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秀芳;梁振益
目的 优选苯酚-硫酸法测定油松花粉多糖含量的显色条件,建立测定油松花粉多糖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葡萄糖为对照,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 佳显色条件为:取待测油松花粉多糖2 ml,加入浓度为5%的苯酚1 ml,迅速滴加浓硫酸6.0 ml,摇匀后于沸水中放置10 min,在483 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论 此测定方法简单灵敏,显色稳定,不受蛋白质干扰.
作者:刘敏;郭丽梅;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离鉴定菱角皮中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对菱角皮提取物抗肝癌HepG2细胞活性成分进行活性追踪,采用液-液萃取提取活性部位,采用反相C18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排阻层析分离活性成分,用核磁和质谱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菱角皮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主要成分,经质谱和核磁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1, 2, 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和1, 2, 3,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2).MTT法分析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在400 μg/ml测试浓度下对肝癌HepG2细胞分别有44.2%和30.4%抑制率.结论 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菱角皮中分离得到,这两个化合物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活性也为首次报道.
作者:周光雄;吴志敏;杨政红;任先达;黄美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黄丝郁金氮、磷、钾吸收与积累特性,为黄丝郁金高产栽培、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定点采集黄丝郁金样品,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酸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结果 黄丝郁金不同生育时期养分含量不同,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养分含量也不同.三种养分比较来看,钾含量高,其次是氮,磷含量低;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多以器官形成初期含量高,而后逐渐降低.植株氮、磷、钾的积累前期主要集中于地上部,生长中后期主要集中到地下部的根茎和块根部分;8~9月为氮和磷素积累速度快时期,钾有两个快速积累阶段,分别是出苗至9月底和10月底至12月中旬.结论 在黄丝郁金生产中,应及时追肥,尤其是钾肥的补充,生长前期可适量追施,中后期应重施.追施氮肥时,苗期追施量不宜过多.
作者:李青苗;张美;周先建;王三山;舒光明;杨文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本草消渴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造模组24只.造模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3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继续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复方中药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本草消渴丹和二甲双胍片灌胃4周,每周末断尾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值.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变化,用RT-PCR检测胰腺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中药复方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比模型对照组快,血糖水平、血糖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升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 本草消渴丹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胰腺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杨宏莉;张宏馨;卢淑兰;李军;王燕;张伟伟;蒋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饭汤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对饭汤子中的总黄酮成分进行定量研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饭汤子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采用50%乙醇热回流提取饭汤子中的总黄酮,以NaNO2-Al(NO3)3-NaOH为显色系统进行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23.5~116.5 μg/ml,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1.08%(n=5),饭汤子药材中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1.83%,不同产地的饭汤子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此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为饭汤子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韦松基;蒙万香;戴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生脉饮与黄芩茎叶总黄酮合剂(以下简称生黄合剂)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MC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Balb/c小鼠1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合剂治疗组、生脉饮组、抗病毒口服液组、病毒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建立VMC模型,药物治疗组均灌胃给药,0.2 ml/10g,2次/d.给药10 d后,应用ELISA 检测血清中TNF-α的浓度,同时应用RT-PCR观测心脏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应用生黄合剂治疗VMC后,血清中TNF-α的浓度可显著降低,心脏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生黄合剂通过调节细胞因子TNF-α mRNA的水平来发挥其对VMC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郭亚春;邢恩鸿;赵清策;黄群;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半夏糖浆[1]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8册,处方由生半夏、麻黄、紫苑、桔梗、枇杷叶、制远志、陈皮、甘草、薄荷油9味组成.原标准仅收载3项理化鉴别.2010版<中国药典>Ⅰ部标准起草研究中,按照中成药品种增修订项目任务表的要求,根据半夏糖浆处方组成及工艺制备实际情况,结合各单味药的理化性质,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HPLC法测定麻黄的盐酸麻黄碱含量.
作者:周锐;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了香菇多糖对IL-2和IL-6表达及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肿瘤(S180)模型组,肿瘤环磷酰胺组,肿瘤香菇多糖组.放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2和IL-6水平、镜下观测计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周期.结果 香菇多糖可使荷瘤鼠IL-2含量升高(P<0.01),IL-6含量降低(P<0.01);香菇多糖可提高荷瘤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P<0.01)和吞噬指数(P<0.01);使Gl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使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 香菇多糖可抑制荷瘤机体Th1/ Th2细胞的平衡向Th2细胞漂移,活化巨噬细胞功能,减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
作者:林卡莉;徐鹰;黄志华;张生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川木香煨制前后对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川木香煨制前后对抗炎作用的影响;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川木香煨制前后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川木香生品与煨制品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模型均具显著抑制作用,并可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通透性增加.对热板法所致疼痛,生品高剂量首次给药后60 min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对醋酸所致疼痛,生品与煨制品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且生品较强.结论 川木香生品与煨制品均有较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瞿燕;胡慧玲;傅超美;贾东艳;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不同体质量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在西苑医院2008-08~2009-02住院的、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病史等);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统计COPD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低体质量指数组证型分布:肺脾气虚>肺肾阴虚>痰热壅肺=肾阳虚证;正常体质量组证型分布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肾阳虚>肺肾阴虚;高体质量组证型分布为:痰湿阻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肾阳虚.多兼有血瘀证.结论 不同体质量指数COPD患者临床表现和中医证候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低体质量指数COPD患者以肺脾气虚证为主,高体质量指数组以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低体质量组以正虚为主,而高体质量组以邪实为主.
作者:苗青;樊茂蓉;安喆;张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脂肝清对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灌胃相应的蒸馏水或药物14 d后,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9 mg/kg加冰浴造成急性血淤模型,观察脂肝清对此模型的影响.结果 脂肝清能够降低此模型在230I/S、115I/S 、46I/S、23I/S、11.5I/S、5.75I/S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降低其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慢血沉,降低红细胞压积.结论 脂肝清具有改善急性血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作者:段卫华;李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降香中柚皮素和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来源的11批降香药材中的柚皮素和异甘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以甲醇-0.2%磷酸水(60∶4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2nm(柚皮素)和290 nm(异甘草素).结果 柚皮素在0.948~4.7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异甘草素在1.432~10.02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降香中的柚皮素含量在2.585~5.429 mg/g之间;异甘草素含量在7.526~28.329 mg/g之间.结论 不同来源的降香药材中的柚皮素和异甘草素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降香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丽丽;王蕾;郭丽冰;沈志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从沙苑子中制备沙苑子苷A对照品的方法.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富集、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对沙苑子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IR、UV、1H-NMR和13C-NMR进行结构鉴定,通过TLC和HPLC对对照品进行纯度检测.结果 从沙苑子中分离、纯化出沙苑子苷A对照品,质量分数>99.0%.结论 该方法制备的沙苑子苷A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可作为沙苑子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以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用的化学对照品.
作者:吴文倩;刘银芳;张娟;顾振纶;郭次仪;刘春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优化筛选豆根管食通颗粒制备工艺.方法 以干浸膏的收率及苦参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豆根管食通颗粒提取工艺中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水加入量3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 以水提取3次(3 h,8倍量;1 h,6倍量;1 h,6倍量),60%乙醇的沉淀浓度为优化工艺.结论 所得到的优化提取工艺保证了制剂中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的含量.
作者:张雁冰;侯立芬;刘宏民;蒋莹;郑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煮法提取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Mg,Mn,Ca,Fe,Cu,Zn的含量.结果 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Mg,Mn,Ca,Fe,Cu,Zn的含量分别为125.17,126.42,82.28,0.53,0.21,0.89 μg/g.回收率为98.47%~105.00%,RSD为0.215 3%~1.769 9%.结论 赣南野生枫香树叶中Mg,Mn,Ca含量较高,Fe,Cu,Zn的含量较低.
作者:钟有添;王立;王小丽;孙湘婷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头香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静态顶空法收集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从白玉兰花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90%,从紫玉兰花中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7.62%,两者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化合物.两者共有的化合物有16种,共有的主要萜类化合物有β-侧柏烯、β-蒎烯、β-月桂烯、桉油精、α-蒎烯、β-香叶烯等.在白玉兰花中主要成分依次是β-侧柏烯(21.90%)、β-蒎烯(12.78%)、β-月桂烯(11.89%)、桉油精(10.84%)、α-蒎烯(8.99%)、β-香叶烯(8.76%).在紫玉兰花中主要成分依次是β-侧柏烯(16.06%)、β-香叶烯(13.24%)、十五烷(12.95%)、桉油精(10.18%)、α-崖柏烯(5.87%).结论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白玉兰花和紫玉兰花奠定基础.
作者:孙印石;王建华;程秀珍;毕建杰;刘政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毛老虎种籽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毛老虎种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化学成分12个,占总油量的57.36%,并确定其相对含量.结论 其主要成分是熊果酸、(Z)-9-十八烯-1-醇、油酸、3,5-二烯豆甾醇、棕榈酸、亚油酸.
作者:梁正芬;王茂媛;王小华;王清隆;王祝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甜茶苷纯品的抗疲劳及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小鼠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的粗品和甜茶苷纯品,采用小鼠负重游泳实验,测定小鼠游泳耗竭时间,以及血中乳酸和尿素氮含量;对正常小鼠免疫后测定其溶血素抗体生成和免疫器官重量,采用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粗品和甜茶苷在大、小剂量下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耗竭时间,减少血中乳酸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小鼠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重量,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结论 粗品和甜茶苷具有抗疲劳、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谢莹;陈全斌;罗达伟;钟正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杨梅茎皮的镇痛与免疫作用.方法 镇痛实验选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免疫实验选用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和对2,4-二硝基氯苯引起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影响.结果 杨梅茎皮水煎液及醇提液能明显地提高小鼠的痛阈,并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杨梅茎皮水煎液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的重量和指数,且可以明显抑制2,4-二硝基氯苯引起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结论 杨梅茎皮有明显的镇痛和免疫作用.
作者:刘文洲;滕有明;谭志鑫;覃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希罗达)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7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8例和单药组37例,两组皆采用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2次/d,连用14 d为一周期,其中联合组在口服希罗达的同时配合用康莱特注射液200ml/d,1次/d.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两周期治疗后评价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及毒副反应,并至少随诊1年.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44.7%(17/38),临床受益率(CBR)为78.9%(28/38),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7±2.6)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1.8±6.4)个月;单药组总有效率24.3%(9/37),CBR为51.2%(19/37),TTP为(4.4±2.3)个月,平均生存期为(8.8±5.7)个月,两组总有效率、CBR、TTP与平均生存期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共有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恶心及手足症状,但均能耐受.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肝癌可获得较高临床受益率,并能延长TTP和平均生存期,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新华;苏进;付向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