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琴;谭晓玲;王筱菁;梁素薇
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向年轻化,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并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热敏灸联合DSA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术组(A组,n=30)、热敏灸疗法组(B组,n=30)、神经根阻滞术组(C组,n=30)和常规针刺治疗组(D组,n=30)四组,对比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A组、B组、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又显著高于B组、C组(P<0.05),但B组和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的外周血清TNF-α、IL-6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患者的外周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D组(P<0.05),而A组患者的外周血清TNF-a、IL-6水平又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但B组和C组患者的外周血清TNF-α、IL-6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健周;田宁;何丽旋;何巧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核心的运动症状外,常合并各种非运动症状,其发病率高,可贯穿于疾病的全程,与帕金森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近年来,如何有效地治疗非运动症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西药治疗针对性强,但效果不佳,忽视了个体差异性,而中医药治疗着眼于“人”,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分析,治病求本,疗效巩固持久,与现代医学相比有着独特优势.
作者:王若男;楚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进行疼痛评价;检测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西药治疗,四物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不适症状,消除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组在观察例数上稍显不足,对于该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和实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李孟飞;田永志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肺病科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68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自血疗法及穴位按摩,观察患者在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喘息、咳嗽、咯痰、气促、喉中哮鸣音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干预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解除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易操作,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韦月兰;黄清霞;冯肖玲;罗连平;莫健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总结名老中医王常绮治疗久泄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色,王老认为久泄的主要病机为脾虚湿蕴,脾虚则无以运化水湿,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病位主要在脾,脾虚与湿盛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表现为本虚表实、虚实夹杂之侯;治疗应重视健脾益气、化湿渗湿,标本兼顾,用药应灵活变通,补泻并用,使补而不滞,塞而不塞;湿邪重着黏滞,易阻碍气机,故用药过程中尤为注重调畅气机、并喜用枳壳、厚朴等调理升降之品;高原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居民平素多食牛羊肉之品,故应结合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注重体重、饮食、情志等的调理;并提倡未病先防,认为只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六经辨证,同时运用以方测证之原理,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不同病证、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LVEF值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关系,以及方证对应干预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以总结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分型规律,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论证规律.方法: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24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分成太阳病证组20例、阳明病证组17例、少阳病证组19例、太阴病证组50例、少阴病证组100例、厥阴病证组34例,每组根据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性别、年龄、病程随机分成基础治疗组、基础+经方治疗组.4周为1个疗程.用药(基础治疗、基础+经方治疗)前后观察测量指标包括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浓度.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变化角度探讨六经辨证与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可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其中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及厥阴病证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型.依据慢性心力衰竭的六经证型,治疗上选方较为多样性,但以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为主要用方.结论:使用六经辨证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口服西药基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霞;黄仕沛;关影芳;陈国成;李建强;陈丽霞;彭卉婷;王小艳;匡微 刊期: 2018年第18期
马晓燕教授从事慢性肾衰并发症肾性骨病的临床研究多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在吾师处学习,现将吾师对此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据吾师之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肾性骨病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以肾元亏虚为主,外因责之于反复外感、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而伤肾损脾或水肿、淋证、消渴、眩晕等久病迁延、失治而损伤肾脏.吾师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特点,结合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形成了滋补肝肾,健脾泄浊,化瘀排毒的治疗方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辨证治疗,配合适当的饮食及生活调护,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秦晓玉;马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罗马Ⅲ、罗马Ⅳ标准确诊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概率及其抑郁、焦虑程度与胃肠道症状分级的线性关系,为临床上进一步采取合理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0例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出120例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应用Zung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并计算抑郁、焦虑发生率.观察组研究对象中抑郁及焦虑评分大于等于临界值者还应用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测评其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三种症状的研究对象其组间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其分别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抑郁评分与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系数r=0.46,P<0.05;焦虑评分与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系数r=0.64,P<0.05.表明观察组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程度与胃肠道症状分级均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且其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有关.
作者:张成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刷检和灌洗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支气管镜肺活检技术获取标本,试验组给予支气管镜肺活检联合刷检和灌洗取得标本,将两组标本送至病理学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及临床表现,记录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阳线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阳性率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刷检和灌洗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结果有积极作用,可增加检查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思灵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盆腔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本次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4年3月11日-2017年12月6日,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盆腔炎汤治疗)62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62例,且对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CRP、IL-6、TNF-α)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数据,P< 0.05.观察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数据,P< 0.05.结论:盆腔炎汤应用于慢性盆腔炎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起到行气止痛等作用,并且还能活血化瘀,继而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明显改善,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董巧娥;张淑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总结临床中复发性荨麻疹患儿护养之法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一套新的护养方法,为患儿的调理给出了方向,以帮助患儿使其尽早康复.方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结合相关中医理论知识,总结复发性荨麻疹患儿护养方法的经验.结果:分别从“树信心,调情志”“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慎起居”“慎药治,护脾胃”对患儿进行指导、调护.告知患儿本病并非不治之症,要有信心抵御顽疾.患儿当积极参加娱乐活动、集体活动,改善患儿自身心理状态,转换心情.定时定量进餐,荤素搭配,不宜油腻、煎炸、甜食和冷食.外出玩耍之时,穿戴不宜过暖,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玩耍.不滥用药物,用药时要注意顾护脾胃.临床中反复性荨麻疹患儿通过此护养方法,疗效确切.结论:小儿复发性荨麻疹的护养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迪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滋阴养血清热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经患者同意,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滋阴养血清热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的总有效率,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0.00%,观察组为8.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养血清热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且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赛花;李婷;郑宝林;郭奇虹;刘奔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通过跟诊刘伟胜教授,梳理分析其治疗肺恶性肿瘤临床经验,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参考借鉴.方法: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整理其理论及经验.结论:刘伟胜教授经验为重视病机,标本兼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减毒增效等.
作者:陈显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0例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组中,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在对照组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比较,两组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少腹逐瘀汤联合艾灸或口服西药对痛经均有疗效;治疗组治疗后的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分,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使用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或口服西药治疗均有疗效,但前者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参芪复脉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5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参芪复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在室射血分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6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参芪复脉汤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血压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房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临床常见病且预后良好.文章从中医、西医学两个方面总结了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出中医药疗法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王艳会;宋桂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血肿清除率和脑出血再发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B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手术疗效,防止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改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黎法利;郑咏仪;管月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应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价值评估.方法:将2014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未病科治疗的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PSQI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应用滋葵祛湿方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价值显著,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祛除病邪,改善脏腑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活;郑浪花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疾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15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01,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陶玉娟;孙江;解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近年来,以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等为代表的一批临床新技术的应用,让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但仍有部分白血病患者不能治愈,其中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严重制约白血病疗效,是儿童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在多种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CAR-T细胞疗法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复发难治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取得显著的疗效.①本文列举一典型病例关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标准的一系列化疗方案后缓解再复发并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复发,通过二代CD19 CAR-T细胞治疗后,观察其细胞回输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配合中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口服,通过益气扶正的方法增加患者的正邪抗争的能力,使患者能达到持续缓解的状态.②本文还结合嵌合抗原受体(CAR)的结构、二代CAR细胞的优势、CAR-T细胞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结合本病案进行具体分析.③本文还证明了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CD19抗原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是可行的方法,能够清除耐药患者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甚至达到完全缓解,但终会走向复发,怎样使患者持续达到缓解状态,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河春;王雪莹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