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谭敏华

关键词:子午流注, 低频穴位治疗, 妇科腹腔镜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评分后开始做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4~5次/min)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发生,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疗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西医在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医人也积极探索着新的一些治疗措施,并且证实了中医中药在慢阻肺防治中疗效的科学性,且在临床应用中,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带来了益处,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说服力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玉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4)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评分后开始做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4~5次/min)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对照组患者回病房后2小时行术后胃肠动力评估,由专人观察记录出现正常肠鸣音的时间,恢复正常肠鸣音后2小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腹胀发生,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谭敏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干眼症患者,将干眼症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4例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相比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歌;郝小波;赵建英;王云;彭崇信;黎海平;钟舒阳;林柳燕;沈白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就中药联合针灸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所接纳的患者中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中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治疗效果来看,实验组比参照组治疗效率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与针灸联合治疗方法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优势.

    作者:安康;位冰;尹爱兵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妇科癥瘕疾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妇科癥瘕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息肉、子宫颈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单纯性卵巢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等)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特点,根据中医体质特征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妇科癥瘕疾病的发病率.方法:收集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符合妇科癥瘕疾病范畴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得出的数据对中医偏颇体质进行分类归纳.结果:在总例数中,平和质6例,占总例数的6.82%,偏颇体质者82例,占总例数的93.18%.总例数中单一体质46例,占总例数的52.27%,兼夹体质42例,占总例数的47.73%.从个体体质类型占比来看,前三位体质类型分别为:血瘀质18例,占20.45%;气郁质15例,占17.05%;血瘀质兼夹气郁质10例,占11.36%.由此,说明血瘀质、气郁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在兼夹体质中患病率高的为血瘀质和气郁质,明显高于其他兼夹体质类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偏颇体质的分布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体质分别为:血瘀质47例次,占34.56%;气郁质35例次,占25.74%;痰湿质18例次,13.24%.由此说明,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癥瘕疾病的中医体质具有独特性,即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这三种中医体质妇科癥瘕疾病的发生率偏高,也就是说这三种体质易患妇科癥瘕疾病.

    作者:刘岩;孙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当归四逆汤在临床的特殊应用

    当归四逆汤符合古中医汤液经方阴阳配伍法则,不独治疗四肢逆冷之症,若临证加减变化得宜,灵活运用,得经方广用之奥妙,可治疗各种临床疑难杂病、慢性病,对于痛经、荨麻疹、颈椎病、睾丸炎等,疗效满意.

    作者:赵庆;张建成;张茂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应用肾康注射液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7年收治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肾衰宁片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加行肾康注射液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ysC)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组间SCr、CysC、BUN结果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Cr、CysC、BUN结果对比,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改善明显、整体疗效显著,具有实施优势.

    作者:覃建阳;王晓莉;刘淑芹;滕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的进展

    近年来浆细胞乳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该病主张采取手术完整切除病变部位,但对乳房破坏很大,且易复发,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中医治疗浆细胞乳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从中医内治、中医外治、中医内外结合综合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的进展.

    作者:章烨欣;苗润泽;石立鹏;陈鹏;李新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剂与中药运用规律研究

    本文通过检索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找出干燥综合征相关的方剂与中药的分布规律,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郑绍勇;王朝晖;丁成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牵伸松调法治疗慢性颈源性肩背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慢性颈源性肩背痛患者实施牵伸松调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4例慢性颈源性肩背痛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其按照入选顺序进行编号,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与牵伸松调法治疗.将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肩背疼痛评分和弧弦距变化、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眼球震颤、心悸出汗、肩背疼痛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肩背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远低于参照组(P<0.05),弧弦距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远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等级分布及临床有效率对比均可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颈源性肩背痛患者采用牵伸松调法治疗能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和肩背疼痛感,增加弧弦距,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曾智本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对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对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西比灵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与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患者可有效帮助其改善眩晕、头痛如裹等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婵;曾丽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加减补中益气汤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加减补中益气汤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抽签法将5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观察组治疗方法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6.41%和78.57%,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2.88±3.41)分]和体力状况评分[(66.41±10.16分]和对照组的(13.70±3.62)分、(64.15±10.68)分经软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8.08±2.14)分]和体力状况评分[(78.28±8.38)分]和对照组的(11.74±2.32)分、(68.51±8.11)分经软件对比,以P<0.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加减补中益气汤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进行治疗可改善自身的体力情况和中医证候状况.

    作者:郭光爱;张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子宫体积、瘤体大小和月经量,并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瘤体大小和月经量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金银花提取物降糖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金银花提取物的降糖作用.方法:从四种金银花地方品种忍冬(LMPB)、山银花(LCPB)、红腺忍冬(LHPB)、毛花柱忍冬(LFPB)的花蕾中提取多糖组分,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造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STZ),金银花阳性药组(STZ+LMPB;STZ+LCPB;STZ+LHPB;STZ+LFPB).阳性药组每日分别口服该四种提取物800 mg/kg,共42天.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及血糖、血脂及代谢酶活性指标.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食物和水摄入量减少(P<0.05,P<0.01),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P<0.01,P<0.05).同时总胆固醇(TC,45.8% ~51.0%,P<0.05),总甘油三酯(TG,50.6% ~53.8%,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71.2%~76.3%,P<0.01)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45.2%~50.0%,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HDL-C,21.6% ~24.3%,P<0.05).同时阳性药物组血清ALT、AST和GGT显著降低(P<0.05),肝脏CAT、SOD和GSH显著增加(P<0.05).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四种中药金银花提取物多糖组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可作为Ⅱ型糖尿病功能性食品的有效成分.

    作者:叶清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三七破壁饮片对人体血凝因子检测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破壁饮片对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影响,对其止血及活血功能的进一步探讨,对临床保健及治疗用药给予指导.方法:2015年9-10月期间,随机选择在我院体检者的4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空腹采集枸橼酸钠抗凝血液,测定分别加入不同剂量(2mg和10mg)的三七破壁颗粒前后凝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 III)、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PC)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2mg组较对照组PT略缩短,在正常范围,大剂量三七使APTT呈延长趋势,FIB缩短,ATIII活性降低,PC明显升高.10mg组比2mg组差异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内服用三七对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各因子影响不大,但高剂量时各因子结果变化很大,临床医师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评估服用三七的风险以合理用药,以及应依据指标变化采取调控措施.

    作者:吴燕;殷网虎;孙海春;陆素琴;胡建慧;李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与抗风湿西药联合治疗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与抗风湿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探讨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予以蠲痹汤联合抗风湿西药者为观察组,单独采用抗风湿西药治疗者为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特殊标志物水平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1.79%.经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血清中的MMP-3、TIMP-1水平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ESR、RF、CRP水平以及MMP-3水平均降低明显,TIMP-1水平则升高明显(P<0.05).结论:中药与抗风湿西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疗效较好,可能与其能较好地改善ESR、RF、CRP水平,调控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TIMP-1水平有关.

    作者:卞小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复明片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期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复明片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期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6例儿童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其中对照组利用单纯复明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复明片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6例,视野改善4例,VEP的改善6例,对照组视力提高4例,视野改善3例,VEP的改善3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显效率为55.56%,有效率为38.89%,无效率为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56%,显效率为22.22%,有效率为33.34%,无效率为44.44%,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在以上三方面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明片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英伟;张黎;张万里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加味桂枝茯苓方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加味桂枝茯苓方的临床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杨俾忍;陈展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睡眠质量,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8月在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以PSQI>7分为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和睡眠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1.1%(65/158)的住院T2DM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与无睡眠障碍组相比,睡眠障碍组HbAlc、血糖(空腹、0.5h、2h)、收缩压、舒张压、PSQI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与女性、收缩压、HbAlc≥7.0%、FPG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39、1.03、2.02、1.31,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患者的睡眠管理,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以改善睡眠和有效提高血糖达标率.

    作者:孙中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祛瘀生新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VEGF和BDNF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祛瘀生新针法,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检测VEGF、BDNF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清VEGF、BDN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瘀生新针法配合基础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清VEGF、BDNF的水平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陈丽华;金远林;周凌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