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鉴定4种蛇粗毒

陈念;赵树进

关键词:蛇粗毒, 分子鉴定, 16SrRNA基因, DNA测序
摘要:目的 利用PCR技术鉴定干燥蛇粗毒的来源.方法 从4种蛇粗毒中提取总DNA--其中包括1份已保存了7年的干燥眼镜蛇粗毒,并分别以从蛇粗毒和肌肉组织中提取的总DNA作为模板用1对线粒体16S rRNA基因引物进行扩增.结果 测序结果提交NCBI,并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论 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证实,该扩增的即为正确的蛇粗毒来源物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该技术有可能推广用于对动物粗毒的来源进行准确和直接地鉴定.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复位蛙式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小儿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多因直接暴力致伤.传统方法治疗双下肢悬吊皮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有护理困难、皮肤过敏、患儿不配合等缺点,手术治疗则创伤及风险大,费用高,患者家属难以接受.笔者自1995-01~2007-07选择采用手法复位蛙式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64例,经6个~5年随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云樵;林吉良;殷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达10%~20%,高血压病对人类大的危害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心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一系列严重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感受器随之减退,其高血压的特点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寻找一种长效降压药物,能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也是本次研究的目的.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薄芝糖肽的临床应用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常见的有赤芝Ganodermalucidum,紫芝G.japonicum,薄树芝G.capense等.薄芝糖肽是从薄树芝菌丝体纯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C) 、LAK细胞、Tc细胞及促进白介素2 ( IL-2) 、白介素3 ( IL-3)、干扰素的产生,来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的作用.近年来,一些作者的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仁山;陈晓红;李文维;赵丽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健脾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mRNA表达的改善作用及机理.方法 取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加高脂饮食造成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健脾活血方低剂量组、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以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细胞膜InsR mRNA的表达.结果 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大鼠肝脏InsR mRNA的表达与罗格列酮组相当,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健脾活血方能够上调大鼠肝细胞膜InsR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郝贤;贾春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四神丸化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性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四神丸化裁前后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异同.方法 50只小鼠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加味四神丸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SS法复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10 d后,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用ELISA测定其外周血PAF及其结肠组织匀浆TNF-α,IL-10,TGF-β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结肠指数、结肠损伤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及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四神丸明显升高TGF-β表达水平(P<0.05),而对TNF-α,IL-10,PAF表达水平作用不明显.而加味四神丸则可显著降低TNF-α及PAF表达、升高TGF-β水平较明显(P<0.01或P<0.05),同时,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可见加味四神丸降低TNF-α,PAF表达,升高IL-10水平明显优于四神丸组.结论 四神丸和加味四神丸二者均可有效缓解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性可能在于加味四神丸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调节结肠局部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而四神丸可能是通过升高TGF-β表达水平,促进上皮损伤后修复,溃疡愈合.

    作者:汤菲;赵海梅;潘琦虹;刘端勇;左志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肢体神经损伤与法医学鉴定

    肢体神经损伤是指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运动、交感、感觉神经因某些因素的损伤,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疾病.肢体神经损伤的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损伤恢复缓慢,若不及时或处置不当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伤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法医临床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将肢体神经损伤的57例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如下.

    作者:朴大燮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制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等功能,以生脉散为基础方,合活血通络、荣养络脉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络不荣、心络瘀阻、心络损伤等相关疾病.我科对就诊30例神经官能症进行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麻疯树提取物体外抗病毒和杀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麻疯树提取物的体外抗病毒和杀菌作用,为进一步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麻疯树1,2,3号提取物对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Ⅰ)、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Ⅱ)和流感A3型病毒(A3)的直接灭活作用以及抑制它们增殖的作用;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法,观察麻疯树1号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麻疯树1,2,3号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较小;提取物既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在胞内的增殖,又能直接灭活该病毒;总体而言,提取物对HSV-Ⅰ在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略优于HSV-Ⅱ,对HSV-Ⅰ的直接灭活作用更是显著强于HSV-Ⅱ;提取物对A3的直接灭活作用效果显著;3号提取物还能抑制A3在鸡胚内的增殖.麻疯树1号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结论 麻疯树提取物具有体外抗病毒、杀菌的作用.

    作者:刘娟;雷蕾;唐琳;李昱星;陈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仲景论黄疸

    张仲景对于黄疸病的认识,不拘泥于<内经>,而且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有发挥.关于黄疸的分类,提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虚劳萎黄五疸之分,并且女劳疸与虚劳萎黄,作为鉴别诊断而提出;关于黄疸的病因病机,不仅提出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劳萎黄等,而且强调湿淤入血分之理;关于黄疸的治疗,不仅重视清热利湿之法,而且将汗、吐、下、和、温、清、补及消等法皆贯穿于其治疗中,同时又强调了预后的判断.因此,张仲景对于黄疸病的认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精髓,对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永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我院自2000~2006年的重症狼疮性肾炎(LN)68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对照组:激素+环磷酰胺(CTX);治疗组(中西结合组):激素+ CTX+中药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并进行比较,证明中西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减少其不良反应,降低其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达;陈望善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苎麻叶中总酚酸提取工艺的正交设计优化

    目的 研究苎麻叶中总酚酸提取工艺.方法 设计不同的工艺路线,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优化,采用改进的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总酚酸含量,检测波长为755 nm.结果 适宜的总酚酸提取工艺为用12倍量80%浓度乙醇, 70 ℃提取3次,2 h/次,水稀释体积为700 ml, 碱化pH值为10.测得苎麻叶80%乙醇提取物中总酚酸粗膏得率为19.9%,总酚酸含量为0.214%.结论 该工艺步骤简单,成本较低,提取率高,适合于苎麻叶中总酚酸的工业化提取.

    作者:周媛;邹坤;汪滗植;朱静靖;彭元丽;刘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水试法在中药鉴定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中药研究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一些现代高科技方法被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及鉴定、鉴别工作中,如电子显微、高效液相色谱、分子鉴定等,在中药鉴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不易普及等缺点.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作者:王建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小过路黄中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过路黄中钙、镁、铁、锌、铜、锰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 小过路黄中含有Ca7.69 mg/g,Mg 3.16 mg/g,Fe 2.33 mg/g,Zn 0.061 8 mg/g,Cu 0.014 4 mg/g,Mn 0.431 mg/g.RSD为3.34%~6.21 % ,回收率为97.9%~108 %.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陶明;马金华;刘洪;蒋中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冰替双层膜中替硝唑及氧氟沙星的含量

    复方冰替双层膜是我院研制的一种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替硝唑、氧氟沙星等.虽然替硝唑和氧氟沙星单方制剂的含量检测方法[1]很多,但均不适合这种复方制剂的含量检测.本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复方冰替双层膜中替硝唑及氧氟沙星的含量,以期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药配伍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分析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急、慢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在已婚、体虚的妇女更为多见.其病因大多是由于性生活或分娩时损伤宫颈,使细菌侵入而得病.也有因体质虚弱经期细菌感染而造成的.

    作者:史百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石斛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多糖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不同种石斛及金钗石斛、马鞭石斛、叠鞘石斛、鼓槌石斛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 不同种石斛茎中多糖含量为:球花石斛18.96 %,马鞭石斛24.89 %,金钗石斛20.49 %,报春石斛15.83 %,肿节石斛8.27 %,叠鞘石斛16.32 %,鼓槌石斛15.33 %,美花石斛28.28 %,兜唇石斛9.26 %;4种石斛不同药用部位多糖的含量:金钗石斛根15.36 %,茎20.49 %,叶22.30 %;马鞭石斛根17.56%,茎24.89 %,叶20.88 %;叠鞘石斛根9.48 %,茎16.32 %,叶17.42 %;鼓槌石斛根10.06 %,茎15.33 %,叶19.81 %.结论 该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各种石斛及其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均比较高,从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可以全草入药;美花石斛、球花石斛、报春石斛、叠鞘石斛、鼓槌石斛、肿节石斛茎在进行药效研究的提前下,确认是否可以替代当前<中国药典>品种入药.

    作者:孙卓然;刘圆;李晓云;刘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组织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 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根茎、茎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木质部、韧皮部不同药用组织刺五加苷B、绿原酸及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含量,并测定韧皮部所占成分的比例.结果 刺五加药材中根、根茎和茎中各种成分含量相近,且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结论 不同用药部位根、根茎和茎及不同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可共同入药具合理性.

    作者: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芦笋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色法研究

    目的 考察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对茴香醛-硫酸法测定芦笋总皂苷含量时的影响,并确定该法的佳比色条件.方法 选用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采用茴香醛-硫酸法,在429 nm处测定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比色条件.结果 在429 nm处3类物质除黄酮类有较小的末端吸收外均无明显吸收,干扰较小.优比色条件为样品挥干,加入1%茴香醛无水乙醇溶液0.2 ml,100℃水浴30 min,冷却后测定.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干扰小,比色条件经济,可靠,便于实际应用.

    作者:赵建华;宋擎;汪素芳;苏强;张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痰热清注射液在肺切除术后的应用疗效观察

    行肺切除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其术后易致分泌功能亢进,造成痰液粘稠、积聚,致排痰困难,造成感染机会加大.并且老年人常常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多种疾病,更易引起感染,并成为感染不易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科自2007-01~12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97例肺切除术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未发现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祖金池;张珂;李鹤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关系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分型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06~2007-10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的MS患者83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痰湿内阻、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淤血内停4个基本证型,分析MS中医各证型的发生率及其与PPAR-γ的关系.结果 MS中医证型以痰湿内阻型居多,其次为气阴两虚及淤血内停型,阴阳两虚型少.(PPAR-γ)在各证型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顺序依次为痰湿内阻型>瘀血内停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结论 痰湿内阻型在MS中为常见, PPAR-γ在痰湿内阻型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

    作者:陈伯钧;孟丽琴;夏晓莉;陈全福;李志尚;冯靖禧;高彦利;陈浩生;刘泉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