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段立胜;张丽霞;彭建明;马洁

关键词:阳春砂仁, 种质资源, 圆果型, 长果型, 小果型
摘要:通过对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阳春砂仁种质资源30份,初步分为圆果型,长果型,小果型3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圆果型阳春砂仁种植多.3种生态类型在株高、果实形状及大小方面有显著差异.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杜仲提取物的致突变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杜仲提取物的致突变性,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实验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检测小鼠骨髓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及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进行观察.结果 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影响;对小鼠精子无畸形诱变作用;对供试菌株无致突变作用.结论 杜仲提取物对受试物未见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刘月凤;符达;袁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 d与35 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 骨折后21 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 d无明显差别.结论 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许碧莲;吴铁;张新乐;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73例病人均采用皮粘散换药,1次/2d,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80.8%,总有效率97.3%,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中药外治皮肤溃疡前景广阔.

    作者:陈明岭;谢德娟;周继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瓜馥木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瓜馥木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结构解析,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从瓜馥木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 (EI-MS,1H-NMR,13C-NMR) 分析,鉴定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化合物马兜铃内酰胺AⅡ对肺腺癌GLC-82、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34.35,101.17 μmol·L-1.结论 马兜铃内酰胺AⅡ生物碱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周艳芳;彭新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通过对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阳春砂仁种质资源30份,初步分为圆果型,长果型,小果型3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圆果型阳春砂仁种植多.3种生态类型在株高、果实形状及大小方面有显著差异.

    作者:段立胜;张丽霞;彭建明;马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喷涂中药治疗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两例分析

    宫颈非典型增生主要是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变的细胞所代替,目前普遍认为非典型增生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并且非典型增生的程度越严重,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1].因此及时诊治宫颈不典型增生对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极为重要.近年来中药粉剂外用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已取得肯定疗效.

    作者:邓国兴;李新华;张国珍;董尚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姜黄素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P糖蛋白(P-gp)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罗丹明浓度.结果 姜黄素不增加阿霉素对BIU-87的细胞毒性作用(P>0.05);而对于BIU-87/ADR,姜黄素明显增加阿霉素细胞毒性(P<0.05),逆转指数为4.0.姜黄素明显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作者:王磊;柯红;王一羽;任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佛山濒危中草药胡豆莲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金佛山民间中草药胡豆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为鉴别胡豆莲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得出主要性状和显微鉴别的特征.结论 胡豆莲在性状和显微上均有明显的鉴别特征.

    作者:张军;舒光明;刘正宇;林茂祥;任明波;申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茶树油的抵抗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茶树精油的抵抗力.方法 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确认后应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培养3 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2.0%的茶树油耐受时间短,作用20 min完全被杀灭;培养7 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0.75%茶树油耐受时间长,作用120 min才被完全清除,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滴染滤膜经体积分数2.0%茶树油处理后,均在10 min内被完全杀灭.结论 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对茶树油的抵抗力比浮游菌强,随着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抵抗力明显增加.

    作者:黄晓敏;王婧婷;陈春营;李海妙;林良佳;余晓铃;曾穗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白花丹参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隐丹参酮(Ⅱ),丹参酮I (III ),丹参新酮(Ⅳ),柳杉酚 (Ⅴ),丹参醇 A (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 (Ⅷ).结论 化合物Ⅴ~Ⅷ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得到.

    作者:曹春泉;孙隆儒;娄红祥;季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形态观察及川芎嗪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大脑皮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参考Bannister′s.方法 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利用川芎嗪治疗;在光、电镜下观察了皮质水肿及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的血管周围、神经细胞周围水肿带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可见神经元凋亡,治疗组凋亡减少.结论 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赵秋振;李炜;薄爱华;张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正常人中常见脉象的研究

    目的 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方法 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 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 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作者:唐亚平;戴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山慈姑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山慈姑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将山慈姑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分离得到4个组分A,B,C和D,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对组分D有很强的敏感性,MIC≤12.5 mg/ml,对组分B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 mg/ml;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对组分B和组分D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 m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各组分的敏感性都较低,MIC>50 mg/ml.结论 山慈姑提取物B和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郭东贵;王寒;朱晓鹤;周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点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 该.方法 过程简单,准确,易普及,测得所采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为1.88%.结论 可用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宽叶缬草中总缬草素的含量.

    作者:陈建伟;武孔云;梁光义;靳凤云;黄勇琪;杨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花蛇舌草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下调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采收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比较

    目的 考察与确定猫豆的佳采收季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成熟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以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1 mol·L-1冰醋酸溶液∶甲醇(9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 5种不同成熟时期猫豆中左旋多巴的含量在3.47%~6.55%之间.结论 干枯期采收的猫豆左旋多巴含量高(6.55%),是猫豆的佳采收时期.

    作者:巫世红;蒋伟哲;黄敏;黄增琼;苏桂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枸杞子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枸杞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从基质、药液与基质的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药液温度70℃,冷凝管口温度35~40℃,PEG6000∶10000配比为1∶7,药膏∶基质∶吐温80配比为1∶3∶0.5,孔径大小30 mg,滴速30 d/min,冷却剂温度6~8℃,滴距5 cm.结论 通过上述工艺条件确定的滴丸成型度好,所制滴丸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滴丸质量标准.

    作者:刘华亮;袁珂;朱建鑫;黄瑜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以PCR反应为基础,其特点是快速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DNA需要量少、无需放射性分析,也不会污染等.该文简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以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药材鉴别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及系统学研究、药材的道地性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作者:王晓慧;汤晓闯;杨恩秀;姜程曦;董建勇;黄志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 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作者: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

    目的 考察关木通药材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70∶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柱温为30℃.结果 炒焦、滑石粉炒、麸炒3种炮制品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并且滑石粉炒后的炮制品降低率高.结论 这3种炮制方法能够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达到了降低毒性的目的.

    作者:胡芳;潘金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