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王艳会;宋桂华

关键词:胃肠炎, 良性惊厥, 研究进展
摘要: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临床常见病且预后良好.文章从中医、西医学两个方面总结了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出中医药疗法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西医等角度,了解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理及有效诊治方法,进而对近些年来关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形成综述,意在阐述中西医在诊断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现状.

    作者:焦鹏洋;韩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参芪复脉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状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参芪复脉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5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参芪复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在室射血分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6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参芪复脉汤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血压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房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组中,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在对照组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比较,两组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少腹逐瘀汤联合艾灸或口服西药对痛经均有疗效;治疗组治疗后的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分,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使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或口服西药治疗均有疗效,但前者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黄甡教授临床治疗小儿泄泻经验

    总结黄甡教授临床治疗小儿泄泻经验,临床将泄泻分为风寒泻、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久泻五种证型,针对每种证型泄泻的具体谴方用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六则医案,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详述,以供大家临床参考与诊治.

    作者:李欣欣;安兰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金水宝胶囊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为目前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肺肾气虚型96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金水宝胶囊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肺通气功能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孟鲁司特片是治肺肾气虚型疗COPD稳定期的有效方法,能显著减轻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锦均;胡栋;张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疾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15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01,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陶玉娟;孙江;解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中药熏洗结合蜡疗治疗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熏洗结合蜡疗治疗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患侧关节外展和内收活动受限,内旋时疼痛更加明显,屈曲后伸展活动受限,经过4字测试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应用中药熏洗结合蜡疗进行治疗,治疗7天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21天,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应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17.26±10.41)分、活动功能(15.56±13.22)分、关节运动范围(6.22±9.41)分、总得分(43.16±12.61)分,治疗后Harris评分髋关节疼痛(45.66±8.14)分、活动功能(32.17±12.13)分、关节运动范围(10.66± 11.33)分、总得分(86.72±14.28)分,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状况明显高于治疗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应用中药熏洗结合蜡疗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Harris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王敏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每日多次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对1型糖尿病患儿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调查每日多次注射(MDI)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这两种注射方法对1型糖尿病患儿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本院糖尿病登记中心资料翔实的1型糖尿病患者2015年-2017年定期监测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和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和糖尿病特异性量表PedsQLTM3.2对两种注射方法的37名1型糖尿病患者(多次治疗组24名,胰岛素泵治疗组13名)进行分析.结果:在1型糖尿病的患儿近三年的治疗中,胰岛素泵治疗与胰岛素每日多次注射治疗都没有发生严重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较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方面逐渐趋向一致.在两种生存质量测量表的测定中胰岛素泵治疗组的患儿总体满意度高于胰岛素多次注射组.结论:CSII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方面优于MDI组,需要和持续血糖监测技术结合才能长久保持这种优势,CSII组在生活质量方面优于MDI组.

    作者:陈华琴;谭晓玲;王筱菁;梁素薇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CAR-T细胞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近年来,以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等为代表的一批临床新技术的应用,让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仍有部分白血病患者不能治愈,其中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严重制约白血病疗效,是儿童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复发难治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显著的疗效.①本文列举一典型病例关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标准的一系列化疗方案后缓解再复发并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复发,通过二代CD19 CAR-T细胞治疗后,观察其细胞回输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配合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口服,通过益气扶正的方法增加患者的正邪抗争的能力,使患者能达到持续缓解的状态.②本文还结合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结构、二代CAR细胞的优势、CAR-T细胞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结合本病案进行具体分析.③本文还证明了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CD19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是可行的方法,能够清除耐药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甚至达到完全缓解,但终会走向复发,怎样使患者持续达到缓解状态,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河春;王雪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护理质控管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控制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质量及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两组对照研究,纳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0例,患者临床资料齐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质控,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加强对质量监控,风险因素分析,总结讨论,知识培训指导,干预时间为1个月,对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基础护理合格例数/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护患纠纷的发生.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合格护理例数,合格率分别为96.0%和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均为0例,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为2例,护患纠纷为0例,组间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化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质控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雷红菊;刘丽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核心的运动症状外,常合并各种非运动症状,其发病率高,可贯穿于疾病的全程,与帕金森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近年来,如何有效地治疗非运动症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西药治疗针对性强,但效果不佳,忽视了个体差异性,而中医药治疗着眼于“人”,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分析,治病求本,疗效巩固持久,与现代医学相比有着独特优势.

    作者:王若男;楚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孙建光教授以四逆二陈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胁痛临证经验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证、肋间神经痛等.孙建光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肝络失和.肝郁气滞证是其临床常见证型之一,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善太息,嗳气后觉舒,两侧胁肋或少腹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部,或有乳房胀痛,且情绪激动则痛剧,伴有纳呆,脘腹胀痛,舌苔薄白,脉弦.孙建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善用四逆二陈汤加减治疗本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白芍、枳壳、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佛手、威灵仙等.凡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等疾病,临床以胁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者,皆可参考四逆二陈汤之法随证加减治之.

    作者:耿乾时;孙建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张力及肌痉挛状态、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评分、肢体肌痉挛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肢体肌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洪平;刘碧燕;梁建义;林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验案报道

    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等功效,为治疗心脾两虚证常用的中医经典方,临床在治疗老年性失眠方面取得较好之疗效.老年人大多因年老体弱,五脏渐虚,气血两亏,阴阳失调.其中心脾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是老年性失眠的主要病变拟制.老年性失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甚或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相关疾病.笔者在老年医学科跟随郭海英教授侍诊,观察到老师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失眠疗效颇佳,今报道案例一则,可窥一斑.本例患者初诊以失眠为主诉,主要表现为睡眠差易醒,醒后难以再寐,伴汗多心悸善惊,性急烦躁,大便不成形等症状.通过中医的辨证,认为该患者属于心脾两虚证导致失眠,故运用归脾汤进行加减治疗;二诊患者睡眠和其他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但出现胃脘胀满不适感,故原方加石菖蒲、煅龙骨和煅牡蛎;三诊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取得预期疗效,每日睡眠时间达到6~8h.另外,患者的其他症状以及舌苔脉象有所好转.通过对本案的辨证分析以期为老年性失眠之临床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作者:WACHIRAPORN PADUNGKIETTIWONG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外科一区治疗的9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能,促进乳腺肿块的萎缩,缓解疼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腾飞;曲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风恢复期患者运用清脑舒络汤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予以清脑舒络汤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3.03±1.63)分,FMA评分(63.83±3.31)分,Barthel指数(67.04±10.96)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运用清脑舒络汤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林明剑;庞尊钊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崔应麟教授辨治内科杂病验案三则

    内科杂病泛指病情错综复杂、病邪深痼峻厉,正不抗邪的一类迁延难愈的病症.河南省名中医崔应麟教授,从医30余年,学验俱丰,精专内科杂病,法活方善,构思巧妙,疗敢显著.兹报师验案三则,以飨同道:①偏头痛案-青年男性,偏头痛反复发作,师以散偏汤化裁治之;②鼻衄案-脾胃热盛兼肾阴耗伤型,泻黄散与玉女煎疗之;③不寐案-老年女性,肝郁化火,上扰心神,龙胆泻肝汤加减.

    作者:周盼盼;崔应麟;陈慧亭;朱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应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应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价值评估.方法:将2014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未病科治疗的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PSQI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应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价值显著,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祛除病邪,改善脏腑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活;郑浪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四物汤加减治疗浊瘀热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进行疼痛评价;检测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西药治疗,四物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不适症状,消除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组在观察例数上稍显不足,对于该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和实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李孟飞;田永志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颅内压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颅内压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的患者11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6例,使用常规的神经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56例,在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颅内压监护,根据患者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颅内压持续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预后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患者采取颅内压持续监护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能够获得显著提升,药物使用剂量明显较少,康复速度非常快,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理想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霞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