二十四烯酸(0.10%),共占其脂肪酸总含量的8.95%.饱和脂肪酸15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65.94%),硬脂酸(11.57%),肉豆蔻酸(5.03%),花生酸(1.66%),葵酸(1.14%),十二烷酸(1.01%),木质素酸(0.83%)等.结论 娑罗子中含有一些重要的脂肪酸,对人体营养,医疗保健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边静静;赵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酵母菌发酵对川乌、附子(黑顺片)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酵母菌直接发酵和以面粉为基质进行酵母菌扩增,之后再与川乌、附子混合两种发酵方法,水煎提取、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得率.结果 酵母菌直接发酵生物碱含量高,酵母菌+面粉再与川乌、附子混合发酵后生物碱含量略低,但浸膏得率高,两种方法发酵均高于传统水提法.结论 酵母直接发酵川乌、附子能明显提高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得率.
作者:葛喜珍;刘洁;苏建树;郑来丽;李利辉;赵有玺;田平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超声法分别以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和不同极性提取溶剂对玄参中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方法 采用Folin-Ciocalteu方法测定玄参不同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并通过DPPH抗氧化活性体外评价体系测定玄参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40%乙醇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高,而20%乙醇提取物具有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论玄参中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作者:刘质净;李丽;王晶;闫静;刘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HPLC-MS/MS测定小鼠肝、心、脾、肺、肾组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浓度的方法.方法 利用肝脏组织进行了提取方法的研究,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匀浆配比等对氧化苦参碱提取回收率的影响;测定以非那雄胺为内标,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检测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结果 组织-水为1:10,在冰水浴中匀浆,以2%正丁醇氯仿混合溶剂的液-液萃取法处理样品;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线性范围均为4~2 000 ng·ml~(-1);定量下限均为4 ng·ml~(-1);各组织方法回收率均在87.1%~110.3%;批内、批间精密度<14%;提取回收率>58.6%.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省时,适用于小鼠各脏组织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有军;刘奕明;赵瑞芝;刘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五鹤续断快繁体系关键技术的建立和优化.方法以五鹤续断(Wu-He Dipsacus asper)初春萌发的幼嫩茎、茎尖和叶作为外植体,对五鹤续断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根和芽分化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0.2 mg·L~(-1),在光照下培养长势好;诱导丛生芽的优培养基为MS+6-BA2.0 mg·L~(-1)+NAA0.5 mg·L~(-1);诱导生根的佳培养基为1/2MS+NAA1.0 mg·L~(-1)+ PP3 330.4 mg·L~(-1).结论 建立了一套五鹤续断快速繁殖技术体系.
作者:武芸;武玉莲;张泽;丁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超微归脾丸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灌胃给药45 d后,测定肝脏及脑组织的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和胸腺、肝脾的脏器指数,并与普通归脾丸进行比较.结果 超微归脾丸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的胸腺、脾、肝的脏器指数;肝组织中MDA不同程度下降,SOD及GSH-Px活力不同程度提高,与普通归脾丸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超微归脾丸的抗衰老作用优于普通归脾丸,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桂卉;文雅萍;邹龙;刘东文;蔡光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为鉴别豆科植物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根、茎、叶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均有明显区别,其中以叶的区别为显著.结论两者的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为山豆根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蓝祖栽;宁小清;谈远锋;凌征柱;陈庆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对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导食管癌大鼠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F344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两组以甲基苄基亚硝胺(NMBA)0.5 mg/kg皮下注射于大鼠诱导食管癌模型,治疗组在诱癌同时预防性给予枸杞多糖10 mg/kg灌胃治疗,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kg灌胃.在诱癌9周、15周每组分别取5只大鼠抽取外周血,EDTA抗凝,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_4~+T细胞和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细胞数,另留取血清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0的含量.结果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导大鼠食管癌后大鼠外周血中CD_4~+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_4~+CD_(25)~+Tr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此过程随诱癌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用药后9周、15周枸杞多糖治疗组CD_4~+CD_(25)~+Tr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CD_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枸杞多糖治疗后显著下降.结论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导大鼠食管癌后外周血中CD_4~+CD_(25)~+Tr细胞表达增强,IL-10分泌显著增加,枸杞多糖可有效抑制其表达,显著改善实验性食管癌大鼠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作者:单铁英;乔俊红;杨书良;苏安英;唐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川党参品质变化规律和影响品质变化的因素.方法田间移栽、定期取样及室内处理分析相结合.结果 川党参根的生物量积累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20日后基本趋于稳定;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相关显著;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作用对川党参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结论 川党参的品质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者:彭锐;孙年喜;马鹏;王俊;李隆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将人按体质分为二十五种,意义重大.但黄帝内经未提出具体针刺方法,给针刺临床运用带来一定困难.在文献中,这种分类方法如何运用指导针刺临床也少见论述.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雪青;马树祥;崔建美;李旗;杨晓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首次将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应用于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c、d的含量测定,为柴胡药材多指标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以柴胡皂苷a为对照品,建立药材中该成分与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计算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采用t-检验法对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对柴胡药材中3种皂苷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 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35,0.944,且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RSD=0.70%,0.56%);常规的外标法对柴胡皂苷c及柴胡皂苷d的实测含量与一测多评法计算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t检验,P>0.05,实验所得校正因子可信.结论 该方法使用一个对照品可同时测定柴胡药材中3种柴胡皂苷的含量,为柴胡药材的多指标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黄帅;马淼;黄倩倩;符颖;魏建和;潘瑞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蟾皮及新发现的药用部位蟾蜕脂蟾毒配基含量并进行比较.方法 HPLC检测蟾皮、蟾蜕中的脂蟾毒配基含量.结果 蟾皮、蟾蜕中的脂蟾毒配基含量分别为0.011 7,0.031 3 mg/g.结论实验提示蟾蜕、蟾皮中均只有极微量的蟾毒配基残留.
作者:缪珠雷;张康;杨鸣泽;周秀佳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