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喷涂中药治疗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两例分析

邓国兴;李新华;张国珍;董尚朴

关键词:宫颈非典型增生, 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喷涂
摘要:宫颈非典型增生主要是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变的细胞所代替,目前普遍认为非典型增生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并且非典型增生的程度越严重,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1].因此及时诊治宫颈不典型增生对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极为重要.近年来中药粉剂外用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已取得肯定疗效.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保元排毒丸对顺铂肾损害的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保元排毒丸对顺铂肾损害的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顺铂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分为脾虚湿盛、肾气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四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1天和化疗后第10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化学比色法各检查1次尿A1微球蛋白(a1-MG).结果 服用保元排毒丸后,脾虚湿盛型、肾气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尿a1-M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肾气亏虚型下降明显,总有效率为88.24%,与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元排毒丸能治疗顺铂引起的早期肾损害,且对肾气亏虚型疗效较好.

    作者:葛信国;张福产;蒋小燕;王缨;曹杰;周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蒜素对免疫抑制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与免疫功能的作用观察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进一步观察大蒜素抗隐孢子虫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免疫抑制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模型,随后用大蒜素治疗,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按时计数小鼠粪便中卵囊数量,第11天测定小鼠外周血T 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2R ) 和肠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 sIgA) 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小鼠粪便卵囊排出数量明显减少( P < 0. 01) ,并且大蒜素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CD4+ T 细胞水平,促进肠道粘膜sIgA 的产生,降低外周血sIL-2R水平.结论 大蒜素对免疫抑制合并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来发挥的.

    作者:张珍;郭立东;耿丽;周秀芝;李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200 mg·kg-1·d-1,连续40 d)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并给予天年饮灌胃(30 d).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 IFCC连续监测法检测大鼠血清ALT,AST,ALP和γ-GT等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天年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血清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天年饮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天年饮可明显降低衰老大鼠血清ALT、AST、ALP和γ-GT含量,天年饮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天年饮可提高衰老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肝细胞脂质代谢、保护肝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杨振军;谢红林;李皓岩;薛景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肾脏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肾脏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何首乌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法)分别检测肾脏组织PCNA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肾脏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大鼠(P<0.05).何首乌饮各剂量组PCNA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模型组大鼠肾脏TUNEL阳性细胞数高于阴性对照组大鼠(P<0.05).何首乌饮各剂量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何首乌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肾脏的增殖能力并抑制其凋亡,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陈雪;牛嗣云;曲银娥;李亚丽;高福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 d与35 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 骨折后21 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 d无明显差别.结论 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许碧莲;吴铁;张新乐;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智复方汤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 对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柱层析和中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益智复方汤的大孔吸附树脂50%洗脱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b1 ①,人参皂苷Rb2 ②,人参皂苷Rb3 ③,人参皂苷Rc④,人参皂苷Rd⑤,人参皂苷Rf⑥,人参皂苷Rg2⑦,箭藿苷A⑧,箭藿苷B⑨和2″-O-a-L-鼠李吡喃糖基淫羊藿次苷II⑩.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①~⑦来源于红参;化合物⑧~⑩来源于淫羊藿.

    作者:孙连娜;李霞;杨颖博;张汉明;陈万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鼻渊灵颗粒剂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鼻渊灵颗粒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用正交实验L9(34)优选鼻渊灵颗粒剂的佳提取工艺.结果 黄芩苷在0.177 2 ~1.772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n=7),平均回收率为99.3 % , RSD =2.26 % (n = 6);优选的提取工艺为:以10倍药材量的水提取3次,1 h/次,醇沉浓度为50%.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 准确、重复性好,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作者:李春花;王永泽;李瑞平;刘素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沉香精油工艺条件研究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 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作者: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卵巢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并给予天年饮灌胃.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PCR-ELISA法检测卵巢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和端粒酶活性.结果 天年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卵巢组织SOD和端粒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天年饮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中药天年饮可提高衰老大鼠卵巢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具有延缓卵巢细胞衰老的作用.

    作者:谢红林;王陪;李皓岩;薛景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未病学理论探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通过未病学理论,探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病情演变各阶段的干预作用,认为应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进行干预可能是有效的,但似乎都应该干预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估应尽早尽多地进行研究.

    作者:赵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指毛桃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五指毛桃药材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 柱温25℃;检测波长2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 min,甲醇-水(15∶85);20min,甲醇-水(55∶45),40 min;甲醇-水(85∶15);45 min,甲醇-水(100∶0);50 min,甲醇-水(15∶85).流速1 ml/min;运行时间50 min;检测波长为246 nm.结果 五指毛桃药材共有9个共有峰.结论 实验方法可行,可为检测五指毛桃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席萍;黄耀海;黄月纯;蔡庆群;曹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姜黄素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P糖蛋白(P-gp)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罗丹明浓度.结果 姜黄素不增加阿霉素对BIU-87的细胞毒性作用(P>0.05);而对于BIU-87/ADR,姜黄素明显增加阿霉素细胞毒性(P<0.05),逆转指数为4.0.姜黄素明显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可能是关键因素.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P-gp的药物外排作用有效逆转多药耐药.

    作者:王磊;柯红;王一羽;任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安慰剂组50例.治疗7 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愈显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90.20%,愈显率为52.94%.两者与安慰剂组进行优效性比较,均优于安慰剂;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非劣性比较,两者疗效相当;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尽管有所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 结论 良附丸免煎配方颗粒对胃脘痛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魏兰福;田耀洲;夏军权;陆敏;奚肇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草药中多糖的测定方法改进

    目的 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根据蒽酮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寡糖、多糖中的己糖、戊糖及其糖醛和糠醛酸起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结果 该法的线性范围为40~320 μg, r=0.997 7,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35%.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雀儿舌头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陈彦君;王武鹏;潘顺浩;龙跃;王桂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杜仲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结构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杜仲叶的结构发育.结果 在豫北地区,3月中旬杜仲叶萌动,4月上旬叶片分化完成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成熟组织.7月叶片厚度达到大,之后趋于稳定.4月叶片绿原酸的含量为0.654%,6月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高,为1.153%.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绿原酸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的11月,绿原酸含量为0.483%.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作者:王太霞;赵红艳;柴志艳;祁文彩;丁位华;晁金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蒸馏时段的赤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蒸馏时段的赤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探讨蒸馏时间对赤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蒸馏时段的挥发油馏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蒸馏初期的赤桉叶油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随着蒸馏的进行,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逐渐增加.主成分1,8-桉叶油素主要集中在蒸馏的30 min内,其相对百分含量大大高于在总挥发油中的含量.结论 蒸馏时间对赤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很大,可以通过控制蒸馏时间提高赤桉叶油的品质.

    作者:田玉红;张祥民;陈志燕;蒋宏霖;王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益母草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益母草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法观察益母草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益母草的抗炎作用.结果 益母草(60g和90 g生药·kg-1,ig)及阿司匹林均能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疼痛反应潜伏期,使小鼠10,20min内扭体次数减少,并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及抗炎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或稍弱.结论 益母草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王丽娟;张丽;王勇;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紫玉盘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茎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1%. 结论 紫玉盘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十六烷酸(17.21%)、α-桉叶醇(11.68%),与紫玉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卢汝梅;朱小勇;李兵;蔡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叶天士治疗中风用药规律探析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所载治疗中风的52首方,90味药进行分析,指出肝阳化风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并认为治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熄风、顾护脾胃、培土制木是叶天士治疗中风的三大法则.其用药规律和治疗法则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袁利梅;杜同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王不留行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物质研究

    目的 分析王不留行中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方法 分别在体外培养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和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的实验指导下,从王不留行中分离得到两种成分,用化学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这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王不留行环肽A,E.结论 王不留行中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成分是王不留行环肽A,E.

    作者:花慧;冯磊;张小平;张莲芬;金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