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舒光明;刘正宇;林茂祥;任明波;申杰
宫颈非典型增生主要是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变的细胞所代替,目前普遍认为非典型增生病变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并且非典型增生的程度越严重,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1].因此及时诊治宫颈不典型增生对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极为重要.近年来中药粉剂外用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已取得肯定疗效.
作者:邓国兴;李新华;张国珍;董尚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山慈姑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将山慈姑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分离得到4个组分A,B,C和D,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对组分D有很强的敏感性,MIC≤12.5 mg/ml,对组分B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 mg/ml;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对组分B和组分D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 m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各组分的敏感性都较低,MIC>50 mg/ml.结论 山慈姑提取物B和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郭东贵;王寒;朱晓鹤;周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杜仲叶的结构发育.结果 在豫北地区,3月中旬杜仲叶萌动,4月上旬叶片分化完成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成熟组织.7月叶片厚度达到大,之后趋于稳定.4月叶片绿原酸的含量为0.654%,6月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高,为1.153%.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绿原酸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的11月,绿原酸含量为0.483%.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作者:王太霞;赵红艳;柴志艳;祁文彩;丁位华;晁金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用薄层色谱成像.方法 测定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 以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酸(15∶3∶0.3)为展开剂,以硅胶G为固定相展开大黄素标准样品和何首乌抽提液,用色谱成像系统处理薄层斑点,将斑点信息转换成谱峰信息进行定量.结果 大黄素标准工作曲线在0.2~1.0 μg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3.何首乌样品中大黄素含量为0.184 mg/g,RSD为1.0%,回收率100.9%,RSD为3.3%.结论 薄层色谱成像法可以应用于何首乌药材的质量管理控制,配合相应的展开系统可以推广至许多应用领域.
作者:蔡力行;戈早川;赖小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观察脑益康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裂解途径的影响,探讨脑益康改善AD模型大鼠症状的机制.方法 采用β淀粉样蛋白毒性片段-(β-amyloid protein25-35,Aβ25-35)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用电迷宫刺激器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大鼠脑组织Aβ40/42表达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β-APP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方法 测定大鼠皮层组织β位点剪切酶(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的表达.结果 脑益康能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AD大鼠脑组织Aβ40/42的生成;下调 AD大鼠海马β-APPmRNA的表达;减少AD大鼠脑皮层内BACE1蛋白的含量.结论 脑益康减少脑内Aβ的沉积可能是通过抑制BACE1从而下调β-APP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缪丽莉;周爱玲;朱燕;施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紫玉盘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茎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1%. 结论 紫玉盘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十六烷酸(17.21%)、α-桉叶醇(11.68%),与紫玉盘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卢汝梅;朱小勇;李兵;蔡少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益智复方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硅胶柱层析和中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益智复方汤的大孔吸附树脂50%洗脱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b1 ①,人参皂苷Rb2 ②,人参皂苷Rb3 ③,人参皂苷Rc④,人参皂苷Rd⑤,人参皂苷Rf⑥,人参皂苷Rg2⑦,箭藿苷A⑧,箭藿苷B⑨和2″-O-a-L-鼠李吡喃糖基淫羊藿次苷II⑩.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①~⑦来源于红参;化合物⑧~⑩来源于淫羊藿.
作者:孙连娜;李霞;杨颖博;张汉明;陈万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化痰祛淤法对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重度OSAHS 110例,分中药组(A)40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B)30例和中药加nCPAP组(C)40例,疗程15 d,结束10 d后复查多导睡眠图(PSG).观察有效率、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及PSG指标-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SaO2)、长呼吸暂停时间的变化,比较三者疗效.结果 C组疗效好(P<0.05),A、B组疗效相近(P>0.05).各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下降(P>0.05).在改善PSG指标方面,同组间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改善(P<0.05);不同组间治疗后比较C组改善明显(P<0.05),A、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以化痰祛瘀法治疗重度OSAH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无力承担nCPAP治疗的重度OSAHS患者是一个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并可能对使用nCPAP机治疗者减少使用时间或提早脱机有积极作用.
作者:胡任飞;杨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刺人参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了各种层析分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刺人参茎中分离得到了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O-咖啡酰奎宁酸(A)、1-O-咖啡酰奎宁酸(B)、大黄酸(C)、紫丁香苷(D)、蔗糖(E)、葡萄糖(F).结论 3-O-咖啡酰奎宁酸、1-O-咖啡酰奎宁酸、大黄酸均为同属植物中首次分离.
作者:王海静;严铭铭;武星;邵帅;赵大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甘草项下甘草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对甘草中甘草苷的提取.方法 进行了正交优选,并与药典.方法 进行了比较.结果 佳提取方法为用药材250倍体积的0.3%氨水,80℃水浴回流30 min,含量测定结果高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项下甘草中甘草苷测定.方法 30%~50%.结论 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
作者:李翠;徐必学;张永萍;梁光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茶树精油的抵抗力.方法 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确认后应用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培养3 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2.0%的茶树油耐受时间短,作用20 min完全被杀灭;培养7 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0.75%茶树油耐受时间长,作用120 min才被完全清除,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浮游菌滴染滤膜经体积分数2.0%茶树油处理后,均在10 min内被完全杀灭.结论 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对茶树油的抵抗力比浮游菌强,随着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抵抗力明显增加.
作者:黄晓敏;王婧婷;陈春营;李海妙;林良佳;余晓铃;曾穗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阐述了中药炮制学教学中重视教学相长、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实验效果的提高等重要教学.方法 ,以达到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春凤;杨中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消痛贴膏中润湿剂的透皮促透作用.方法 选择消痛贴膏中主药独一味所含木犀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离体扩散池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接受液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含量测定采用Plati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迪马公司);乙腈∶0.1%磷酸(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0 88~2.04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与对照组渗透系数0.373 2相比,加润湿剂组渗透系数3.97,渗透系数增加10.63倍.结论 该润湿剂能增加消痛贴膏中木犀草素的渗透速率和累积透过量.
作者:王红梅;张彤;赵婷婷;屈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效准确的穿心莲样品识别模型,为进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的12个穿心莲药材样品的指纹图谱,提取4个主成分利用LM-BP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穿心莲药材指纹图谱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经过对不同产地穿心莲的识别,证明其有较好的识别功能.结论 LM-BP算法在识别速度和精度上都比传统BP算法有了较大提高.
作者:周舒冬;李倚岳;李丽霞;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中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活性碳、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表马钱子苷酸(8-Epiloganic acid,Ⅰ)、益母草苷(Leonuride,Ⅱ).结论 首次对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8-表马钱子苷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肉苁蓉生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建华;胡君萍;热娜·卡斯木;堵年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七味红花殊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kromasil-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04%磷酸)=5∶95;检测波长为274 cm;流速1 ml·min-1;柱温35℃.结果 没食子酸在0.010 3~0.206 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1.88%(n=6),r=0.999 8.结论 该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郑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以国产沉香药材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4因素对沉香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沉香精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压力>物料粒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结论 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此条件下沉香精油得率为0.62%.
作者:邓红梅;周如金;童汉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为使中药材艾纳香的种植栽培科学化,以贵州省罗甸艾纳香种植基地为研究区域,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艾纳香对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方法 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的限定值为标准,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 重金属已存在超标现象.结论 艾纳香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整体呈现出对Cd的富集能力>对Cu的富集能力>对Pb的富集能力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艾纳香植株对重金属元素吸收过程中,Cd和Cu这两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性机制.
作者:刘峰;胡继伟;秦樊鑫;黄先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药对的主要组配方式有:相须相使配对、相畏相杀配对、性味药对配对、趋向药对配对、补泻配对、动静配对及其他药对配伍等.文章结合祛痰法中主要药对的配伍,举例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吴依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杜仲提取物的致突变性,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实验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杜仲提取物水溶液,检测小鼠骨髓微核率、精子畸形率及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进行观察.结果 杜仲提取物水溶液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影响;对小鼠精子无畸形诱变作用;对供试菌株无致突变作用.结论 杜仲提取物对受试物未见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刘月凤;符达;袁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