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明;陈震霖
目的 评价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安慰剂组50例.治疗7 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愈显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90.20%,愈显率为52.94%.两者与安慰剂组进行优效性比较,均优于安慰剂;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非劣性比较,两者疗效相当;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尽管有所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 结论 良附丸免煎配方颗粒对胃脘痛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魏兰福;田耀洲;夏军权;陆敏;奚肇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根据蒽酮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寡糖、多糖中的己糖、戊糖及其糖醛和糠醛酸起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结果 该法的线性范围为40~320 μg, r=0.997 7,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35%.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雀儿舌头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陈彦君;王武鹏;潘顺浩;龙跃;王桂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抢救后,幸存者中约50%~70%的遗留各种功能障碍.现代医家多沿袭王清任气虚血淤说,援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导师张发荣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气虚血淤论基础上提出气虚精亏痰淤阻络论,并采用益气填精化痰活血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取得显著疗效.本文通过一例病案介绍该法的应用.
作者:刘骏;陈见纺;陈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补虚通络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标本兼治及多途径给药模式的治疗优势.方法 将 4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泼尼松口服, 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多途径给药,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 %, 治疗组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下降方面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谭漪;董滟;董慧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观察脑益康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裂解途径的影响,探讨脑益康改善AD模型大鼠症状的机制.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毒性片段-(β-amyloid protein25-35,Aβ25-35)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用电迷宫刺激器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大鼠脑组织Aβ40/42表达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β-APP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方法 测定大鼠皮层组织β位点剪切酶(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的表达.结果 脑益康能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AD大鼠脑组织Aβ40/42的生成;下调 AD大鼠海马β-APPmRNA的表达;减少AD大鼠脑皮层内BACE1蛋白的含量.结论 脑益康减少脑内Aβ的沉积可能是通过抑制BACE1从而下调β-APP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缪丽莉;周爱玲;朱燕;施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王不留行中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 分别在体外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和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的实验指导下,从王不留行中分离得到两种成分,用化学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这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王不留行环肽A,E.结论 王不留行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是王不留行环肽A,E.
作者:花慧;冯磊;张小平;张莲芬;金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大脑皮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参考Bannister′s.方法 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利用川芎嗪治疗;在光、电镜下观察了皮质水肿及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的血管周围、神经细胞周围水肿带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可见神经元凋亡,治疗组凋亡减少.结论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赵秋振;李炜;薄爱华;张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鼠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匙精胶囊的急性毒性作用和长期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Bliss法测定小鼠灌胃匙精胶囊的LD50以及大鼠连续灌胃匙精胶囊180 d,观察给药180 d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变化及停药30 d时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昆明种小鼠灌胃匙精胶囊的LD50为294.23 g/kg.匙精胶囊大鼠给药180 d的毒性试验,剂量分别为5.0,10.0,20.0g/kg (指含生药量,下同)(相当于临床60 kg人用量的13.3,26.7,53.3倍),给药期间各组大鼠毛色、活动、二便均无异常变化,但给药组大鼠摄食、饮水、体重以及部分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有异常变化,停药后,上述异常变化指标均已恢复正常.给药期和恢复期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除给药期间高剂量死亡7只大鼠,解剖发现其肺部和肾脏均有感染,其它给药各组大鼠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长期大剂量灌胃给予匙精胶囊对大鼠有一定毒性,但停药后均已恢复.
作者:肖小华;徐丽瑛;朱令元;丁琦;郭晟;方铝;钟小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白刺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评价氧化的程度.结果 不同浓度的白刺总黄酮可促进受损的内皮细胞修复,同时提高SOD、NOS、GSH-Px活力和NO水平.结论 白刺总黄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张义军;樊莲莲;张永军;李连疆;邓峰美;唐克;韩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保元排毒丸对顺铂肾损害的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顺铂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分为脾虚湿盛、肾气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四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1天和化疗后第10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化学比色法各检查1次尿A1微球蛋白(a1-MG).结果 服用保元排毒丸后,脾虚湿盛型、肾气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尿a1-M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肾气亏虚型下降明显,总有效率为88.24%,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元排毒丸能治疗顺铂引起的早期肾损害,且对肾气亏虚型疗效较好.
作者:葛信国;张福产;蒋小燕;王缨;曹杰;周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药对荆芥-桂枝、单味药荆芥,桂枝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实现对荆芥-桂枝、单味药荆芥、桂枝的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结果 荆芥-桂枝、荆芥和桂枝挥发油成分分别定性得到51,47和61个结果,占总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结论 药对挥发油成分的数目大致为荆芥和桂枝挥发油成分的加和,但相对含量有变化.
作者:李国辉;李晓如;谭斌斌;曾笑;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关木通药材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为30℃.结果 炒焦、滑石粉炒、麸炒3种炮制品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并且滑石粉炒后的炮制品降低率高.结论 这3种炮制方法能够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达到了降低毒性的目的.
作者:胡芳;潘金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扶正方药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小鼠模型的抗真菌作用.方法 对小鼠进行白色念珠菌初次感染,待小鼠自行康复后进行再次感染,建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观察扶正方药对动物模型抗真菌治疗的干预作用.结果 扶正方药组病原体转阴率100%,与常规治疗组病原体转阴率(66.7%)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扶正方药可有效提高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小鼠模型的治愈率.
作者:刘丽芬;柴天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 d与35 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 骨折后21 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 d无明显差别.结论 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许碧莲;吴铁;张新乐;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夏枯草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夏枯草治疗,20 g/d,煎服,连用1个月为1疗程.B组采用改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联合化疗(CHOP)方案化疗.C组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结果 A组19例,有效率为10.53%;B组38例,有效率为52.63%;C组44例,有效率为75.00%.3组中任意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表明接受夏枯草和CHOP方案联合化疗的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高于仅接受CHOP方案或夏枯草治疗的患者.结论 夏枯草用于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明智;南飞飞;付晓瑞;宋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与确定猫豆的佳采收季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成熟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以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 mol·L-1冰醋酸溶液∶甲醇(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 5种不同成熟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在3.47%~6.55%之间.结论 干枯期采收的猫豆左旋多巴含量高(6.55%),是猫豆的佳采收时期.
作者:巫世红;蒋伟哲;黄敏;黄增琼;苏桂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对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阳春砂仁种质资源30份,初步分为圆果型,长果型,小果型3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圆果型阳春砂仁种植多.3种生态类型在株高、果实形状及大小方面有显著差异.
作者:段立胜;张丽霞;彭建明;马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痹证作为病名,其含义有广义、狭义不同.广义泛指机体为病邪痹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如五体痹,五脏痹,喉痹,食痹,水瘕痹,血痹,孟春痹等等.狭义指的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如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久痹及五体痹等.
作者:朱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还原痹痛宁胶囊的抗炎作用及对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等急性炎症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抗炎作用,并检测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果 还原痹痛宁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角叉菜胶诱发的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论 还原痹痛宁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理为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产生.
作者:李淑雯;黄萍;吴清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刺人参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了各种层析分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刺人参茎中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O-咖啡酰奎宁酸(A)、1-O-咖啡酰奎宁酸(B)、大黄酸(C)、紫丁香苷(D)、蔗糖(E)、葡萄糖(F).结论 3-O-咖啡酰奎宁酸、1-O-咖啡酰奎宁酸、大黄酸均为同属植物中首次分离.
作者:王海静;严铭铭;武星;邵帅;赵大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